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疫情,打赢心理攻坚战!

2020-04-16 12:51王鹏翀宋红燕
心理与健康 2020年2期
关键词:躯体感染者情绪

王鹏翀 宋红燕

合理关注疫情、“定时”而非“时时”。

信息管理是对疫情信息处理传统方式的改变,是对疫情及其心理影响的一种调节管理方法。人们面对日益增长的疫情威胁,如果注意力一直在手机、电视不断推送的信息上,情绪就会随着信息起伏波动,即使有了暂时的“掌控感”,代价却是“心累”和正常生活节奏的紊乱。我们可以设定“信息闹钟”,在一天的时间中,每隔半天,用5分钟来关注疫情信息,其他时间安排运动、工作、家务或者休闲娱乐等日常活动,在掌握疫情的同时,获得正常的休息和愉悦情绪。在必要防护的情况下,丰富且规律的生活能让我们的“心理免疫力”增强,更有力量和信心面对不断变化且未知的风险。

保持社会联系,彼此给予支持。

面对疫情带来的风险,密切的家庭联系和社会支持是“安全感”的重要来源。每天保持至少一次和亲友之间的联系,了解自己的朋友此时正在做些什么,找到互相帮助的方式。对于弱势人群,如儿童和老年人,尽力给予更多鼓励和生活上的照顾。随着防控时间的延长,彼此的支持能够让我们更持久地应对困境。

学会觉察焦虑情绪

当您出现烦躁不安,无法冷静下来或者有一些躯体变化,如出汗,呼吸急促,坐立不安时,可能预示着焦虑情绪的出现。实际上,当我们面临风险出现轻度焦虑是正常的反应,有利于调动自己的积极资源来應对风险是积极的,有意义的。当焦虑较重时,也可以用如下方法来进行自我调节。

学会用行为来缓解焦虑情绪

面对疫情,我们可以有一些缓解焦虑的行为,如搜集资料和官方数据。不要相信非官方的谣言,因为这些信息除了具有贩卖焦虑的作用外,没有别的功能。

同时,在家不可避免会讨论疫情,但要设立固定的时间段,避免每天都去关注疫情带来的持续性焦虑体验。与此同时,在不关注疫情的其他时间,做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父母聊天,在家做一些简单运动和一些轻体力的活动,或简单的游戏等等。

更重要的是,做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才能缓解焦虑情绪,像勤洗手,戴口罩,建立正常的作息规律,都是我们力所能及可以做的事情。

学会用认知来缓解焦虑情绪

首先,面对新型冠状病毒出现焦虑情绪,要具体化,请关注自己脑内出现的想法,是否存在我们夸大了感染病毒的风险,或者是夸大了该种疾病的严重后果,如病死率、后遗症等。实际上我们感染新型冠状病毒的概率有多大呢?即使感染了,大多数也是轻中度患者吧?那我们怎么看待这件事呢?

其次,对于胆小、敏感多疑素质的个体,如出现过分担心躯体变化,需要客观看待自身身体状态,从既往的经验中去理解自己躯体症状的意义,是否以前就出现过多种躯体症状,自己到医院检查并无大碍?现在的躯体症状是否是既往经验的一种反应?如果自身难以判断,可以让家人和朋友帮助自己。

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突如其来,不仅给感染者造成躯体上的巨大痛苦,也给感染者、疑似者、救助人员及民众造成了心理上的恐慌及焦虑情绪的泛滥。为了帮助大家更积极、理性地应对疫情,顺利度过心理危机,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即日起开通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心理咨询热线:010-58303286。咨询时间:上午8:00~下午16:30。

猜你喜欢
躯体感染者情绪
“维生素”大口吃
最后的晚餐
现在干什么?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搬家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