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好思政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2020-04-14 04:48蔡良喜
读天下 2020年4期
关键词:兴趣激发

摘 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核心目标,是对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升华,也是思政课的落脚点,它关系到学生的价值取向。以目标为引导来找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和着陆点。

关键词: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兴趣激发,载体内容

2019年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就要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这就更加要求我们落实好思政课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三维目标,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是思想政治课核心目标,是对知识与能力进一步升华,也是思政课的落脚点,它关系到学生的价值取向,关系到学生能否全面发展。然而在实际思政课教学中弱化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出现学校和老师重知识和方法的传授,弱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以目标为引导,找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实现点,这是教学目标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根据实际的学情,通过深入去了解学生的学习要求、生活经验、情感体验,来制定清晰、合理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制定符合学生的每一节、每一框、每一课、每一单元所要实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并根据此目标引导整个教学过程的实施,真正实现思想政治课的德育功能。例如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四课“诚实守信”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设定为:传承诚信美德,树立诚信意识,珍惜诚信记录,做一个诚实守信的人。

以内容为载体,找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培养点。教学内容是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目标重要的载体。所以我们要挖掘并丰富德育内容,让内容更加符合学生的生活和学习,便于触动学生的情感世界。

一、 把握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抓准切入点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的德育内容涉及法律与道德,个人、社会与国家,学习、生活与工作,内容丰富,与时俱进。从选取的内容到呈现方式,从导言到正文,从正文里的运用你的经验、到探究与分享、到相关链接、再到方法與技能、再到阅读与感悟、最后拓展空间。都渗透着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教师只有用心去钻研教材,就能发现教材中的德育内容,通过这些内容对学生进行细无声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二、 充分利用相关专题或相关模块教学资源,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结合点

教学中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内容的挖掘与渗透要根据课型和教学需要,适当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渗透点与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等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相结合,也可以与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哲学生活等教学内容相关知识相结合,使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呈现多元化,增强实效。如在初三复习八年《道德与生活》时,分家庭生活与道德、学校生活与道德、社会生活与道德,三块内容整合,多角度拓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构建知识网络体系和综合思维能力,也有利于落实对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

三、 挖掘生活中的丰富资源,渗透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

生活本就是一部百科全书,拥有丰富的资源,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活水源头。教师在教学中,能够及时、准确捕捉师生学习生活中的喜闻乐见的素材作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渗透点,更加能激发学生学习激情。一是关注社会及国内外生活中的资源,实现道德升华。社会生活的热点和国内外大事均属于时政,都是政治课堂教学内容的补充和延伸,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重要资源。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更加形象直观、更具时代气息,更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以满足学生需求和发展。如在上九年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环节时,设置“热点链接”——“时代楷模”中的卓嘎央宗姐妹,使学生直观体验到,“爱国”要脚踏实地,重在行动,要从点滴、小事、现在做起,要从我做起,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二是关注学校生活资源,增强德育实效。学校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主要场所,是学生最熟悉最感兴趣的地方。教师要特别关注校园中的学习与生活的素材,把校园中的点滴有选择地引入课堂中去,引导学生结合理论知识去剖析校园中所发生的现象,在校园学习与生活中掌握知识并受到教育。如初二上册《文明有礼》和《诚实守信》,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校园中的“讲粗话脏话”“顶撞老师”“考试偷看”“抄袭作业”等行为或现象,通过对其评价来实现自我教育,自觉规范自己的行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以彰显德育的魅力。

以活动为载体,开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育的着陆点。活动有利于学生的心灵受到感动和启发,有利于提高学生道德素质,寓德育于活动之中,使学生更有机会参与活动,并在活动中受到教育。如上七年级上册《认识自己》,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认识自己活动,(1)通过观察总结自己从小学到初中来的历程,写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2)通过身边的父母、老师、同学及小组成员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优点和缺点。(3)通过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来认识自己。发挥学生主体作用,通过亲自体验活动感悟情感共鸣,懂得认识自己的途径和意义。通过“体验活动”“时事追踪”“辩论”“校园文化”等,来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调动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实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育。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把知识转化为情感态度,再由情感态度形成价值观,都需要一个过程,就要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锻炼自己,在实践中不断强化情感态度认知,在实践中不断形成价值观,实现知、行、情的统一。

总之,落实好思政课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教育对提高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发挥思想政治课的育人功能,有利于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陈建华.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五法”[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2(6):62.

[2]张月洪.浅谈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如何在《道德与法治》课中体现[J].社会科学,2018(7).

作者简介:

蔡良喜,福建省三明市,福建省大田县第六中学。

猜你喜欢
兴趣激发
探索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课兴趣的方法
如何让低年级孩子爱上阅读
让“激趣”开启识字教学的大门
如何提高初中思品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激发学生兴趣,提高作文教学质量
构建有效的高中语文教学课堂
谈体育教学中学生兴趣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