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探索

2020-04-19 09:59郭永勤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大学语文思政教学改革

内容摘要:应用型本科不应该忽视学生的人文素养,大学语文是实施德育的重要平台,面对互联网+的新形势,注重线上线下结合、合理使用案例分析及任务驱动等教学方法,深入挖掘大学语文的思政元素,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大学语文 思政 教学改革

大学语文是高等教育阶段培养非中文专业学生语文素养和能力的一门基础课程,该课程承担着提高学生人文素质和审美素养的重要功能,是实施思政教育的良好平台,也是对高校育人根本任务的具体化与细化。目前,许多高校在公共课教学领域广泛引入慕课资源,为学生学习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也对线下授课带来了极大的挑战,如何在新形势下创新大学语文的教学模式,提高大学语文的教学效果,是值得探讨的问题。

一.应用型本科大学语文教学现状

目前,很多地方高校已经实现了应用型转型,正在积极探索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首要任务,这就要求必须以体现时代精神和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观、质量观和教育观为先导,构建满足和适应经济与社会发展需要的课程体系,更新教学内容、教学环节、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全面提高教学水平。[1]而作为人文素养载体的大学语文课程,在应用型教育目标下受到了一定的冲击。

在许多应用型本科院校,都或多或少存在着大学语文边缘化的问题,很多专业囿于学时学分,不开设或者以慕课完全取代线下课堂的大学语文。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传统大学语文课堂也存在一些问题,以黄淮学院为例,比较突出的有两个方面:

一是过分依赖教材。我校大学语文教学,长期使用的是徐中玉主编的《大学语文》,该教材历经修订,以第八、九版为例,分为十二个单元。[2]许多老师在授课过程中,按照教材设置的单元模块进行,没有充分考虑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教学缺乏针对性;

二是教学脱离实际,没有和相关专业培养目标对接,存在重知识轻能力的现象,即大学语文教学内容“高四”化、核心素养培育体系缺乏等。笔者曾就我校大学语文课堂进行调研,涉及承担该课程教学任务的七位老师,专业领域涵盖古代汉语、古代文学、现当代文学。总体来看,这些老师在授课过程中充分发挥专业特长,以教材内容为中心,在知识上做了充分的延伸,如讲到词作,会引申词的起源与发展、文体特点等内容,比较注重作品赏析的方法,注重一篇、一作的欣赏,但是却不太关注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学生语言表达、书写能力的培养也比较有限。

针对以上问题,首先是要正确认识大学语文课程的价值及课程开设的必要性,其次是要对课程进行深度改革,提高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大学语文教学改革举措

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不仅包括对文学阅读与鉴赏的能力培养,还应该包括阅读习惯的养成,要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念,成为具有一定审美能力的健康主体。对应用型本科高校而言,大学语文教学必须满足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注重发挥大学语文课程在人文底蕴、家国情怀、公民道德培育上的优势功能,又要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培育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结合我校实际,大学语文教学团队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线上与线下结合

慕课的出现,带来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的巨大变革,尤其是对于学生而言,可以通过慕课平台,根据自身情况设计、选择个性化的学习目标及学习方式、内容,自由获取学习资源,真正地做到了“以学生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性,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提高了學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但是,用慕课完全取代传统课堂也是不科学的,利用慕课资源,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要求很高,如果缺乏必要的引导和任务驱动,慕课就会流于“刷课”,无法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因此,大学语文的教学,应该恰当使用慕课资源,线上线下有机结合,才能真正实现课程目标。

线上是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线下合理设置项目,与线上教学形成有效的补充。教师对线上选课情况及学习情况进行跟踪监控,通过对人才培养目标的分析,结合学生实际,笔者在线下设置了读书交流、经典诵读、语言应用、人物访谈、古文家书等项目。

每一模块,都对应一定的素质能力,如读书交流环节,以培养学生阅读兴趣和提升学生阅读能力为主,主要是精选中外文学名著,要求学生在课外阅读,设置交流主题,定期召开读书交流会;经典诵读主要是通过观摩、训练,掌握一定的文学作品朗诵技巧;语言应用设置演讲和即兴评论两个模块,以激发学生表达兴趣和训练学生表达能力为主;人物访谈模块则以人际沟通和写作为主等。项目的设置,既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写作及语言表达能力,又精选案例,注重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和对时事的关注。

(二)案例教学与任务驱动结合

在各个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充分发挥案例教学及任务驱动的优势,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案例教学是目前广泛使用的一种有效教学方法,在实施案例教学的过程中,恰当选择案例是第一步,要考虑案例选择是否具有针对性,是否能够满足课程教学目标的要求;在执行环节,结合案例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分析、讨论,最终引导学生归纳总结。

如在即兴评论项目执行过程中,笔者主要设置了以下环节:1.任务下达:课前,要求学生了解即兴评论,分组进行即兴评论电视节目的搜集工作,并对其特点给予概括;2.课堂讨论:课中,在学生搜集到的素材中任选一到两组,通过小组分享、共同讨论等,逐步厘清即兴评论的特点;3.课堂训练:给出一个时事案例,要求学生进行即兴评论,教师结合学生的评论角度、内容、方式等进行点评,并组织大家进行讨论,从即兴评论的角度选择、语言表达等方面进行深入的分析,帮助大家掌握即兴评论的方法,培养大家的思辨能力。

通过以上环节,学生既掌握了即兴评论的概念内涵,也学习了基本的方法和技巧,具备了进行即兴评论的能力。对即兴评论素材的选择也要非常慎重。

在2018年秋季的上课过程中,恰逢发生了重庆公交坠江事件,笔者以此作为案例让学生进行即兴评论,不仅极大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实现了课堂训练的目的,而且对大家的评论角度和内容进行了积极引导,鼓励大家不做网络键盘侠、理性看待生活,使这次课堂讨论,成为每个人的人生重要一课。

(三)做好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2017年12月4日,中共教育部党组发布教党[2017]62号文件《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指出:“大力推动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优化课程设置,修订专业教材,完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管理,梳理各门专业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自此,“课程思政”进入了我们的视野。思政不是思政课的专利,但是长期以来我们对其他课程的思政教育价值认识不足。大学语文本身就是一门德育性质很强的课程,其不仅包含丰富的理论知识,而且,文学作品中也有许多饱含爱国主义等内涵的作品,通过教师的积极引导,对陶冶当代大学生的爱国情操、形成健全的人格等,能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

如在读书交流环节,我们的阅读任务中包括《安娜·卡列尼娜》这部作品,结合作品内容,在其后的交流环节,没有仅仅把重点放在作品的艺术性上,而是引导学生从人性的弱点、个人行为与社会道德规范等角度对作品进行深入的讨论,从“人性弱点广泛存在”到“对待人性弱点的态度”,再到“道德自律”、“法治的意义”,在对人物的分析过程中,逐步引导学生全面的认识人、理解人,不仅有利于提高个体的道德自律意识,而且有助于理解法治建设的重要性。

(四)加强与地方文化结合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高校要牢固树立主动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全方位开展服务,推进产学研用结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对地方应用型大学而言,更应该立足地方、服务地方,充分发挥自己的资源优势,“系统梳理区域文化的发展背景和发展历程,总结地方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成果,提炼出既有历史底蕴又体现发展趋势、既有地方特色又体现时代特征的地方文化精神……促进地方文化精神的塑造。”[3]因此,应用型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必须与地方文化建设结合起来。

很多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都以本地生源为主,作为人文教育主体的大学语文课程,与地方文化的融合,既可以在传承地方文化上发挥优势,又可以有效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以黄淮学院为例,学校所在地驻马店,是梁祝文化之乡,有盘古文化、嫘祖文化等丰富的地方文化资源,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地方文化,从地方文化中汲取营养,如在人物访谈模块,为学生提供了驻马店当地非遗项目及非遗传承人的信息,一篇篇人物访谈,既锻炼了学生的沟通、写作能力,也对地方文化的传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更实际达到了削减大学语文教学內容同质化的目的。

三.大学语文教学改革效果

在稳步推进大学语文教学改革的过程中,教学团队不断总结经验,优化项目设置,教学效果日益提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自大学语文实施项目化教学改革以来,选课人数快速增长,为更好地利用大学语文这一平台提供了可能性,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通过课程设置的朗诵、演讲、即兴评论、人物访谈等项目,从观摩到实施,学生不仅掌握了相关的语言表达技巧,而且具备了语言表达的勇气和良好沟通的能力。这不仅改善了部分同学的语言面貌,而且会对其学习和生活产生深远影响。3.课程结束后,在我院举办的“我和大学语文”及“古文家书”的征文比赛中,学生佳作频出。写作成功的秘诀,首先是对生活的感知、感悟,其次才是技巧,这和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人文情怀的培养,以及写作能力的训练都密不可分。

大学语文是高校实施人文素养教育的良好平台,只有不断挖掘课程内涵,调整教学思路,才能使课程焕发出应有的活力,才能真正发挥课程的作用。

参考文献

[1]郭永勤.应用型本科新闻类专业文学课程转型探索与实践[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6,(8):65

[2]《大学语文》第九版分为仁者爱人、和而不同、胸怀天下、浩然正气、冰雪肝胆、洞明世事、以史为鉴、故园情深、礼赞爱情、关爱生命、亲和自然、诗意人生等十二个单元(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刘钢锁.浅谈地方高校对区域文化的引领作用[J].中国高校科技,2016,(4):94

基金项目:2018黄淮学院教学改革项目(2018XJGLX0434);河南省社科规划项目(2017-22JH-344)。

(作者介绍:郭永勤,黄淮学院教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民间文学)

猜你喜欢
大学语文思政教学改革
课程思政迈向高质量发展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一)
2019年成人高校专升本招生考试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二)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大学语文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大学语文
寓庄于谐:高中思政课堂教学语言活力之彰显
借力大数据分析 创新“三位一体”思政课教学模式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