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监狱虎头牢门探幽

2020-04-20 12:13温海慧
文化产业 2020年3期
关键词:苏三虎头犯人

◎温海慧

(山西省洪洞县明代监狱文物管理所 山西 临汾 041600)

监狱作为国家机器,在我国已有4000余年的历史,一直是统治阶级专政的工具之一,也是囚禁犯人、改造犯人和执行刑罚的主要场所。在中国古代,从汉代直到元代监狱一直沿用“狱”,从明朝开始,在《大明律》中第一次出现“监”当“狱”名,这是开监狱史先河的。

一、明朝的监狱设置

明朝在监狱设置上与历代不同,各省、府、州、县都设置有自己的监狱。除此之外,在厂卫特务机关内设厂卫狱,东西两厂及锦衣卫狱,而且并未作为正狱看待,直接对皇帝负责,权力很大,刑罚极端残酷。明朝监狱“男女异室,轻重异处”,不仅男女有别,把男女分开关押,同时还注重分类,“老病必散收,轻重以类分”,对于已决犯和未决犯及罪行轻重也各有区别,并分别设置了内监、外监和女监。内监就是我们所说的死囚牢,是关押死囚犯的地方,当年苏三就被关押在女监。在这里,我们着重介绍的是明代的死囚牢门。

在山西省临汾市洪洞县古槐大街南端,有一座古老的明代监狱,这是我国唯一保存完整的明代县衙古监,它独特的建筑形式是研究中国法制史、古代官衙制度和戏剧史的重要实物资料。它始建于明朝洪武二年(1369年),距今有600多年的历史,脍炙人口的戏剧故事《玉堂春》就发生在这里。明正德年间,北京名妓苏三在洪洞蒙冤落难就囚于此监,从此苏三就与洪洞结下了不解之缘,明代监狱也随之名扬四海。

明代监狱是由过厅、普通牢房(外监)和死囚牢(内监)三部分组成,全监总面积有610平方米。虽然它没有宫殿的宏伟气势,更不富有小桥流水的优雅别致,但它却以独特的建筑风貌成为古代建筑艺术的重要窗口。在这里,我们只要看一看这独具匠心的虎头牢门,明代古监的珍贵价值便可窥见一斑。

二、明代监狱的虎头和牢门

穿过过厅,走过一条狭窄的南北通道,我们就来到了死囚牢,这是整座监狱的精华所在,凡被判处死刑的囚犯都被关押在这里。死囚牢设有苏三牢房(女监)、黑牢和男死囚牢。死囚牢牢门上方刻画着一个动物头像,它青面獠牙,狰狞恐怖,虎视眈眈的怒视着前方,它张着喷血大口,仿佛在告诉人们,进入此门有来无回。统治者为什么要把这么凶猛的动物刻画在死囚牢门之上呢?其实它是龙王的第四个儿子,名字叫狴犴,传说龙生九子不成龙,各有所好,又因其所好而各有所用,其中老四狴犴,形似虎,有威力,平生好讼;封建统治者就常常把狴犴刻在死囚牢门上方,借用它的威严和好打官司这个特点来吓唬犯人,使他们认罪伏法不敢反抗,又因其形似虎,所以俗称虎头牢。

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监狱

说完威严的虎头,我们再看一看它的牢门。虎头牢门设计非常巧妙,门的结构是双门双墙,形成了一条高1.4米,宽1米,长约3米的东西通道,两端各开一门,前一道门是推的,朝右开,后一道门是拉的,往左开,这是明代标准的死囚牢门。这一左一右、一推一拉的两道门,它的功能到底如何呢?原来这样的设计和构造是用来迷惑方向,使逃跑的犯人产生错觉,延误时机,惊动看守。牢门低矮是为强制那些不服刑法的囚犯在进出牢门时必须低头弯腰,显示封建法制的威严。

这么低矮的两道门,普通人进入都必须在五步之内连续低两次头弯两次腰,更何况当年披枷戴锁的死囚犯。据史书记载,明朝的刑罚最为严酷,最重的木枷重达150斤,普通的木枷也有15斤到25斤左右,手铐脚镣重3斤,铁索为1丈。当年的死囚犯就是带着这么笨重的刑具,从这里艰难地迈进这死亡之门。难怪有人这么形容“五步之遥,生死之间”。由此可见,这虎头牢门就是划分生与死的界限,只要跨进了这道门槛,求生的希望可以说是极其渺茫。这脚下的青石地板被囚犯的脚镣拉磨出许多深深的凹槽。如此奇特的牢门举世罕见,可称为明代监狱的一奇。

与“虎头牢”相对的西墙上有一神龛,内有三尊雕像,此为狱神。神龛下有一小洞与大街相通,这是死囚洞。平时用砖封死,需要时打开。犯人瘐毙,只能从此洞拖出,不准通过狱门。人们常把虎头牢的牢门称为虎口,意思是进入此门,如入虎口,好进难出,生进死出。把与虎头牢相对的死囚洞称为老虎屁股,把整个监狱比作一只吃人的猛虎,活着从老虎口进去,死了从老虎屁股里出来。这些设计和构造,从肉体和心理,都对被囚者起着独特的戕害作用。若非王三公子得官不忘旧情,为苏三昭雪平冤,小小弱女怕是逃不脱被“虎”吃掉的命运。

三、虎头牢门故事多

60年代初期,我国著名蒲剧艺术家王秀兰到此参观,对这道门情有独钟。只见她在虎头牢门里进进出出了好几回,仿佛若有所思。同行者甚觉好奇,经询问,才知道她小时候学演《女起解》时,师傅要她进出监门时要低两次头。对这个动作她一直百思不得其解,曾问过师傅,“演别的女犯进出监门时只低一回头,为什么唯独演苏三就要低两回头呢?”师傅答道,“只低一次头是进不来出不去的,我的师傅就是这么教的”。她不敢再问,只得照着去做,演了多年总是不解其意,但也成了习惯。这次见了这双门双墙的虎头门,自然又想起了这件事,亲自体验了好几回,才知道不低两下头就是进不来出不去。

1984年北京戏曲研究所所长、著名剧作家马少波参观后触景生情,挥毫题诗:

弱女哀哀诉冤情,

古槐俯首不忍听。

官高敢认缧绁侣,

南北至今唱景隆。

独特的建筑,动人的故事,引无数游人、学者、专家前来考察,许多剧作家、演员来体验生活。1962年著名考古学家王冶秋挥笔写道:

虎头牢里羁红妆,

一曲搅乱臭水浆。

王三公子今何在?

此地空余丈八墙。

双门双墙的虎头牢门,体现了明代监狱的独有特色,我们也可以真实地感受到监狱步步设防、戒备森严的独特情景。

古监、古井、天网、虎头牢、丈八墙,还有那缠绵悱恻的爱情故事,都在历史的长河里熠熠生辉,等待后人探幽评说。

猜你喜欢
苏三虎头犯人
夜钓虎头鲨
虎头茉莉的养殖方法
我没注意
小米游侠记:虎头将军
古代青楼女子的收入,吓人
聪明的小红鱼
珍爱身体,健康电竞
谁的错
史上最情深意重的妓女与嫖客
洪洞县里无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