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中文写作课程的改革路径

2020-04-19 09:59龚韶
文学教育 2020年3期
关键词:写作改革课程

龚韶

内容摘要:中文写作课程是目前高校面向大学低年级学生开设的一门共同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人文素养,以期提升他们的写作技能,解决他们工作与生活中的写作需求。三亚学院的中文写作课程历经几次改革,包括更换教材、改进教学方式、优化考核机制等,课程改革坚持从学生学情出发,实现传统教学与新技术手段的融合。

关键词:写作 课程 改革

许多青年大学生常抱怨指责,读了多年书后发现,连日常应用文都不大会写,或写得很不像样,文理不通,词句混乱。[1]众多高校针对学生现存的写作弱点,开设了中文写作类课程,并视应用写作为一种技能,认为它是解决学生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敲门砖。三亚学院自2005年建校以来,就开设了中文应用写作课程,主要针对学生的基本素养和职业能力展开培养。发展到今天,三亚学院的中文写作课程在教材、教学方式等方面都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

一.教材的改革

2016年6月以前,作为公共基础课程面向大一学生开设的《中文应用写作》课程使用同名教材《中文应用写作》,[2]主要关注事务文书和党政机关公文的写作,从文种的概念、特点、写法等方面展开教学。

教材的内容由日常应用文、事务应用文和行政学业应用文三部分组成,日常文种包括介绍说明、信函、告启条据、演讲致辞;事务应用文种有新闻报道、计划、策划、总结、调查报告、合同协议等;行政学业类则包含党政公文如请示、通知、报告和大学生学业期间的常用文书(实习报告、开题报告和毕业论文)。内容涵盖了学生在校园及走向社会常用的五十余种常用应用文。体例的编排上除了强化理论知识,还在每章节后设置了实训内容,比如纠错练习和情境模拟等等。

调查和考核显示,学生对于这门课程,教材“一看就懂”,上课“一听就会”,可练习或考试“一写就错”,课堂学习效率低的情况较为明显。于是,我校应用写作教学团队开始对这门程进行教学改革,重新编写了适合信息时代学生需求的大学应用写作教材。

2016年9月以来,三亚学院为落实培养应用型人才定位,配合三亚学院课程地图改革实施,发挥中文写作课程在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中的作用,弥补传统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中在能力培养方面的不足,随着正式投入使用改革教材《大学应用写作》,[3]《中文应用写作》课程也更名为《大学写作》,教材根据之前累积的经验,结合三亚学院人才培养方案中对大学生胜任未来竞争力的要求,在内容上进行了创新性的改革,将写作分为信息型写作、格式化写作、智慧型写作三个方面,将人际沟通、管理协调、立论表达的观念贯穿应用写作教学的始终。教学团队的写作教师在课堂上由浅入深,由一般到特殊,先引导学生关注人际沟通交往的需要,再关注进入社会后职业管理协调的效能需要,最后谈到立论表达的创新型写作需要,在提升学生写作能力的过程中,不仅仅训练学生的写作技巧,还针对性提高学生的信息传播、逻辑表达、智慧思考能力。

新教材每个章节都关联相关学科理论知识:第一编信息型写作中介绍社会学、传播学、民俗学知识;第二编格式化写作中介绍管理学、营销学、心理学知识;第三编智慧性写作介绍逻辑学、哲学、写作学知识。每章遵循提供学科知识→根据具体的案例提出问题、展开分析→中文基础知识补充的设计思路,做到了编排体系的完备性和系统性。

教材案例均取自网络热点问题,通过话题与问题板块,借助互联网热点事件引发学生思考。如:青岛大虾、世界杯、叶良辰等等,90后、00后大学生对新事物的热情和需求度非常高,而以往应用写作教材内容相对陈旧,因此,教材内容的创新性改革,再加上备课教学中随时更新补充案例,既紧跟时代潮流,并且始终紧密围绕在应用写作和各学科知识理论之下,通过案例的分析与思考,让学生在趣味中提高思维与写作能力。以往传统案例的呈现方式也进行了更新,如党政机关公文首页版式等以二维码的形式附在书中,学生使用微信扫一扫,便能轻松获得。这种创新的手段增加了教材的内容含量,解决了课堂讲授时间有限的问题,也符合网络时代学生获取信息的趋势。

因此教材内容和呈现形式的更新为大学写作课堂从以前的低效课堂转变为有效、高效的课堂做了有力的铺垫。

二.改进教学方式

与教材改革同步的,还有工坊式教学方式和混合式教学方式的引入,这是在教学方式上采取的系列突破性手段。

1.工坊式教学

以往的课堂主要以教师知识讲授+学生讨论+课堂训练+课后练习的形式组织教学,每学期教师批阅3次以上学生作业,这种教学方式的弊端在于“老师一味灌输,学生被动接受”,而且合班、大班教学的形式教师很难关注到学生们整体的学习情况,学生人数众多使得作业批阅任务也较为繁重。因此,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付出难以形成正比。

为打破传统教学以老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的模式。我们在教学上开始走工坊式教学的道路。鉴于以往班级人数多,写作老师无法做到因材施教,我们选择写作能力较强的学生担任小组长或大组长,3-4人为一小组,以9-12人为一大组。小组长负责监督组员,大组长负责监督小组长,做到管理分层级、责任有分工,每组都按学生的写作能力搭配,做到互助互学。在进行写作练习时,学生单独完成的文段作業,小组成员互相交叉阅读对方的作品,并给出修改建议。教师指导学生写作和交叉评阅,提出写作的建议和评阅要求,参与学生写作评阅的整个过程。这时,教师授课不再是传统的灌输式教育,取而代之的是启发式、参与式教学,做到与学生共同创作,体现课堂的生成性。

伴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课程教学与新媒体越来越紧密,学生学习的方式正在从课堂走向互联网和各新媒体平台。写作工坊平台的搭建终结了“教师一人批改,一人评讲”的方式。课程尝试让学生互相批改、互相评价、允许学生对教师的批改意见进行申诉。工坊式教学后,教师地位由“主导”向“辅导”转变,可以通过工坊活动从组长们那里及时获得学生们的学习动态,了解学生的知识盲区。这要比传统的写作批改、评讲方式获得的信息量大得多,而且反馈更为及时有效。工坊式为学生提供了多角度、多侧面认识自己和他人作文的机会,对他们在写作中互相取长补短、集思广益是有很大帮助的。

猜你喜欢
写作改革课程
《ERP原理与应用》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探索
课程思政在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
A—Level统计课程和AP统计课程的比较
浅论小学写作教学存在的问题及改进策略
如何让小学生写作返璞归真
一图读懂供给侧改革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写作教学策略初探
改革创新
改革创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