基于体育强国建设角度分析区域性社区体育的发展模式

2020-04-12 05:20陈政
现代职业教育·高职高专 2020年13期
关键词:区域性强国社区

陈政

[摘           要]  《体育强国建设纲要》的颁布与实施,标志着体育发展进入新时代。在体育强国的政策推进下社区体育与区域性体育变得密不可分,调动了全民健身积极性,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还节省了大量的社区硬件投资。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作为体育强国总体发展模式的子系统,在制定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时要着眼于全局,结合本地区的优势,确定区域性社区体育的发展方向,为建设社区体育强国服务。内容对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关    键   词]  社区体育;区域性;体育强国;协调发展

[中图分类号]  G71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3-0136-03

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体育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是新时代体育事业的顶层设计,以人民为中心、办人民满意的体育事业的伟大思想,强调确立战略目标后配套所需资源统筹协调工作的关键性。《纲要》的可操作性、接地气等特点,让社区体育自然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而我国的社区体育,20世纪80年代中期是由街道社区体协为标志而产生的,“生活小区化,小区社会化”同心圆结构对城乡社区建设的启发很大,而自身成长却极其缓慢,这是由我国体育历史发展时期的性质所决定的。但是,随着《纲要》的颁布与实施,体育强国建设推进,为社区体育提供了历史发展机遇,社区体育成为体育强国的基本单位,成为体育强国建设的着力点。在政府的统筹规划下,政府与社会相互协助、互相配合使体育的社会效益和经济功能应合理而充分地开发,形成可持续发展新思路。自上而下政策关怀,自下而上动能增加,两条通道互通,带动了全民健身运动的不断开展,社区体育随之崛起,人民的体育锻炼意识不断增强,无形地给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注入活力,区域性社区体育功能越来越强,越来越受到重视。由此,区域性体育与社区体育的关系不断密切。搞好二者的关系,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社区硬件投资,还可以广泛地调动全民健身的积极性,改善国民身体素质和精神面貌,还促进了区域性社区体育能量升级。本文重点研究社区体育当前背景下,运用系统论对建构区域性社区体育模式的关键环节协同进行了分析,为全民体育事业发展提供理论参考和实践指导。

一、区域性体育发展模式建设的结构理论分析

从社区体育发展到区域性体育,这个发展路径比较平实,缺点是慢;如果反过来从区域性社区体育布局再到社区体育,主要的问题是缺乏人才,缺少经验。所谓区域社区体育强国,其实就是一个综合体概念。综合的内容主要指的是以区域为方向的体育国际事业、体育社区基础教育开展、社区体育发展程度等。主要目标就是面向社区体育、群众参与、基础教育结合、体育技术锻炼与学习、体育规则、体育传媒等。区域体育的发展虽然起点是群众,它有标准与目标,关键是没有标准答案。区域体育强国主要的发展方向与内容是发展方向、发展基础、发展定位、发展目标、发展对象、发展特点、发展优势、发展竞争、发展原则、发展思路、发展理论、发展措施等,在发展中趋于完善。缺陷就是没有固定量化的指标评价体系,它是经过以社区为主体发展体育总体,从而得出的是定性的评价体系。以《纲要》的目标、任务为导向,区域为研究范围,在全国社区区域为搜索方向,对本区域社区的体育资源、体育需求、经济实力、社区人才、团队实力以及基础教育等的优势结构进行分析,从非均衡发展理论、梯度转移理论寻找方向定位,根据所确定的目标进行设计与制作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科学规划,精准推进。通过系统论、信息论和控制论对区域内体育社区发展阶段及体育社区间协调发展进行动态观点分析,从现实优势转变去分析它的发展潜力。也可从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目标的指标体系,如场馆利用率、世界国际运动会的举办、赛事关注度、竞赛市场盈利、后备人才的储备、国内外社区体育产业品牌、社区体育彩票销售总额、社区体育产业占GDP的份額等多视角、多方面,综合分析、调整。

二、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建设的着力点

(一)科学建立区域性体育发展模式系统

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是体育强国总体发展模式的子系统,属于人工设计系统,是根据人所确定的目标进行设计与制作的,结构决定组织功能,从而赋予了系统特定的功能。系统论的创始人贝塔朗菲指出:系统的功能和属性大于各部分之和。这是因为系统的优化组合而产生的增益结果。所谓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系统就是把一个个体育社区有机地连接起来形成板块,整合区域内的体育资源,建构系统。通过政策驱动,创新创业,促进板块体育能量升级。《纲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构建管办分离、内外联动、各司其职、灵活高效的体育发展新模式,实现体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体现的显著变化是由过去单纯的依靠行政机构向行政手段、市场机制等综合发展机制转变,确立了合理利用资源走可持续发展新思路。因此,设计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时要充分考虑《纲要》精神。模式系统功能发挥得如何,能否达到区域模式目标,不仅取决于区域性社区体育模式决策者的设计与构建,而且取决于实施者对体育系统运化过程的驾驭。设计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系统,首先要考虑的是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它是以现实需要基础为前提,必须做好本区域的体育历史背景、人才状况、经济基础、群众的体育需求以及本地区的比较优势等前期调研工作;科学定位目标需要;优化区域体育发展布局;协调区域体育发展;融入体育强国战略,深化体制改革,转变职能;创新发展模式;加大公共投入;在必要的商业模式基础上整体依次推进;建立以满足大众体育权利为核心的体育管理机制,逐步形成区域性竞技社区体育、群众社区体育、社区体育产业有机结合的空间结构体系;及时进行效能评定与反馈;建立完善保障体系。

(二)建立区域性社区体育模式建设的制度体系

体育强国建设必须同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相结合,提升政府宏观把控全局的实际能力与社会组织微观主体作用,建立一套符合中国国情的体育公共治理,建立、健全动力机制。科学划分体育领域内基本公共服务和非基本公共服务,体育领域的基本公共服务由政府保障,可经营的非基本公共服务有步骤地放宽市场准入,引入市场机制,培育社会体育组织。特别指出,我国体育属于举国体制,这是由新中国特殊历史发展时期而来。新中国体育硕果累累,举世瞩目,体育的举国体制今后依然有效并会长期存在,集中优势办大事、办难事是我国的制度优势。区域性社区体育模式的核心功能,就是强大的汲取资源功能,为了支持其有效进行,现阶段需要建构极强的服务体系和支撑平台,要向外面争取资源并进行有效配置,必须依靠政府高效的行政管理系统及强大的社会体育组织。用举国体制有形的手和市场机制无形的手,建立政府行政组织与社会体育组织一体的网络化、智能化体育管理机构,为群众便捷提供多元化的服务政策,推进体育市场化改革,推进职业体育的发展,推进体育国际化进程。

(三)加强体育文化建设

我国体育是从西方舶来的,形式引过来了,根植的文化没有跟进来,都是一些碎片文化。如今体育出现了许多问题,与体育文化缺失有关,与价值定位、价值理念和道德水平有关。加强体育文化建设,当务之急,须从源头上、本质上梳理体育。寻根求源,是不是我们的体育就不会出问题了,这也未必。第一,体育最初的样式是不是最好、最正确;第二,人的精神情感发展与体育的发展路径根本就是两回事。“女排精神”是我国优秀的体育文化,20世纪80年代袁伟民带领中国女排取得世界冠军,那场面可谓是万人空巷,而现在郎平率领中国女排取得一个又一个世界冠军,同样让我们热血沸腾,人民日报评论:“女排精神可敬,女排姑娘可爱,中国女排的魅力早已超越体育本身,凝结为鼓舞中国人民的精神标杆、偶像力量”。它代表着一个时代的精神,中国文化的符号。由此可见,中国体育文化建设要与思想建设、法治建设、社会公德建设、中国传统文化以及意识形态教育结合起来,取得价值认同至关重要,这也是时代留给我们的课题。另外,文化需要有载体。例如,学校体育是以三大球的发展为中心推动社会体育发展的,篮球运动、排球运动、足球运动成为校园优先发展体育文化的主要载体,从功能上看,学校体育与社会体育的联动效应,是体育传媒、体育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因此,学校应成为体育后备人才支撑的体育、竞技混合社区。体育注重行业管理,各自行业特点决定了它们的文化建设、管理方式。从发展来看,体育专业化进校园只是时间问题;还有一个特点,体育文化的载体是靠产业支撑的,产业越大越集聚人气,产业+资本运作是业态发展新趋势,新业态的影响力呈几何级增长的同时,责任和风险与之并行。体育是一种比较特殊的文化产品,有两个基本属性,一个是社会公益事业,另一个是社会服务事业。两种属性相应两种效益,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我们所追求的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但是,如果这两个利益发生了矛盾,在体育工作这个问题上,要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

(四)强化保障体系

1.强化法制规范。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建设,需要强大的法律威慑力,需要法治化的监督和保障。法规是从社会角度制订出来的,是规范和引导人们的行为,这就要求国家要大力加强法制建设与思想教育建设的结合,将社会道德、法律制度以及意识形态结合起来,做好法制宣传。根据体育行业发展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增加法律法规的针对性、合理性、系统性、有效性,以良法保障善治。严格执法是关键,真正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建立权责统一、权威高效的依法行政体制,切实解决当前体育领域中存在的种种问题。

2.强化评价体制。由于地方特征不同,区域性社区体育模式不尽相同,创造性改革是体育强国战略的核心要素。因此不能用一个标准、一种模式去要求和评价。标准是从技术角度出发的,是规范人们生产行为的,区域社区体育发展模式建设过程中角色众多,需要多种评价体系。特别指出,当今的体育评审制度和认证体系不能与时俱进,存在缺陷和漏洞,需要科学建立社区、各类体育组织以及体育从业人员的发展评价、信誉评价、专业化评价体系。另外,地方政府对区域体育社区管理实践的系统了解和其管理水平的系統评价,目前仍是空白。

三、结语

《纲要》的提出释放了社会体育组织力量,而自下而上、源于社会的体育需求和发展动力的增加,使社会体育成了源头活水,因此中国体育只有在政府和社会双强的条件下,才能做大做强。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也正是从这种思考中而来。除此之外,体育不仅是一种文化现象,也是一项艰辛的系统工程,它涉及政府与社会的权力分配、体育文化的重塑等,都是极其复杂的事,我们不可能像过去一样,靠一味地消耗资源办体育,而是依靠社会力量,走可持续发展新思路,深化体育改革,坚持用整体的、系统的观点和方法来谋划和推进区域性社区体育发展,促进关键环节的协同,更好地实现区域体育能量升级,更好地促进社区体育健康发展,促使全民健身、竞技体育以及体育产业三方面全面协调发展和持续共同进步。并且随着时代的进步,体育进入社区、进入家庭,随着体育意识的增加,生活理念的改变,体育消费不仅仅体现在服装装备上,更多的是体育产品供人们选择,有越来越多的人接受体育专业化的服务,体育的功能才会越来越强大,体育的生态化、全要素、全链条和全过程必将伴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

[1]赖天德.学校体育改革热点探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2]中国科协学会学术部编.“强政府、强社会”与中国体育发展[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

[3]国务院办公厅.体育强国建设纲要[Z].中国政府网,2019.

[4]张晓飞.我国社区体育组织管理服务体系的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9(1):106.

[5]张华君.论社区体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功能[J].浙江工业大学学报(社科版),2010(4):77-78.

◎编辑 曾彦慧

猜你喜欢
区域性强国社区
奉献如歌,强国有我(主题班会课)
科技兴邦 创新强国
70年强国梦圆 70面行业旗帜
秦晋争霸
影像社区
影像社区
少数民族地区区域性网络教研共同体的建构
临夏州一次副高外围区域性暴雨天气分析
加强跨地域教育提升高职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研究
影像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