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

2020-04-19 09:58王革
新农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王革

摘要: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是新兴的水稻种植技术之一,有较高的推广价值。在技术推广上,需进一步提高推广投入,优化推广手段和形式,让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在农业中发挥更高的价值。

关键词: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应用;推广

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是在水稻生产过程中,应用现代科技,进一步促进水稻健康生长的技术,是一项值得全面推广的新兴技术手段。

1 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

1.1 优选稻种

稻种选择宜高产稻种,注意生长周期的合理性及病虫害抗性,为水稻健康生长提供保障。

1.2 把控好出苗期温度

水稻播种后直至出苗期,都要控制好环境温度和土壤温度。稻苗生长至1叶1心后,需保证环境通风,避免温度太高,导致烧苗,在27℃环境下进行3~5天的炼苗,之后进行稻苗移栽。

1.3 插秧与施肥

水稻插秧过程中,提前控制稻田中水层,深约1厘米即可。若稻田中水量太少,可能会导致插秧机行动受限,使得供苗不均匀及稻苗缺失等问题。若水深过高,则会导致秧苗不正,以及插秧机碾压秧苗等问题。插秧过程中,对田面硬度也有一定要求,可用手指插入田间划沟,若划沟后,泥层立刻合拢,便表示适合插秧。插秧后3日左右施加蘖肥,用量确保约为氮肥30%。插秧后5日左右便使用80%左右,而剩下的部分需在插秧后8日左右,根據稻苗长势态确定,将蘖肥用在一些需要营养供给的位置,保证稻苗能够早分蘖。为了保证肥力和肥效,需合理使用硫酸铵及尿素,3公斤硫酸铵能够替换1公斤尿素。

1.4 灌溉及晒田

水稻插秧后需进行灌溉,保证秧苗的顺利返青,水深达到秧苗高度的65%~70%即可,但不能没过苗心叶。在常温环境下,水深5厘米时,水稻返青天数在10日左右,若水深2厘米时,返青天数约为1周,水深4厘米时,返青天数约5日。水稻返青后需确保水深3厘米,作为浅水层,能够保证水温及土壤温度等,促进水稻分蘖。33℃左右时最适合水稻分蘖,且对于气温、水温、土壤温度都有着一定需求。如果气温和水温都没有超过20℃,则会导致分蘖周期较长。若是气温和水温都在15℃以下,水稻则停止分蘖。确保浅水层的温度还可保证土壤温度,并延缓昼夜温度差等。水稻分蘖到抽穗期之前,要确保稻田中有充足的水,抽穗期还需通过3厘米左右的浅水层来提高温度、保证湿度等,便于水稻开花和受粉,提高水稻产量。

1.5 病虫害的防治

水稻插秧后,需进行一次病虫害全面检查,水稻潜叶蝇等虫害通常会在5~6月开始活动,出现虫害时及时防治。虫害需要进行不间断的调查,插秧后10日左右,调查稻苗接近水面且铺在水面的苗叶中是否有细小颗粒产生,这些颗粒便是潜叶蝇幼虫,需及时用农药喷洒防治。

2 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推广

2.1 积极拓展技术推广途径

针对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应用情况,若想实现技术的全面推广,需从水稻种植户作为着手点。进一步拓展技术推广途径,利用公示宣传、网络宣传等方式,提高技术推广的投入力度,并做好农户的技术培训工作等,进一步保证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效率。

2.2 根据水稻种植需求进行推广

在无公害水稻生产技术推广过程中,需做到以实际为基础,结合实际需求推广技术。比如,在病虫害高发时节大力推广病虫草害防治技术,利用农业防治手段及物理防治技术,积极推广生物农药,在有效防止病虫害的同时降低化学农药的使用量,避免化学农药对水稻本身和水体造成的污染问题。同时,还要通过宣传及培训来提高种植户的环境保护意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帮助其了解病虫害的综合治理技术和手段,提高生产质量。在进行病虫害防治过程中,农药的使用量必须严格控制,若农药用量过大,则会导致水体及土壤中产生大量的农药残留,产生化学污染,或是水稻本身的农药残留对人体造成健康威胁等。所以,需要积极推广生物农药这类无公害病虫害治理技术,而在草害方面,可在插秧前或缓苗后实施封闭,有效避免草害产生。

猜你喜欢
生产技术推广应用
无公害芝麻生产技术
高支高密织物的品种及其生产技术
无公害苗菜生产技术
国产小成本电影全媒体推广的边际效应探究
群众文化音乐的推广及发展探讨
对我国推广大众体育活动的意义研究
在医疗卫生单位推广运动处方的研究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