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一体”意义的认识

2020-04-15 03:56王丽红
知识文库 2020年3期
关键词:一体文本生活

王丽红

语文教学的核心是阅读与写作,我们需重新审视他们之间的关系,转换读写观念。

笔者提出了“初中语文读写一体”,就是基于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三个年级的学段规律,通过阅读和写作相结合的教学实践,达到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同步提高的目标,即利用阅读与写作互相迁移、同步发展的规律,通过阅读来促进写作,通过写作又反过来促进阅读,达到读写共进,相得益彰的教学实践研究。

要真正实践好“读写一体”需更新观念,重新认识“读”“写”。

首先,“读写一体”的读为“为写选读”。就是在阅读之后往前再走一步,实施“阅读——积累——运用”的完整教学流程。叶圣陶先生说:“读写结合是语文学习的基本规律。”刘良华教授说:“要用写作带动阅读。”我们通过大量的课文选读,来促进学生对语、修、逻、文等意义的理解与感悟,以融汇贯通,触发写作灵感,学习名家习作技巧等进行自主创作。

其次,“读写一体”的写是“以写促读”。潘新和先生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写作是阅读的目的”,“写作是阅读能力的最高呈现”。但我们目前的写作教学却出现了为写作而写作的教学现象,使得写作作为终极目标后的僵化与功利化。以静态的语言学、文章学知识为主体,以“主题、材料、结构、语言”等为主要课程概念和要素,采用机械模仿的结果教学法。

“以写促读”,体现写作对于阅读的作用。有正确的解读方法,独特的解读角度和眼光,把握阅读的规律,学生会有更深入的解读,这种输出是分享、是表达。在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中学生可以凭借写的手段,表达自我理解、自我认知和自己独特的理解,发现生活、思考生活,运用语言文字来润泽生命。

基于以上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读写一体”实践体现了“语文素养”的内涵,也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终极目标。

1 “读写一体”之于阅读的价值

1.1内化阅读方法,深化阅读理解

日常教学里,要带领学生深刻地理解文章的精妙之处,强化学生细读文本的意识。

首先,教会学生先学的方法:第一,通读课文,培养圈画习惯。第二,梳理文脉,掌握行文脉络。加强紧扣关键字、词、句概括每段段意的能力,能够梳理段与段的内在联系,更深刻地体味作品的整体美。按照文章的结构或行文思路设计思维导图。第三,细读涵咏,深悟作者匠心。要求学生对文本进行批注赏析,一方面,我们要教会学生批注的方法。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会关注课文中遣词造句、表达方式、布局谋篇上的特点、作用和效果。

其次,要让学生学会交流对话。要有意识地将细读文本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内化在课堂里,最终让学生形成敏锐的语言洞察力和感知力。长此以往,我们的学生对文本的感知力就会提高,各类阅读方法在不断地学习中内化。

1.2探索阅读规律,提高鉴赏能力

语文教育家斯霞指出:“并不是要搞专门的学习方法讲座,讲多少理论,而是要将学习方法指导渗透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之中,并且要同正确学习态度的培养、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结合起来。” 读写一体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去发现、总结、反思,探索读与写的规律,从而提高对文本的鉴赏力。

2 “读写一体”之于写作的价值

2.1内化素材

中学生的生活经历有限,写作素材相对匮乏,所主要倚重的是间接经验而不是直接经验,而大量的课内外阅读,为其提供了很多的可学习、借鉴、积累的东西。指导学生对素材进行过滤,寻找与他们的体验对接。对接自己真实的生活,让学生的写作眼光投向生活,这样才能让写作鲜活生动。

2.2模仿创新

俗话说:会诵唐诗三百首,不会写诗也会吟。鲁迅也说过自己的作文心得体会,是由于多看和多练习才能写出东西的。以上可见,模仿确实是写作的“引擎”,在模仿他人经典之作的基础上,才能善于创造自己的佳作。在老师的指导之下模仿借鉴教材中经典美文的文字之美、写作手法之妙、结构之美,久而久之,学生也便形成了自己的写作能力。

教学《紫藤萝瀑布》时,引导学生模仿此文的由物及人的托物言志类写作。设计文本阅读的几个活动,充分理解感受了前面对紫藤萝花的自然属性的描写是为了后面言志达意的基础,才能明白,写紫藤萝花的一片、一穗、一朵的活力生命的蓬勃,不仅是扣“瀑布”的题目特征,也由此引发了作者对“流着流着,带走了压在心上的焦虑和痛楚”,还是与后文作者联想到十年前紫藤萝的遭遇形成对比,自然顺理成章地呼吁而出“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人生感悟。结果,很多学生学会了写作托物言志的一般结构:开头叙事引物——状物描写——引发联想,由物及人——升华主旨——照应开头。注意点:首先通过客观事物的描写要和人的精神品质有相关性;状物贵有新意,写出物的独特性;状物时洋溢真情实感,才能和“志”契合。如此训练,学生对写作有了更加直观而具体的认知,也启发学生对生活有独特的认识和理解。

2.3渐习语感

优秀的文字在知和情的方面,各具有锐敏的语感,学生习染了语感,才能对语言文字的表情达意有自己的理解。著名的语文大师夏丏尊说,语感的培养是理解一切文字的基础,是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在文字的性质上,教师所能援助学生的唯此一事了。“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往往发现学生对一位作家的作品看久了,自然地就与这位作家的语言风格相近了。

2.4提升思维

启功先生在《讲唐代诗文》中说过:唐以前的诗是长出来的,唐诗是喊出来的,宋人诗是想出来的,宋以后诗是仿出来的。我们的写作教学,似乎可以追溯诗流,逆流而上,“仿——想——喊——长”。“仿”是模仿,学生可以借鉴模仿一些优秀片段,能举一反三,即使鹦鹉学舌也是一种对沉默的突破;“想”是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学生通过模仿的积累,可以知道一些基本的写作理念和写作技巧,并且可以运用在作文的写作当中;“喊”就是学生在掌握基本的写作素养后能够融入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结果,使文章具有生命力;“长”就是学生形成自己的写作风格,不断融入自己的生命精髓,形成自己独特的个性,能够自由灵性地抒写生命的篇章。

我们可以对中考的真题进行归类,实现突破“喊”、“长”。如:一个题目叫做《换个角度看……》,题干如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生活中,面对相同的人、事、景、物(写作对象)时,如果你能转换视角(限制条件)去观察、体验、感悟,就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限制条件)。”学生出现很多富于个性的观点:

学生一:

回望那朝天椒,迎风而动,无风则止,在稀落的夕阳流金下,披着最震撼的光泽,凝望着远去的农人们,朴素的衣着下却拥着最有力的心,最真切的存在。

何时,你还能看见如此励人的景象?何处你还能感受这么有力的震撼?太少了,太少了!我们在追寻红红火火的热情时,在冰冷的电子中,在渐渐冰冷的烟火中寻找的都是空虚的、安慰的、如昙花一現的记忆。回归自然吧!享受生活吧!你终会悟得——

朴素原来最有力量。

学生二:

再次来到桥底,老人却不在了,他没有等到风信子花开的那一天。我愣怔怔的,心中有着说不出的涩。回想这等待的过程,怅然若失间,我突然明白:我们不能仅从时间角度去衡量等待,更应该从享受过程角度去体味等待,等待是一个享受的过程,等待的结果让你出乎意料。换个角度,原来,等待也是一种美丽。它让你憧憬,使你惊诧,令你沉醉。

不再惋惜,等待老人再来,早晚复相逢,结局或许更加动人……

通过这些比较优质的作文题目的训练,既训练了学生审题扣题的能力,更是让学生多回忆生活、感悟生活、表达生活。尤其是一些思辨类的题目,可以较好打开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

总之,基于“课标”“学段”的读写一体的教学实践,引导阅读同伴或自己的作品,体悟反思,自我提升。获得必要的文学知识,培养和提高文学修养,培养远大理想抱负,高尚的趣味情操,并寓智力开发的目标于其中,培养活跃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以及创造思维的能力。这也正是“语文素养”一词的内涵所在,体现了语文教育的本质要求与终极目标。

(作者单位:淮安市清河开明中学)

猜你喜欢
一体文本生活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一体推进“三不”体制机制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雄浑豪迈于一体灵秀磅礴熔一炉
生活感悟
传祺GS4200T手自一体豪华版
无厘头生活
疯狂让你的生活更出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