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当代大学生法治思维路径研究

2020-04-14 04:52莫鲁生刘程程宋敏景雪年
商情 2020年11期
关键词:法治思维培养路径

莫鲁生 刘程程 宋敏 景雪年

【摘要】总书记指出:“不断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模范,以实际行动带动全社会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当代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肩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我们要建设法治国家, 要实现依法治国、以宪执政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培养一批具备法治思维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所以,努力培养好当代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提高他们的法治素养对我们国家的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这也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

【关键词】法律至上  法治思维   培养路径

一、树立法律至上的思维理念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础

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们国家在法制建设方面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不断的探索和实践,已经使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历史性的成效,我国已经逐步建立起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法律体系,这为当代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提供了根本保障,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法律基础。

树立依法办事的思想,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这是当代中国对每一个公民的基本要求。在我国法制建设发展的道路上,从1931年11月第一部中华苏维尔第一次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苏维尔共和国宪法大纲》到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具有宪法性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再到1954年 9月20日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此宪法先后又经过五次修改,便形成了于2018年3月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2019年经过新中国几代立法工作者接续奋斗的编纂民法典的艰巨任务也有了突破性的进展,在民法典中起统领作用的民法总则和相关各分编已经完成,目前,民法典各分编的编纂工作正在扎实推进。一部具有中国特色、体现时代精神、反映人民意愿的民法典到2020年基本形成。这些法律条文的建设和修改对于我国的革命和建设,对于治国安邦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都起到了保证和推动作用。

我国的法制建设伴随着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可以说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我国法制建设的基本格局也从“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违法必究 执法必严”进入到了“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新的历史时期。建国初期,人们法律意识还比较淡薄,那时候人们还习惯于政府和各级领导机关的发号施令。因此,也养成了部分政府机关工作人员把自己当成了党的化身和法律的化身,甚至发生在一个小小县城的环保局局长竟然对群众讲:“我上管天,下管地,中间管空气,你们就必须服从我的管理”这样的事情。人们有问题不是先找法律依据而是先看看有没有人情关系可以通融,因此也助长了不正之风和腐败现象的发生,极大的败坏了党风和腐败之风的蔓延,冤假错案也时有发生,使法律的尊严也遭到了践踏。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我国的法制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人们的法治意识也普遍提高,使我国法制建设的步伐也踏上了快步发展的轨道。

美国哈罗德J.伯尔曼教授在《法律与宗教》中指出:“法律必须被信仰,否则它将形同虚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形成,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进步。但是,法治建设依然任重道远。我们的法制建设不能仅仅满足于有了相应的条文,实现了全覆盖。更重要的是要让法律条文写在每一位公民的心中,使法治成为一种全民的最高信仰。要在广大人们群众中树立法律的权威,使人们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形成全社会对法律的信仰,弘扬法治精神,提高法律素养,培育法治文化,营造法治氛围,树立起法律至上的思想理念,在全社会形成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风气,这样才能增强全体人民的法治理念和养成良好的法律观,这对于培养法治思维是非常必要的也是必须的。

总书记指出:“我们要通过不懈努力,在全社会牢固树立宪法和法律的权威,让广大人民群众充分相信法律、自觉运用法律,使广大人民群众认识到宪法不仅是全体公民必须遵循的行为规范,而且是保障公民权利的法律武器”。要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意识,首先要从培养他们对法律的信仰开始,只有当他们自觉的把法律成为自己心中的普遍信仰时,出于发自内心地认同法律、信赖法律、遵守和捍卫法律,使法律成为一种信仰,他们才会长期、持续、自觉、自愿地遵守法律,把依法办事当成自己的生活习惯。法律只有被信仰,成为坚定的信念,才能内化为同学们的行为准则,法治国家的建设才有希望。我们要通过培养教育努力把法治精神、法治观念熔铸到大学生的头脑中,使他们形成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习惯,法治才能源源不断地释放出其规则的正能量,才能为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二、大学生法治思维失范的短板是培养法治思维的重点

我们现在所教育的对象是00后出生的年轻人,他们在物质生活上是我们国家物质最丰盛的时期,在政治生活上是我国社会最稳定的时期,在文化生活上又是我国空前活跃快速发展的时期,这良好的外界环境恰恰也使这一代年轻人的成长显得更加稚嫩,生活的自立、自律、自重、自尊能力反而比較薄弱,在法治思维能力上显得更加稚嫩和单纯,这也成为他们在人生成长历程上的短板。

我们讲培养大学生的法治思维就是要培养他们的具有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一定程度上就是要看社会主义法治思维能否深入人心。所谓社会主义法治思维方式:就是指按照法律的规定、原理和精神,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的习惯与取向。法治思维它具有:讲法律,法律思维体现在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时,首先要以法律为准绳;讲证据,法律思维体现在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时要以证据为根据;讲法理,法律思维体现在思考与处理法律问题时要运用法律原理和基本原则这三个基本特征。

我们对大学生为什么要培养法治思维呢?就是因为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是建设法治中国的主体,而正是这个特殊的群体,他们在社会实践上的阅历不足;在法律知识上的掌握不足;在处事能力上的方法不足;法治思维理念淡薄;导致他们在实践工作中容易发生一些盲目的、无知的、冲动的,有时还会做出一些极端的事情来,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由于法治思维的缺失,在他们身上发生的法治思维失范的短板还是到处可见的:在日常生活作风上是吃喝拉撒睡购游靠得是感觉;钱财物质人际交往上靠的是知觉;涉嫌黄赌毒性犯罪靠的是随心所欲寻找乐趣;在学习生活中表现的是在遵守校纪校规是上你上有政策他们下有对策,尽耍“小聪明”,“学习靠凑付、作业靠应付、考试靠对付”;同学之间的交往缺乏正常的规范要求,随便给同学起外号、传播别人隐私;男女交往行为不检点甚至做出不道德不负责的事情来;在网络上散布、传播不正当的信息等等。由于法律观念不强、法治思维欠缺,大学生违法犯罪的事情也是屡有发生,云南大学大学生马加爵特大杀人案;2013年4月发生在上海复旦大学林森浩的投毒杀人案;2014年暑假,河南郑州职业技术学院大一两位学生先后掏了两窝小鸟(燕隼,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共16只,出售获利1080元),后法院以非法收购、猎捕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判处有期徒刑10年半和有期徒刑10年,并分别处罚金1万元和5000元的案例;清华大学刘海洋强酸泼熊事件等等。由此可见,强化大学生法制观念,培养大学生的法律思维是极为重要的。正如总书记讲话指出的那样:“当今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与国的竞争日益激烈,归根结底是国家制度的竞争。中国发展呈现出“风景这边独好”的局面,这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国国家制度和法律制度具有显著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所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法治思维的培养、教育和践行是非常必要的,这是直接关系到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大问题,也是关系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能否顺利实现的大问题,是大学立德树人的首要任务。

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基本路径

大学是立德树人的摇篮,要建设法治国家实现全面依法治国,就必须把当代大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高法律素质和法治思维的合格的接班人。通过我们的调查研究和问卷调查我们认为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灌输法律知识

这是培养法治思维的前提。这个问题占我们调查比例的67.5%,“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动。然而马克思主义看重理论,正是,也仅仅是,因为它能够指导行动。如果有了正确的理论,只是把它空谈一阵,束之高阁,并不实行,那末,这种理论再好也是没有意义的。”一个对法律知识一无所知的人,不可能养成法治思维方式。所以,只有用正确的法治理论做引领,才能有正确的法治实践和法治思维。要改革学习法律理论知识教学方法。克服同学们对学习法律知识和理论上的片面性,增强同学们学习法律理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只有学习和掌握了一定的法律原理、原则,才能更好地养成法治思维,并运用法治思维思处理各种实际问题;积极开展法律知识的普及活动。通过生动多样的法律知识普及活动的开展,增强同学们学习法律知识的自觉性、趣味性和主动性,在轻松的气氛中学习掌握更多的法律知识;有的放矢的开设法律选修课。尽可能的增加同学们学习和掌握法律知识的机会,尽可能的普及接受法律知识教育的人数,做到在法律理论知识的学习教育中实现“面上开花,点上结果”的效果。

(二)施教法律方法

法律方法是人们从法律角度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方法,是构成法治思维的基本要素,法治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法律方法思考、分析和解决法律问题的过程。我们要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必须首先要教会他们学会掌握法律方法。培养大学生增强法治思维的方法可以采取。参与法律实践活动。培养法治思维方式必须要在法律实践中训练、脱离具体的法律生活和法律实践,不可能养成法治思维方式。所以,要尽可能组织同学们参与各种法律活动,充分利用“三支两教”、假期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志愿者活动等机会,结合身边发生的相关事件引导同学们用学过的法律理论进行分析讨论,通过在法律实践中运用法律知识和方法进行思考、分析、解决法律问题,逐渐养成一种自觉的法律思维习惯。由于我国法治国家建设和法律覆盖的范围越来越广泛、具体。这既对培养法治思维提出了迫切要求,也为培养法治思维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在校内经常组织开展相关的法律知识竞赛活动、法律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趣味运动会、辩论会和模拟法庭的开设等活动,这对大学生法治思维的养成必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总书记指出:“青年时期是培养和训练科学思维方法和思维能力的关键时期,无论在学校还是在社会,都要把学习同思考、观察同思考、实践同思考紧密结合起来,保持对新事物的敏锐,学会用正确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养成了历史思维、辩证思维、系统思维、创新思维的习惯,终身受用。”这也是我们培养学生们法治思维的遵循。

(三)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这个问题占我們调查问卷的78%。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培育践行法治思维的必须具备的客观条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一个鲜明特点,就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强调法治和德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法学教育要坚持立德树人,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法学知识水平和法治思维能力,而且要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

在学校的日常管理中要通过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学生们的规则意识、程序意识、责任意识和契约意识,养成遵纪守法的习惯。坚持组织同学们经常观看《天网》、《今日说法》、《法治栏目剧》等相关的法治宣传节目。从这些生动鲜活的法律案件中,增强同学们知法、守法、尊法和违法所要付出的代价感性认识,从而提高法律意识,不断进行自我警示教育增强法治思维的能力。从个人、学校、社会“三位一体”营造良好的法治环境,个人要自觉接受法律知识的学习,培养良好的法律观,牢固树立信仰法律的理念,守住法律的底线。牢记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社会要加大法治的宣传和法律的建设、法律的执行增强法律的权威性和震慑性。家庭父母要做学法、知法、用法的带头人,当好孩子的法律教师,对孩子进行正确积极的引导,也为孩子养成法治思维的习惯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J].求是,2019.

[2]美国哈罗德J.伯尔曼教授.法律与宗教[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3.

[3]毛泽东.实践论[J].《毛泽东选集》第1卷,1937.

猜你喜欢
法治思维培养路径
高校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浅析
高中生物理学习兴趣的培养路径探究
幼儿教学趣味的培养初探
用法治思维创新群众工作
运用法治思维推进精准扶贫
运用法治思维做好秘书工作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下保定市高校培养服务外包人才的路径研究
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方式如何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