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

2020-04-14 04:52杨丽华
商情 2020年11期
关键词:心理品质中学生心理健康

杨丽华

近年来,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受到关注,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不仅对其日后的发展十分重要,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重要课题之一。

一、定义

积极心理品质是个体在成长中及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较为持久的、积极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以及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它具有一种在结构上和动力上向自我实现发展的特征。

二、培养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重要性

(1)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的健康发展。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就是在于挖掘学生的本来的积极心理潜力,使其拥有一种积极的力量去感受自我潜能和幸福。引导学生挖掘自我内在潜能,发现自我的积极心理,使学生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放弃努力,正确归因,从而解决问题。

(2)有利于创建和谐校园。只有培养学生保持积极的心态,尊重师长,爱护同学、保护环境等积极品质,才能有利于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建立团结友爱的班集体,创建和谐的校园氛围。

三、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主要内容

(1)信念希望。信念,是个体行为意志的基础,没有信念,就不会有意志,不会有积极性。希望,是一种指引人忘却恐惧的力量,是一种积极的情感。教师应鼓励学生在人生的任何困难面前都要鼓起勇气,不仅相信自己能够克服困难,并且相信困难只是对自己的考验,不怨天尤人。

(2)真诚。真诚指的是真实诚恳,坦诚相待,表里如一。培养学生的真诚品质,引导学生正确的认识自己,正确看待自己,不仅要如实根据自己的条件,制定合理的切合实际的目标,并对任何事情赋以真诚,真诚待人,真诚做事,通过努力改善现实自我,并能更好地协调好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

(3)创造力。创造力是指能够产生新想法,用新的方式做事,并取得成果的品质。中学生真是思维习惯和学习方式的发展和形成时期,在这一时期,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这包括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理,培养学生对事物的探究欲望,保持对事物的质疑和勇于探索的精神。

(4)领导力。领导力指的是善于鼓励、激发、协调团体成员完成任务的品质。培养学生的领导力包括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组织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学生顾全大局、整体规划的能力,更该引导学生注重自己人格魅力的养成,能够帮助团体有效、高质、和谐的完成目标。

四、中学生积极心理品质培养的策略

(一)创设积极班级文化,陶冶学生高雅情操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心,是学生个性发展的基本环境,是知识的集散地,是人格的熏陶地,是体质的培养地,更是心灵的归宿地,所以班级文化的建设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的教育影响力和深远持久的感染力。

要创设积极的班级文化,首先体现在视觉层面的物质文化,充分利用图书角、展示栏等,以熏陶、浸润,加以体验、感悟,真正让每一个角落都有教育意义,做到温馨优雅而不花哨,创造一种能促进人不断学习和积极发展的良好氛围,达到无声胜有声的育人效果,以物质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情操。其次要以制度文化作为保障,建立积极可行、易于操作的班级制度,深化制度的文化内涵,强化学生的规范意识,用制度来指导、规范学生。通过制度约束、班训指引,努力在班级中塑造积极向上的环境氛围,带动广大学生共同进步。再次要构建班级精神文化来浸润学生的心灵,积极健康的班级精神文化具有移情、承载和凝聚的功能,是所有师生共同创造的一种精神财富,更是打造班级特色的首要保障。

(二)提供平台,让中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积极心理体验

让学生在积极心理体验过程中,会正确认识自己,挖掘内心潜能,发现优缺点,提高能力等。也只有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以学生为主体,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积极心理体验的形式方法有很多,如心理剧、演讲、小品、角色扮演等。学校可以提供一个平台,让学生有更多机会进行积极心理体验。

(三)善于引导学生形成积极心理品质

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心理品质对学科教学的效果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需要转变学习方式,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首先,在课堂教学中要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善于用积极语言描述和对话,尽量挖掘学生的闪光点,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从“让我学”变成“我要学”,因为兴趣具有维护和增进心理健康的价值,学生兴趣的培养是培养健全人格的关键。其次,教师应该大胆放开双手,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少点传授知识,多点激发思考,把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尝试精神、探索精神和创造精神上,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地去学习知识。

(四)合理渗透学科教学,构建积极学习模式

传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往往只是当作一门课程,或者是遇到问题才进行心理干预和治疗,已无法满足目前学生心理的全面健康发展的要求,而积极心理学强调更多的是预防和培育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在学校教育教学过程中,学科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学生学习发展最主要的过程和形式,学生的各种心理品质培养也都是在學科教学的过程中发展的。因此课堂作为主阵地,我们更要善于挖掘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教育资源,探索如何更好地在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心理品质的新策略和新方法。

(五)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注重培养教师自身积极心理品质?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处于主导地位,相比学生而言心理品质更为成熟,是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成员,教师在传授给学生学科知识的同时,也影响着学生人格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自身要具有积极心理品质,身教重于言传,现身说法更有说服力。只有这样,教师在学科教学过程中才能充分利用自身的积极心理品质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渗透培养学生积极的认知品质、积极的情绪品质、积极的交往品质和积极的意志品质。

由于农村初中学生有着家庭环境、年龄特征、个性心理的不同,所以培养初中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不仅需要学校、老师共同努力,探索培养初中学生现代心理品质的途径和方法,更需要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塑造学生美丽的心灵。

参考文献:

[1]卫萍.中小学生积极心理品质的调查分析与教育对策[J].中国特殊教育,2013.

[2]张涛.对学生进行积极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

[3]林乃磊.初中生乐观心理品质的现状调查及干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2008.

[4]卢翠云.如何培养中学生积极健康心理品质[J].辽宁教育,2014,04:45-46.

猜你喜欢
心理品质中学生心理健康
普通高中家长积极心理品质培养课程的设计与实施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积极心理品质
江苏省儿童七项心理品质调查报告(下)
融入式心理健康教育的路径探索
微课在心理健康团训师培养中的应用探讨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中学生原创作文精选
基于人际交往的心理健康课程
欢迎来到《中学生博览》大型团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