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护理对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应用效果及SDS、SAS评分影响

2020-04-20 10:30马隽颖宫晓芳
关键词:功能性我院资料

马隽颖,宫晓芳

(山东省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山东 潍坊 261000)

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在临床上极为常见,且为治疗周期长,多为慢性病患者,病情治疗过程中由于抑郁等情绪问题导致病情复发可能性大[1]。随着研究发现,心理护理干预对改善多种疾病患者都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2]。故笔者就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情绪问题展开研究,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该疾病的临床意义。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的研究对象为2018年1月~2018年12月在我院接受消化不良治疗的90名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45名患者。其中观察组的男性患者25名、女性患者20名,年龄在29~56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4.1±4.2)岁;对照组患者男性22名,女性23名,年龄在26~55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2.1±4.3)岁。两组患者既往病史无特殊性,均在我院内镜检查中确诊为功能性消化不良,并接受我院治疗。通过对所有90名患者的性别、年龄等背景资料进行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病人在我院住院期间,对照组:常规护理,主要是确保常规药物护理,嘱咐患者保证日常饮食健康等。观察组:心理护理。心理护理方法主要针对以下两点:1.多交流,树立积极的信心。患者初住院,多产生谨慎、试探等态度,对医护人员保持距离感。因此,护理人员应当耐心解答患者提问,缓解不良情绪,树立积极面对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信心。2.重科学,普及疾病相关知识。面对胆小和紧张的患者,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回答专业知识,让患者正视病症、对抗病症,争取尽快康复。

1.3 观察指标

以SDS、SAS评分为依据,对比两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变化,其中焦虑抑郁状态分别使用SDS量表及SAS量表评价,同时对观察数据进行处理。分别采用由抑郁自评量表(SDS)及焦虑自评量表(SAS)对患者住院过程中的情绪进行评价,各20个项目,4级评分制,SDS得分在54分以上即为抑郁状态,SAS得分在50分以上即为焦虑状态。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对观察数据进行具体分析,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数据具体表示方式是例(%);计量资料采取t检验,数据具体表示方式是均数±标准差(±s),若P<0.05则表示结果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SDS及SAS的分值都有明显降低,且观察组改善更加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s,分)

表1 两组患者心理护理前后SAS和SDS评分对比(±s,分)

组别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59.34±5.50 52.39±5.29 60.11±5.39 53.28±5.11观察组 59.82±5.47 46.23±5.12 59.91±5.56 45.23±5.06 t 0.4151 5.6129 0.1732 7.5091 P 0.6791 0.0000 0.8628 0.0000

3 讨 论

心理护理方法是当下临床护理中最为重要也最常见的,重点突出了“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使得护理服务方向更加转向人性化的定制护理,这种护理方法可以有效帮助患者减轻心理负担,积极正视病症,对患者康复极为重要[3-4]。功能性消化不良作为一种常见的消化道疾病,发病原因多,且情绪对该病的影响因素较大,长期的焦虑抑郁情绪会导致该病反反复复,治疗周期长,对患者和医生都是一种考验[5]。笔者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的SDS与SAS的分值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明显(P<0.05),说明了心理护理能够有效改善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不良情绪。

综上所述,心理护理能有效减少患者的不良情绪,对患者的情绪改善、病情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在临床上也有推广和应用的必要性。

猜你喜欢
功能性我院资料
基于十二指肠异常探讨功能性消化不良的中医研究进展
我院师生参加“天津市2022新年音乐会”
差异化功能性纤维研究进展
Party Time
PAIRS & TWOS
JUST A THOUGHT
我院隆重举行2020届毕业典礼
亚洲丰系列功能性肥料
我院跻身全国高校就业50强
我院田径运动会顺利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