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英语口语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

2020-04-14 04:53罗炜唐年青刘许
职业时空 2020年1期
关键词: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

罗炜 唐年青 刘许

摘要:基于高职英语口语课程设置有待改善、实用性训练被忽略、教学评价不太健全等现状,结合多模态教学模式提出通过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料,创设多模态教学环境,采用多模态教学评价等措施增加学生口语学习趣味性,注重口语学习实用性,最终提高学生英语口语综合能力。

关键词:高职英语口语课程;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

早在2007年,我国教育部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文件中指出大学英语教学需全面培养学生的英语综合应用能力,其中还特别强调培养学生的英语听说能力。近十多年来,教育部对我国学生英语学习的投入更是有增无减。随后,教育部大学英语高级研修班在认真解读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文件后开展了“多模态,多媒体,多环境”的英语教学会议,会议中提出我国大学英语教学模式需与信息技术相互融合,号召教师在教学中使用高质量的教育信息资源,将多媒体技术完美结合于英语课堂教学中。[1]由此可见,我国学生英语口语运用能力的重要性,并且近年来多模态教学模式应用于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以成为新时代高职英语口语改革的风向标。

一、多模态教学模式概述

多模态是指在实际交际中,使用多种模态,比如语言、颜色、味道以及图像等等。20世紀90年代Kress 与 Leeuwen提出了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并对多模态教学模式进行了设想,指出语言学习应通过多种符号,借助多种教学模式进行共同刺激,使学习者的各类感官得以促进,以此来突破单一的文字模式在教学中的局限性。[2]在此之后,伦敦小组于1996年提出了多模态教学的概念,主张利用网络、动画、图片及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手段进行教学,使学生在语言学习中调动各个感官进行参与。[3]Kress 与Leeuwen在经过几年研究后,于2001年正式提出了多模态理论,该理论明确表明不同模态可以表达出相同的意义。

21世纪初级,我国也开始逐渐重视多模态教学模式的研究。2007年,胡壮麟在《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一文中分别从理论及实践角度对多模态化与意义的多模态构建进行了相关研究。[4]2009年,张德禄在《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多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一文中讨论了基于多模态理论,借助现代化的多媒体技术,如何给外语教学提供有效的指导等。[5]近十几年来,我国外语界对多模态理论的研究不断深入,但是大多集中于大学英语教学,针对高职英语口语教学方面的研究甚少。文章结合目前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的实际情况,基于多模态理论进行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的教学研究,探讨如何运用各个模态的交互使用来构建高职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

二、高职英语口语课程现状

国家教育部门对我国高职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高度重视,促使教师在日常英语教学中关注学生的口语能力的培养。教师借助各类信息化手段,积极尝试英语口语改革,经过一段时间后,学生开始慢慢对英语产生了一定的学习兴趣,但高职英语口语课程仍有一些方面需要改善。

(一)课程设置有待改善

课程设置的合理性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学生的学习效果,一套合理的课程设置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促进作用,相反则不利于学生学习效果的提高。根据对几所高职院校教师进行走访调查,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目前的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大一两学期的基础英语课程,大二第一学期的视听说课程。高职英语课程总共开课三个学期,大一注重学生英语基础学习,并且还会在第二学期安排英语应用能力A级考试讲解课时,开课周数为16周,每周4课时。大二视听说课程中则更强调听力训练,口语练习较少,并且大多只是简单的对话模范练习,开课周数为14周左右,每周仅为2课时。在现有的高职英语课程设置中不难发现英语口语课程所占比重明显较低,这样的课程设置也让大多数教师难于合理地规划口语课程时间[6],这让本身口语能力较弱的高职学生很难达到教学大纲要求的口语水平。

(二)忽视实用性训练

在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英语能力较低的学生需进行语音、语法方面的纠错,甚至以语音及语法使用的准确率来评价学生英语口语水平,这对原本信心不足的高职学生而言无疑是一种学习压力,且容易打击学生英语口语练习的积极性。根据几所高职院校教师授课情况显示英语口语教学模式单一且机械化,在实际课堂口语教学环节忽略了英语口语的工具性及实用性特征,而非理论性的课程。鉴于目前高职院校选用的口语教材都由学校统一采购,教材的教学内容很难顾及所有专业学生的口语学习需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缺乏相关专业知识,以致直接导致了英语口语学习与专业口语学习存在脱节,不利于学生掌握相关专业的专业英语,最终导致无法进行相关专业英语口语交流。

(三)教学评价不太健全

根据前期走访不难发现,大多数高职院校采用终结性评价,有的高职院校甚至直接采用英语应用能力A级测试成绩作为学生期末成绩。这种过分强调考试结果,忽略学习过程的评价体系导致高职学生英语口语长期处于“哑巴”状态。我国高职院校大多采用大班授课,有的甚至合班授课,由于班级人数太多,老师和教学资源的局限性,大多高职院校的期末口语测试给予每个学生的测试时间仅仅为3到5分钟,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学生无法展示自身实际水平。一部分高职院校为了配合教务处期末试卷留档,甚至没有口语测试,因为教师需自行录制学生口语音频,工作太过琐碎,大多数教师会选择较为简单的笔试代替口语测试。这种不太健全的教学评价模式无法完成口语课程的教学目标,为高职院校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提高带来了一定障碍。

三、多模态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多模态理论运用于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中,一方面为教师在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提供了新的理论模式;另一方面给学生提供了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最终使学生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提高英语口语能力。

(一)整合多模态教学资源

高职英语口语课程多模态的构建意味着教师角色从主讲者变为主导者、设计者。教师需不断提高自身教学能力,积极整合各类视频、音频、教学软件、网络资源等,从而实现各种模态的合理组合,设计出集图像、文字、声音及形态于一体的口语课。在此过程中教师还需要关注学生的英语口语水平,因材施教优化资源配置,使学生进行有效口语交际。比如针对入住酒店为话题的口语课时,教师可以向学生展示各类不同酒店类型的实景图片,根据图片讲解各类酒店的区别,让学生掌握一定的相关知识后,播放若干酒店入住视频,让学生进一步了解相关词汇句型。接下来介绍学生使用目前全球通用的Airbnb名宿酒店预订软件,通过实际软件操作让学生对所学词汇、句型以及酒店预订流程进一步掌握。最后教师要求学生自行分组进行入住酒店实景演练。教师通过文字信息、视觉信息及听觉信息等多种模态的结合,将口语课堂的教学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通过各类真实直观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提高英语口语应用能力。

(二)创设多模态教学环境

传统高职英语口语课程大多采用单一模态,主要通过教师讲解,学生进行简单模拟练习,这对学生英语口语水平的提高很难起到有效作用。在多模态教学模式指导下,教师可创设多模态教学环境,创设与主题相关的图片及实物来刺激学生的感官,通过三维且立体的形式给学生进行全面的信息输入。比如以美食推荐为话题的口语课,课前教师要求学生搜集自己家乡的特色美食的照片,并通过课件的形式介绍美食的制作方法及特色,如果条件允许,鼓勵学生准备美食实物。正式上课时教师播放一段国外美食介绍的视频,播放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对视频中出现的介绍美食的句型及词汇进行归纳总结,方便学生在之后的口语练习中使用。最后教师设定国际美食博览会的场景,要求各位学生上台将各自家乡美食推介给外国来宾。课堂中一部分学生将家乡风味小吃带进了课堂,并配有生动形象的讲解,讲解结束后还安排了美食试吃环节。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真实环境的设定以及最后的美食试吃环节等多种模态融合教学环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感情共鸣,使学生通过这种新颖的课堂方式轻松掌握此话题所需词汇句型,从而做到活学活用,运用自如。

(三)采用多模态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学习的整个过程,贯穿于口语教学的所有环节,而非单纯的期末考核。高职英语口语课程在多模态教学环境下,利用了一系列多模态教学资源进行实景口语教学,在此过程中,教师依据不同口语话题设计不同教学场景,学生则可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学生参与这些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对每位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并进行评价,课后分别对其归档保存留作过程性考核评价成绩。教师可针对每种模态进行单独评价,比如针对学生课前准备的图片及文字进行视觉模态的评价,针对学生课堂口语练习,对教师播放视频、音频进行的反应进行听觉模态的评价,针对学生制作的话题海报等进行触觉模态的评价。教师通过学生对口语课程不同模态教学任务的表现情况,客观地对学生整个学期进行教学评价,充分调动学生各方面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口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互动性,从而提高口语教学效果。

多模态教学模式是新时期高职英语口语课程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是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的产物。如何在英语口语教学中妥善且合理运用多模态教学模式,是对教师自身教学能力发展的一大挑战,教师需要不断更新知识,整合有效资源,引导学生适应新时代,提高英语口语实际运用能力。

参考文献:

[1] 曹治.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模式的实证研究[D].西安:西安外国语大学,2017.

[2] 刘东燕.“多模态”英语阅读教学的价值及实现[J].教学与管理,2018(27):106-108.

[3] 周瑞珍,肖艺.多模态视野下大学英语口语课堂教学模式的构建[J].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4(02):104-107.

[4] 胡壮麟.社会符号学研究中的多模态化[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7(01):1-10.

[5] 张德禄.多模态话语理论与媒体技术在外语教学中的应用[J].外语教学,2009(04):15-20.

[6] 罗炜,唐年青.混合式教学在高职英语视听说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河北职业教育,2019(03):50-52.

猜你喜欢
多模态教学模式构建
试论初中英语听力多模态教学
英美文学赏析中的多模态教学探讨
多模态话语分析理论视角下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
航空集团公司共享式财务集中管理模式构建
汉语国际教育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
多元化评价体系融入体验式大学英语教学的模式构建
多模态视角下大学英语四级听力改革应试策略分析
高职院校“2+3”企业化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