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专家建议

2020-04-18 08:01马良坤余梦婷吴一波刘晓坤陈明雁刘俊涛
中国妇幼健康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孕产孕产妇居家

马良坤,余梦婷,吴一波,刘晓坤,陈明雁,刘俊涛

(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北京协和医院 1.妇产科产科中心,4.宣传处,北京 100730;2.杭州医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3;3.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 100191)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陆续发现“2019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者,现疫情已蔓延至国内多省市及港澳台地区,境外也相继有病例报道[1]。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作为呼吸道传染病,已被纳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按甲类传染病管理[2]。孕产妇为易感人群,更易出现并发症,且发展为重症[3]。而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健康促进工具,向社会大众积极传播保健知识技能[4],对改善人口健康、提升健康素养具有重要作用[5]。因此,疫情期间,孕产妇的健康教育不容忽视,而应目前的居家防控要求,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实践的理想选择。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早于2020年2月2日发布《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建议各地充分发挥信息化技术和新媒体作用,借助“互联网+医疗健康”优势,对孕产妇开展疫情防控健康教育和科普宣传,提倡采取短信、视频等呈现形式,在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广泛传播[6]。

1健康教育基本原则

疫情期间,孕产妇健康教育的准确性及有效性关乎疾病防控效果和孕育健康质量。互联网+健康教育需遵循健康教育的基本原则,以使健康促进效果最大化。基本原则包括:①知识科学准确,健康教育应当遵循最佳的循证证据,力求科学性和权威性;②内容通俗易懂,健康教育应采取通俗易懂的形式,确保知识技能的正确理解与应用;③信息融媒体传播,确保孕产妇群体对知识信息的获取;④注重健康教育伦理,保护隐私权;⑤注意名称统一,口径一致(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统一简称“新冠肺炎”而非其他名称形式);⑥避免歧视和污名化,谨防在健康教育中产生对疫情严重地区和感染者的污名化。

2健康教育内容来源

疾病防控及孕产保健知识信息是孕产妇健康教育开展的基础。知识内容需保证准确性与及时性。COVID-19疫情防控及孕产保健相关知识内容、推荐的信息来源见表1。所列媒体、平台发布的信息具有权威性及公信力,相关指南、专家建议/共识、电子出版物可从中查找获取,部分内容直接与疫情期间孕产妇保健相关。防控、诊疗相关信息不断更新,健康教育者需定期关注,及时向孕产妇传播最新的科普知识。

表1 COVID-19疫情防控推荐的信息来源

3健康教育可行形式

互联网+健康教育可发挥自身优势,对知识内容进行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多形式包装,以满足不同学习偏好人群的学习需求。在疫情期间较为活跃的互联网+健康教育载体有政府机关门户网站、院校网页、微博、微信公众号及其他相关自媒体。各载体上,文字教学以科普文章居多,图片教学以科普宣传海报为主,综合文字图片优势的电子书籍/手册、自主学习课程也陆续推出,音频教学有科普文音频朗读、音频直播/录播课程等形式,视频教学有科普动画、科普视频、视频直播/录播课程等形式。

4疫情防护教育内容及形式

孕产妇疫情防护相关教育内容建议涵盖疾病认识、防护要点、诊疗方法及心理社会支持,以使孕产妇对疾病防治产生全面清晰的认知。

4.1疾病认识

对新冠肺炎的基本情况进行健康教育,可使孕产妇建立起对疾病的正确认知,提高疫情防护的依从性。疾病概况可包括病原学特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疫情现况、潜伏期、症状表现及愈后情况,具体内容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2]及后续更新版本。

病原学特点中关于冠状病毒的描述,可通过漫画、实物图片的形式进行直观呈现,并可与大众熟知的引起“非典”的SARS病毒进行类比介绍,通过公开发表的专家言论等信息,强调两者传播和致病能力的区别,以减轻恐慌情绪。传染源及传播途径方面,应具体化到可能感染的场景事物(如患者打喷嚏、说话、用过的口罩纸巾等),并可通过动画形式对传播过程进行动态描述,以便加深理解与记忆。易感人群方面,需强调孕产妇需加强防护,并解释孕产妇易感的原因。症状表现的介绍,可通过漫画、图片的形式直观呈现。愈后方面,可利用现有的确诊病例、治愈病例、死亡病例数据形成相应的图表加以说明,《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所述的“妇更易出现并发症,甚至进展为重症”等相关信息,建议以委婉的方式加以传达。根据健康信念模式,人群对健康问题的威胁认知受所感知到的易感性和严重性所构成[5],鉴于孕产妇处于生理心理特殊时期,威胁感所带来的焦虑、恐惧情绪可能影响孕产结局[7-8],建议在孕产妇易感性、预后情况准确传达的基础上,增加积极资源的传播,如各医院孕产妇病例成功治愈、分娩的案例报道,并着重介绍防护方法,以增强防病的积极信念。

4.2防护要点

COVID-19的防护知识是健康教育的重点内容,是孕产妇学习需求较高的部分。基础防护知识内容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第四版)》[9]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第一版)》[10]、北京市疾控中心及健康教育所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公众防控指南(第一版)》[11]、北京协和医院推出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大众防护问答》[12]及其他省市卫生部门、院校单位编写的防护建议手册。对于孕产妇在疫情期间的特殊防护需求,可参考公众防护指南中孕产妇相关的章节内容,同时结合国家卫健委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的通知》[13]、《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6]、中国疾控中心编制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孕产妇预防临时指南》[14]、中国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母胎医师专业委员会等组织联合发布的《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及后续更新信息[3],进行健康教育。现有建议中,疾病防护相关知识可分为基础防护、居家医学观察、误区纠正及孕产妇特殊防护。

基础防护主要包括口罩的选择及使用、手部清洁方法、咳嗽打喷嚏礼仪、环境消毒方法及用品选择、不同场所的防护细节等。防护方法的教学内容均建议包含原因、适用情况、方法及注意事项等相关内容。对于实操性技能,如口罩的佩戴方法、洗手法等,建议采用图示、动画、视频等方式进行直观呈现。对于涉及到物品选购及使用的内容,建议尽可能将选购要点具体化,如所含成分(通用名/化学名)及含量、质量认证标识、可靠的购买渠道、辨伪方法等,将使用方法全面化,不遗漏适用情况及注意事项。同时,孕产妇属于敏感群体,防护用物及使用方法需额外考虑致敏、致畸等可能的母胎风险,如口罩材质的致敏性,长期佩戴对呼吸及面部、耳部皮肤的影响,使用抗菌洗手液、含酒精的手消毒剂可能的风险等,提出问题的同时,应介绍可行的解决方法,避免增加矛盾与焦虑情绪。目前防护知识已较为成熟,关注每一项防护措施具体实施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障碍以及孕产健康直接相关的问题细节,可以成为互联网+健康教育后续工作的重点探索方向。

居家医学观察主要包括观察对象界定(可疑暴露者或密切接触者)、自我健康监护、居家隔离方法及防护要点。现多地已实行居民主动居家隔离措施,孕期居家的营养、运动、心理及体重控制等问题,产后居家的婴儿护理、母乳喂养等事宜,均需纳入疫情期间的健康教育范畴,而该部分内容亦可与已有的线上孕产健康教育资源相对接,体现互联网+健康教育的系统性与灵活性。

现有防护建议中,误区纠正常见内容包括用药(如抗病毒药物等)、生活(如快递、宠物等)、基础防护(如口罩使用等)等方面,而孕产妇相关的特殊内容较为缺乏。建议利用互联网资源(如科普平台的孕产妇留言等),收集孕产妇疫情期间较常提出的防护疑惑相关数据,丰富孕产妇误区纠正方面的教育资源,促进防护建议的正确落实。

孕产妇特殊防护内容主要包括居家、就医、住院相关防护要点。其中,居家防护需对居家监测内容(体温、体重、血压、感染及产科症状、胎动等)及居家健康生活方式进行着重讲解。孕产期特殊生理状态,会使部分生命体征(如体温、血压等)出现非病理性异常,需引起健康教育者的关注,而监测方法的教学,内容需涉及监测用物、时间、频率、操作方法、注意事项等相关知识,操作方法宜步骤化,每日监测活动宜流程化,并辅以图示、视频、动画等教学素材进行动态化演示,以提高技能掌握率和监测依从性。就医及住院防护的基本原则、措施可参考中国疾控中心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孕产妇预防临时指南》[14]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流行期间公众就医临时指南》[15]。孕产妇就医主要涉及产科检查和异常就诊两方面,应重点向孕产妇说明必须严格产检的情况、需就诊的产科症状,并建议对症状表现的辨别方法进行精辟总结(如临产时腹痛呈现“511”状态,间隔5分钟,持续1分钟,已经1小时,需去医院),同时提供相关线上咨询资源,以增强对孕产妇就医决策的指导意义。就诊过程中的防护,除基础防护方法外,需提醒孕产妇在定点医院、设有发热门诊的医院及综合性医院检查可能的感染风险,建议采取产检医院更换、预约就诊、缩短院内停留时间等措施加强防护,同时告知可能遇到的院内疫情防控措施(如入院体温筛查等),提高配合度,降低紧张感。对于疑似感染症状的就医,在相似疾病(普通感冒、流感等)症状辨别方法科普的基础上,建议提供发热咨询、诊疗机构查询的互联网资源,减轻疑病情绪,以做出更好的就医决策。关于分娩及产后住院期间的防护,现有防护建议较少涉及,为互联网+健康教育提供探索空间。除基础防护和减少探视外,建议对临产入院、待产、分娩、产后住院、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及产后出院方面可能涉及的防护细节深入发掘,如临产早期家中安全待产、促进自然分娩、缩短产后住院时间的相关方法等,为孕产妇提供全方位、具体化的防护指导。而该部分内容亦可与常规孕产保健教育内容相链接。另外,入院存在感染风险[16],孕产妇对疫情期间的产检、就医、住院普遍缺乏安全感,过程中具有较多防护要点,建议以动画等方式对就医住院过程防护进行动态演示,加深孕妇对防护要点的记忆,减轻对入院的焦虑情绪,提高院内防护的自我效能。

4.3诊疗方法

COVID-19的诊疗方法是孕产妇较为关注的内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2]、《妊娠期与产褥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专家建议》[3]、上述防护指南手册及相关医院发布的孕产妇诊疗建议[17-18]及后续更新信息,可为健康教育所参考。诊疗方法相关内容可包括诊断方法及标准、治疗方法、孕产管理方法、新生儿管理方法,建议重点对疑似症状与就医指征进行介绍,部分医院设发热咨询电话、线上咨询平台,可对相关资源进行整理,纳入健康教育的内容中,同时以流程图等形式直观呈现筛查流程,并提供互联网发热门诊、定点医院查询渠道;重点对胸部放射性影像学检查的安全性、药物及激素治疗的母胎危害、胎儿监护及终止妊娠方式、母胎垂直传播可能性及母儿结局进行说明,并需介绍成功治疗的孕产妇案例,以传播积极信念。

4.4心理社会支持

疫情期间,孕产妇暴露于疫情相关信息,经历产检、工作、生活不便,心理上易产生“疫情”干扰[19],出现焦虑、恐惧和抑郁等情绪,可能诱发产前焦虑、分娩恐惧、产后抑郁等心理问题。健康教育需及时传递心理社会支持资源,提供心理防护知识技能。具有心理援助资质的个人、团体,可利用互联网进行线上心理健康教育,撰写科普文章,编制科普宣传海报及心理防护手册,开展音视频讲座及自主学习课程,提供远程心理援助。而缺乏心理专业背景的健康教育者及平台,可参考北京协和医院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孕产妇心理防护专家建议》[19]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各类人员心理防护协和实用手册》[20]、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大众心理防护手册》[21]等权威内容,进行多形式的教学资源转化,并积极获取心理专业人士对内容的审核。另可与专业心理援助资源对接,利用互联网信息传播的优势及时向孕产妇传递可靠的心理社会支持资源,如各省市免费心理援助热线(“国务院”微信小程序可查询)、中国疾控妇幼保健中心推出的孕产妇心理减压练习课程[22]、中国心理学会主办的“抗击疫情安心行动”心理援助系列活动[23]、北京师范大学等院校开展的在线心理咨询服务、线上心理测评等。由于心理干预具有特殊性和敏感性,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需遵循心理干预相关准则,具体可参考国家卫健委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紧急心理危机干预指导原则》[24]、《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心理援助热线工作指南》[25]及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中国社会心理学会联合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络心理援助服务指南》[26]。

5孕产保健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

国家卫健委在《关于做好儿童和孕产妇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指出“社会力量举办机构开展与儿童和孕产妇相关的早教、亲子活动和保健服务的,鼓励以互联网形式提供,暂停线下活动”[6]。后续发布的《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的通知》则强调“助产机构应当通过微信、APP、电话、视频、线上孕妇学校等方式加强对孕产妇健康教育和咨询指导,帮助孕产妇做好自我监测和居家防护”[13],为疫情期间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的开展指明方向。

近年来,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内容主要集中于产科、儿科医疗护理领域,而孕产健康及母胎结局受营养、运动、心理、内分泌、口腔、皮肤、肠道菌群、环境安全等多重因素所影响,健康教育需有多学科发展规划,以便能为孕产妇提供全面的保健建议。基于疫情期间孕产妇居家隔离现状,营养、运动、心理、分娩、喂养等方面的教育需求不容忽视,需引起更多的关注。

5.1营养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

疫情期间,家庭食材采购可能受限,孕产妇居家活动量减少,营养相关健康教育对于孕期体重控制、妊娠期糖尿病管理具有重要意义。中国营养学会发布的《中国妇幼人群膳食指南(2016)》[27]、《孕期妇女膳食指南》[28]及《哺乳期妇女膳食指南》[29]等临床指南,《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膳食指导》[30]等卫生行业标准均可作为孕产妇营养教育的基本知识来源。另外,国家卫健委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治营养膳食指导》[31],中国营养学会发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时期的合理营养与膳食建议》[32]、《新冠疫情防控期间妇幼人群居家膳食/喂养指导建议》[33]、《新冠肺炎防控期间糖尿病患者居家膳食建议》[34]及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发布《关于预防居家期间体重增加的饮食营养建议》[35],均可为疫情期间的特殊营养指导提供知识信息。而指南、建议等文件内容常为概括性的指导建议,对孕产妇进行教育时应进行具体化呈现,落实到食材的选购、烹饪、搭配等细节,如能利用文字、图片等素材制作菜谱、餐单,指导意义将进一步提升。另外,应注重互联网营养管理资源的收集,如食物成分检索平台、能量计算器等,提高孕产妇居家营养管理的自我效能。

5.2运动健康教育内容及形式

运动对孕期体重控制、妊娠期糖尿病防治、产后康复均有助益[36],居家隔离的孕产妇尤其需要科学、安全的活动锻炼。孕产妇运动健康教育需在运动、运动医学及产科医疗专业人员指导下开展,并严格遵循孕产妇运动安全性原则,对运动禁忌征、停止运动的指征、适宜方式、强度控制方法进行详细说明,具体可参考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发布的《孕产期身体活动及锻炼的委员会意见》[36]、加拿大妇产科医生协会与加拿大运动生理学会联合发布的《妊娠期间体育活动指南》[37]等权威性资料。由于远程运动指导在运动前后状态评估及运动期间强度把控方面存在不足,对运动基础及孕产期运动经历缺乏的孕产妇不建议开展。而安全易行的运动方式,如步行、上肢拉伸及力量练习等,可作为疫情期间孕产妇运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具体运动方法建议采用视频进行描述,并在运动前、中、后增加症状评估及运动强度测试,以确保运动的安全性。

5.3分娩、育儿教育内容及形式

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在这方面的知识内容已较为成熟,而疫情期间,建议重点加强分娩镇痛、婴儿护理及母乳喂养方面的教学。孕产妇心理上易受“疫情”干扰产生焦虑、恐惧情绪[19],而对分娩疼痛的担忧可加重恐惧状态[38]。药物及非药物分娩镇痛方法技能的介绍,可为其减少负面情绪来源。而部分非药物镇痛方法,如呼吸、冥想、正念等,又可进一步放松孕产妇的身心状态。对于产后妇女,婴儿照护和喂养困难是主要的压力来源。对常用技能进行教学,对常见问题进行预防和应对指导,有助于缓解育儿压力,同时可对接专业的产科、儿科、母乳喂养线上支持资源,减少不必要的外出就医。

5.4健康教育整体优化建议

孕产妇对互联网+健康教育资源尚处于碎片化获取状态,随意性较强,尚未建立稳定的系统化学习模式。疫情期间应孕产妇居家健康教育需求,为能充分利用线上教学资源,建议互联网+健康教育在保证内容科学性的基础上,对已有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对多学科健康教育内容进行设计,建设系统化课程,设置稳定的学习模式及流程,为孕产妇提供整体规范的线上教学服务,做到系统化教学。国家卫健委《关于加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孕产妇疾病救治与安全助产工作的通知》中提出的“线上孕妇学校”应是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的理想模式。“线上孕妇学校”可基于微信、APP等载体为孕产妇提供系统化的健康教育,通过文章、动画、音频、视频等多元形式,传递备孕、妊娠、分娩及产后的多学科保健内容。同时,可利用互联网技术,按孕育阶段及特殊保健需求推送课程信息,做到精准教学,并设置签到、作业、测试等传统教学元素,完善学习评价功能。

随着互联网越来越多地渗透到日常生活中,互联网+健康教育可调动起更多的积极资源,创造院内、院外、线上、线下全程医疗健康管理服务模式[39]。对于孕产妇的特殊健康管理需求,互联网+健康教育可联动线下医疗、支持资源,对接产科医生进行评估和咨询,对接营养师进行营养管理,对接泌乳顾问进行母乳喂养指导,对接助产士、导乐师等进行分娩、育儿指导,缩短需求与支持之间的时空距离,促进孕产保健工作的开展及孕产健康水平的提升。

6小结

自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互联网应时代发展、孕产妇学习、产科保健需求,正与孕产妇健康教育逐步跨界与融合[40],创造出更智能、更便捷、更多元的教学体验。疫情期间,孕产妇健康教育与管理需求迎来高峰,互联网+孕产妇健康教育在疫情防护方面需做到准确传递、抽剥需求、细致落地,而在孕产保健方面需抓住盲点与痛点,优化内容与形式,对接资源与服务,在互联网医疗中发挥出重要的联动作用,共同促进孕产保健的优化升级。

7致谢

本研究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母婴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医学科普分会产科科普专委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产后康复专委会产后营养学组联合推荐。感谢所有专家的大力支持。

猜你喜欢
孕产孕产妇居家
孕产妇分娩准备的研究进展
孕产妇健康教育问题分析及建议
二胎政策以来高龄孕产妇的高危因素分析和临床干预
为您的居家健康生活 撑起一把保护绿伞
居家好物,为你打造更浪漫的家
孕产问答
孕产问答
staycation居家假期
湖南省长沙市危重孕产妇发生情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微生高的往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