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及启示

2020-04-15 03:56刘婷
知识文库 2020年3期
关键词:创新型本科生创新能力

刘婷

1 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概况

1.1 以学生为中心

1998年10月,美国大学率先倡导“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写入世界高等教育大会宣言。《宣言》指出:“在当今这个日新月异的世界,高等教育显然需要有以学生为中心的新视角和新模式”,要求“国家和高等院校的决策者应把学生及其需要作为关心的重点,并应将他们视为高等教育改革的主要的和负责的参与者。这应包括学生参与有关高等教育问题的讨论,参与评估,参与课程和教学法的改革,并在现行体制范围内,参与制定政策和院校的管理工作”。

1.2 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在美国,很多大学把本科生参与研究工作视为创新型人才型的重要教学环节。美国是战后最早开展本科生科研的国家之一。现在,越来越多的本科生参与到科研中来,甚至低年级的学生也有机会参与科研。美国很多大学都制定了一系列的培养计划来提高本科生的科研能力。麻省理工学院实施“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UROP)”,它给本科生提供广阔的、开放的、作为教师的初级同事参与研究的工作。它是以研究为基础的本科生同教师进行智力协作的计划。通过实验进行教学是麻省理工学院首任院长的教育信条。加州理工学院设有夏季大学生研究计划(SURF),这个计划引导本科生在经验丰富导师的指导下进行研究工作。学生这一研究过程是一种创造性的智力活动。在参与这项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有从事专业研究的机会,学生对研究活动会有更加深切的体会,并能够加强导师跟学生间的相互交流。

1.3 课内与课外相结合

美国大学注重在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美国大多数高校课堂教学的总学时仅仅相当于我国大多数大学的60%,因而,学生有更多的课外时间自主学习。一般来说,为了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学校和企业会把学生在校学习的知识和在企业技能培训有机结合起来,由企业和学校共同负责人才培养模式。比如斯坦福大学,其师生创办了硅谷60%左右的企业,在校大学生也曾经创办了很多企业,如微软、Google等,大学生中较成功的创业者也很多,如比尔·盖茨、杨致远、拉里·佩奇等。美国的大多高校都开设了创业教育课程,据统计,本科生教育有37.6%,研究生教育有33.7%的比例开设了创业课程,并设有各种各样的创业大赛。麻省理工学院的“5万美金商业计划竞赛”就是一项很有影响力的创新创业比赛,从30世纪末开始,每年都会由此诞生几家新的企业,许多创业计划和设计被高新技术企业高价买走。另外,美国大学的校园都会有很多个不同种类的学生俱乐部和社团,为学生提供各种机会促进学生的全方位发展,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2 中国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

2.1 不同层次大学培养目标定位模糊

大学生教育人才定位模糊,各类大学对培养何种类型的人才的定位不明。不同层次高校培养的人才具有较强的可替代性,大都是广泛适应性人才,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特征,创新和科研能力不足。

2.2 课程设置方面

中国的高校课程设置主要采用前苏联的办学模式,前苏联的办学模式趋向于专业教育,纵然近50年来不断进行着改革,但是前苏联的办学模式依然存在。现在的课程设置主要由普通基础课程,学科专业课程,本专业课程,公共课程(哲学、马列、邓小平思想理论、外语、计算机、体育等)组成。这个课程结构看似清晰明了,但是存在着很大的弊端。文科理工科之间的联系很少,专业壁垒森严,不重视学生的综合素质的培养。教科书的编写跟不上时代的变更,内容陈旧,重复现象严重。

2.3 教学和评价方式简单化

在中国大学中教学模式大都是照本宣科、满堂灌,只是简单的向学生灌输知识,不注重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导致学生学习方式死板,不愿进行自主性、研究性学习,把学生培养成了擅长记忆和考试的“读书机器”。以笔试为主的评价方式考查的是学生对知识的记忆能力,只能简单重复前人和书本的定论、思路,不敢挑战权威,这样的教学和评价方式把本应是生动、愉快的学习过程变成了枯燥乏味的讲授、被动的记录和强迫记忆的过程。

2.4 创新人才培养体系不完整

没有认识到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多方面的,创新能力不仅包括创新技能,还包括创新思维、创新意识以及创新人格。而在我国中国现有的培养体系中普遍认为创新人才的培养只是某些部门某些课程某些时段的事情,没有一个完整长远的计划。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复杂的工程,贯穿于学生在校学习、生活的整个过程中。

3 美国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3.1 设置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

在制定教育目标时要以学生为中心,尊重学生的差异性,因材施教。总体来说本科教育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必须使普通教育和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高职高专学校主要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应以“实用性强、技能高”为培养目标,以提高学生在相关领域的职业技巧。当然专业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并不是说局限于某个专业知识和技能中而不进行通识教育。这层次高校的培养目标可以借鉴美国社区学院,使专科、高职教育充分为地方经济、文化发展服务。

美国大学的经验对于我们思考大学创新型人才培养的目标设计具有借鉴意义。在创新型人才培养目标的设计上,我以为还有一个大学理念需要更新:大学不仅是提供具有高等教育学历的劳动力输出基地,还应培养可以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实践和自主创业的人才。因此,在培养目标的设计中就应当体现对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要求。

3.2 对课程设置的启示

大学教育是高级专门人才培养的基础阶段。创新人才不仅要有很专业的知识,还有一个很开放的思维。大学在制定课程时除制定必要的专业核心课程外,还有设置通识课程。鼓励学生根据社会的需要和自我的兴趣爱好跨系跨专业的选课。我们需要推进更加自由的选课制。第一,选课程,全校選修课和院系选修课应全面放开,方便学生在时间和空间上能真正实现自由的选课;第二,选进程,在规定的学习年限内,学生可自主安排学习进程。

3.3 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启示

3.3.1 构造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模式

创新人才必须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在遇到问题是能表达自己的见解。所以在培养创新人才时应改变现有的填鸭式的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通过启发式、参与式、研究式等教学方法,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沟通,引导学生学会质疑,激发学生独立思考、探讨、发现、创造的积极性。教师应把课堂教学的知识传授转变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载体,通过在日常教学中增加课堂讨论环节,促进学生和学生之间,学生和教师之间的交流沟通,使学生有机会发表不同的观点,听取不同的意见,创造包容、平等的学习环境,培养质疑权威、不受束缚、敢于突破的创新型人才。

3.3.2 加强各类教学实践

个性的发展只能存在于自主的实践活动之中,而缺乏实践操作能力将制约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为此,第一,要有刚性的制度保证;第二,要与机关、企事业单位及社会团体加强合作,以课题作为学生毕业设计任务;第三,聘请校外有实践经验的人士作为学校的客座专家,定期指导课程设计。

3.3.3 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在构建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时,除了更新教育观念,构建新型的人才培养模式、课程体系、教学方式、评价体系外,还应注重加强实践教学,营造良好校园文化,丰富课外科技活动、社会实践,并将创新人才的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为创新人才的成长构建平等、信任、宽容、进取的氛围,营造完善的创新能力培养环境,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提升。

创新是这个时代的主旋律,在国家的激烈的竞争中,培养创新型人才提高科研能力是我国大学教育的当务之急。大学是知识传播、创造的摇篮和基地,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键时期是在大学,大学肩负着培养具备创新能力国家科研人才的重任。美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成功经验,能够给我国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我国高校应当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模式和方法变革等多个方面健全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合理吸收国外的先进理念和经验,同时与我国高校的实际相结合,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单位:湖南农业大学)

猜你喜欢
创新型本科生创新能力
能为与应为:从本科生成绩单看绩点制的功能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拓展探究实验 培养创新能力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Without Contraries is No Progression”: Contraries in William Blake’s “The Sick Rose”
An Analysis of the Absence of Maternal Care in The Bluest Eye
天津推出创新型企业领军计划
本科生论文流于形式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物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