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本与学生之间架设桥梁

2020-04-21 13:33黄如艺
考试与评价 2020年1期
关键词:策略研究

黄如艺

【摘 要】 学生通过自学的方式理解陌生的文本知识是存在一定的难度的,而学校给定的教材只是作为知识的载体,并不能与学生有真正意义上的沟通,这时需要有系统文本知识、热爱教育行业的教师来作为学生与文本之间的桥梁以及桥梁的建设者,教师根据自身已有的经验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建立合适的学习桥梁,桥梁的建立既要保证学习效率的提高,也要保证学生的综合能力的提升。

【关键词】 文本教学  搭建桥梁  策略研究

教材中有着学生在一定年龄阶段的所必须掌握的知识,学生在初级阶段的任务是将书本内容进行扩充,随着学习过程的不断深入,学生则需要将知识系统化,这样才可以将文本内容融会贯通,成为自己的知识。文本与学生这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确定的,文本的内容也是一定的,但是每个学生的家庭背景、个性特征等都不尽相同。教师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这项职业的本身就是两者之间联系的桥梁以及桥梁的建立者,教師在进行每一篇文章的讲授时,都要抱着教材只是作为参考而不是真理的态度去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培养未来发展所需要的必备技能。

一、通过多媒体建设桥梁,让文本学习更灵性

随着教育现代化的不断深入,多媒体教学在课堂上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这种教学方式的开展已逐渐成为教师与学生和文本之间沟通的好帮手。多媒体教学是将课本中的内容通过视频、声音、图片、动画等形式展示出来,他可以将教师单纯用语言所表达不出的东西生动形象地展示出来,同时也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对于学生来说,形象记忆往往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在讲授《和时间赛跑》这篇文章时,小学三年级学生的时间观念还没有的得到有效的建立,教师仅仅依靠语言无法让学生理解时间的重要性。文中主人公在失去了自己亲爱的外婆时懂得了要与时间赛跑,明白了抓紧时间才可以让自己的人生过得更加有意义。时间观念仅仅依靠枯燥的语言无法形象地展现出来,我们通过视频的方式将文章进行展现,视频背景音乐用一些较为震撼心灵的歌曲突出主人公与夕阳、晨光赛跑的紧迫感,这样可以起到深刻教育学生的目的。比如在进行《雷雨》这篇文章的讲解时,教师可以在多媒体上播放雷声与雨声不断变换的声音,让学生们感受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狂风暴雨,接着是雨过天晴的、鸟语花香的画面,这种转折让学生们深刻感受到风雨过后便是彩虹的人生哲理。教师运用声音、视频等方式可以将死板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成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内涵,成功搭建文本与情感之间的桥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让语文课堂变得丰富多彩。

二、通过想象力建设桥梁,让文本学习更灵性

学生的思想天马行空,教师不可以让教条化的课本限制学生们的想象力,恰到好处地利用学生的想象力让之前教条化的课堂变得有血有肉。教师要通过正确的引导,结合感知、创设情境、日常积累三种方式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例如,教师在讲授《故乡》这篇文章时,鲁迅先生所描写的杨二嫂身材“像是画图仪器里面细脚伶仃的圆规”,这时学生通过这段生动的描写在脑海里形成一个高高瘦瘦的女人形象,为何鲁迅先生对于并非主人公的二嫂要进行如此详细的描写,他要揭示怎样的内涵?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可以通过当时的时代背景与人物的经历相结合,想象处在那个年代的人的生活状况: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主要的经济主要指依靠农业,但是农村经济的破产导致国库空虚,杨二嫂作为一个生意人在这样的经济状况下无法维持生计,生活的日益艰辛导致杨二嫂变成了一个丑女人。这个由表象到内涵的挖掘需要学生对于文字进行感知,以及教师对于当时环境的描绘以及学生的日常文学积累。学生想象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其发展空间可以被无限放大,学生运用丰富的想象力将文本延伸,深入理解之后成为自己头脑中的知识。

三、通过朗读建设桥梁,让文本学习更灵性

朗读教学属于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从学生的角度来看,朗读能力的培养是学生语文素养中重要的一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引领学生亲近文字,亲身体验,创设情境,激发想象,从而引导学生与文本融合。

例如,在进行《背影》一课的教学时,首先需要教师提前给学生说明相关的人物背景,组织学生进行分角色有感情的阅读。教师提前给学生梳理好书中的人物关系、故事背景、人物性格特点等。以便于学生可以更好地进行诵读。开始朗读的时候,尽可能地选择与人物个性特征、外貌形象相符合的学生,使得学生在诵读的时候更符合文章内容。扮演父亲的学生要尽可能地读出父亲的坚毅、朴实,扮演“我”的学生要尽可能地读出作者年幼的懵懂、无知,朗读时也可以加上动作,让文章中的故事更加丰富饱满。经过这样类似话剧的朗读活动,一下子让所有学生进入当时的情境,随着学生的朗读都产生了与之相应的情感体验,极大地调动了学生们的学习专注度。通过朗读的方式不仅可以让学生建立自信心,还可以更好地将学生的情感带入到课文中,通过声音传递情感的方式帮助学生加深课文的记忆,打造高效课堂。

总之,教师在文本与学生之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提到的通过多媒体建设桥梁、激发想象力的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阅读带入情感的三种方式十分契合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心理。多媒体的教学方式要求教师充分分析课本内容的特点,以此为前提来决定采用何种形式讲课;有画面感的课文可以运用激发想象力的教学方法;情感丰富的文章需要学生诵读来感受作者的心境。

参考文献

[1] 赵玉波,姜俊丽.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小学语文读写结合指导策略探析[J].中小学课堂教学研究,2018(1):37-42.

[2] 黄海玲.让补白架起学生与文本沟通的桥梁——《轮椅上的霍金》第二课时教学设计[J].小学教学参考,2017(19):51-52.

[3] 卢增飞.为学生与文本对话架设一座桥梁——合理运用多媒体促使学生与文本有效对话[J].中小学电教,2018(z2):70-72.

猜你喜欢
策略研究
会计审计风险因素与信息化审计策略研究
精英领航 集体突围
低段小学生自主识字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
农村信用社支农能力策略研究
中美中职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策略比较研究
关于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
初中语文略读课文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