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临床效果

2020-04-20 10:30石元龙
关键词:中医疗法反流内科

石元龙

(重庆市高新区人民医院,重庆 400039)

当前,胃食管反流病在中老年阶段较为常见,致病因素较多,一般为饮食不规律、食物不洁、患者本身体制问题等多种原因。随着当前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取得了持续的提高,使得人们对衣食住行的要求愈来愈高,尤其是在“食”方面。食物的多样性、以及患者对食物的特性不了解,导致其面临着患病的风险,患者在患上胃食管反流病后,会出现胃灼热、吞咽困难、吞咽疼痛等多种症状,如不及时到院治疗,会对患者身体造成较大的伤害。本文对比了中医内科治疗与西医治疗的效果,希望可以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的康复提供帮助。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参与我院对照实验的9 0例患者收治于2 0 1 8年3月~2019年4月,患者家属均已签署同意书,除胃食管反流病外,未患有其它病患,且并无精神类病史。观察组的45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24例,年龄在51~6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7.24±2.45)岁,平均病程为(3.48±0.87)年;对照组的50例患者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28例,年龄在54~76之间,平均年龄为(60.41±1.24)岁,平均病程为(2.56±1.24)年。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医疗法,在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一般为口服雷尼替丁,每日两次,每次150 mg,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适当增加药物的摄入量,或者辅以其它药物,如埃索美拉唑,每天两次,每次20 mg。

观察组采用中医内科治疗方法,医生应注重辩证理念的应用。在中医中,胃食管反流病被分为四种,分别是肝胃郁热型、脾虚气滞型、肺胃失和型和胃阴不足型,且在确诊后,需要根据其症状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药物[1]。肺胃郁热型应采用煅瓦楞、乌贼骨、黄芪等;脾虚气滞型采用党参、白术、茯苓甘草等;肺胃失和型采用旋复花、代赭石、陈皮等;而胃阴不足型采用北沙参、麦冬、白芍等。采用水煎的方式,每天均必须服用一剂。

1.3 疗效判断标准

显效、有效、无效为本次临床治疗效果判断标准。显效:患者各项不适症状均消失,胃肠道黏膜等恢复如初;有效:患者的胃肠道黏膜的损失已有了较大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减轻,但未完全恢复;无效:患者胃食管反流病症状未出现好转,且可能存在继续恶化的趋势。

1.4 统计学处理

SPSS 20.0为本次统计学处理软件,(n)为计数资料、总有效率(%),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经过对比两组不同方法的临床治疗效果发现,采用中医内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效果较好,45例患者中,显效患者17例,有效24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1.11%),采用西医疗法的对照组患者中,显效10例,有效19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64.44%),两组数据有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 治疗总有效率(%)

3 讨 论

食物食用的不洁性或者人体的体质原因,可能导致患者出现病症,而胃食管反流病就是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患者在患上胃食管反流病后,会出现较多的临床症状,主要有胃灼热、反酸、吞咽困难等,会使患者的食欲被大大降低,以至于患者的生活质量会持续下降[2]。

在对胃食管反流病的治疗中,有西医疗法和中医疗法。在西医疗法中,主要通过口服雷尼替丁和埃索美拉唑两种药物,此类药物可以对患者的胃酸和十二指肠的分泌进行抑制,降低胃酸和其它分泌物对患者胃黏膜的伤害,但该治疗方法仅能治标,不能治本[3]。通过中医内科治疗中的辩证疗法,将患者的胃食道反流病分为肝胃郁热型、脾虚气滞型等,并根据每种病症的不同采取针对性的治疗措施,从而达到治本。

据本次对照实验表明,采用中医疗法的总有效率达(91.11%),而采用西医疗法的总有效率仅为(64.44%)(P<0.05),由此可见,中医疗法对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中医疗法反流内科
内转科型
中医内科治疗偏头痛临床体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内科护理观察
中医疗法治疗腰背肌损伤研究
PBL嵌合LBL在心血管内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非酸反流引起胃食管反流烧心症状的特点
轻度二尖瓣反流是怎么回事(下)
近十年脑卒中偏瘫痉挛状态的中医治疗进展
高血压肾病诊治经验采撷
解乐业教授治疗脾胃病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