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阶段公众态度的分等定级评价

2020-04-25 02:13晨,刘
中南林业调查规划 2020年4期
关键词:支持率分值权重

程 晨,刘 玉

(1.中南林业科技大学,长沙 410004; 2.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中南调查规划设计院,长沙 410014)

森林城市是指在城市辖区内建成的以森林和树木为主体、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生态系统,各项指标达到森林城市创建标准的城市[1-2],城市规模可以从市郊、社区直至大都市[3-4]。森林作为城市唯一具有生命的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国土空间安全、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美丽城市建设以及人居环境质量建设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5-10]。自2004年起,全国绿化委员会和国家林业局启动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程序,制定了国家森林城市评定指标和申报办法,并在每年举办的中国森林城市论坛上进行评选和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11]。截至2017年,全国共有137个城市被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2018年,广东省深圳市等27个城市也进入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名单,科学合理地评价森林城市,对森林城市的创建、管理和发展有着积极的调控和指导作用;2019年《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12]用森林网络、森林健康、生态福利、生态文化和组织管理5个一级指标评价森林城市[13]。学者们对森林城市的评价方法和重点各异,包括从数量和质量[14],到功能、结构和协调性[15],再到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16],以及压力、状态和响应[17]等方面对森林城市建设进行评价。但往往忽略了公众对在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的潜在影响。为科学评估2018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开展情况,对2018年申请创建的27个国家森林城市开展问卷调查,进行公众态度视角下森林城市创建阶段的分等定级研究,为森林城市建设评价提供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为科学评估2018年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工作开展情况,受国家林业与草原局宣传办委托,国家林业局森林城市监测评估中心按照《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LY/T 2004—2012)的相关要求,于2018年8—9月组织队伍对2018年申请的27个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市(县)开展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北京市平谷区、河北省秦皇岛市、江苏省南通市等27个2018年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市民。调查数量和方式为每个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市(县)单位完成300份以上问卷调查,采取随机抽取居民的方式,中心城区居民和下属县区以及农村居民数量比例为7∶3,如果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市为地级市,则所辖县(市、区)至少调查2个;调查问卷主要涉及被访问者基本情况、市民知晓情况、市民支持率与参与率、市民满意度、市民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等5个方面的内容。各地问卷发放数、签名率、市民对本地区创建森林城市的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率、对本地区生活环境满意率等主要结果见表1。

表1 问卷调查主要结果%市(县)数量签名率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满意率市(县)数量签名率知晓率支持率参与率满意率北京市平谷区30789.90 62.87 98.37 54.00 67.10 河北省秦皇岛市30588.20 58.03 99.02 62.00 68.20江苏省南通市30594.43 37.38 97.38 33.00 67.54 浙江省舟山市3039.57 38.61 96.70 30.03 67.33 浙江省桐庐县30234.11 39.74 97.68 30.46 80.46浙江省安吉县30023.33 53.67 96.67 30.99 76.67浙江省江山市30249.34 59.27 98.68 46.32 73.18安徽省芜湖市30199.00 53.16 99.00 47.51 75.75福建省莆田市30768.08 36.48 98.70 36.00 55.05江西省萍乡市30682.03 58.50 99.67 44.12 62.75江西省武宁县30987.38 56.31 96.76 46.31 80.26江西省崇义县30396.04 59.41 99.01 29.04 79.21山东省济宁市30696.73 45.10 97.39 69.90 53.59山东省聊城市31489.81 56.69 98.41 86.90 56.69山东省滕州市30895.78 50.32 98.05 81.16 51.62山东省邹城市30796.42 46.58 98.37 69.72 59.93山东省曲阜市30795.77 49.19 99.35 66.78 48.21 河南省濮阳市30987.06 47.90 97.73 55.33 61.17 河南省驻马店市30284.11 76.49 97.02 87.74 52.32河南省南阳市30672.55 47.71 98.37 60.44 54.25湖北省黄石市31192.60 47.27 97.43 54.33 56.59湖北省宜都市30592.46 84.92 99.34 91.73 81.64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30991.59 44.01 98.71 13.93 81.88 广东省深圳市30383.17 27.39 98.68 15.51 70.63 广东省中山市31478.98 42.04 98.09 22.95 67.83 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32361.61 37.46 95.67 44.27 59.75 重庆市荣昌区30398.68 51.49 98.35 54.78 52.48

1.2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1.2.1 指标定义与说明

1)被访问者基本情况。居住情况:计算被访问者城镇居住的比率;户籍位置:为本市居民的比率;居住时间:在本市居住3年以上的比率;性别分布:男女性别均衡指标;受教育程度:受访者受高等教育(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的比率。

2)市民知晓情况。“创森”知晓率:对本市正在开展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活动的知晓情况;市树市花知晓率:对本市市树市花的知晓情况。

3)市民支持率与参与度。支持率:市民支持本市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比率;参与度:受访者或其所在单位过去3年内是否参与过“创森”活动;参与意愿:乐意参加与“创森”相关生态公益活动的比率;签名率:愿意接受关于本市“创森”问卷调查的比率。

4)市民满意度。周边休闲绿化场所:出门步行500 m或10 min有休闲绿地、小游园或公园;周边生态休闲场所满意情况:市民对周边生态休闲场所满意情况;生态状况与造林绿化变化:认为本市生态状况与造林绿化比较3年前变好的比率;水系水质变化:本市河流、湖泊、城市水系水质比较3年前变好率;动物变化:市民对身边鸟类和其他野生小动物比较3年前认为变多。

5)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生态意识:对城市森林具有的10项主要功能和效益的了解情况;生态愿望:希望在森林城市建设中得的收获;现存问题:认为本市(县)建设森林城市存的问题;建议与希望:对本市(县)建设森林城市有提出的建议与希望。

1.2.2 指标体系构建

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代表性、科学性、相对独立性、层次结构性和量化可比性等五大基本原则,依据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低碳生态城市指标体系、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指标等相关评价指标体系,结合本次问卷调查基础数据,根据各指标定义与说明构建由总体层、系统层和要素层形成的基于公众态度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表2)。

1.3 各指标体系标准化

对评价指标的数据进行量化处理后,由于不同评价指标之间的量纲和正负取向都有所差异,因此需要对各指标的量化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研究对各指标均采用100分制,其中B1—B3和B5—B18等17项指标在调查中均为百分比指标,其值直接取百分比前的数值即可(如支持率为92.37%,则得分为92.37分),且均为正向指标;B4为性别比例指标,若调查中男女各占50%,则评分为100分,若全为男性或女性则评分为0分,其余情况则为0~100分之间;B19和B20两项指标则根据公众对本市(县)建设森林城市存的问题以及所提出的建议与希望数量来评判,数量越多认为公众对本市(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期望和关注度越高,更有利于“创森”活动的开展,此两项指标采用极差变换法进行等距赋值。

表2 评价指标体系总体层系统层要素层居住情况(城镇率) B1户籍位置(本市率) B2基本情况A1居住时间(长住率) B3性别分布 B4受教育程度 B5知晓情况A2“创森”知晓率 B6市树市花知晓率 B7支持率与参与度A3支持率 B8参与度 B9基于公众态度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 系参与意愿 B10签名率 B11周边休闲绿化场所 B12周边生态休闲场所满意情况 B13满意度A4生态状况与造林绿化变化 B14水系水质变化 B15动物变化 B16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 A5生态意识 B17生态愿望 B18现存问题 B19建议与希望 B20

1.4 综合得分计算与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1.4.1 各指标层分值计算

1)要素层各指标值的计算。要素层指标值(I2j)是所属要素层指标分值与各自权重的乘积得来,I2j=I3j·Wj。式中:I3j为各指标标准化得分值;Wj为相应的权重值(下同)。

2)系统层各指标值的计算。系统层指标值(I1j)是所属要素层指标分值与各自权重的乘积相加得来,I1j=∑I2j·Wj。式中I2j为要素层各指标得分值。

3)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阶段公众态度的分等定级评价指标体系。基于公众态度的国家森林城市综合评价指数是系统层各指标分值与各自权重的乘积和,FCEI=∑I1j·Wj。式中I1j为系统层各指标得分值。

1.4.2 综合评价等级划分标准

根据森林城市建设特点和研究目的、方法等,参考国内外综合评价等级标准的划分[18-21],建立5级划分标准(表3),以此进行森林城市建设评价。

表3 等级划分标准评价值等级含义≥80Ⅰ公众支持度很高60~79.99Ⅱ公众支持度较高40~59.99Ⅲ公众支持度一般20~39.99Ⅳ公众支持度较低<20Ⅴ公众支持度很低

2 结果分析

2.1 评价指标权重确定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的方法主要分为主观赋权法、客观赋权法和主客观相结合方法,常用的主观赋权法有专家调查法和层次分析法等,此类方法评价结果虽有较强的主观随意性,但属性权重与属性实际重要程度相符;常用的客观赋权法有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等,此类方法计算得出的属性权重客观性强,可能会出现与人们主观意向或实际情况不一致情况,且计算方法较繁琐。介于两种方法的比较,同时考虑到森林城市建设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从科学性和合理性的角度出发,难以完全采用客观赋权法,因此研究选择与属性实际重要程度相符的层次分析法获取指标权重。各级指标权重值的计算步骤包括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按照1—9 标度规则由专家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表4—9)、计算判断矩阵的标准化特征向量并进行一致性检验,结果显示,所构建的6个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CR<0.1),从而可得出各层指标权重值。

根据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表10),发现系统层各指标权重为支持率与参与度>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满意度>知晓情况>基本情况,可以看出公众对本市(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态度主要体现在对“创森”活动的支持与参与和公众自身所具备的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两个方面,公众对城市生态文化的满意度也有较高的影响,而公众的基本情况和对“创森”的知晓情况所占权重较低。

表4 FCEI—A 判断矩阵AA1A2A3A4A5Wj一致性检验结果A111/21/71/41/60.045 A2211/61/31/50.068 A3761420.446λmax=5.140;CI=0.035;RI=1.12;CR=0.031A4431/411/30.144 A5651/2310.297

表5 基本情况 A1—B 判断矩阵A1—BB1B2B3B4B5Wj一致性检验结果B1121/451/20.149 B21/211/541/30.098 B3451830.484 λmax= 5.169;CI=0.042;RI=1.120;CR=0.038B41/51/41/811/60.038 B5231/3610.230

表6 知晓情况 A2—B 判断矩阵A2—BB6B7Wj一致性检验结果B6130.750 λmax=2.000;CI=0.000;RI=0.000;CR=0.000B71/310.250

表7 支持率与参与度 A3—B 判断矩阵A3—BB8B9B10B11Wj一致性检验结果B812450.490 λmax=4.049;CI=0.016;RI=0.890;CR=0.018B91/21340.305B101/41/3120.126 B111/51/41/210.079

表8 满意度A4—B判断矩阵A4—BB12B13B14B15B16Wj一致性检验结果B12123540.416 B131/212430.262 B141/31/21320.161 λmax=5.068;CI=0.017;RI=1.120;CR=0.015B151/51/41/311/20.062 B161/41/31/2210.099

表9 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 A5—B判断矩阵A5—BB17B18B19B20Wj一致性检验结果B1712560.505 λmax=4.061;CI=0.020;RI=0.890;CR=0.023B181/21450.324B191/51/4120.104 B201/61/51/210.067

表10 评价指标权重总体层系统层权重要素层单权重总权重排序B10.1490.007 18B20.0990.004 19A10.045B30.4840.022 12B40.0380.002 20B50.2300.010 16A20.068B60.7500.051 7B70.2500.017 14B80.4900.219 1基于公众态度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A30.446B90.3050.136 3B100.1260.056 6B110.0790.035 9B120.4160.060 5B130.2620.038 8A40.144B140.1610.023 11B150.0620.009 17B160.0990.014 15B170.5050.150 2A50.297B180.3240.096 4B190.1040.031 10B200.0670.020 13

从要素层来看,影响A1—A5的主要因素分别为居住时间和受教育程度、“创森”知晓率、支持率和参与度、周边休闲绿化场所和周边生态休闲场所满意情况、公众生态意识和生态愿望。结合系统层和要素层各自的权重值,可得到各指标的总权重值,对其进行排序,发现总权重值排名前5的分别为支持率、生态意识、参与度、生态愿望和周边休闲绿化场所,其总权重的和占全部20项指标综合的66.1%,为影响基于公众态度的国家森林城市评价指标体系最大的5个指标。

2.2 综合评价结果

根据计算得到的各指标权重值,以及各指标标准化分值,可得到各指标综合得分值与综合评定等级(表11)。系统层A1指标(基本情况)得分最高的为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中山市,其分值在80分以上,评价等级为Ⅰ级;河南省濮阳市得分值最低,等级为Ⅲ级;其余各地区得分值在60~79.99分之间,评价等级为Ⅱ级。 A2指标(知晓情况)仅湖北省宜都市得分在80分以上,等级为Ⅰ级;河南省驻马店市得分为62分,等级为Ⅱ级;北京市平谷区、河北省秦皇岛市等17个地区得分在40~59.99分之间,等级为Ⅲ级;浙江省舟山市、福建省莆田市等8个地区评价等级为Ⅳ级。A3指标(支持率与参与度)总体得分较高,其中山东省济宁市、湖北省宜都市等17个地区得分均在80分以上,评价等级为Ⅰ级;其余10个地区得分在60~79.99分之间,评价等级为Ⅱ级。A4指标(满意度)湖北省宜都市、江西省崇义县等6个地区评价等级为Ⅰ级,得分在80分以上;剩余21个地区评价等级为Ⅱ级,得分在60分以上。A5指标(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总体得分较低,无80分以上的地区;湖北省宜都市、江苏省南通市等8个地区得分较高,为Ⅱ级区;浙江省桐庐县、山东省聊城市等13个地区评分在40~59.99分之间,评价等级为Ⅲ级;江西省崇义县、广东省深圳市等5个地区评价等级为Ⅳ级;河南省濮阳市得分最低,等级为Ⅴ级。总评分(FCEI指标)仅湖北省宜都市得分在80分以上,为Ⅰ级区;而总评分最低的为河南省濮阳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深圳市3个地区,其总评分在60分以下,评价等级为Ⅲ级;其余23个地区综合得分在60~79.99分之间,评价等级为Ⅱ级。

表11 各地区综合评价结果市(县) A1A2A3A4A5综合评价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北京市平谷区77.46Ⅱ级58.40Ⅲ级84.72Ⅰ级77.83Ⅱ级52.69Ⅲ级72.10Ⅱ级河北省秦皇岛市77.87Ⅱ级47.02Ⅲ级87.13Ⅰ级77.37Ⅱ级60.24Ⅱ级74.59Ⅱ级江苏省南通市76.75Ⅱ级40.78Ⅲ级75.76Ⅱ级76.94Ⅱ级65.54Ⅱ级70.56Ⅱ级浙江省舟山市66.02Ⅱ级37.16Ⅳ级75.71Ⅱ级77.00Ⅱ级53.89Ⅲ级66.36Ⅱ级浙江省桐庐县78.58Ⅱ级35.18Ⅳ级75.99Ⅱ级83.11Ⅰ级59.90Ⅲ级69.58Ⅱ级浙江省安吉县73.55Ⅱ级47.99Ⅲ级74.29Ⅱ级82.98Ⅰ级54.72Ⅲ级67.91Ⅱ级浙江省江山市79.00Ⅱ级53.73Ⅲ级82.05Ⅰ级79.73Ⅱ级63.32Ⅱ级74.09Ⅱ级安徽省芜湖市78.63Ⅱ级48.01Ⅲ级81.33Ⅰ级82.16Ⅰ级54.88Ⅲ级71.21Ⅱ级福建省莆田市75.28Ⅱ级34.61Ⅳ级78.69Ⅱ级68.95Ⅱ级51.59Ⅲ级66.09Ⅱ级江西省萍乡市79.87Ⅱ级51.80Ⅲ级81.54Ⅰ级73.52Ⅱ级49.54Ⅲ级68.78Ⅱ级江西省武宁县76.65Ⅱ级46.52Ⅲ级81.45Ⅰ级81.50Ⅰ级32.87Ⅳ级64.44Ⅱ级江西省崇义县76.12Ⅱ级48.76Ⅲ级77.28Ⅱ级84.32Ⅰ级39.74Ⅳ级65.15Ⅱ级山东省济宁市76.87Ⅱ级40.20Ⅲ级88.87Ⅰ级72.75Ⅱ级57.38Ⅲ级73.35Ⅱ级山东省聊城市78.62Ⅱ级47.37Ⅲ级94.78Ⅰ级69.92Ⅱ级59.70Ⅲ级76.83Ⅱ级山东省滕州市77.92Ⅱ级45.53Ⅲ级92.99Ⅰ级68.31Ⅱ级62.01Ⅱ级76.33Ⅱ级

续表11 各地区综合评价结果市(县) A1A2A3A4A5综合评价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评价分值评价等级山东省邹城市78.56Ⅱ级38.35Ⅳ级88.55Ⅰ级71.38Ⅱ级58.89Ⅲ级73.40Ⅱ级山东省曲阜市78.77Ⅱ级42.51Ⅲ级88.55Ⅰ级68.68Ⅱ级60.13Ⅱ级73.68Ⅱ级河南省濮阳市58.06Ⅲ级40.45Ⅲ级85.01Ⅰ级72.75Ⅱ级17.94Ⅴ级59.08Ⅲ级河南省驻马店市75.02Ⅱ级62.00Ⅱ级94.00Ⅰ级69.80Ⅱ级20.81Ⅳ级65.75Ⅱ级河南省南阳市71.42Ⅱ级45.91Ⅲ级86.80Ⅰ级70.91Ⅱ级20.02Ⅳ级61.20Ⅱ级湖北省黄石市70.71Ⅱ级45.42Ⅲ级84.48Ⅰ级70.61Ⅱ级65.77Ⅱ级73.65Ⅱ级湖北省宜都市73.88Ⅱ级82.62Ⅰ级96.87Ⅰ级85.88Ⅰ级68.12Ⅱ级84.75Ⅰ级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81.11Ⅰ级39.80Ⅳ级67.06Ⅱ级78.46Ⅱ级40.40Ⅲ级59.56Ⅲ级广东省深圳市76.76Ⅱ级25.25Ⅳ级69.58Ⅱ级71.38Ⅱ级36.13Ⅳ级57.21Ⅲ级广东省中山市80.08Ⅰ级37.50Ⅳ级70.36Ⅱ级74.06Ⅱ级47.93Ⅲ级62.43Ⅱ级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75.85Ⅱ级39.86Ⅳ级73.73Ⅱ级64.91Ⅱ级40.56Ⅲ级60.40Ⅱ级重庆市荣昌区71.28Ⅱ级52.14Ⅲ级85.30Ⅰ级70.91Ⅱ级72.33Ⅱ级76.49Ⅱ级

3 结论与讨论

为调查和评估2018年申请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27个城市“创森”阶段的公众态度,研究确定了国家森林城市创建阶段公众态度调查的指标因子,包括准则层5类指标,要素层20类指标,以Delphi法建立6个标准化向量判断矩阵,均通过了一致性检验。各指标权重计算结果显示,系统层中各指标权重大小排序为支持率与参与度>生态意识与生态愿望>满意度>知晓情况>基本情况。综合考虑系统层和要素层,得到各指标总权重值,最大的5个指标为支持率、生态意识、参与度、生态愿望和周边绿化休闲场所;其总权重值分别为0.219,0.150,0.136,0.096和0.060。根据各指标标准化分值和权重值,计算得到27个地区的综合评分值,并划分评价等级,结果显示仅湖北省宜都市综合评分在80分以上,为Ⅰ级区,公众支持度很高;山东省聊城市、重庆市荣昌区等23个地区综合评分在60~79.99分之间,为Ⅱ级区,公众支持度较高;河南省濮阳市、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和广东省深圳市3个地区综合评分小于60分,为Ⅲ级,公众支持度一般。

综合分析27个地区的5项一级指标,发现基本情况、支持率与参与度和满意度指标的综合得分值均较高,除河南省濮阳市的基本情况指标得分值为58.06分外,各地区的该3项指标综合得分值均在60分以上,表明公众对本市县创建国家森林城市均有较高的支持率,同时对“创森”以来,周边生态环境的改善情况也有较高的满意度,这也体现了“创森”能实现城市森林特色景观和功能的多样性,促进人类身体健康,发挥生态和社会双重效益。而知晓情况、生态意识和生态愿望两项指标的综合得分值较低,公众对“创森”的知晓率不高,政府有关部门应加大宣传力度,让公众更好的融入“创森”之中。此外,研究还发现各地区公众还缺乏一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愿望,而只有让公众切身了解 “创森”给生活带来的本质改变,公众才能参与其中。

4 讨论与建议

4.1 讨论

学者们对“创森”评价指标的选取通常以森林本身所带来的效益为主体,如森林状态、森林效益和森林发展等指标[11],往往忽略了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群众的参与,这也是森林城市创建过程中一直存在的问题,而森林城市与人之间存在着互惠互利的关系,注重森林城市建设中的公众参与,提高公民的环境意识,有利于推动森林城市的经营与建设[22]。公众为森林城市的服务对象,在创建森林城市时,群众组织和积极分子的参与往往会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同时,也会提高群众保护生态环境的责任感[23]。

4.2 建议

1)加大“创森”宣传力度。目前,市民对本市(县)开展“创森”活动的主要知晓途径为宣传资料、电视报道、广播和报刊杂志等,但因宣传力度不够,导致市民的知晓率仍然较低,为更好地传播森林文化内涵,提高群众的绿化意识,应全面加大“创森”宣传工作力度,可利用宣传车、张贴宣传画、宣传标语、入户发放宣传单等形式,向群众宣传“创森”工作,力争做到家喻户晓。同时,地方电视台应开辟林业专栏,积极宣传“创森”的意义、政策、先进经验,提升群众的“创森”知晓率。

2)积极号召全民参与。调查发现,各地市民参与“创森”活动的方式主要为义务植树和种植纪念树等方式,但群众参与率总体较低。因此,各地区政府领导应率先垂范,每年都带领区直机关单位干部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同时,应严格按照规范化、科学化、基地化和制度化的要求,全面推行义务植树登记卡管理制度,增强市民参与度。

3)增强公众生态观念。研究发现,各地区市民缺乏一定的生态意识和生态观念,对城市森林所具备的各种功能和效益缺乏了解,主要停留在净化空气、吸收有害气体和环境美化等表层效益,因此,在森林城市的宣传中,可适当加大对保护生物多样性、防止水土流失、消除噪音、固碳减排、增加水源涵养、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等方面的宣传,同时,依托地区人民公园、湿地公园等森林文化主题园,结合“环境日”“爱鸟周”和“科普日”等生态节日扎实开展森林文化宣传活动,使生态文明理念扎根在群众心中。

猜你喜欢
支持率分值权重
岸田支持率跌至新低
权重望寡:如何化解低地位领导的补偿性辱虐管理行为?*
芍梅化阴汤对干燥综合征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权重常思“浮名轻”
指印特征点编辑差异对档案指印匹配分值影响的实验研究
悄悄告诉你:统计这样考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权重涨个股跌 持有白马蓝筹
《CNN》特朗普支持率创新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