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名校“80后”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研究*
——基于对985高校T大学的调研

2020-04-24 01:22
科技创新与生产力 2020年3期
关键词:校友大学职业

钟 玮

(肇庆学院,广东 肇庆 526061)

“80 后”是指中国20 世纪80年代后、90年代前出生的年轻人,年龄为30~40 岁之间。富有代表意义的是,“80 后”大部分为独生子女,目前正面临结婚、生子、买房、就业、赡养父母等多重压力,所以在网络上“80 后”被称为“最不容易的一代”[1]。“80 后”是当代青年的代表和缩影,研究“80 后”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对分析当代青年的职业路径具有典型意义。985 高校T 大学是一所著名的高等学府,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本科和研究生教育,研究985 高校T 大学“80 后”校友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对研究当代青年精英人才的择业与就业问题有启迪意义。笔者从实证调研和质性研究两个方面研究985 高校T 大学“80 后”校友的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路径。

当代青年的职业观有以下6 种,以社会利益为重,以自我实现为重,把兴趣爱好放在首位,经济利益为重,追求社会地位和名誉,追求休闲和舒适的职业观。青年在择业过程中,将经济利益的砝码加重,而且择业意向和择业行为不一,出现矛盾心态。当代青年的职业选择还受到家庭因素的影响[2]。列宁认为,青年成长的内在要求是学习。青年学习是建设社会主义的前提条件和重要内容。青年成长受到地域文化的影响。青年成长具有一定的成本性,青年人力资本含量内在要求青年职业不断发展。影响青年成长为精英有家庭背景、社会资本和教育资源等因素,制度因素和市场化对青年成长为精英具有“路径过滤器”的作用[3]。

1 “80 后”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研究设计

本研究将1998年(含)—2008年(不含)本科入学的985 高校T 大学校友作为研究对象。通过问卷调查,获得其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信息。通过深度访谈,获得其职业选择与发展的心路历程。研究共发放100 份问卷,回收89 份有效问卷,问卷有效率为89%。其中男性校友为69 名,女性校友为20 名。本研究选取了5 名“80 后”校友进行深度访谈,对其职业选择与职业发展的情况、困惑、未来规划进行交流,并对访谈资料进行质性分析。

2 “80 后”校友职业选择调查

2.1 “80 后”校友职业选择分布

问卷调查中,“80 后”校友有39.7%为专业技术人员。985 高校T 大学是一所工科院校,其中大部分专业为工程技术类专业,约40%的“80 后”校友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30.7%为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有9.2%为一般办事人员;有7.9%从事服务业工作;有1.1%为工人;有11.4%为其他职业。可见,T 大学作为名校,其培养的人才多为专业技术人员与机关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见表1)。

表1 本调查访谈对象情况表

根据本调查的单位分布表,有57.3%T 大学毕业生在企业工作,有相当一部分“80 后”校友在企业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由表2 与表3 综合分析可知,T 大学校友的职业选择多为专业技术工作、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工作,或者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科研和管理等工作。

表2 本调查职业分布表 (%)

表3 本调查单位分布表 (%)

2.2 本调查“80 后”校友创业情况

问卷调查中,有13 名“80 后”校友曾经创业,占总人数14.6%;有76 名校友没有创业经历,约占85.4%。

将是否“80 后”与是否创业做交叉相关分析,相关系数为0.021,显著性(双侧)为0.323,未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80 后”与“创业”不显著相关,说明本研究样本“80 后”没有明显的创业倾向。控制“是否在北京”这一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是否创业”与“是否‘80 后’”的相关系数为0.019,显著性(双侧)为0.368,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是否在北京不是“80 后”校友创业的显著影响因素。控制“是否信息行业”这一变量,进行偏相关分析,发现“是否创业”与“是否‘80 后’”的相关系数为0.023,显著性(双侧)为0.282,未能通过显著性检验。说明是否在信息行业不是“80 后”校友创业的显著影响因素。

2.3 本调查“80 后”校友职业选择的特点

根据对“80 后”校友的职业选择访谈,其进行职业选择的特点主要有:一是专业性。“80 后”校友不想丢掉自己学习了很多年的专业,尤其是环境工程、计算机、力学工程等工程类专业。所以职业选择考虑的第一位因素为是否与专业相关。二是志趣。“80 后”校友在职业选择时考虑的是志趣,如从事学术就选择在科研单位或高校;如创业就选择在业界发展。三是性格匹配度。“80 后”校友在对职业选择时,能对个人性格进行分析,充分考虑职业选择与性格的匹配度,做到高质量的择业就业。四是家国情怀。经过学校的就业引导等工作,“80 后”校友树立了家国情怀,将家国情怀与个人发展相结合,是985 高校T 大学“80 后”校友职业选择的重要特征。

3 “80 后”校友职业发展调查

3.1 本调查“80 后”校友职业地位

本调查将985 高校T 大学校友分为学术科研、机关行政、公司企业三类,看其目前职业的发展状况。由表4 可知,在学术职称方面,有83.3%的“80 后”校友的职称为初、中级,仅有16.7%的校友为副高级职称,没有获得正高级以上职称。在机关行政级别方面,有54.5%“80 后”校友的行政级别在科级以上,有45.5%为副处级以上。在公司职级方面,有36.6%校友在基层,41.5%名在中层,17.1%在高层,其中有4.8%为最高层。985 高校T大学“80 后”校友大部分职业发展都处于上升期,是充满希望的群体。

表4 本调查校友职业地位 (%)

3.2 本调查“80 后”校友对未来的职业期望

由表5 可知,“80 后”校友对未来职业的发展前景持乐观态度,认为发展前景非常好的占44.9%,共计89.8%的校友对发展前景表示乐观,有10.2%的校友认为发展前景一般。

从宏观的角度来说,影响职业发展的因素有行业发展、企业发展等。“80 后”校友中有62.9%认为技术创新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55.1%的校友认为人力资源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49.4%的校友认为国家政策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有19.1%的校友认为投融资环境是影响行业发展的关键因素。相关产业链、区域经济发展、国内外竞争分列后三位。

表5 本调查职业发展前景表 (%)

从企业发展影响因素看,“80 后”校友中有46.1%认为企业管理制度是影响企业发展的首要因素;人力资源因素排第二位,有41.6%;技术创新排第三位,有39.3%。国家政策、行业发展、投融资环境、区域经济发展分列后四位。

由表6 和表7 可知,人力资源和技术创新两个因素是“80 后”校友认为最重要的影响行业企业发展的因素。构建良好的行业企业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对“80 后”校友职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关键,另外开展行业企业的技术创新也很重要。当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被视为中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双引擎”,积极在行业企业开展技术创新,对“80后”校友职业发展的影响非常关键。

3.3 本调查“80 后”校友职业发展的特点

表6 本调查行业发展影响关键因素表 (%)

表7 本调查企业发展影响关键因素表 (%)

根据对985 高校T 大学“80 后”校友的职业发展访谈,“80 后”对未来职业发展是基于目前职业发展的延伸,具有较为成熟的观点。第一,个人职业发展建立在国家、行业、企业发展的基础上。国家需要和行业企业发展对个人职业发展影响很大。第二,个人职业发展与单位的支持密不可分。第三,个人职业发展与婚恋状况密切相关。第四,就业引导工作影响个人职业发展。985 高校T 大学“80 后”校友在大学期间受到良好的就业引导,对其职业发展和规划产生重要影响。

4 讨论与结论

1)择业:专业性、志趣与家国情怀。本调查“80 后”校友有35 人为专业技术人员,约占40%。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为27 人,占30%。通过深度访谈,发现校友在择业过程中对专业的匹配度非常看重,择业考虑的第一位因素为是否与专业相关。T 大学培养了大量工程师与企事业单位管理人员,被称为“工程师的摇篮”。择业过程中,不放弃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希望将所学知识用于工作实践中,是T 大学“80 后”校友择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志趣是T 大学“80 后”校友择业的第二位的考虑因素。学术领域的研究在一些人看来枯燥乏味,但是如果拥有学术志趣,就能刻苦钻研,作出卓越的学术成绩。创业非常艰苦,需要克服心理压力,不断创新,才能在业界有一席之地。

在访谈中,有多位校友提到“造福社会,改善民生”“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80 后”年轻校友怀有的一腔报国热血和家国情怀可见一斑。国家需要一流的社会管理人才和一流的高精尖技术人才,当这些人拥有了为祖国服务、为社会谋福祉的理想,将服务国家与社会。

2)创业:职业发展的创新舞台。创业对于“80 后”T 大学校友来说具有相当的吸引力。本调查约有15%的T 大学“80 后”校友曾经创业。一些地域因素与行业因素并不成为这些青年创业的束缚,如是否在北京,是否信息行业,对“80 后”校友没有显著性影响。

创新与创业正成为潮流,将会有更多的T 大学“80 后”校友投身创业,将精湛的技术科学、合理的管理手段运用到企业,成为造福社会、影响业界发展的重要力量。2015年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对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强化创新创业实践,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提出了详细的指导意见。将有更多的青年投身创新与创业,创业是“80 后”青年职业发展的创新舞台[4]。

3)从基层做起: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本调查多数“80 后”校友尚在基层工作。如从事学术研究的,有83.3%为初中级职称;在政府管理部门的,有54.5%为科级以下;在企业工作的,有76.9%在基层和中层工作。在基层工作的校友,脚踏实地,一步一步地发展,从基层做起,不是一蹴而就。

从基层做起,是青年职业发展的必经之路。没有在基层的工作经验,就不能体会工作的艰苦,不能以良好的心态面对职业挑战。青年职业发展需要经过基层的磨砺,在学术研究中,必须经过初、中级水平才能做好高层次的研究[5]。在管理岗位,要经过科员、科长的磨砺,才能成长为处长、厅长。在企业,需要在基层了解业务工作,才能做好将来的管理工作。T 大学“80 后”校友正从基层做起,逐渐成长为栋梁之才。

4)为“80 后”营造良好职业发展环境。“80后”在职业磨砺中逐渐从“独生一代”变成“有担当的一代”,这是其在职业选择与发展过程中逐渐树立的良好形象。当前,“80 后”学术新秀开始崭露头角,“80 后”政府管理人员开始堪以大任,“80后”创新创业人才不胜枚举。正因“80 后”的成长与担当,让人看到了这一群体是有希望的一代。

在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中,“80 后”需要社会营造良好的、舒缓的环境,给他们在职场中构造良好的发展空间,减少“80 后”的社会心理压力,让其能更自如地投入到职场中奋斗。构建合理的人力资源政策和制度,实现“单位支持——个人发展”的良性结构,使“80 后”成长为社会中坚力量。制定基础创新政策,加强创新创业活动,激发“80 后”的创新创业潜力,使其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制定国家政策,营造良好的区域发展环境和投融资环境,为“80后”在行业企业内的发展创造机遇[6-7]。

猜你喜欢
校友大学职业
“留白”是个大学问
学习校友大名人 争做校园小名人——澄江中心小学以校友大名人引领校园小名人成长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大学》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大学求学的遗憾
香港服装学院专场发布
校友风采
职业写作
“互联网+”校友资源开发探索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