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教育对初诊断高血压的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

2020-04-20 10:30周青青
关键词:服药受试者依从性

王 君,周青青

(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京 102206)

近年来,随着高血压的患者发病率越来越高,高血压对人体的主要危害在于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因此控制好血压尤为重要,通过药物的有效治疗使得血压达标,能够有效的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然而决定血压达标的关键因素在于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尤其初诊断高血压的患者,对服药很不在意,服药不规范、随意停药等,甚至很多人觉得自己的血压不高了,干脆就停药,结果血压控制不佳,有些患者已经出现靶器官的损害后才去看病,耽误了病情、如果患者能坚持服药,认识到服药的重要性。就可以避免发展到这个阶段。所以患者服药依从性对控制血压很重要[1-2]。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12月内门诊患者80例,男性25例,女性15例,年龄33~52岁之间,平均年龄39.6岁,病程为3~6个月,根据患者随机分为分为干预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进行一个月的心理干预,每次进行5分钟心理教育,每隔一周进行一次心理教育,总共进行四次宣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高血压家族史等方面作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患者均意识清晰,能合作完成调查问卷。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采取调查问卷法。调查问卷包括患者年龄、性别、教育程度、医疗方式等一般情况,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

1.3 结果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3.0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例数(百分比)表示,心理辅导前后的服药依从性比较采用配对2检验(McNemer检验);符合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描述,并且采用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一般情况

共有4 0名受试者参加了本次研究,平均年龄39.68±4.47岁(33~52岁)。其中男性25人,平均年龄38.92±3.87岁;女性15人,平均年龄40.92±5.22岁。经统计学检验,男女受试者的年龄之间不存在显著性差异(t=1.40,P=0.17)

2.2 受试者心理辅导前后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由表1可见,与接受心理辅导之前相比较,除了条目4(昨天您服药了吗)以外,其他各条目下受试者的依从性在接受心理辅导后均有显著性提高。

表1 受试者心理辅导前后服药依从性的比较(%)

3 讨 论

在就诊的心脑血管患者中,患者会出现心身疾病,长期高血压可成为心血管疾病的重要高危因素,是心血管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当前心身疾病已成为人类健康的主要负担,心理因素在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它可以引起心脑血管事件,引起全身各个靶器官的损害。是冠心病、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高血压的患者是否具有良好的服药依从性?我国高血压患者服药率仅为24.8%,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的也很少,关键是依从性差,因此科学合理的使用降压药物可提高服药的依从性,有效控制血压水平,减少并发症发生。

药物的依从性是指个体得常规用药情况及健康行为相符合的相关程度,是高血压患者治疗的重要因素。且是达到治疗目标,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

药物服药依从性在发达国家50~60%的病人缺乏药物依从性,尤其在慢病患者中。慢病患者的依从性是我们关注的重点。高血压是属于慢病。因此高血压患者的服药依从性需要关注。

文献研究发现患者年龄越大,服用药物的依从性会更好。这点可以说明高龄患者更珍视自己的生命,而中青年患者则认为自己身体强壮,各项基本情况达标,对疾病有抵抗力,存在一种侥幸心理,还有一些年轻人担任着重要的社会和家庭角色,导致这些人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因此这些方面的存在成了高血压治疗的薄弱环节,考虑到每年高血压患者患病率的增长情况,我国卫生部门应加强对他们的管理及宣传,促使他们及时认识到所患的疾病的严重性,以及及早诊治的必要性[3]。

高血压的发病年龄越来越年轻,年轻人作息不规律、经常熬夜、吸烟酗酒和现在快速的生活节奏全部都是导致高血压病年轻化的因素,我们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改变患者的服药习惯,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使患者的血压得以控制。目前,对高血压患者给予心理治疗、卫生保健、营养调配、生活习惯调整、体育锻炼等的综合康复指导,已成为我国高血压防治规划的重要内容[4]。

4 结 论

通过研究发现,通过对高血压患者进行心理干预,可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健康水平,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认知疗法中认为,在通过教育指导,可以使人对某种事物的看法和理解发生改变,同时也能够直接或者间接影响患者的情绪以及行为的变化[6]。也能够明显缩短降压治疗事件,显著改善治疗质量和患者的认知水平,可以有效的解决患者对药物的心理障碍,心理状态改善的高血压患者就诊率下降,血压较以前平稳。因此通过心理教育对高血压患者的健康信念模式的养成有着直接的影响。使患者对健康和健康行为的知识、态度和信念发生影响,因此使高血压患者的信念也会对服药依从性有着明显的影响,培养高血压患者正确的健康信念有助于提高服药依从性。从而使患者增强对长期服药重要性的认知。因而,把心理教育完全有效的融入高血压治疗的医疗模式是值得研究和探索的。因时间有限,样本量较少,可以加大样本量继续研究。

综上所述:给予高血压患者有效的心理教育,可以改善高血压初诊断患者服药依从性,从而更好的控制血压,利于患者的身心健康。

猜你喜欢
服药受试者依从性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应遵循的伦理原则
浅谈新型冠状病毒疫情下药物Ⅰ期临床试验受试者的护理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应用PDCA循环法提高手卫生依从性对医院感染的影响
随访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出院后依从性影响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计划行为理论在药物依从性方面的应用
服药不能猛仰头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