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历史思考能力的培养研究

2020-04-26 10:05李宏爽
现代交际 2020年5期
关键词:思考能力培养研究历史教学

李宏爽

摘要:传统的历史教学受到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不同程度存在填鸭式教学的问题。学生大多采用被动的方式学习历史,在这个过程中赶“务”代替了感悟。随着课程改革的提出和推进落实,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也更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考能力的培养。但是,目前对中学生历史思考能力的培养还存在一些误区。基于此,进行了一些实践与思考,以求实现培养中学生历史思考能力的目的。

关键词:中学 历史教学 思考能力 培养研究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20)05-0195-02

思考能力是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最为重要的一个特性,也是创造人类灿烂文明最为重要的能力因素之一。笔者对思考能力的定义是:思考始于对问题的发现从而产生惊讶,思考能力的培养需要以问题的阅读、分析、归纳、比较、总结为基础,然后进行问题的判定与解决,最终才能达到思考能力培养的目的。中学生历史思考能力则是结合中学生这一阶段的身心发展特征,并融合历史学科人文性、主客观、一致性、当代性的特点,使学生明白历史“是什么”的这一过程。历史学科是一门注重实践、思考和思维的学科,缺少思考的历史课是没有灵魂的。只有让学生学会思考,才能培养学生的科学、理性精神,进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

一、中学生历史思考能力培养的意义

1.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的必备素养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国力的强弱越来越取决于劳动者的素质,取决于各类人才的质量和数量[1]。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在综合国力中教育处于基础地位,不可置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育的目的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因此,教育要承担起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建设者的历史责任,这是提升国家综合国力的最基本条件。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过,“人生最终的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2]。亚里士多德强调的是在我们整个人生中思考能力所占的地位和价值,他认为没有思考的人生是没有价值的。而思考能力的培养不论在古今中外都是一个热门话题。当代合格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者,需具有问题意识、思考能力和批判精神。作为基础教育的初中历史教学,对于上述能力的培养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亦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2.实现中学历史教学目标的必然要求

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也把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列为重要的培养目标。其中明确指出:“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教学就是要以普及历史基础知识为主,在此基础上逐步掌握基础知识和学习历史技能,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3]这里指出学生的学习不是机械的背诵而是需要意识的苏醒,体现了思考的价值。《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注重人类历史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之间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逐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3]历史的人文性、广博性、前瞻性和与时俱进性要求我们要利用所学知识对社会有个全面的解读,解读是客观知识加主观思考的二次整理。

在初中阶段,从一定程度上讲,历史可以说是践行素质教育最为重要的一门学科之一。在素质教育中,强调的是激发和培养人的智力潜能,由此也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掌握正确且合理的思考方法,从而辩证地、全面地掌握历史知识。新版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开宗明义地指出,历史教育对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非常重要。“课程基本理念”和“课程设计思路”两大板块,都把提升历史思考能力作為重要的出发点。

二、中学生历史思考能力培养的途径

1.基于教学目标,做好教学设计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习愿望的源泉在于脑力劳动本身的特点,在于思维的感情色彩,在于智力感受[4]。高昂的情绪会促进学生思考力的发展,反之则是消磨学生的思考积极性。教师要想让学生保持一个高昂的情绪学习,就要重视课堂导入。导入是整堂课的灵魂,它影响着学生的兴趣点和探求欲,导入的关键点则是灵活适宜。首先,导入要有吸引力,新颖有趣。其次,悬疑激疑,激起学生对难题的征服欲。最后,理论联系实际。例如,在讲授《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一节时,教师需要考虑到学生在初中阶段对封建王朝的初步认识,这样就可以在备课时,考虑将学生己经知道我国的封建王朝实行的是君主专政为导入,让学生对君主专政下的国家管理方式产生好奇,从而引起学生的思考,如此一来有利于对大一统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大一统包含的方面和内容。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质疑:为什么当时可以实行君主专政?皇帝一个人是如何对一个国家进行有效管理的?学生通过自身对问题的思考,以及与其他成员的合作探讨,重新整理自己的思路,加深对问题的理解,从而提出自己的结论。在得到答案后,还可以发现自己思考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把控课堂节奏,课堂适当留白

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教学中,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教师起引导作用,要留给学生思考和表达的时间,激发学生进行发散式的思考,锻炼逻辑思维,并主动表达内心的想法。这样才能激发学生的思辨力,并不断激发创新活力。教师讲授结束后,要给学生留出自我归纳和提升的空间。例如“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一课有三个教学目标:一是知道战国时期诸侯之间的战争,了解这一时期的社会变化;二是通过了解商鞅变法,认识改革使秦国逐渐强大起来;三是通过了解都江堰工程,感受中国古代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核心目标是第二个,因为商鞅变法的成功造就了秦始皇的统一天下,为中国历史几千年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学生自主预习诸侯之争时,教师给出两个关键词:三个战争、三个典故。关于商鞅变法的内容,教师给出三个关键词:背景、内容和影响。关于都江堰,教师只给出一个关键词:天府之国的由来。本节课的前十五分钟都应交于学生阐述,接下来十分钟学生开始质疑,通过不同观点的碰撞来弥补自己思考上的不足,然后教师用十分钟时间进行释疑,最后留五分钟给学生整理、归纳知识体系。

3.加强学科知识与实践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提倡,初中历史课程教学中,学生科学素养和价值观念的培养需要以历史知识为基础,同时更加需要学生对这些理论知识进行深层思考,通过对基本原理和理论概念的认识,从而抽丝剥茧来探究其中的深刻内涵。《新课程标准》倡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和处理能力,从而可以对事物进行分析和判断。另外,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还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的结合,理论要联系实际,还要应用和指导实践。因此,将中学历史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也是初中历史教学的重要内容。为此,一是要引导学生熟练地理解和掌握所需要学习的理论知识,奠定一定的理论基础。二是要在讲课过程中,注重引用生活中的真实事件和案例,引发学生深层次的思考,使学生养成探究式学习习惯。三是注重引导学生在运用理论知识思考生活中的问题,并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总之,要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综合素养,最根本的是使学生形成理性思考和运用科学理论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课堂学习终究是要走向实际生活的,中学历史教师要充分重视理论联系实际的作用,在教学中和与学生的日常交流中,都需要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挂钩。这样,课堂学习的理论知识才在头脑中经过二次加工处理,学生最终经过自身的思考与探索完成对知识体系的重新建构。

例如在讲“中国早期人类的代表——北京人”一课时,我们可以从人类的发展史入手导入新课,讲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以及女娲造人和上帝造人的典故。目前发现的最早的人类是元谋人,在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想象他们的日常生活状态,从而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人类到底是经历了怎样的转变才发展至今?我们可以将人类的历史分为几个部分?未来我们会发展成什么样子?

三、结语

总之,历史是人类社会和自然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体现,充满了哲理性思考。历史教学的基本任务是教会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认清历史本质,最终达到以史为鉴、博古通今的教育目的。学习历史知识是为了将其应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的历史思考能力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思考是一个人的灵魂,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社会的发展需要善于思考的人不断创新来推动。历史思考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即可完成,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此,在培养学生思考能力的过程中,教师要从课堂的主导者变为引导者,要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积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参考文献

[1]张红.论数学教学中学生素质的培养[J].丝路视野,2016(18):61-62.

[2]于成.何似别让这三件事侵蚀你的思考力[J].东方文化周刊,2017(40):86-87.

[3]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12.

[4]郭芙蓉.蓝天下的快乐学校:论苏霍姆林斯基的自然教育[J].中国校外教育,2016(6):7.

[5]彭海艳.以疑引思、以思设疑,扬起学生思维探索之帆:略谈中学历史教学运用探究性问题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研究,2012(1):89-90.

[6]孔宏伟.中学历史教学中的历史人物评价新思考:初二學生课堂发言的启示[J].新课程研究,2011(6):72-74.

责任编辑:刘健

猜你喜欢
思考能力培养研究历史教学
语篇教学中提问的有效策略
《计算机网络基础》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
声乐教师数字教学技术能力培养研究
多措并举让语文学习兴趣“浓起来”
新课程理念下如何提高小学生数学的思考实践能力
小学生数学良好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
高中历史教学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
古筝演奏中心理音色的培养研究
论历史教学中生活化教学理念的应用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