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临床疗效分析

2020-04-13 09:38马琪峰
中外医疗 2020年36期
关键词:凸角腰段矫正

马琪峰

内蒙古自治区第四医院骨科,内蒙古呼和浩特 010000

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脊柱疼痛、活动受限,部分严重的患者还会损伤脊髓和神经,出现下肢麻木、疼痛的临床症状,是临床上常见的骨外科病变之一, 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1]。 现阶段对该病的治疗一方面实施抗结合的药物治疗, 另一方面同步进行前路彻底的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2]。在实施病灶清除并植骨融合术的过程中,由于脊柱结核在胸椎段的比例较大, 需结合相应的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以促进患者病情的恢复[3]。 内固定术能够促进患者植骨的融合,提升整体的稳定性,以达到完全矫正的目的。 该文主要探讨前后路内固定手术应用于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 随机选取了2018 年10 月—2019 年10 月来该院进行治疗的80 例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情况进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来该院接受胸腰段脊柱结核治疗的患者80 例,按照入院的先后顺序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 例。 对照组男性22 例,女性18 例;年龄23~62岁,平均年龄为(45.25±1.05)岁。 实验组男性23 例,女性17例;年龄25~64 岁,平均年龄为(46.65±1.05)岁。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纳入标准: ①患者和患者的家属知道并且已经同意;②没有心脏、肺等重大疾病和身体缺陷;③所有的患者在入院治疗后都确诊为胸腰段脊柱结核。

排除标准:①中途退出的患者;②精神不正常的患者;③不能配合医生进行治疗的患者;④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

该次研究已经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同意,所有患者自愿参与该次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让患者采取侧卧位,对患者实施麻醉治疗,定位患者的结核严重破坏的部位,在患者的第12 肋部做肾切口,结合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对第11 肋或者第12 肋进行切除, 将患者受损部位的椎间盘或者椎体刮净并吸净脓液,对病灶进行彻底的清除[4]。 把螺钉拧入患者椎体上插入的开路椎上,拧紧螺栓并嵌入植骨块,分别把1.0 g的链霉素和0.1 g 的粉针剂放在患者的伤口部位,将引流管放置在患者的伤口部位并关闭切口[5]。

实验组患者采用后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 让患者采取俯卧位,对患者实施麻醉治疗[6]。 选择患者的结核中心部位做手术切口,把患者的皮肤和相应的皮下组织切开,进行肌肉组织的分离,采用C 臂机透视来掌握患者的后凸畸形程度,判定入钉的角度和方向,把螺帽拧紧并进行形状的矫正[7]。对患者的小关节突植骨后,放入1.0 g 的链霉素在患者的切口部位,关闭切口[8]。

1.3 观察指标

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各项临床指标, 包括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前后凸角(°)、术后后凸角(°)。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患者的病症有明显改善且身体无不良反应的定义为显效; 患者的病症有改善且身体产生轻微不良反应的定义为有效;患者的症状无明显改善且身体有剧烈反应的定义为无效,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两组患者的畸形矫正率比较。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0.0 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进行t 检验;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可知,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表1 两组患者的各项临床指标对比(±s)

组别 出血量(mL)手术时间(min)术前后凸角(°)术后后凸角(°)实验组(n=40)对照组(n=40)t 值P 值531±20 535±56 0.425 0.672 125±15 130±28 0.996 0.323 17.3±0.5 17.5±0.6 1.620 0.109 5.6±0.1 5.8±0.8 1.569 0.121

2.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可知, 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比较[n(%)]

2.3 两组患者的畸形矫正率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的畸形矫正率可知, 实验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畸形矫正率比较[n(%)]

3 讨论

胸腰段脊柱结核多发生在患者的关节和骨之间的部位,具有发病率高的特点,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疾病,需要采取积极地手段进行治疗[9]。 常规的抗结核药物治疗有一定的效果,但是对于有神经损伤、后凸角畸形的患者来说,抗结核药物治疗效果不理想,需要联合手术进行治疗。 现阶段,对于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手术治疗主要有后路内固定手术和前路内固定手术两种[10]。 前路内固定手术主要是由患者的胸膜外入路,让患者采取侧卧位,在腹膜外做肾切口和倒八字切口,使结核病灶部位充分暴露出来,实施清除[11]。 后路内固定手术是医生借助C 臂机透视来观察并准确定位患者的病变部位,在患者脊柱后的正中路切除患者的椎板,清除患者暴露出来的病灶部位[12]。两组患者在入院后都实施手术治疗, 分别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和后路内固定手术进行治疗,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的前后对比,差异不明显,说明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都比较理想,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选择。

该次研究表明,实验组的临床治疗有效率97.5%和对照组95.0%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该次研究选择的患者例数相对较少, 所以会导致结果具有片面性, 在后期的研究过程中要尽可能加大样本的容量,延长研究时间,让整个实验结果更具有权威性。

文章数据与张新建[13]在研究中提到的两组患者的相关指标,包括手术时间(169.9±5.3)min、术中出血量(569.8±10.3)mL、术前后凸角(17.7±0.92)°、术后后凸角(5.4±0.27)°对比后大致相当(P>0.05);实验组患者的畸形矫正率75.0%要明显优于对照组72.5%(P>0.05)。 该文实验组手术时间(125±15)min、术中出血量(531±20)mL、术前后凸角(17.3±0.5)°术后后凸角(5.6±0.1)°和对照组进行对比(P>0.05);实验组患者的畸形矫正率87.5%要明显优于对照组85.0%(P>0.05)。 因此实验结果无明显差异,具有一致性,充分证明了在临床医学治疗中采用前路内固定手术和后路内固定手术治疗胸腰段脊柱结核的临床治疗相差不大。

综上所述, 在对胸腰段脊柱结核患者的治疗的过程中, 手术医生要根据患者胸腰段脊柱结核累及单个椎体还是多个椎体, 并根据患者病情的实际情况选择前路或者后路的手术方法, 对两种手术的操作特征进行严格的规范,以提高临床的疗效。

猜你喜欢
凸角腰段矫正
青年下腰痛患者腰椎前凸角与腰椎间盘退变的关系研究
正常成人脊柱-骨盆矢状位影像学参数的关系
凹角凸角量角器
“体态矫正”到底是什么?
脊柱测量尺和Spinal Mouse脊柱测量仪测量胸椎后凸角、腰椎前凸角的信度和效度
矫正牙齿,不只是为了美
后路手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临床疗效观察
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效果分析
胸腰段脊柱骨折不同固定方式疗效对比探析
小茴香热敷治疗腰段脊柱手术后腹胀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