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温故一九四二》的灾难书写

2020-04-18 04:38○耿
文艺评论 2020年3期
关键词:温故刘震云叙述者

○耿 菲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文学院)

灾害作为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主题,侧重于描写灾难给人造成的巨大伤痛。大多数的灾难文学通过描写灾难发生时人们所受到的身体损伤以及灾难过后人们所承受的精神折磨,表现出作家强烈的人文关怀。然而,《温故一九四二》与一般的灾难文学的创伤叙事不同,①它运用了反讽的叙事手法,以一种轻松幽默的叙述方式在作家的情感真实与文本真实之间形成悖逆,于客观冷静的态度中表现出作品深刻的思想内蕴。

反讽的形式多种多样,而且大致可以分为两类:由情景而生的和由语言而生的反讽。②除以上两种反讽类型,《温故一九四二》还在结构上运用了反讽手法。结构反讽首先就体现在小说的题目上:“温故”,出自“温故而知新”,本义是指复习学过的知识。既然它表达的是对历史的回顾,那就说明这段历史应该是被载入史册的。然而,《温故一九四二》作为一部调查体小说,意在还原被遮蔽的灾荒历史,在此种语境下使用“温故”这个词,就使小说在题目与内容之间形成了一种艺术张力,在结构上达到反讽的艺术效果。另外,刘震云在构建小说情节的过程中穿插了大量的新闻报道,使文章的结构在真实与虚假之中形成反讽。大量报道的穿插实际上是一种无奈之举,它迫于叙述者在回到1942年探寻真相时遇到的一些阻碍——在活人中打捞历史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饥荒的亲历者对这场灾难几乎是没有记忆的,受访时他们滔滔不绝的只是记忆中的感性部分。③作家用真实的新闻报道反衬灾民集体性的历史“失忆”,通过对历史的重塑展露出被遗忘的民族伤痛。与记忆的主观感性相反,真实性是新闻报道最应该遵循的原则。然而在当时政治语境的规约下,报道是真是假难以分辨。刘震云将外国的真实报道与国内的虚假报道混杂在一起,于混乱的叙事结构中凸显历史的真实。

言语反讽是指在小说的某一局部,叙述者表面上说了一种意思,而实际上却是指另外一种意思。④语言作为小说的外壳,可以通过反讽的形式将作家的真实意图与情感隐匿在文本的浅层表意之下。《温故一九四二》的叙述语言延续了刘震云小说创作惯有的幽默与诙谐的风格。在被政治权力话语塑造的历史中丘吉尔感冒是大事、甘地绝食是大事、宋美龄访美是大事,死了三百万灾民的河南旱灾反而是小事。小说运用了大量的笔墨对蒋介石当时的决策进行辩护,通过对当时国际政治环境的例证分析反复强调政治权力话语的合理性。刘震云在文本展开的过程中将“大”说成“小”,将“反”说成“正”,词义的颠覆构成了小说叙述语言的反讽。言语反讽是作家对文本表层意义的否定,意欲引发读者思考进而体会小说的言外之意,挖掘出作家潜藏在文本深处的真正意图。实际上,刘震云在对历史貌似理解支持的表述方式中暗含着戏谑与嘲弄的态度,在作家与文本的矛盾冲突之中对历史话语本身提出质疑。语言的反讽撕开了小说的喜剧性外衣,还原出最真实的历史,将灾难的悲剧性实质暴露出来:大旱之年,收成欠佳,灾民卖妻卖女、易子而食,官员却山珍海味、穷奢极侈。吃的问题,一直以来只困扰着那些被遗忘在历史长河中的普通百姓,他们才是灾难的最终承受者。

与言语反讽不同,情境反讽是作家针对小说整体进行的一种反讽,它表现为小说在主旨、情节等方面形成的内在张力。情境反讽注重读者的观察体验,叙述者只是以旁观者的立场将戏剧性的情节展现给读者,隐含在作品整体与局部之间的裂隙需要读者自己去发掘。⑤在《温故一九四二》中,情境反讽首先体现为人物形象的语言与行为的不一致性。小说中塑造的蒋介石属于被反讽的人物形象,作家在情节展开的过程中通过人物言行上的矛盾揭示出蒋介石虚伪冷酷的真实面目。表面上看来,蒋介石在当时紧张激烈的国际政治环境下忙于处理上层政治的重大问题,无暇顾及河南灾民。实际上,他只是想维持自己至上的权力,不让历史向着不利于他的方向发展,殊不知他的无为已经使历史挣脱了原本的轨迹。其次,情境反讽体现为小说中人物的期望与事态发展的悖反。它表现为人物原本依据自己的利益与计划盘算着未来,然而事情并没有按照人物设想的方向发展,最终事与愿违。《温故一九四二》中的救灾行动就体现了这种反讽。蒋介石对河南灾情的严峻形势一清二楚,却坐视不理,对如实报道灾情的记者与杂志施压,强迫全国人民装聋作哑。然而,白修德的出现改变了事情的走向,蒋介石被迫对河南进行救灾。白修德的洋洋自得与蒋介石的有口难言互为映衬,加深了小说的反讽力度。

耀斯在《审美经验与文学阐释》中写道:“小说作为一种文学样式,其最高成就都是反讽性作品。”《温故一九四二》成功地运用了反讽的叙事技巧,把作家的情感巧妙地隐藏起来,不动声色地将正统历史“袪魅”,揭露出1942年政治的黑暗,在还原被遮蔽的民间历史的同时进行追问:到底是三百万人的性命重要还是所谓的国际政治重要?

①张堂会《心灵废墟上的审美救赎——当代灾害文学创伤叙事考察》[J],《社会科学》,2018年第 12期,第167-175页。

②[英]罗吉·福勒《现代西方文学批评术语词典》[M],袁德成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144页。

③周文宁《〈温故一九四二〉的历史书写与记忆重塑》[J],《大众文艺》,2019年第 12期,第 14-15页。

④杨钧《试论小说中反讽的四种类型》[J],《学术交流》,1994年第6期,第64-68页。

⑤金慧敏《“严肃的游戏”》[D],郑州大学2006年硕士论文。

猜你喜欢
温故刘震云叙述者
懂感恩的人值得交往
刘震云买西红柿
《漫漫圣诞归家路》中的叙述者与叙述话语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我”是“不可信的叙述者”么?——鲁迅作品《祝福》中的叙事者之探讨
新闻研究的“温故”与“出新”
An Invisible Intimacy
温故2018
以比尔为叙述者讲述《早秋》
刘震云长篇小说的悲喜杂糅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