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背景下高职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再定位

2020-04-14 04:53苏久红吴婧
职业时空 2020年1期
关键词: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苏久红 吴婧

摘要:“一带一路”建设需要各种类型的语言人才,主要包括专门型、定向型和复合型三种类型。针对我国语言人才储备不足的现状,高职院校可将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英语+商务+综合素质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商务英语专业规划以应用语言学和应用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将英语课程、商务课程以及综合素质课程相融合,采用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优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以实现复合型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

关键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

“一带一路”建设核心内容是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1]。“五通”的推行与实施需要大量语言人才,不仅包括英语等国际通用语种,也包括“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所涉及的非通用语种。一些外语类院校陆续增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积极培养各个行业领域稀缺的高端语言人才,引起教育界的广泛关注。高职院校生源基础、师资力量及人才培养目标均不同于高等教育,自然不可能效仿增设非通用语种的做法,但高校的应对策略为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带来新的思路,即重新审视通用语种的专业发展。

商务英语专业,自2007年我国教育部批准招生以来,逐步发展为包括国际贸易、金融、电子商务和跨文化交流等在内的商务英语体系,培养了大量能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的人才。商务英语专业作为专门用途英语(English for Specific Purposes)的一个分支,是否也能培养出“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要的语言人才类型呢?为了培养出这类语言人才,高职院校又该采取何种对策呢?为了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本文梳理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针对“一带一路”倡议所需语言人才类型,对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进行重新定位,并提出有利于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策略。

一、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商务英语教学开始于20世纪50年代,到20世纪80年代兴起,90年代尤为盛行,但商务英语专业正式成为目录外专业开始招生是在2007年[2]。该学科起步晚,但发展快,目前位于新的发展阶段,同时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历史

作为全球商务领域的一种通用语,商务英语的产生和发展与英语成为世界语言的过程密不可分[3]。二战之后,各国整装旗鼓,大力发展经济,国际贸易日益频繁,商务英语自然成为最实用的一种专门用途英语,各大院校开展商务英语教学自然成为大势所趋。

我国的商务英语教学先后经历三个阶段(见图1)。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至“文化大革命”, 国家当时实行对外贸易垄断,贸易活动少,外贸方面的教育需求不高,因此商务英语的教学内容单一,发展速度缓慢,仅北京、上海等几个学府开设,简单教授贸易流程。第二阶段是上个世纪80年代到2006年。其间,我国贸易活动增多,贸易活动范围扩大,商务英语教学规模也随之扩大,外贸英语逐步发展成为经贸英语后,教学内容不断充实,形成商务英语学科。第三阶段是从2007年国家教育部设立商务英语专业开始至今,是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经济持续增长的新时代。商务英语经历将近70年的发展,已逐步成为涵盖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市场营销、跨文化交际等学科的较完整的商务英语体系。

(二) 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现状

目前,开设商务英语专业的高等院校超过320所,设有商务英语专业的高职院校达500多所,且商务英语专业的研究生和博士生招生数量逐年增加,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人才的需求有增无减,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进而得到更多关注。一方面,教材资源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所提升,另一方面专家学者们开始从多种角度对商务英语进行探究,如商务英语专业究竟为“商务的英语”还是“英语的商务”,语言类课程和商务类课程分别占比多少,何种教学模式较为适合,英语教师如何能满足专业课程需求等等。国内有关商务英语的研究成果日趋成熟,以中国知网CSSI刊物为例,所发表的以商务英语为主题的论文数量和占比如表1所示。

自“十二五”规划以来国内的商务英语研究有了新进展,不再以商务英语教学的探究为主,也延展到学科专业建设以及对商务英语语言的深度挖掘。2013年唐树华、李晓康发表在《外语界》的“商务话语研究的困境和趋势”一文,探讨了商务话语研究方法,推动了商务英语话语研究,也唤醒了商务英语位于应用语言学分支的生命力。再看2015至2016年,江进林、许家金、李晓光等人分别开展了以“语料库”“话语共同体”为核心概念的商务英语研究,对商务英语宏观和微观的语言特征进行描述和分析。这些都是商务英语语言学层面的研究成果,表明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稳定且有新的突破。然而,从表1中不难看出,有关商务人才培养的研究成果继2015至2016年间达到新的高峰后又有所下滑,研究内容较为单一,以某个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例析为主。

二、商务英语专业的再定位分析

商务英语专业经过六十多年的发展,从单一到综合,从行业英语的叠加到形成专业英语体系,逐步凸显了其实践性强的特点。但随着英语教育的普及化,非英语专业的毕业生在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同样也能从事商务、外贸等相关工作,因而商务英语人才需求趋于饱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受到制约。如今,“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才的需求,是商务英语专业发展的契机,同时也给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带来新的思路,即重新审视商务英语人才培养策略。

(一) 商务语言人才培养不能满足“一带一路”需求

“一带一路”倡议需要我国资本和企业走出去,互通交流则需要大量语言人才,尤其是商务语言人才[4]。据统计,“一带一路”沿线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官方语言为70多种非通用语言,而我国开设的非通用语种不足30种,这给外语教育界带来不小的挑战。自2015年9月起,北京大學、上海外国语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等陆续开设“一带一路”课程,增设非通用语种,以满足“语言人才先行[5]”的需求。随后也有高校在冷静分析形势后,将非通用小语种作为公共课开设,对仅开设一种通用语种的单一性进行补充。但对于高职院校商务英语而言,要如何抓住机遇与社会发展接轨进而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呢?

高职院校增设非通用语种专业或将其作为选修课难度较大。高职院校初中起点专业学制为5年,(高中起点专业学制为3年,暂且不予讨论),扣除最后顶岗实习一年半,剩余时间3年半。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至少需要2000小时以上的学习时间,且不必说单位小时的学习效率了。高职院校每周专业课程不超过18课时,3.5学年的总学时约1800课时,到毕业为止学生能熟练掌握一门非通用语种的可能性较小。另外,非通用语种的教师紧缺,且高职院校很少开设非通用语种专业,缺乏相关教学经验。这些因素说明高职院校尝试开设非通用语种培养语言人才的风险太大。

“一带一路”需要三种语言人才:专门型、定向型和复合型[6]。其中专门型人才主要包括翻译、语言教师、语言文字专家,他们主要通过专业的语言知识、熟练的语言技能向他人提供服务。定向型语言人才既熟练掌握某种特定外语,又熟悉该领域或别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方面,因而为政府或企业提供咨询服务,摸清投资可行性以及需要留意的关键因素。复合型语言人才,既掌握外语知识和技能,也具备特定的行业领域里的业务知识,且具备良好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信息分析处理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综合素质。2013年国家出台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首次提出商务英语人才应具备五种素质、五类知识和五种能力,并明确要培养熟悉国际商务惯例,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和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因此,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可定位为培养“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复合型语言人才。

(二) 商务英语专业的内涵与“一带一路”需求未完全适应

商务英语专业是语言技能与商务素养相融合的学科,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国际商法、电子商务等为依托,以英语语言应用、商务知识与实践,跨文化交际能力为导向,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对照复合型人才要求,商务英语专业实际是以国际商务领域的知识和技能为核心,以英语语言学习为基本点,以综合素质的提升为目的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理论上来说,商务英语专业是应用语言学与应用经济学的交叉学科[7],同时也是融知识、能力、素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而实际上,从商务英语课程设置来看,所用教材各自为政,所开课程极不统一,而且也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8]。担任专业课程教学的教师队伍中,有商务专业教师,有英语语言专业教师,但是商务英语专业教师偏少,基本由语言教师兼任。故而在课程实施过程中,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商务,轻文化”等课程顶层设计的问题[9] ,最终导致商务英语人才实践能力不强,很难满足社会需求,与“一带一路”需求差距较大。“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既熟练掌握外语,又具备行业领域里的专门知识与技能,还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创新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复合型人才。 为了培养出这样的高技能人才,高职院校必须将语言课程、商务课程、综合素质课程充分融合,且融入“一带一路”校本课程,科学规划学年与学时安排,同时提升师资团队业务能力和行业实践能力,形成全新的商务英语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体系。

三、商务英语人才培养再定位策略

以“一带一路”为主的国家战略给外语教育带来新的机遇。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正需要在挑战与机遇并存的时代下进行创新实践,进而培养出社会所需的商务英语人才。

(一) 引入交叉学科理论,构建人才培养框架

学科交叉是指在承認学科差异的基础上不断打破学科边界,促进学科间相互渗透、交叉的活动[10]。商务英语,作为应用语言学与应用经济学相结合的边缘交叉学科,所涉及的领域包括英语、经济、法律、财务、电商等多门学科。商务英语是与经贸专业结合的应用语言,具有明显的跨学科特点。从教师的层面来看,语言类教师需要大量经贸类专业知识,商务教师则需要熟练掌握商务活动中的英语术语。从学生层面来看,他们既需要接受一定强度的语言训练以达到大学英语六级水平,也需要熟悉商务活动的各个流程,并使用英语进行商务交际。从社会层面来看,“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是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能从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贸活动的技能人才。由此可见,商务英语专业不是纯粹的语言学科或商务学科,而是语言与商务的融合学科。在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既要遵循ESP教学的基本原则[11],也要与应用经济学中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商务外语等课程的目标相符。

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人才培养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教学指导外,也应鼓励语言教师进行跨学科、跨专业的进修,可以在本校接受跨学科、跨专业的短期培训,从而强化师资力量。此外,低年级学生因缺乏商务知识导致商务英语类课程学习困难的问题,可以通过学校开设经济类选修课的途径得到解决。“一带一路”建设需要能让中国文化走出去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商务英语专业增设以中西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升为导向的选修课程,不仅让学生奠定扎实的语言基础,也使单一的商务英语类课程得到丰富。总之,充分挖掘、整合、利用现有的学校资源,有利于短期内使学生的知识结构跨学科,有利于重构复合型商务英语人才的培养框架。

(二)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加强实践综合能力的人才培养

商务英语不是简单将英语与商务相加,而是英语专业知识与商务专业知识的重组加工,是英语技能与商务技能的有机融合。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涉及英语、经济、贸易、法律、跨文化交际等内容,是融合了商务的应用英语学科。商务英语是在商务环境中使用的英语,因此熟练的英语技能是基础,商务领域的业务是专业,跨文化交际、创新、信息处理等是综合素质的培养。

根据2013年教育部出台的《高等学校商务英语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人才规格的要求,结合“一带一路”建设对人才的需求,高职院校应将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作为人才培养目标,以商务英语专业教学与实训为基本途径。复合型语言人才的培养包括三个层面(见图2)。首先,培养英语听、说、读、写、译等能力,积累扎实的商务英语知识和技能,尤其重视英语交际能力的提升;其次,掌握国际贸易、工商管理、国际商法等基础理论和知识,熟悉国际商务活动的同行规则和惯例,拓宽国际视野和人文素养;第三,具备英语应用能力、商务实践能力、跨文化交际、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三)完善课程设置:英语课程+商务课程+综合素质课程

人才培养目标的实施包括具体的教学科目、教学内容及目的、任务以及活动方式等等,这便是课程设置[12]。只有科学合理的课程设置才能顺利完成既定的人才培养目标。“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复合型语言人才,具备良好的英语知识技能、商务知识技能以及良好的综合素质。为实现复合型语言人才的培养目标,高职院校的课程也应是配套的英语课程、商务课程以及综合素质课程。将这三类课程有机融合至关重要(见表2)。

低年级以英语课程和基础商务课程为主,如开设英语语音、综合商务英语、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市场营销、商务礼仪等,帮助学生夯实语言基础,增加对商务专业特点的认知。中年级在保留商务英语课程的基础上增加行业英语,如跨境电商、物流英语,另外新增西方经济学、国际贸易两门商务课程,在提升商务英语技能的同时熟悉国际商务基础理论和知识。高年级專业课程包括商务英语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即综合商务英语、商务英语视听说、商务英语阅读、英文翻译、跨文化交际、酒店英语、涉外文秘、商务谈判等。此外,可增加选修课“一带一路”校本课程,根据学校师资和生源情况安排部分沿线国家概况以及中国传统历史文化概况,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拓宽国际视野,提升学生对“本土文化走出去”的英语应用能力和创新思辨能力。

课程设置不是机械固定地安排,可在实施过程中根据出现的问题进行调整并加以完善,逐步形成完整的课程体系,以促进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

(四)应用混合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针对培养复合型语言人才所设置的课程将英语课程、商务课程和综合课程逐步融合,但课程种类繁多,专业性强,课堂教学时间有限,如果还沿用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效果较以前也许不会有太多变化。采用混合式教学,即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能充分利用传统教学和数字化教学的优势,激发学生进行自主化学习和个性化学习[13]。

混合式教学模式可应用于商务英语专业教学,尤其适用于有一定难度的商务专业课程,例如国际商法、商务谈判等课程。教师课前将新授内容的视频或PPT传送给学生,学生自主探究,感知新知识并发现问题,课上教师解答学生发现的问题,并点拨重难点,大大降低了课程原有的难度, 给学习者增强了信心, 并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混合式教学模式也适用于综合素质课程,如“一带一路”校本课程中沿线国家概况。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进行信息筛选处理,经过充分准备,运用所学英语在课堂上进行相关主题的角色扮演的情境对话。这不仅避免了枯燥低效的课堂讲解,提升了学生信息处理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际能力,提高了人文素质,促进了学生的整体发展[14]。

混合式教学模式应用于模拟实训,能突破教学时空,进而增加商务交际的机会。商务英语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能否有效运用英语进行商务活动决定了人才培养的质量。在校期间利用线上与线下结合的方式进行模拟实训, 学生将商务知识与技能运用于虚拟的商务情境中,使得专业知识与技能得到巩固,商务实践能力得到提升,同时很好地解决了商务英语专业毕业生实践能力不强,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的现实问题。

四、结论

“一带一路”建设人才需求为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为了培养“一带一路”建设所需的复合型语言人才,高职院校商务英语专业以应用语言学和应用经济的理论为指导,构建以英语课程、商务课程和综合素质课程相融合的商务英语课程体系,并采用混合式教学模式展开教学实践。与此同时,商务英语教学队伍中占比较重的语言教师应通过学历教育或国内外进修提升商务专业素养,更新教育观念和知识结构,提高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努力成为商务英语专业发展中的主力军。

参考文献:

[1][6][12]付梦蕤,吴安萍.“一带一路”建设的语言人才需求及高职院校应对方略[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8(20):5-11.

[2][3][9] 边立志.我国商务英语专业发展十年:成就、问题与对策[J].外语电化教学,2018(179):63-67.

[4][5] 文秋芳. “一带一路”语言人才的培养[J].语言战略研究,2016(02):26-32.

[8] 阮绩智.大学商务英语课程目标及教学原则[J].外语界,2005(03).

[7][11] 王立非. 论商务外语学科及学术研究的再定位[J].中国外语,2012(03):6.

[10] 顾志勇,和天旭.学科交融:高等教育质量提升的新路径[J].湖北社会科学,2019(03):169.

[13] 赵舒静.基于纸质媒介与数字资源的混合式教学模式新探[J].外语界,2018(02):93.

[14] 胡艺芹.全人教育视阈下高职英语人文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J].河北职业教育,2019(04):11.

猜你喜欢
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一带一路
实践探索商务英语专业有效服务区域经济能力的提升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