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积极推动构建风电领域国际标准新格局

2020-04-22 09:30徐晨乌云高娃
风能 2020年2期
关键词:国际标准风电标准化

文 | 徐晨,乌云高娃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风电行业成绩斐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政策逐步完善,装备制造国产化水平持续提升,“走出去”步伐加快。如今,我国风电产业正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保持高质量发展,为全球能源转型贡献源源不断的绿色能量。

四十载栉风沐雨、春华秋实;四十载风雨兼程、砥砺奋进。时间见证着我国风电产业从小到大的发展脉络,也记录下风电技术由弱变强的拔节生长。四十年砥砺奋进,背后凝聚的是数代风电人的薪火相传。我国风电产业实现腾飞的背后与政府大力支持、标准化建设及技术创新是密不可分的。

我国风电产业初始主要以制(修)订小型风电机组标准为主,20世纪90年代初,大型风电机组技术开始发展,相关单位也加快了相关并网标准的研究。21世纪以来,我国风电进入发展的快车道。2006年,可再生能源法的颁布实施,为整个风电行业的蓬勃发展奠定法律基础。这部法律具有一定的前瞻性,也成为风电发展的转折点。2016年,国家能源局印发《风电发展“十三五”规划》,正式明确了“十三五”期间风电的发展目标和建设布局。

中国风电产业标准化现状

2019年,我国已经研究制定风力机械标准123项,包括国家标准83项,行业标准40项。在研国际标准1项。其中,80%的工作重点是并网型风电机组,同时也建立起比较完善的陆上风电机组标准化体系,让企业能够遵循标准进行生产、检测和认证。随着全球风电的快速发展,标准不断增加,国际电工委员会风能发电系统(Wind energy generation systems) ⸺EC/TC 88现已发布风电机组国际标准30项,且每5年修订一次。同时,我国也加快跟踪及转化风电国际标准的步伐。截至目前,我国已初步建立风力机械领域标准化体系,涵盖大型并网风电机组、小型及风光互补风电机组、海上风电机组等方面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

整机国产化是我国风电产业发展的重要内容,金风科技、远景能源、明阳智能、联合动力等企业通过新产品设计、关键零部件研发等,已经生产出具有广阔市场前景的机型。国内制造商也进一步加大技术研发的投入以及加快新机型的推出速度,加大了对现有机型的技术改进工作。此外,我国叶片、齿轮箱、发电机等重要零部件的研发和制造水平,已经非常接近国外先进企业,能够很好地满足国内主流机型的使用要求,且开始在一定范围内出口海外。

相比欧洲风电标准体系的全面性,我国风电产业标准化的空白还很多,一方面,风电发展迅猛,另一方面,由于技术标准相对滞后,出现了基础标准有待更新完善、缺少行业急需标准等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制约了国内风电企业的发展,对于企业走出国门开拓全球市场也造成阻碍。根据我国风电产业快速发展的趋势,未来需要研究完善具有我国风电装备业特色的标准化体系,不断优化标准结构,结合我国的资源情况、环境特点及高新技术的发展状况,研究制定适合我国风电产业的国家、行业标准,以提升我国风电产业的整体水平,确保行业健康有序发展。新制(修)订的标准体系将推动我国风电产业实现从追求速度向追求质量的转变,最终完成中国由风电大国向风电强国的实质性转变。

中国风电国际标准化进程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成立于1906年,是成立最早的国际性电工标准化机构,负责有关电气工程和电子工程领域中的国际标准化工作。中国于1957年加入IEC,1988年起改为以国家技术监督局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现在是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标准创新管理司的名义参加IEC的工作。中国作为IEC技术委员会、分委会的P成员(指积极成员,具有表决权,可以注册专家),参与度接近100%。2011年,中国成为IEC常任理事国。

1987年,IEC下的标准化管理委员会(SMB)为风电行业成立了IEC/TC 88这一新的技术委员会。目前,TC 88下设国际标准工作组33个,涉及风能资源测试、整机设计、零部件测试、基础塔架设计及风电场运行维护等。

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争夺国际话语权,更多地体现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对我国而言,实施标准战略是提升国家竞争力至关重要的核心环节。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自由的浪潮下,标准已成为国家垄断控制国际市场、保护和发展本国市场的有效手段。

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争夺国际话语权,更多地体现在国际标准的制定上。

标准国际化就是将中国自主创新技术、特色产品技术推向国际,其结果是通过国际标准提案最终形成国际标准的发布实施全过程,不仅是跟踪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而是积极主动地将中国风电技术引入国际标准,真正掌握话语权,促进中国风电整机及零部件在国际上得到认可,提高企业的声誉和影响力。

近年来,我国风电产业在国际标准化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我国主导制定IEC 61400-5“风能发电系统 第5部分:风力发电机组风轮叶片”国际标准,经标准工作组全体专家共同努力,现已进入最终国际标准草案(FDIS)阶段。该国际标准为第一版,预计2020年7月发布实施。这是IEC关于风轮叶片设计、生产制造以及运输、吊装、运行维护的第一个标准,是自参与IEC/TC 88国际标准化工作以来,首次由中国发起并作为国际标准项目召集人起草制定的国际标准,也是中国自主创新成果最终上升为国际标准的成功探索,为我国风电行业参与国际竞争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为今后进一步参与国际标准的制定奠定基础,助推我国经济贸易发展、更好地服务于“一带一路”建设。

中国风电企业如何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

近年来,我国风电企业的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标准化是国际贸易的推进器,特别是国际标准的发布和应用,为衡量进、出口商品质量提供了重要依据,为技术法规和合格评定程序的制定与实施提供了技术支撑,也为我国有实力的企业更好地实现“走出去”战略提供了快捷路径。我国在21世纪初启动“走出去”战略,鼓励和支持企业对外投资,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打造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在这样的新形势下,中国风电企业迫切需要通过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来挖掘国际市场,绝大多数国际标准又与国际贸易、行业发展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还有一部分对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纵观我国风电企业近年来的发展,技术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升,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意识和积极性也不断提高。

作为标准化工作的主体,企业应积极参与风电国际标准化活动。那么,企业可以参加哪些国际标准化活动,该如何参与?

一、参加IEC/TC 88下设的工作组或团队

企业参加IEC/TC 88下设的工作小组(WG)、项目团队(PT)等组织;或当出现针对某个IEC新工作项目(NP文件)、某个特定项目向各国征集专家时,如果这个标准项目与企业自身的产品相关,则企业可以派员参加。企业确定有参加意向,应首先向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申请,然后需要得到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国标委)的批准,才能加入某个IEC/TC 88的工作组或团队。企业推荐的专家通过参与某个工作组的工作,可以有机会将中国技术融入IEC/TC 88工作组中,专家虽然是以个人的身份参与,但实际上是能够将该专家所在企业的技术融入标准草案(CD)稿中。当然,该专家必须在工作组内部与其他国家的成员积极沟通和协调,才能让各国专家接受其所掌握的技术,并融入草案(CD)稿。与在国际标准征求意见(CDV)阶段才提出自己的技术方案相比,上述方式要容易得多。

目前在IEC层面上,鼓励各工作组尽量采用网络视频会议、电话会议及邮件等现代化办公形式,以降低各国专家出国开会的成本,也节省了办理签证及出差往返的时间,大大提高工作效率。

二、提出IEC/TC 88新工作项目提案(NP文件)

当风电领域中某一产品或技术等未被现有的IEC/TC 88标准体系所覆盖,而且拟制定的标准具有国际相关性(即拟制定的标准不仅是中国关注的,其他国家也关注)时,即可以提出IEC/TC 88新工作项目提案(NP文件)。

对于中国机构而言,NP文件的申请流程一般包括:

(1)中国的新产品且没有对应的IEC/TC 88国际标准。

(2)编写IEC新国际标准大纲或IEC新国际标准草稿(最好已有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

(3)提交至国内技术对口单位(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审核。

(4)由国内技术对口单位上报至国标委,之后向IEC/TC 88提交NP文件。

(5)IEC/TC 88发送到各国投票,并征求专家意见。

(6)正式立项,或被否决。

IEC/TC 88将NP文件发送到各国投票并征求专家意见的过程中,通常要持续两至三个月。提交NP文件的企业应积极与各国专家沟通协调,争取到至少5个国家(包括中国)同意派专家参与该项目。因为近年来IEC有许多NP文件,尽管大多数国家都投票同意NP文件立项,但不愿派出专家参与,由于无法征集到5位不同国家的专家,导致NP文件被否决,最终无法立项。

每一项国际标准从制定到发布实施的过程是十分漫长的,因为涉及各国不同的技术水平、政策、补贴等很多方面,需要多方面的支持,这也与政府和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支持密不可分。

风电标准国际化的发展建议

在中国风电标准与国际标准接轨的同时,政府、全国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企业等应共同努力,加大推进我国风电标准国际化的力度,将我国的优势技术以及自主创新技术推向国际,转化成国际标准。

政府需要进一步增强在风电国际标准化组织中的战略地位,完善风电标准国际化的引导和保障措施,及时给予一定的政策扶持、资金补贴。例如,工业和信息化部科技司印发了《工业通信业国际标准制定经费补助实施细则》,各省份市场监督管理局每年也会发布相应的标准制(修)订补助项目通知。按照通知要求,国际标准的编制单位协商一致后可自行在规定时间内申报标准补助。

全国风力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中国农业机械工业协会风力机械分会等应进一步发挥好自己作为政府和风电企业之间桥梁的作用,为企业提供标准咨询服务,加强沟通协调,密切协作配合;积极以风电标准宣贯培训会、网站、刊物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国家和行业的方针、政策与法律法规;也可以专门针对中国企业关注的标准化国际热点问题,联合国外优势企业共同举办以“国际标准化和中国标准化互联互通”为主题的研讨会,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提供沟通交流的平台,为中国开展标准化事业营造有利的舆论和社会环境。

谁掌握了标准的主动权,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现在和未来;谁缺失了标准,谁就没有话语权。

强化企业作为标准化主体的意识,调动企业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例如,中国风电企业认识到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对海外市场的重要性,积极推荐英语流利、专业技术经验丰富的人员成为国际专家,参与国际标准制(修)订的相关工作。一方面,可以把采用风电国际标准作为新产品的研发立足点;另一方面,也能够将采用国际标准贯穿新产品研发的全过程,尤其是在风电整机或零部件等开发设计阶段,将国际标准与企业所用标准很好地融合并运用,才能更有效地把握海外市场,占据制高点。

创新工作模式,整合国内外现有资源,提高参与国际标准化的效率,如中国风电企业也可以邀请IEC/TC 88的外国专家开展交流合作,帮助企业自身有序推进并开展国际标准化工作。另外,也可以通过建立企业自己的标准资料数据库,对标准进行数字化存储和动态管理,实现有效标准信息的准确、高效利用,为企业制度建设和发展打下良好的管理基础。

制定风电产业国际标准化路线图,遵循规划的系统性、先进性、地方性、适用性和科学性,有重点、分层次地制定一批技术先进、适当超前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及企业标准,布局一批冲刺国际标准项目,将我国优势技术或新兴技术推向国际,努力提高国际标准项目的申请率。

当今,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所涉及的不仅是技术问题,也不是一般的战术问题,而是战略问题。谁掌握了标准的主导权,谁就掌握了更多的现在和未来;谁缺失了标准,谁就没有话语权,将失去更好的发展机会,这对于企业发展而言是起到决定性作用的。

猜你喜欢
国际标准风电标准化
10 上海电气风电问鼎全球整机商海上新增装机量冠军
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
标准化简述
风电建设项目全过程造价控制探讨
国际标准ISO 22992-2:2020正式发布
谁“捆住”基层的手脚?——泛滥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2020 年上半年欧洲风电新增装机统计
风电新景
首个中文版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国际标准发布
党支部基本组织制度标准化“三字诀”工作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