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基础

2020-04-17 09:00谢馨熠
青年时代 2020年1期
关键词:形而上学康德

谢馨熠

摘 要:康德的哲学思想对整个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但其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基础却定义模糊。本文对道德形而上学的历史背景和发展进程作简要阐述,以寻找其建立基础,从而对康德的哲学思想研究中的空白进行初步的补充。研究发现,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存在5个建立基础,既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休漠的反形而上学、主观必然性与客观必然性、因果论。

关键词:康德;形而上学;道德形而上学

一、引言

康德哲学早已成为中西哲学界的“显学”,但事实上,人们对康德哲学的理解并没有预想中的好。例如,一旦涉及到“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基础是什么”这一康德哲学中最为基本的问题,很多人就避而不答。本文试图通过对整个康德道德形而上学的建立基础做出论述,来论证和说明康德的道德形而上学存在的5个建立基础,既古代本体论、近代认识论、休漠的反形而上学、主观必然性与客观必然性、因果论。

二、古代本体论形而上学之启发

“形而上学”这一称谓虽然是亚里士多德后人的创造,其本人并没有使用这个词,但形而上学最早在米利都学派就已经被人提起。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本原,火、气、数等也先后被当做始基,既所谓的“始基”。按亚里士多德的说法是指“一个东西,如果一切存在物都由它构成,最终又将回归于它实体常态不便而只是变换它的性状,在他们看来,那就是存在物的元素和始基”[1]。

爱利亚学派的存在哲学不再从自然界中找一个始基来作为万事万物形成的原因,他们关心的是如何对宇宙整体作个抽象的规定。巴门尼德认为只有思想才能把握存在、明白真理。在巴门尼德思想的基础上,柏拉图将现实与理念中的世界做以区分,将各种“相”或者说“理念”作为现实事物的原本与目的。康德认为在他之前的形而上学就是关于柏拉图所提出的“理念”的学问[2]。

中世纪时,人们把形而上学分为一般形而上学和特殊的形而上學,后者主要研究的是“神”。安瑟尔漠提出了一种上帝存在的本体论证明。上帝作为“不可替代的伟大存在者”必须是现实的存在,否则就会有一个更伟大的存在者存在了。这一阶段的哲学家所强调的是世界本体的同一性。这种以心向外方法论指导下的哲学是一种本体论意义上的形而上学。其核心思想是相信万事万物都是从一个本原不管是物质的还是精神的派生出来的,而这个本原就是世界的本体,与之相对应的是变动不居或虚幻不实的各种经验现象。

三、近代认识论转向下的形而上学之启发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带来了近代哲学由本体论向认识论的转变。笛卡尔不再以存在或实体为形而上学的首要原理,而以“我思”为基础来论证上帝存在和物体存在,将我们对世界本体问题的起点,由外在世界转回到自我意识。“我在思想”是一个不可推翻的事实。笛卡尔的“我”是一个心灵实体,而这个实体的唯一的实质是“思想”。由“我”的存在笛卡尔又推论出上帝的存在和外部世界的存在,心灵、上帝和物体都是“实体”。“所谓实体,我们只能看作是能自己存在而其存在并不需要别的事物的一种事物。”[3]

但从本性来说,物质和心灵都是依靠自身而存在的,所以它们也被称作为实体。通过考察笛卡尔的思想我们认识到近代哲学更加理性了。近代哲学本体论与古代那种强调世界同一性的本体论不一样,它在本质上强调意识的本体论[4]。所以近代哲学的主要问题就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笛卡尔开始的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下,近代哲学的历史表现为经验论与唯理论的分争,由此进一步展开为主体和客体、知识和现实、思维和存在、理想和现实以及自由和必然等一系列问题。

四、休漠的反形而上学之启发

休漠认为所有的科学都与人性相关,而对人性的研究必须建立在经验和观察的基础之上。他作为经验论和怀疑主义的代表,对于形而上学的发展有了重要的改变,正如康德所说的“自从洛克《人类理智论》和莱布尼兹《人类理智新论》出版以来,对于这一科学的命运来说,它所遭受的没有什么能比休漠所给予的打击更为致命”。休漠主张用经验的和描述的方法来取代传统的形而上学。休漠晚年对上帝的存在与否也提出了怀疑,他首先批判了托马斯·阿奎那以“始因论”来证明上帝存在的方法,他的理由是人们没有办法在上帝这个所谓的“第一因”与宇宙这个结果两者之间形成一种“恒常联系”的习惯性联想,因为要得出这一习惯性联想要经过许多次的重复才是可能的,而这一点我们根本不可能做到。另外,“神迹”违反了经验所确立和证实的自然法则。同时,休漠也相信相然过程中自有规律,相信客观物质世界的存在,他反对虚假的形而上学,同时也希望对人类理智本性研究透彻后能发现真正的形而上学。

康德认为形而上学是是人的理性的固有任务,但康德发现传统形而上学对于形而上研究的对象,都是一种辨证论。悌利在《西方哲学史》中写道:“沃尔夫根据灵魂的两种机能,即认识和嗜欲,把科学分成为理论的和应用的两种。前者包括本体论、宇宙论、心理学和神学,这都属于形而上学后者包括伦理学、政治学和经济学。”[5]康德所批判的形而上学,正如沃尔夫所述。但康德批判形而上学的目的不是为了取消形而上学。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第二版序言中,也表示在形而上学是一直存在着的,并且也将会在今后还将在再次遇见。康德还提到:“所以哲学的最初和最重要的事务就是通过阻塞这一错误的根源而一劳永逸地消除对形而上学的一切不利影响。”[6]他建立了一种道德形而上学,这种到的形而上学又不同于知识形态形而上学,这样一来也为形而上学找到了发展的前路。在实践理性得以建立的道德形而上学无疑是处于本体界的地位,这也决定了实践理性相对于处于现象界领域的理论理性相比较占有优先的地位。

五、必然性的主客观之思考

在休漠之前,人们普遍承认自然因果律的客观必然性,认为自然因果律是自在地存在于外部世界之中的规律。但休漠却将自然因果联系的解释为人心理的习惯性联想,用主观上的必然性来代替了客观上的必然性。休漠提出了著名的“休漠问题”,即“归纳问题”从过去的、己知的、个别的如何能够推出未来的、未知的和一般的或然的归纳推理不能在逻辑上证明从个别过渡到一般、从特殊过渡到普遍的合理性。而过去与现在的经验只是分别适用于过去与现在,对于明天的结果我们只能推测而不能得出必然的结论。休漠由此对经验论和唯理论都构成了挑战。从培根开始经验论者试图通过在现实中获得的经验通过归纳来得到知识,但休漠却证明了建立在经验基础上的知识只能是或然的知识,缺乏客观必然性。

六、必然性与自由之思考

自由与自然必然性之间的二律背反问题是康德最重视的问题,“康德关注的中心问题是自由和必然的关系。他的整个哲学都是为研究人的自由,他为自然科学奠定基础,追根究底也是为了自由。他把科学的范围限定在现象界、在经验领域,也是为给自由留下地盘。”卢梭对康德起着很大的影响,康德也表示:“我渴求知识,期待不停前进,有所发明才快乐,我生性是一个探求者。曾有过一个时期,我相信这就是使人的生命有其真正尊严的,我就轻视无知的群众。卢梭纠正了我。我意想的优点消失了。我学会了来尊重人,认为自己不如寻常的劳动者一般有用,除非我相信我的哲学能替一切人恢复其为人的共同权利。”[7]在卢梭思想的影响下,康德开始学会尊重寻常的劳动者,意识到自由和道德的重要性,这就是他提出的“实践理性”[8]。康德后来在《实践理性批判》中将实践理性置于优先于理论理性的地位,也是与卢梭的平等自由观思想的影响是有很大联系的。

休漠认为人们关于必然性的概念,是來自于对经验中恒常出现的联系产生的习惯性联想,是主观意义上的。这种说法其实是有误的,如何能够判定联系是必然的还是偶然的,恒常的标准是什么等等问题都需要解答。康德对此的解决是划界,现象界的必然性与本体界的自由在各自的领域中得到体现。因果性理论其实也是从属于形而上学问题之下的。亚里士多德把个体事物当做第一实体,而任何事物的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而后三者被统称为形式因。形式因是事物形成的根本原因,与质料是相分离的。而后来的形而上学研究的对象主要是物质实体、精神实体以及上帝。其中形式因也可称作本质因表现的是世界的真,而目的因或所为因表现的是世界的善。形而上学的任务因此也表现在求真求善的过程中。康德建立其批判哲学的目的也无非这两个方面,《纯粹理性批判》解决了我们的知识如何成为真知识的问题,而《实践理性批判》解决的是求善的道德的问题[9]。

七、结语

康德认为传统的形而上学都是非科学的,在这个基础上,康德要创建一种科学的形而上学,而他的科学的形而上学观也是对“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是如何可能的”这一问题的完美解答。这一建立过程充分体现着德国哲学家所特有的严谨。也反向证明了,缺少了本体界,现象界也无法得以体现。

参考文献:

[1]北京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教研室.古希腊罗马哲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61.

[2]彭丹.康德的哲学思想初探[J].科技经济导刊,2017(25).

[3]笛卡尔.笛卡尔思辨哲学[M].北京:九州出版社,2004.

[4]尚文华.情感分析与形而上学——再论康德的物自体概念[J].学术研究,2017(10).

[5]梯利.西方哲学史(增补修订版)[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5.

[6]康德.纯粹理性批判[M].邓晓芒,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7]康蒲·斯密.康德《纯粹理性批判》解义[M].北京: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8]卢雪崑.康德的形而上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9]弗里克舒,刘凤娟.康德的目的王国:形而上学的,而非政治的[J].世界哲学,2015(6).

猜你喜欢
形而上学康德
康德的法律法则
纯接受性的被给予?——康德论自我刺激、内感觉和注意
谈教育的“严”
形而上学的“上”“下”求索
康德是相容论者吗?
对康德空间观的误解及诘难的澄清与辩护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