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术(RFA)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分析

2020-04-17 05:08吴静静陆志强刘凌晓
复旦学报(医学版) 2020年2期
关键词:消融术消融结节

吴静静 陆志强 刘凌晓

(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内分泌科,2介入治疗科 上海 200032)

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econdary hyperparathyroidism,SHPT)是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的常见并发症,是由于CKD基础上长期低钙、高磷等因素刺激甲状旁腺增生,使其分泌过多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导致钙磷代谢紊乱,临床上表现为骨骼及关节病变(骨痛、关节痛、骨质疏松、病理性骨折畸形)、血管及软组织钙化(皮肤瘙痒、心血管病变)、泌尿系统病变、外周神经及精神病变(失眠、不安腿)等,约1/3的 CKD 患者存在 SHPT[1-2]。维持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在透析治疗下可获得长期生存率,但是SHPT引起的长期钙磷代谢紊乱,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且血清PTH、钙磷水平与MHD患者不良生存相关[3-4]。SHPT早期可行骨化三醇和维生素D等药物治疗,但后期效果不佳[5]。外科手术切除增生的甲状旁腺是目前公认治疗SHPT的有效方法,但手术治疗存在很多问题,如CKD患者多合并心肺功能不全,手术及麻醉双重风险高,术后并发症多,包括感染、吞咽困难、呼吸困难、声音嘶哑、严重的低钙血症、手术伤口不易愈合等。此外,手术疤痕明显影响美观,复发再次手术组织粘连影响大,部分需要终生替代治疗等[6-7]。

由于药物及手术治疗的局限性,随着科技的进步,微创手术热消融治疗越来越多地应用于临床,如射频消融术(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微波消融术等。国内外研究显示[8-9],消融术治疗SHPT具有良好的发展及应用前景,能有效缩小增生的甲状旁腺结节,改善钙磷代谢紊乱,改善临床症状,且并发症少。但已有的研究多为回顾性研究,样本数量少,随访时间短,需要更多的临床研究来验证消融术治疗SHP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此外,消融术治疗SHPT仍缺乏统一的诊疗规范,需要更多的循证证据促进诊疗规范的制订。为此,本文对超声引导下RFA治疗SHPT的安全性及有效性进行探讨。

资料和方法

一般资料分析2017年10月至2018年9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确诊为CKD 5期合并SHPT并行RFA治疗的患者15例,其中男7例,女8例,年龄39~55岁,平均年龄(48.00±1.83)岁,消融时间(6.33±0.89)min,输出功率(13.40±1.01)W,术前结节大小(5.76±7.30)mL,术前血PTH浓度(1 813.1±1 652.0)pg/mL。纳入标准:(1)CKD患者MHD合并SHPT,伴或不伴临床症状;(2)持续甲状旁腺激素>300 pg/mL,药物治疗无效,不能耐受手术或术后复发;(3)颈部超声造影显示1个及以上甲状旁腺腺体增生,直径≥0.5 cm且体积>0.25 mL;(4)细针穿刺病理证实为增生的甲状旁腺组织;(5)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1)Tc-MIBI显像发现存在异位甲状旁腺增生且射频针或穿刺针无法触及;(2)凝血功能或内脏功能异常或严重感染;(3)不能配合手术。

仪器及方法S-500射频治疗系统(上海迈德医疗有限公司),射频针型号10-131161;S2000超声诊断仪器(德国西门子公司)和六氟化硫微泡剂(意大利SonoVue公司)。

RFA过程:消融前行超声造影明确甲状旁腺结节位置、数目、大小;患者仰卧位,充分暴露颈部,消毒,利多卡因麻醉。液体隔离法保护周围重要组织及器官,细针穿刺明确病理,超声引导下消融针置入甲状旁腺结节内进行消融,术中行造影,如消融完全覆盖甲状旁腺结节,造影无充盈,则成功结束手术,如仍有增强,补充消融。记录消融时间,术中观察患者发音情况,如有声音嘶哑或发声困难,则立即终止手术。

观察指标收集消融术前1天、术后1天、1、3和6个月超声造影所示的甲状旁腺结节大小、血清PTH 浓度、血钙(Ca)、血磷(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1,25-(OH)2D浓度、患者症状变化及并发症情况。症状变化(包括骨关节痛、皮肤瘙痒、失眠、手抖等)运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进行评分。以疼痛为例:0分为无痛;1~3分为轻微疼痛,可忍受;4~6分为中度疼痛,影响睡眠但尚能忍受;7~10分为强烈疼痛,难以忍受。

统计学分析采用State 14.2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甲状旁腺结节大小、血清PTH浓度、Ca、P、ALP、1,25-(OH)2D浓度以中位数(四分位数范围)即M(P25~P75)表示,采用配对Wilcoxon秩和检验比较消融术前后上述各指标变化。症状评分以±s表示,采用配对t检验比较消融术前后该指标的变化。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治疗效果15例SHPT患者均完成甲状旁腺结节消融,患者骨关节痛、皮肤瘙痒、失眠、手抖症状均得到明显改善(表1),生活质量明显提高,所有患者均完成6个月随访。

表1 RFA前后临床症状VAS评分Tab 1 VAS score of clinical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RFA(±s)

表1 RFA前后临床症状VAS评分Tab 1 VAS score of clinical symptoms before and after RFA(±s)

(1)vs.Pre-RFA,P<0.05.

Group Pre-RFA Post-RAF Hands shaking 4.11±0.47 2.14±0.23(1)Osteoarticular pain 6.17±1.11 3.76±0.91(1)Skin pruritus 5.11±1.07 3.33±0.89(1)Insomnia 5.07±0.99 3.51±0.78(1)

RFA前后甲状旁腺结节及血清生化指标变化术前1天与术后1天结节体积分别为3.52(2.58~5.99)mL和 4.35(1.88~5.53)mL,术后 1、3和 6个月结节体积分别为0.82(0.50~2.21)mL、0.20(0.17~0.70)mL和0.07(0.03~0.18)mL,与术前相比均有下降(P<0.05,图1),结节缩小率分别为66%、93%和98%(图2)。术后1天、1、3和6个月血清PTH、Ca、P、ALP均较术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1,25-(OH)2D水平无显著改变(表2)。

图1 RFA前后甲状旁腺体积的变化Fig 1 Changes of parathyroid volume before and after RFA

图2 RFA后甲状旁腺结节缩小率的变化Fig 2 Changes in volume reduction rate of parathyroid nodules after RFA

表2 RFA前后血清生化指标变化Tab 2 Serum biochemical indexes before and after RFA

术后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术后出现低钙血症1例,占6.7%,表现为术后第2天双手麻木,Ca 1.95 mmol/L,补钙后恢复,未再出现低钙血症;声音嘶哑1例,占6.7%,1周内自行恢复。另外,出现1例消融的结节有缩小,但缩小率不理想,Ca及P等降低不明显,术后1个月复查彩超发现伴有其他3枚增生结节,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行外科手术治疗。

讨 论

CKD患者常并发SHPT,继发性甲旁亢导致钙磷代谢失衡、骨骼疾病及转移性钙化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患者的死亡率。SHPT发病初期首选药物治疗,但药物治疗易复发,且对于难治性甲旁亢、顽固性高钙血症者效果不佳。甲状旁腺切除术是国内CKD-MBD诊治指南推荐的治疗方式,但存在麻醉及手术操作的双重风险,术后需长期替代治疗,或存在手术切除不完全而复发等问题。RFA是治疗SHPT安全有效的方法,根据临床实践及文献报道,其具有风险低、疗效确切、微创精准、操作方便、可反复实施、并发症少、无瘢痕、恢复快等优点,同时有助于减少住院天数,节约医疗费用,为不愿意手术或不能耐受麻醉或手术的患者提供了新的治疗途径[10-12]。但RFA也存在一些潜在风险,包括出血、血肿、喉返神经损伤、呼吸困难等[13]。

在我们的随访中,患者术后1天的甲状旁腺结节稍有增大,可能是为了达到完全消融而适当增大消融范围及消融后水肿、炎症反应而引起的,术后1、3和6个月结节大小明显减少,结节缩小率分别为66%、93% 和 98%,术后 1天、1、3和 6个月血清PTH、Ca、P、ALP水平明显下降,与既往研究结果一致,但有部分报道术后2个月甚至更长,增生的结节大小才开始显著缩小,术后3~8个月血清PTH水平反而较术前有所回升。这可能是CKD严重程度不同、随访时间点不同、增生结节未完全消融、样本量不同等因素引起。此外,ALP水平与骨代谢相关,本研究中RFA前后ALP水平有显著变化,但目前RFA前后血清ALP是否有明显改变的报道并不一致,这可能是与患者骨骼受损程度等相关[14-15]。

我们选择有丰富操作经验的临床医师,应用液体隔离带保护甲状旁腺周围重要组织及脏器安全,穿刺针及消融针同时进入结节,减少出血风险,术中精细操作。本研究仅有2例(13.3%)并发症,且经治疗或观察随访均可恢复,安全性高。本研究中仅有1例术后血清PTH及钙磷等水平下降不明显,术后随访发现存在其他3枚甲状旁腺结节增生。部分文献报告消融术后存在PTH反跳现象、复发率较手术治疗高的结果,可能是由于增生结节多发,彩超不能发现异位或小结节,导致消融疗效不佳[16]。

本研究对液体隔离及穿刺针同时进入结节的新方法进行实践,操作性好,安全性高,且从结节缩小率、血清学变化、生活质量改善等方面评估消融术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但是,目前还缺少大样本、多中心、前瞻性的临床研究及报告,纳入标准及诊疗标准尚无统一规范,近期疗效显著,远期疗效不明。随着临床应用及研究的深入,RFA技术会不断改善及规范,更好地应用于SHPT,成为SHPT重要的治疗方式。

猜你喜欢
消融术消融结节
心脏磁共振对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早期复发的预测价值
脊柱内镜下脊神经背内侧支射频消融术治疗腰椎手术失败综合征的效果
国内首例“磁共振引导下脑转移瘤激光消融术”成功实施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肺结节,不纠结
发现肺结节需要做PET/CT吗?
肺结节≠肺癌,发现肺结节如何复查?
消融边界:城市中的多功能复合空间
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后心率的变化特征分析
消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