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图书馆服务平台探究

2020-04-20 11:28韩冰
兰台内外 2020年4期
关键词:服务平台图书馆互联网

韩冰

摘 要: “互联网+”是一种思维,强调实现互联网与其他行业的深度融合,以互联网的实时互联及资源共享功能,为传统行业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和发展空间。为与“互联网+”时代保持同步,图书馆也应转变思路,将“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作为打造服务平台的基本参照和战略指导,从而突破传统图书馆服务平台之局限性,推动图书馆服务平台朝着数据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图书馆”思维;图书馆;服务平台;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即图书馆行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态势下所衍生出的图书馆行业发展创新思维,应用这一思维去建设图书馆服务平台,可以对图书馆服务平台进行重新定义,促使图书馆服务顺应信息时代发展趋势实现水平提高和质量改善,为读者提供更好的图书检索服务及数字化图书服务,增强与读者的交互,获得读者的相关反馈,进而不断完善服务种类和服务平台功能。本文主要分析了基于“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具体策略,以此为图书馆提供可操作的建议。

一、图书馆服务平台在“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应具备的特征

1.跨界融合性:整合不同行业、领域、学科

实时互联、资源共享是互联网最为突出的两个特征,同时也是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显著优势。收集、管理文献信息资源,并为读者提供相应文献服务,构成了图书馆建设发展的核心内容。“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图书馆要想为读者提供更好的服务、实现自身更好的发展,就必须利用好互联网的两个突出特征,借助互联网,整合各行业、领域、学科的资源和数据,促使它们形成优势互补,并以此为参照重构图书馆服务流程、建设图书馆服务平台。因此,“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平台应具备跨界融合性,应集中体现在图书馆文献检索和调用服务上:丰富文献资源数量、种类并突破各行业、领域及学科之间的固有界限,加强图书馆与检索引擎、图书公司、数据分析公司以及图书馆服务用户之间的合作,推动它们参与到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过程之中。

2.开放共享性:促进信息流动及交流对话

开放是“互联网+图书馆”思维的基本特征,图书馆服务平台也应具备开放共享性:促进图书馆信息和资源在互联网实现流动,加强不同领域之间的交流,让用户通过使用图书馆服务,能够便捷地获取所需内容。图书馆还应该让用户能够随时随地享受图书馆服务,保证图书馆服务平台具备开放共享性就尤为重要。例如,青少年是图书馆的重要用户之一,他们具有旺盛的求知和探索热情,具有通过阅读了解世界、丰富阅历的客观需求,图书馆应保证自身服务平台具有充分的开放共享性,可以让他们随时随地获取符合兴趣的书籍,为其提供更好的服务。

3.用户参与性:突出用户的主体地位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图书馆必须重视增强用户的参与感、重视优化用户的图书馆服务使用体验。因此,图书馆服务平台必须具备用户参与性,突出用户的主体地位,为用户提供创建账号、分享知识和经验、发布读后感、进行交流互动、收藏图书馆服务平台上有价值的内容等服务功能,让用户活动成为图书馆服务平台内容的组成部分,打破其封闭性,为图书馆服务平台注入全新活力。此外,图书馆还应提供意见反馈功能,及时了解用户对于服务的体验和感受,不断优化平台设计、完善平台功能,从而与用户建立良好关系,让用户成为推动图书馆创新发展的强大助力。这样用户就不再只是图书馆服务平台的使用者,还具备了平台共建者、设计者等多重角色,因而能够有效提高用户对于图书馆服务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4.创新发展性:重视创新思路和创新方法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的核心特征是创新性,唯有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平台才能保持弹性,容纳信息技术的最新发展及各行各业的最新资源;唯有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平台才能时刻保持開放共享;图书馆服务平台才能让用户拥有新鲜感;最重要的是,唯有不断创新,图书馆服务平台才能获得发展进步的长效动力。因此,图书馆服务平台应具备创新发展性这一核心特征,它强调图书馆服务由创新驱动发展,具体可表现为以下三个方面:服务模式创新,由固定模式向弹性模式转变,重视用户参与;技术创新,减小图书馆服务在日常运营和维护方面的压力,推动服务平台开发更多功能、共享更多信息;方式创新,由图书馆孤立开发转为图书馆、图书馆用户及合作伙伴共同开发。

二、以“互联网+图书馆”思维指导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的具体策略

1.转变服务平台建设理念,明确“用户至上”建设理念

“互联网+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平台应具备用户参与性,因此用户与图书馆之间有更多的交互机会,用户在图书馆服务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得到凸显,图书馆必须转变服务平台建设理念,明确“用户至上”的服务平台建设理念,将满足用户需求摆在服务平台建设目标的第一位,帮助用户掌握图书馆已有资源的使用方法,如已有的信息设备、检索系统等,并帮助用户掌握在网络图书馆借阅书籍的方法。为了让用户能够时刻获得最新书讯、优质书评并随时借阅书籍、查阅资料,图书馆应把握移动互联网的优势,开发与服务平台相配套的移动端APP,让图书馆服务渗透至用户的生活,提高其服务的便捷性。此外,图书馆还应重视搜集用户的相关数据,应用大数据挖掘分析技术,整合用户偏好,发现差异需求,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服务。

2.引入专业信息技术人才,打造专业高效平台建设团队

当前,图书馆行业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的整体水平偏低,主要是图书馆缺乏专业的信息技术人才,无法保证图书馆服务平台的跨界融合性、开放共享性、用户参与性及创新发展性。因此,图书馆必须重视引入专业人才,为服务平台建设提供技术支撑,让服务平台建设在“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随时与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等新技术相结合。此外,应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后,图书馆服务模式必然发生变化,因此图书馆相关服务人员无法再通过传统方式为用户提供服务,这就要求服务人员参与培训工作,注重提高其信息素养,增进他们对于相关技术的了解,同时让他们掌握这些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比如,云储存技术与图书馆服务相结合,图书馆的各项服务信息和数据储存在云服务器中,图书馆应促使服务人员掌握在云服务器中调用相关内容的方法。图书馆应促进信息技术人才和服务人员之间展开积极交流互动,促成他们实现优势互补:以良好的服务态度指导信息技术应用,以信息技术应用实现服务质量提高。

3.健全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充分保障平台各项信息安全

“互联网+图书馆”思维对于图书馆建设服务平台主要发挥积极作用,但由于“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平台应具备开放共享性和用户参与性,因而也给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首先,图书馆资源标准化问题。在开放共享背景下,图书馆容纳的资源数量和种类都急剧增多,如果不能以统一的标准对这些内容进行规范,那么图书馆服务就会失去秩序、陷入混乱。其次,图书馆服务信息安全问题。开放共享背景下,图书馆的服务信息存在泄漏风险,而互联网信息技术的不确定性及系统风险也可能造成本地端和云端数据丢失、遭遇篡改等,此外还可能存在图书版权问题,而用户参与背景下,图书馆获取的用户信息处于不断增多态势,如果不能保障用户信息的安全性,那么用户就无法放心参与图书馆服务平台建设过程,无法实现主体作用,图书馆也将无法捕捉用户需求、无法获取来自用户的反馈。为此,图书馆必须健全服务平台建设标准,保证在处理各类资源时采取统一标准、遵循统一规范,与此同时加强信息安全风险防范工作,提前思考各类潜在突发情况并为其制定预案,同时定期扫描病毒、排查安全漏洞,切实增强服务信息安全性。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互联网+图书馆”思维是信息时代符合图书馆发展需求的创新思维,图书馆建设服务平台,应以其为指导思想。为此,图书馆应认识到在“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图书馆服务平台应具备的四项特征:跨界融合性、开放共享性、用户参与性及创新发展性。图书馆应深刻理解其内涵,在此基础上通过明确“用户至上”服务平台建设理念、引入专业互联网信息技术人才并对服务人员展开“互联网+图书馆”相关培训、保障服务平台建设标准化、保障服务信息安全这些策略来有效建设服务平台,从而实现服务水平提高,更好地满足用户的需求。

参考文献:

[1]薛 峰.“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图书馆服务平台[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7

[2]黄尤精.“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下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J].传播与版权,2018

[3]刘 晶.“互联网+图书馆”思维下的图书馆服务平台建立方法[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17

(作者单位:山东建筑大学图书馆)

猜你喜欢
服务平台图书馆互联网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的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平台
基于O2O的校园服务平台应用研究
高校财务“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探讨
图书馆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
以高品质对农节目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富裕县 搭建平台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