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2020-04-20 11:46杨玥
文教资料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立德树人

杨玥

摘    要: 培育“德技双馨”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是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终极目标,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和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然而,当前我国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存在短板,以“立德树人”为背景,从优化课程体系,加强师资培养,整合教育资源,强化自我教育,实现多元评价等方面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能有效提高职业素养的培育水平,更好地回应国家战略要求。

关键词: 立德树人    职业素养    培育体系

引言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要求在教书育人方面必须坚持将“立德树人”作为核心任务,这是对教育的根本性质和任务的新阐释。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的要求。2019年2月13日,国务院正式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落实好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完善评价机制,规范人才培养全过程。“立德树人”是对发展职业教育思想的深化和具体化,也是职业院校职业素养培育的价值追求和根本任务。在新的历史方位下,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的有效实现,必须以育人为方向,在注重技术技能传授的同时,推进立德树人在职业教育中的创新实践,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因此,在“立德树人”背景下,适时构建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是增强职业素养教育实效性的应然之举。

一、本质意涵:“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

当前,职业素养的高低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能否获得理想岗位的决定性因素。职业素养是指劳动者在工作中具备的道德操守和行为准则。涵盖范围广,依照素质冰山理论,职业道德、职业规划、职业态度和职业意识等属于隐性职业素养,是评价劳动者综合素质的重要标准;专业知识和技能属于显性职业素养。其中,显性素养占个人职业素養的八分之一,隐性素质占比高达八分之七,因此,隐性素养在职业素养中具有至关重要的地位。

“立德树人”是教育回归本质的体现,要求通过恰当的教育方式全面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学校除知识和能力的培养外,还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入教育全过程。立德树人中的“立德”是基础,是做人的最高价值目标和精神追求,“何为德”是立德树人的根本问题。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由此可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优秀文化,是立德树人的文化根基。同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阐释了国家、社会、人的“德”为何意。“树人”是目的,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导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

在“立德树人”思想的指引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政治素养:是职业素养的根基。是一个人具备的政治认同、法制意识、文化立场和爱国情怀,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共同的价值信仰,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为实现现代化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努力奋斗。第二,专业素养:在我国教育领域,职业教育是一种类型教育,它的属性决定了它是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必定是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具有“劳模精神”“工匠精神”,对工作有一丝不苟、精益求精的精神、创造性思维和一定的创新能力。第三,道德素养:是劳动者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的综合反映,包括职业道德、个人道德、家庭道德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包含奉献精神、爱岗敬业、尊重他人、有担当有作为等。第四,人文素养:是中外人文领域相关成果的积累,包括人文情怀、对美的感知和欣赏的能力,是以人为本的一种意识。

二、现实境遇: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现状

从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情况看,大部分高职院校已经开始认识到职业素养教育的重要性。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得到社会各界和教育界的大力推广,高职院校结合自身实际积极采取措施加强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但不得不说整体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一)高职院校对职业素养教育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教育没有统一的标准,各高职院校对此的认识不统一,基本上都是结合实际各自为战,没有形成统一系统的培育体系,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偏差。一些院校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将职业素养片面理解为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认为学生具备较强的理论和实践能力就实现了教育目标。一些院校将职业素养中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培育,简单等同于德育教育,交由思政课老师负责,致使职业素养各部分内容相互独立,形不成整体合力。有些院校对职业素养的重视还停留在口头上、书面上,在具体落实上流于形式,设置的职业素养培育课程、开展的活动往往是为了完成任务。

(二)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师资存在不足。

目前高职院校在师资配备上大部分还是倾向于专业课,将优秀教师资源充实到专业课和实践课之中,从事德育工作的教师往往是新入职不久的新教师,或者是年龄偏大不适合专业课教学的老教师,仅仅是将思想政治作为一项教学内容,很少涉及相关行业职业道德和职业规划等方面的教学。教师还不能将职业素养教育引入知识点当中。此外,双师型教师资源匮乏,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往往存在脱节的情况,承担理论知识教学的老师往往缺少实践经验,导致一些高职院校实际上理论和实践教学是互不联系的,教师对企业岗位需求不了解,无法在授课过程中将企业需要的职业素养融入专业课教学之中,因此,高职院校迫切需要具有企业实践经验或了解岗位职业素养的教师资源。

(三)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内化引导不足。

职业院校逐步意识到职业素养对于学生自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并进行了各种改进,联合企业对职业素养的教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忽略了对学生自身行为的内化引导,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必然要反映到行为上,内化的引导往往比外在的职业素养教育更加重要。目前职业素养课程大多停留在表面的理论讲解和说教上,并没有获得学生的共鸣,难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妨碍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

三、实践道路:“立德树人”背景下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通过前文对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强调“立德树人”对于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具有重大意义,不但是推动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手段,还是高职院校的职能职责所在。针对目前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方面存在的问题,笔者在深入分析问题产生根源的基础上,以“立德树人”为育人理念,从学校、社会、个人三个角度,课程体系、师资建设、整合资源、自我教育及效果评价五个方面,构建职业素养培育体系。

(一)优化课程体系,增强职业素养与岗位需求的匹配度。

“德技双修”的课程体系要求将课程教育内容进行全面整合,既要发挥思想政治课的主渠道作用,提高学生的政治素养等,又要用“德”之思想丰富专业教育内容,明确各专业课程目标中的职业道德,将与专业相关的行业行为规范、相关岗位的员工守则等内容深入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推动学生养成爱岗敬业、遵规守纪的良好职业习惯,做中学,学中悟,将外显知识转化为内在素养。在课程设计方面,教师首先要清楚该专业在“德”和“技”两个方面需要哪些职业素养,然后将知识点和某一项或多项职业素养对应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从传统的“以知识传授为中心”转向“以素养教育为中心”,培养学生高于学科知识的素养。

(二)加强师资培养,提高职业素养认识与专业能力。

职业素养的教育终究要在教育实践中完成,教师的作用不可小觑,对最终职业素养教育结果起着关键作用。高职院校教师不但要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还要具有丰富的实践能力,应当让更多的“双师型”职教教师走进高职院校任教,聘请相关企业的高级技术人才担任高职院校的客座教师,提升学生对就业的信心和前景,通过榜样示范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加强现有高职教师队伍培养,鼓励高职教师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及时了解掌握相关行业的前沿科技、最新技术成果及企业对人才的最新需求,依据企业需求的变化,结合时代发展凝练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内涵,用职业素养内涵引领人才培养。

(三)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学校和社会的协同机制。

高职学生个体发展是在与社会环境的交流互动中实现的,这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学生逐步适应社会、融入社会。职业素养是可以通过学习形成和发展的,除此之外,还受到朋友、同学、家庭、文化生活和工作的影响。此外,职业素养教育是一项长期且系统的教育改革工程,需要有效调动社会各方力量参与,积极寻求学校、政府部门、企业和社区的资源供给,并有效整合,实现资源的互补和融合,从而营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因此,职业素养教育离不开社会外部环境,仅靠学校是不够的,必须整合社会力量共同培养,营造良好的社会和生态环境,让学生感受真实的工作环境,在体验过程中逐渐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导的核心价值观内化为个人价值观,使学生从“个体”向“社会人”转变。

(四)实现多元评价,拓展职业素养评价路径。

目前职业院校没有针对职业素养培育的系统评价细则,评价时往往以德育培养评价代替职业素养的评价。构建职业素养教育评价体系,通过采集和使用职业素养培育过程中的信息、数据,将其转化为数据,从而科学评价学生职业素养发展水平,为职业素养培养提供参考。客观的职业素养培育评价体系关注的是对整个职业素养教育过程的监督考核,系统考查学校的基础设施、实施行动和产生效果,并产生评价报告。首先,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要牵头制定高职学生职业素养的评定标准,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机制,不但要考查职业素养相关课程情况,还要实际考查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状况。其次,探索委托第三方机构对职业素养进行评价考核。可以探索采取“政府主导、第三方机构负责、社会广泛参与”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由政府的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监督指导,由第三方机构具体负责,第三方机构在平时就动态地对职业素养培育情况进行收集整理,定期汇总总结,并将结果适时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可以有效避免年底突击应付考核情况发生,提高职业素养培育考核的真实性和准确性。

总之,以“立德树人”为背景提升高职学生职业素养,要在知识和技能传授的基础上,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在专业课程中融入职业文化、职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凝练人文素质和精益求精的专业文化,明确岗位职业素养的需求,挖掘各专业领域的文化素养特征,结合自身实际,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整合社会教育资源,形成具有高辨识度的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育体系,全方位培养“德技双馨”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高地.立德树人:文化基因、世界经验与中国道路[J].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1).

[2]胡树祥.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高校立德树人的新要求[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2).

[3]刘宝民.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技并修”有用人才[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

[4]吴德银.立德树人视角下高职素质教育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中國职业技术教育,2018(1).

基金项目:天津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大众创业背景下高职学生职业素养培养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VE3163)。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立德树人
立德树人视阈下的服务型基层党支部构建方式探究
谈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根本任务
学校体育器材管理自助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