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妊娠期肠梗阻的临床意义研究

2020-04-13 09:38赵海龙李宁马俊英王淼
中外医疗 2020年36期
关键词:鼻型营养状况肠梗阻

赵海龙,李宁,马俊英,王淼

1.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胆外科,吉林长春 130002;2.吉林省肝胆病医院肝病内科,吉林长春 130002;3.长春市传染病医院胸膜炎科,吉林长春 130000

一般情况下,妊娠期肠梗阻的发生率较低,但妊娠期肠梗阻一旦出现, 在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情况下,会造成严重不良后果[1-2]。 妊娠期肠梗阻患者通常具有腹部手术史、剖宫产史,且大部分为粘连性肠梗阻,因为肠梗阻的诊治与非妊娠肠梗阻非常相像, 所以妊娠期肠梗阻的诊治应该结合胎儿的情况采用针对性的治疗方式[3]。 若孕妇和胎儿状况较佳,则可进行肠外营养、胃肠减压等保守治疗。 但普通鼻胃管存在一些治疗弊端,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寻找一种更加有效的肠梗阻治疗手段非常必要[4-5]。该文方便选取2019 年8 月—2020 年8 月该院收治的88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其中44 例妊娠期肠梗阻患者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并对治疗结果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88 例妊娠期肠梗阻患者进行研究, 按照数字表法将其分成两个组别, 对照组44例,研究组44 例。 对照组中,年龄18~37 岁,平均年龄(27.56±5.02)岁;孕周30~36 周,平均孕周(33.12±2.00)周;经产妇20 例,初产妇24 例;粘连性肠梗阻、压迫性肠梗阻例数分别为27 例、18 例。 研究组中,年龄19~38岁,平均年龄(27.47±6.13)岁;孕周31~37 周,平均孕周(33.79±1.56)周;经产妇22 例,初产妇22 例;粘连性肠梗阻、压迫性肠梗阻例数分别为25 例、19 例。全部患者及其家属均了解该研究内容,并签订同意意向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 为患者使用常规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治疗,具体方式为:患者采用半卧或平卧姿势,摆放好治疗巾和弯盘,为患者清洗鼻腔,确保胃管通畅,并用胶布标记插管长度,将胃管前端做好润滑措施,操作者左手用纱布将胃管托住,右手用镊子将胃管前端夹住,由一侧鼻孔慢慢插入咽喉部, 并在插入咽喉部10~15 cm处指导患者做吞咽动作, 然后立即插入胃管至所需长度。 通过B 超检查胃管在胃内情况, 确认胃管在胃内后,通过胶布进行固定。 检查并调整胃肠减压器的负压情况,并连接、固定胃管和负压装置,减压时长以24 h为准,并对尿液的颜色和总量进行记录。 24 h 减压治疗后如果肠梗阻症状减轻,则为患者实施肠内营养支持,促进肠道蠕动恢复,保持营养平衡后,逐渐进食流食。

研究组: 为患者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进行胃肠减压治疗,在内镜辅助下经鼻插入肠梗阻导管套件,患者姿势为仰卧,为患者鼻咽部进行局麻,内镜辅助下将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前端送过幽门, 气囊达到十二指肠降段后拔出导丝,在导管前气囊中注入蒸馏水适量,之后退出内镜,导管头端前导子伴随肠蠕动前进,末端接负压引流袋,持续引流,保持负压状态,并每天对导管进行冲洗。 导管固定在耳垂处,初期可经鼻型肠梗阻导管为患者补充糖盐水、水溶性维生素,减压时长以24 h为宜,之后操作步骤同对照组。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营养状况指标情况、 治疗结局情况。 症状缓解情况包括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24 h 胃肠减压量、24 h 腹围缩小量4个方面; 营养状况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 血清转铁蛋白、体质量指数3 个方面;治疗结局包括转手术治疗、电解质紊乱、早产、足月分娩4 个方面。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的表达方式为(±s),采用t 检验;计数资料的表达方式为[n(%)],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效果

2.1 治疗结局

两组治疗结局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结局对比[n(%)]

2.2 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

两组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4)研究组(n=44)t 值P 值血清白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血清转铁蛋白(g/L)治疗前 治疗后43.89±2.61 43.87±2.99 0.033 0.973 46.12±2.23 50.98±2.91 8.793<0.001 2.66±0.41 2.57±0.58 0.841 0.403 2.80±0.53 3.52±0.12 8.789<0.001体质量指数(kg/m2)治疗前 治疗后25.22±3.23 24.45±4.33 0.945 0.347 26.34±3.42 25.99±4.01 0.441 0.661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症状缓解情况、住院时间比较(±s)

组别对照组(n=44)研究组(n=44)t 值P 值首次排气时间(h)115.26±5.48 60.17±3.54 56.013<0.001首次排便时间(h)24 h 胃肠减压量(mL)150.48±6.53 82.59±4.10 58.405<0.001 672.79±189.33 1 562.69±410.97 13.046<0.001 24 h 腹围缩小量(cm) 住院时间(d)5.22±1.78 11.56±3.19 11.512<0.001 31.88±5.22 23.59±3.19 8.989<0.001

2.3 治疗前后营养状况指标

两组治疗后营养状况指标相比,在血清白蛋白和血清转铁蛋白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妊娠期肠梗阻的主要特征为急性、持续性腹痛,其产生原因主要包括肠套叠、疝气、肠粘连等,其中最常见的病症类型为粘连性肠梗阻[6-7]。 粘连性肠梗阻受到肠粘连带的影响, 对肠内容物输送至远端肠管造成阻碍,致使患者无法正常排气、排便,从而引发近端肠管水肿、缺血情况,导致肠道细菌移位情况,严重者会出现肠穿孔、肠绞窄等情况,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健康[8-9]。

胃肠减压是保守治疗肠梗阻的主要手段, 通常状况下,患者往往使用常规鼻胃管对胃肠道进行减压,但是鼻胃管通常比较短, 不能完全引流积聚在肠腔内的液体和气体,无法对肠壁扩张、水肿状态进行有效的改善,因此会造成患者肠梗阻症状缓解较慢的情况,从而增加治疗时间,严重情况下会导致治疗失败,给患者造成更深的痛苦。 近几年,鼻型肠梗阻导管的应用对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 另外,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前端和肠管内部形状相融合,具有较佳的生物相容性,具有重垂的作用,触碰肠壁后会自然弯曲,引导导管顺着肠壁前行,柔软性较高,能够降低对肠壁的损伤,且导管末端是单向阀,对肠内容物逆流具有抑制效果,利于肠道功能恢复。

由以上结果可知,研究组治疗后血清白蛋白、血清转铁蛋白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首次排气时间(60.17±3.54)h、首次排便时间(82.59±4.10)h、住院时间(23.59±3.19)d 均短于对照组,24 h 胃肠减压量(1 562.69±410.97)mL、24 h 腹围缩小量(11.56±3.19)cm 均高于对照组,且治疗结局优于对照组(P<0.05)。 这与方松山学者[10]在相关研究中得出,患者给予经鼻型肠梗阻导管治疗后,24 h 胃肠减压量(1 528.6±371.6)mL、24 h 腹围缩小量(13.2±1.7)cm、排气时间(5.2±3.8)d 优于普通鼻胃管胃肠减压治疗,与本文所得结果相近。 表明经鼻型肠梗阻导管对妊娠期肠梗阻患者的治疗更具优势。

综上所述, 为妊娠期肠梗阻患者使用经鼻型肠梗阻导管进行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症状、营养状况和治疗结局,治疗效果显著,临床应用价值较高。

猜你喜欢
鼻型营养状况肠梗阻
粘连性肠梗阻,你了解多少
术前营养状况对胆道闭锁Kasai术后自体肝生存的影响
鼻型结外NK/T细胞淋巴瘤临床病理分析
北京市房山区532名中小学生营养状况调查
2015-2016年北京市门头沟区在校中小学生视力不良与营养状况
钥匙链上的老花镜
更 正 声 明
357例恶性肿瘤患儿营养状况调查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术后早期粘连性肠梗阻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