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发展评价分析

2020-04-22 20:35闫龙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5期
关键词:课程教师学生

【摘要】伴随着地理教育理念转变和教育改革的发展,高中生地理实践能力的培养受到广泛的关注,并成为近年来教育改革的重要理念和热点话题。本文基于高中地理课程标准为准绳,在专家学者研究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的基础上,从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发展、实践力的开展方式和影响因素等多个角度展开阐述,并通过文献查阅和访谈调查等方式对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发展给予建议,希望对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养成及同仁们的研究提供理论支持。

【关键词】高中生  地理实践力  开展方式  建议对策

【中图分类号】G633.5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05-0198-02

通过野外实践可以让学生的学习从教室转移到户外,让学生亲近、探索、了解自然以及本学科特点。充分创设还原情景,体会书本无法给予的真实感受,让情景更加真实。地理实践力的开展,也激发了教师对实践课程的研究,并增加了教师的自身素质与实践能力。地理实践力是地理核心素养的主要体现,活动的开展提升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习积极性得以提高,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必备品质和处理关键问题的能力,从而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1]。高中生地理实践力的开展深化新课标落实,促进学生成长、深化课程改革,提高教师素质与学生实践能力皆有着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1.地理实践力的形成发展

1992年,《地理国际宪章》中首次提出“知行合一”,在学习技能方面要求“要进行实地考察、绘制地图,学生们要运用信息传播、实践和社交等学习技能去探究地理课题”。在2003年,教育部发布《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实验)》中指出“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学校要开展实施地理观测、地理考察等实践活动”;同时建议学校“合理开发校外地理课程资源”,开展和领引学生迈进大自然,开展参观、考察、旅行等活动[2]。2016年,在《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明确提出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的主要发展目标,核心素养在内容上包含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那么地理实践力就是要求人们在考察、调查和模拟实验等活动中所应有的行动意志和劳作品格,野外考察是高中地理所特有的学习手段,更是高中地理学习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就要求我们在地理核心素养的要求中切实开展野外实践授课活动,丰富课堂内容,加强合作学习方法来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使其全面发展。

2.地理实践力开展方式

在新课改要求背景下,众多教育工作者对高中地理课程体系有了全面的了解,依据地理学科实践特点以及课程开发有关理论体系的标准對野外实践课程逐渐摸索,根据学校及所在地区特点开展实现学生个性化需求的野外实践课程。详细开展方式应该从如下几个角度入手:

2.1观察

视觉感受是我们获取认识的最直接感受,通过这种最直接的方式来获取有用的信息则是形成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方式之一。学生可以野外实地观察,也可经视频、图片、实验样地及标本结合当地特点进行观察,观察之前,老师应为学生明确观察对象和目的,传授观测方式手段,让其掌握获取知识的途径。也可以多尺度、多时间段进行观测。很多地理事物和现象随尺度变化而不同,随时间变化而改变。

2.2制作仿真模型

模型和教具为地理学习重要的呈现载体,有些知识较难理解不易判别,加之地理学对空间思维能力要求很高,学生对着二维普通纸质材料很难有直观感受使知识不易消化吸收,制作三维模型可以改变学习方式让学生容易理解。教师也可以安排组织学生自己制作模型,这会对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模型构成形式包括实体模型和虚拟模型。

2.3实验

学生经过实验设计和布局操作能够增强动手能力,如进行在不同植被覆盖情况下的水土流失实验、常见岩石的硬度测试及鉴别等等。在实验过程中需要学生考虑各种因素和变量,怎样控制变量,达到预期效果。这需要学生全面决策综合考虑,培养其能力。

2.4野外研学

只有亲身观摩体验,理解才能够深入和透彻。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地质地貌生态环境的考察,例如辨认三大类岩石、认识外力作用的形式以及河流地貌等等,也可进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方面的参观交流,可以去当地城市规划馆了解城市形成发展及特点,也可以去市属或省属地理信息测绘局了解测绘、遥感以及地理信息系统方面的知识。

2.5社会调查研究

设计社会调查研究,制作调查报告或问卷,学生参与全过程会收获很大,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的重要举措,可以设计调查一个地区的环境保护情况、生态环境破坏情况、经济形势、人口迁入转出情况、产业分布情况等等。

3.影响地理实践力开展的因素

大部分学校及老师认识到高中生地理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性,学生对走出校园野外参观学习也有很强烈的兴趣,家长也对活动开展表示支持,然而由于各种因素的干扰,地理实践力在全国并没有得到全面开展和实施,主要干扰因素如下:

3.1学校方面

目前,教师队伍中,年轻教师所占比重较小,老教师比重偏大,教师队伍老龄化现象加剧,传统的教学观念在老教师心中占据着主要地位,追求应试教育,追求高分,而忽略能力的培养,是部分学生出现高分低能的现象。在新课改形势的影响下,很多人意识到实践力培养的重要性但行动上不便加上思想上的惰性使教师不愿开展,不想开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工作积极性和生态状态下滑这也是其中原因之一。加之学校也没有硬性规定和要求,一些学校重理轻文认为地理实践力没有开展的必要,还有学生的时间有限,在现有高考体制下没有过多时间进行开展实践力培养,同时学习资金匮乏也是因素之一。

3.2教学体制方面

在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落实下,教学评价的体系虽有了变化,除把知识与技能的评价放在第一位外,更应该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改善,也就是说重视过程与方法。学生也是富有鲜活的情感,也要加强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达到评价内容多,方式多。但如今的评价标准依旧是终结性评价既以考试中的笔试成绩为主要评价手段,内容依旧是知识与技能,不符合新时达背景下的三维教学目标。

3.3 学生安全问题

生命财产安全是一切工作中的重要前提,没有安全的保障一切都是空谈,家长注重能力培养更注重安全保障,野外开展实践力培养,安全问题无法得到全方位保护,有很多不确定因素的发生。大部分家长选择中立的态度,既同意开展实践力培养以锻炼能力品格形成又擔心生命健康财产安全问题,学校层面以安全为大局,导致实践力开展不了了之。

4.地理实践力实施存在问题建议对策

虽然地理实践力开展受到体制限制及各方面因素制约,但在新课改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必须要开展,教育最终目的是育人,地理实践力的培养就是育人,因此针对以上问题提出可行性改进意见。

4.1教师自身要提高

教师在实践力培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地理实践活动能否顺利开展与教师的执行、实施、调控有很大的关系,因此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加强自身素质的提升和专业知识的储备。要知道通过地理实践能够解决什么样的问题以及怎样解决,这包括考察的课题,方案,实施步骤、紧急情况的预案等等。因此这对教师队伍提出了高标准、严要求。

4.2课改理念要落实

校领导负责人要意识到观念在发生转变,如今时代任务目标不同学情也不同,要有大局观意识,引领实践力的开展,要鼓励教师大胆创新教学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野外观察学习、是新课改要求的具体体现,各级领导及全体教师应重视实践力培养。教学体制正在变,教师观念也要变,教学方式更要变,树立学生为本的思想,让学生站在舞台中央,做“四有”好老师同时,更要做学生的“引路人”。

4.3安全问题要保障

学生的安全问题是一切工作的前提条件,如今安全事件频发这不由得给我们教育工作者敲响警钟,精心的组织安排会让风险降到最低。首先在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过程中要强调纪律和安全意识,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远离危险地带,分组活动并安排责任人,不能擅自行动,不定时清点人数等方法,教师和领导也要保护自身安全。学生的安全问题是开展野外实践课程的重要保障[3]。

4.4实习基地的建立

野外实践基地是师生进行实践力培养的重要场所,基地创设可以使地理实践力开展变的长期与稳定,更有益于教师方法经验总结并传递下去。基地创设可以使学生学习内容和场所以及安全问题得到充分保障,是保证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参加野外实践并有所收获的重要途径[4]。依据乡土资源创设地理野外实践基地,可以加强学生对家乡的感情,降低出行的费用支出,提高野外实践教学的可能性,这对农村地区学校的野外实践课程开展与进行十分重要[5]。

野外实践课程是地理课程重要组成成分。学生走出教室,迈进大社会和自然进行观察感悟,实地研究,形成一种积极的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通过体验获得认知[6]。可以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与合作探究的意识,充分提高学习的主动性。高中地理实践力培养研究意义重大,伴随着地理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地理实践力的培养越来越受到关注,在今后会有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关注地理实践力课程的拓展与研究,这必会推进高中地理教育大发展。

参考文献:

[1]姜宇,辛涛,刘霞,等. 基于核心素养的教育改革实践途径与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16(6):29-32.

[2]教育部.全日制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实验),2003.

[3]何林萍.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调查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14.

[4]陈月平.地理野外实践基地的开发与实践——以珠海香炉湾海岸地貌实践基地为例[J].中学地理教学参考,2010(6):7-8.

[5]刘瑞霞.高中地理野外实践课程研究——以河北省赵县为例[D].河北师范大学,2016.

[6]章丽保.中学地理课程中地理考察实践活动的研究[D]. 江苏:南京大学,2005.

作者简介:

闫龙(1989.8-),男,汉族,黑龙江省讷河市人,现供职于北京师范大学台州附属高级中学,二级教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地理教育、自然地理学。

猜你喜欢
课程教师学生
《无机化学》课程教学改革
最美教师
数字图像处理课程混合式教学改革与探索
软件设计与开发实践课程探索与实践
为什么要学习HAA课程?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学生写话
圆我教师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