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辅助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诊治中国专家共识

2020-04-17 05:08中国物联网辅助COVID19诊治专家组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医师辅助联网

中国物联网辅助COVID-19诊治专家组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正式名称SARS-CoV-2)因2019年底武汉出现不明原因肺炎病例而被发现[1-2]。2019-nCoV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3-4],引发全球广泛关注。2020年2月8日,2019-nCoV引发的肺炎被中国暂命名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novel coronavirus pneumonia,NCP)[5]。2020 年 2 月 11 日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将2019-nCoV引发的疾病正式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6]。

COVID-19确诊患者在短期内迅速增加,至2月13日全国已突破6万例。该病的病毒潜伏期可长达2周甚至更长时间,传染性强,主要靶器官是肺组织,部分重症患者逐渐出现呼吸衰竭,甚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和(或)多脏器功能衰竭,因此实现早识别、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对于控制其传播至关重要。然而目前确诊COVID-19主要依赖病毒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的阳性率约为30%~50%,可能遗漏大量疑似或可疑患者,不利于患者的隔离和治疗[7],因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后文简称“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提出了依赖胸部影像学的临床诊断标准。但是不同地区、不同等级医院医师之间高低不一的诊疗水平,也仍然会使部分患者(尤其是当核酸检测阴性时)漏诊或误诊。而且,该试行方案中尚未定义可疑患者,也无如何管理可疑患者的具体措施。如何更好地管理疑似患者甚至可疑患者,及时发现和隔离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避免这些潜在的患者或者病毒携带者引起病毒传播,对各个地区的疫情控制尤其重要。

为此,我们通过互联网召集了富有临床经验和部分支援武汉第一线工作的临床医师,并联袂生物医学工程、统计学和IT工程师制定了本共识。旨在应用基于物联网医学技术的“COVID-19智能诊治辅助程序”(以下简称nCapp)做好COVID-19流行期间的临床工作(尤其是门诊工作),并做好质量控制(使诊疗水平同质化),做到COVID-19患者的早识别、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本共识适合于各级医院不同专科医师,甚至各级医院、各地CDC和公共卫生中心管理者,使他们能够通过nCapp系统的智能辅助及时发现、隔离、管理好确诊、疑似和可疑患者,及早发现、隔离确诊或潜在传染源、切断一切传播途径,最终杜绝患者传播、医师感染和交叉传播,保护医师及患者家属,尽快扭转疫情防控形势。

应用物联网技术诊治COVID-19的意义

物联网(The Internet of Things,IoT)原指射频识别(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RFID)技术和设备,按约定通信协议与互联网结合,实现物品信息智能化管理。简言之,“物联网”就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如今,这一概念得到了扩展和深化发展,即利用局部网络或互联网等通信技术,把传感器、机器、人员和物等联系到一起,实现了人与物、物与物的相联,同时实现了以人为本的信息化、远程控制和智能化管理。物联网的最基本功能特征是“无处不在的连接和在线服务(ubiquitous connectivity)”,其三大基本流程是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将物联网应用于医学即为物联网医学[8-13],即建立以通信、电子、生物、医学等信息技术为支撑,以决策为导向的大数据分析模型,对疾病和公众健康实施从微观到宏观各个层次目标的实时全景式智能管理,以达到在最短时间内,经过最少的中间环节,达到最佳疗效经济比、提供最满意医疗服务的目的。

物联网医学技术同样可以应用到COVID-19防控上,以建立基于物联网医学理论和技术的三级联动nCapp智能辅助系统诊治COVID-19。其中需要物联网nCapp智能辅助云加端医疗系统平台,含有基于物联网基本功能,并且具备核心图形处理器(graphics processing unit,GPU),与现有电子病历以及影像归档和通信系统(picture archiving and communication systems,PACS)连接的云计算系统,才能更好地协助深度挖掘和智能诊断。物联网技术的十大功能(表1)有助于全时空协助、督导和控制医疗质量[8-13]。

表1 物联网nCapp智能辅助诊治COVID-19的十大功能Tab 1 Ten functions of nCapp intelligently assis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COVID-19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在线监测、定位跟踪、警报联动、随访调度功能有利于全程在线发现、监测和管理COVID-19,并指导治疗。包括预案管理、远程维保、指挥管理和统计决策功能可拓展COVID-19海量信息深度挖掘功能,应用预先设定的指南或规范全程管理和及时处置COVID-19;安全隐私和在线升级功能是nCapp智能辅助的保障,可保证物联网云加端系统正常运行。还可协助提问答疑、帮助挂号、协调患者,社区医师与专家三家联动、提供安全的诊治方案和双向转诊(图1)。

图1 三级联动物联网云加端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疗系统Fig 1 Three-level linkage of nCapp intelligently assis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COVID-19 based on Internet of Things“ cloud plus terminal”

同时,三级联动物联网云加端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疗系统采用5G技术,是基于其基本网络性能特点以及网络优势,结合系统整体对网络流通性、高效性,高负载、高容载量的平台网络需求,采用5G技术作为平台整体技术支撑中的重要一项,保证三级联动物联网云加端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疗系统的正常高效运行。

与前几代移动网络相比,5G网络的能力将有飞跃发展。例如,下行峰值数据速率可达20 Gbps,而上行峰值数据速率可能超过10 Gbps;此外,5G还将大大降低时延及提高整体网络效率:简化后的网络架构将提供小于5毫秒的端到端延迟。5G给我们带来的是超越光纤的传输速度(Mobile Beyond Giga),超越工业总线的实时能力(Real-Time World)以 及 全 空 间 的 连 接(All-Online Everywhere),5G将开启充满机会的时代。5G也为物联网医疗提供了极具吸引力的运作模式,能够针对不同服务等级和性能要求,高效地提供各种新服务。

此外,同时通过基于nCapp智能辅助三级联动物联网医疗云平台可以协调一、二、三级医院在COVID-19诊疗中的分工,进行专家、基层医师和服务商三级联动,高效精准地完成新冠肺炎物联网诊疗工作。这也符合全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纲要(2015—2020)中提出的开展“健康中国云服务计划”,积极利用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推动惠及全民的健康信息服务和智慧医疗服务政策,带领中国在COVID-19及传染病防控方面达到国际领先水平,为中国的COVID-19及传染病防控作出应有贡献。

应用nCapp智能辅助诊治COVID-19系统

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疗系统简介为体现物联网技术的“全面感知→可靠传送→智能处理”三大基本流程,协助GPU管理含有nCapp智能辅助的三级联动云加端平台,我们设计了简便易行的15项问卷和核酸检测等信息,进行深度挖掘和智能处理(图2)。信息经无线传输到COVID-19诊治医疗云后,自动生成诊疗意见再转给医师和专家参考。医师和专家可应用智能手机nCapp智能辅助软件、依据需求参加三级联动物联网云加端平台(图 2)[8-13]。

图2 云加端nCapp智能辅助诊治COVID-19系统Fig 2 “Cloud plus terminal”nCapp intelligently assisted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ystem for COVID-19

三级联动物联网云加端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疗系统,可以辅助智能管理、指挥和诊治COVID-19,介绍如下。(1)患者登记:含有患者信息登记页面,对患者的基本信息进行登记;(2)开始接诊:患者开始接诊页面,设计逐项的问题登记及反馈页面;(3)智能辅助(智辅)诊断;(4)智能指导(智导)治疗:按不同的患者分型,进行相关治疗的信息提醒;(5)智惠专家:提供当地相关专家、一线专家以及一线临床医生的相关信息;(6)自我防控:提供自我防控的相关信息;(7)地图定位:提供用户所在区域周边COVID-19病例相关信息;(8)相关资讯:提供相关的指南或诊治规范、专家讲座、研究论文以及链接等信息;此外,也可用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疗系统的数据可视化方式,结合云加端增强现实加BRM一体机,以增强现实的方式进行体验及交流互动,既减少感染,又方便实用。

医师则在其手机端根据传输的数据,云反馈nCapp自动生成的提示意见协助患者诊疗工作,保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当测量值超出正常值范围或者有紧急情况发生时,监测系统会发出警报,提醒医师迅速采取纠正措施[8-13]。这一系统使得诊疗工作更加便捷,同时也增强了在紧急情况下采取补救措施的高效性,保证COVID-19诊治工作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提升各级医院防控COVID-19的医疗服务能力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由于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断系统在使用过程中收集了大量COVID-19患者的临床诊断资料,通过数据特征工程及统计学方法,能对数据进一步进行聚类分析,从而能够更加准确地进行模型化,更加智能地在核酸检测呈阴性的患者中区分出疑似及可疑病例。

nCapp智能辅助诊治和管理COVID-19的优势与传统医学模式相比,在三级联动物联网云加端诊治平台中,应用nCapp智能辅助管理COVID-19可以接近、甚至满足4P医学(预防、预测、个体化、参与性)要求。物联网的在线监测、定位追溯、报警联动、指挥调度功能有利于全时空在线监测病情和指导治疗;预案维保、远程维保、管理指挥和统计决策功能可拓展对大数据的深度挖掘和管理,实现对急性传染性疾病进行全天候管理和及时干预,改善发现和管理COVID-19的效果。

nCapp为医疗模式转变 如果满足4P医学中的预防性要求,即可干预潜在的健康危机,发现潜在传染源,将以往的被动防控模式转变为主动防控模式(发现COVID-19),进而起到积极的一级预防作用。

nCapp可提高COVID-19新冠肺炎诊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在本共识中,应用云加端物联网nCapp智能辅助诊疗COVID-19时,包含患者端的原始数据将会以实时在线的形式存储于医疗云中。同时通过高速信息质量监控及专业流行病学的数据统计模式,可以有效获得即时的质控结果,有效地监测并预警系统中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并及时反馈给社区医师、专家和指挥管理者,形成三级联动的纠正方案,最终达到安全和满意的效果。物联网分级诊疗nCapp智能辅助指标主要包括:流程中的15项问答步骤、提示连接功能,诊疗复核率和动态管理流程。

nCapp可提高COVID-19诊治的同质性 应用物联网nCapp智能辅助诊疗时,系统会根据COVID-19指南、共识或建议由nCapp自动生成提示,辅助医师(尤其是社区和低年资医师)以及非COVID-19专业的专家,确保毫无遗漏的病史采集,检查和随访。通过默认设定的计算机自动化分级诊疗模式以及疾病风险分层诊断模型的智能管理,轻松地实现海量信息的处理及智能归类。通过这一流程,最终将目前COVID-19水平高低不一的手工业作坊式诊治模式,改变为国家甚至国际标准的现代化流水作业工程。

nCapp可实施共享与个体化 云平台还可以协助共享与个体化。患者可以了解其个人信息、COVID-19概念、诊治共识和指南,并可实现与专家及其指导的医师之间的实时高效沟通,选择相应的检查和诊治措施。经过计算机的信息挖掘和智能处理,可根据患者的综合信息给予个体化自动预警和nCapp自动生成提示意见,达到精准医学个体化的要求。通过基于nCapp智能辅助诊治医疗云平台的管理,满足4P医学要求,提高COVID-19诊治的精确、准时、共享及个体化的效果。

nCapp可提高分级诊疗效率 通过基于物联网云加端nCapp智能辅助功能,可以实现患者家庭、社区医师与医学中心专家三者之间联动。同时,可以交互集成诊治平台中诊治设备、信息数据传输、储存、深度挖掘和智能管理,实现全面感知、可靠传输和智能处理的物联网全时空诊治模式。在此过程中,将各大医院专家、社区医师和患者紧密连接起来,实现全时空无缝对接,最终提高分级诊疗的可行性,缩小大小医院之间的资源和经验差别,实现COVID-19诊治的有效管理。

此外,应用物联网医学nCapp智能辅助诊治技术,有助于培养白春学教授提出的“变底层建设为顶层设计,变学术紧跟为学术引领,变实用新型为国际发明,变中国制造为中国智造”的“四变人才”的培养,还可用其推动各种慢性病分级诊疗和真实世界临床研究,造福中国,影响世界,最终产生“智惠众生”的社会效益[8-13]。

云加端物联网nCapp辅助COVID-19诊治流程

nCapp辅助患者登记根据本专家共识推荐,就诊者需在预约时或在门诊部登记必须信息:(1)有无疫源地居住访问史;(2)有无疫区人员接触史;(3)有无 SARS-CoV-2感染者接触史;(4)是否曾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

nCapp智能辅助获取必须信息建议就诊前在网上提供已有的信息。在预约登记(推荐)时或在门诊就诊时,由患者或者其监护人回答问卷:(1)有无慢阻肺;(2)有无其他病史(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等);(3)有无发热≥37.2℃;(4)有无干咳;(5)有无抗菌素治疗体温不降;(6)有无乏力;(7)有无呼吸困难。

此外,为鉴别诊断,必须获得以下检查结果:(1)有无呼吸频率≥30次/min;(2)有无血氧饱和度≤93%;(3)有无氧合指数≤300 mmHg;(4)有无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5)有无淋巴细胞数目减少;(6)有无胸片阴影或肺纹理增强(CT设备不可及);(7)有无CT显示异常影像提示炎症可能;(8)有无CRP升高。

nCapp智辅诊断根据登记信息和15个问题,在经治医师端nCapp智能辅助自动生成提示。(1)确诊: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确诊条件,nCapp自动生成提示“确诊”,需要上报并将患者转至定点医院;(2)疑似:符合《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疑似患者的定义,nCapp自动生成提示“疑似诊断”,需要隔离观察,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尽快明确诊断;(3)可疑:按照上海质控中心专家共识[11]或者当地医院要求处理,nCapp自动生成提示“可疑诊断”:需要隔离观察14天。

智辅诊断说明

(1)确定诊断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需要符合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阳性。

(2)疑似诊断 必须符合(A中任何1项即可;B中任意3项)。A1:疫区居住访问史;A2:疫区人员接触史;A3:新冠患者接触史;B1:发热≥37.2℃;B2: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B3:淋巴细胞数目减少;B4:CT炎症影。

(3)可疑诊断 流行病学史不明确,同时有:发热伴有干咳,乏力,抗生素治疗体温不降以及胸片阴影或肺纹理强,CT炎症影,CRP升高之中任何一条。

智辅诊断分型 对确诊者智辅分型,根据登记信息和15个问题,nCapp会自动生成提示医师的“确诊”和转至定点医院。之后由主诊医师根据nCapp自动生成的提示和检查结果作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诊断。

(1)轻型 临床症状轻微,影像学未见肺炎表现。

(2)普通型 发热,呼吸道症状和影像学肺炎表现。不符合重型和危重型表现,确定诊断后自动上报和传到质控云。

(3)重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①呼吸频率≥30次/min;②静息状态下血氧饱和度≤93%;③氧合指数≤300 mmHg。确定诊断后自动上报和传到质控云。

(4)危重型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①出现呼吸衰竭,且需要机械通气;②出现休克;③合并其他脏器功能衰竭需要ICU治疗;④氧合指数≤100 mmHg(本共识作者提议)。确定诊断后自动上报和传到质控云。

nCapp智导治疗

轻型和普通型智导治疗 nCapp自动生成提示,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治疗。遇到治疗难题时,有条件者可申请云专家(链接),与线上专家或者一线有经验医师互动。

(1)卧床休息,加强支持治疗,保证充分热量;注意水、电解质平衡,维持内环境稳定;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氧饱和度等。

(2)根据病情监测血常规、尿常规、CRP、生化指标(肝酶、心肌酶、肾功能等)、凝血功能、动脉血气分析、胸部影像学等。有条件可行细胞因子检测。

(3)及时给予有效氧疗措施,包括鼻导管、面罩给氧和经鼻高流量氧疗。

(4)抗病毒治疗: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病毒治疗方法。可试用α-干扰素雾化吸入(成人每次500万U或相当剂量,加入灭菌注射用水2 mL,每日2次)、洛匹那韦/利托那韦(200 mg/50 mg,每粒)每次2粒,每日2次,或可加用利巴韦林(500 mg/次,每日2~3次静脉输注)。要注意洛匹那韦/利托那韦相关腹泻、恶心、呕吐、肝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同时要注意和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

(5)抗菌药物治疗:避免盲目或不恰当使用抗菌药物,尤其是联合使用广谱抗菌药物。

(6)中药治疗: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推荐处方。

重型智导治疗 nCapp自动生成提示,按照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治疗。遇到治疗难题时,有条件者可申请云专家(链接),与线上专家或者一线有经验医师互动。

(1)治疗原则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2)呼吸支持 ①氧疗:重型患者应当接受鼻导管或面罩吸氧,并及时评估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是否缓解。②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若短时间(1~2 h)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③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 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 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较多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应当及时使用镇静以及肌松剂。

(3)循环支持 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4)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每日1~2 mg/kg,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 mL/次,每日2次治疗;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5)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当加强心理疏导。

(6)中药治疗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推荐处方。

危重型智导治疗 nCapp自动生成提示,按照g国家卫健委《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进行治疗。遇到治疗难题时,有条件者可申请云专家(链接),与线上专家或者一线有经验医师互动。

(1)治疗原则 在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积极防治并发症,治疗基础疾病,预防继发感染,及时进行器官功能支持。

(2)呼吸支持 ①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机械通气:当患者接受标准氧疗后呼吸窘迫和(或)低氧血症无法缓解时,可考虑使用高流量鼻导管氧疗或无创通气。 若短时间(1~2 h)内病情无改善甚至恶化,应当及时进行气管插管和有创机械通气。②有创机械通气:采用肺保护性通气策略,即小潮气量(4~8 mL/kg理想体重)和低吸气压力(平台压<30 cmH2O)进行机械通气,以减少呼吸机相关肺损伤。较多患者存在人机不同步,应当及时使用镇静以及肌松剂。③挽救治疗:对于严重ARDS患者,建议进行肺复张。在人力资源充足的情况下,每天应当进行12 h以上的俯卧位通气。俯卧位通气效果不佳者,如条件允许,应当尽快考虑体外膜肺氧合(ECMO)。

(3)循环支持 充分液体复苏的基础上,改善微循环,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必要时进行血流动力学监测。

(4)可根据患者呼吸困难程度、胸部影像学进展情况,酌情短期内(3~5日)使用糖皮质激素,建议剂量不超过相当于甲泼尼龙每日1~2 mg/kg,应当注意较大剂量糖皮质激素由于免疫抑制作用,会延缓对冠状病毒的清除;可静脉给予血必净100 mL/次,每日2次;可使用肠道微生态调节剂,维持肠道微生态平衡,预防继发细菌感染;可采用恢复期血浆治疗;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5)患者常存在焦虑恐惧情绪,应当加强心理疏导。

(6)中药治疗 根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推荐处方。

nCapp辅助疑似型智导治疗和管理 nCapp自动生成提示按照国家指南诊断标准诊断,符合者建议上报管理或者转给定点医院。为避免漏诊造成危害,如果不能收入定点医院,建议隔离观察治疗至明确诊断,且体温恢复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才能除外可疑。在本院治疗时,nCapp可辅助云端链接上级医师,报上级医师和医院,继续原治疗,如抗生素、止咳和化痰,同时注意隔离。遇到治疗难题时,有条件者可申请云专家(链接),与线上专家或者一线有经验医师互动。

nCapp辅助可疑型智导治疗和管理 国家卫健委颁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五版)》尚无定义可疑患者,且未说明如何对可疑患者进行管理,但是这一部分可疑患者如果漏诊将会产生严重后果。为此,可以将其定义为流行病学史不明确,临床表现或影像符合,但是达不到疑似标准者[14]。nCapp自动生成提示云端链接上级医师,报上级医师和医院,注意隔离。给予抗生素、止咳和化痰等相应治疗。遇到治疗难题时,有条件者可申请云专家(链接),与线上专家或者一线有经验的医师互动。为避免漏诊造成危害,建议隔离观察14天,且体温恢复3天以上,呼吸道症状明显改善,才能除外可疑。

nCap智能辅助自我防控医院要培训临床医师防治呼吸道传染病的必需知识。由于初期对该病毒的认识不足,防护设备和防护意识也不强,在疫情初始武汉就有医师不幸被感染,导致整个科室工作停滞,出现医院无法接收患者的情况。医师感染造成的影响和社会损失非常大,医疗机构应当规范消毒、隔离和防护工作,储备质量合格、数量充足的防护物资,如消毒产品和医用外科口罩、医用防护口罩、隔离衣、眼罩等防护用品,确保医务人员个人防护到位。在严格落实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强化接触传播、飞沫传播和空气传播的感染防控。正确选择和佩戴口罩、手卫生是感染防控的关键措施[11]。

应用nCapp智能辅助管理COVID-19的诊治工作

研发nCapp智能辅助COVID-19诊疗主要目的是将目前水平高低不一的手工业作坊诊疗模式、管理模式和指挥模式提升为国家标准的同质化流水作业工程,迅速发现和隔离所有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早日完成抗击COVID-19的工作。为达到这一目的,需要智辅诊断和智导治疗的密切配合,以及一线医师、专家、指挥和管理专家的密切配合。

为达到精准诊疗和管理的目的,需要科学和精确的nCapp技术。(1)精准智辅诊断。①确定性诊断标准:配合登记的数据及问题回答结果,可自动计算出医师的诊断,nCapp自动生成提示,包括该患者的状态是确诊、疑似还是可疑;②诊断分型:配合登记的数据及问题回答结果,可自动计算出医师的诊断分型,包括该患者的状态是轻型、普通型、重型还是危重型;③建立国内第一个在线COVID-19实时更新nCapp数据库,通过数据的自动上传、更新及智能维护,根据最新的真实一线病例数据,实时更新优化智能诊断的模型,提高诊断的准确性。(2)精准智导治疗。按不同的患者分型,进行治疗的信息提醒,并提供COVID-19患者痊愈后的长期随访管理。为达到这一目的,要求使用者对三级联动云平台和国家授权管理者端口开放进行质控。这不但与物联网医学的设备、基层和专科医师的理解有关,还需要基层医师、专家和患者在每个环节均保持默契配合。除了共性培训外,在临床应用中还需要根据国际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同质化)。主要需要监测和督导上传至云端数据的真实性、可靠性。

目前使用的nCapp已经做到了技术的科学和精确,但是还需要使用者和管理者密切配合,保证上传数据的真实可靠,不断训练和校正,即可得出不但适合于临床诊疗,而且适合于专业质量控制中心,甚至指挥和管理者的智能系统,迅速提高疑似患者和可疑患者的管理水平,早日消灭COVID-19,甚至应用于防控将来可能发生的突发传染病。

nCapp智能辅助其他服务

nCapp辅助寻找智惠专家辅助寻找志愿者专家,或者专家门诊(辅助去查感兴趣医师各医院门诊时间),网上咨询(志愿者的专家咨询,仅限于所指导医师的问题),以及讲座培训,包括培训指南共识、诊断和治疗技术、质控共识、科普教育、专家论坛。

nCapp辅助地图定位具体见nCapp(扫描图 2)。

nCapp辅助提供相关资讯具体见nCapp(扫描图 2)。

猜你喜欢
医师辅助联网
中国医师节
韩医师的中医缘
中国医师节
“身联网”等五则
《物联网技术》简介
《物联网技术》简介
倒开水辅助装置
《中国医师节》
简述传感器在物联网中的应用
例谈何时构造辅助圆解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