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丁氏故宅

2020-04-26 01:44刁艳杰
走向世界 2020年10期
关键词:砖雕当铺家族

刁艳杰

胶东民间有“黄县房,栖霞粮,蓬莱净出好姑娘”的歌谣,黄县房工艺精湛,布局考究,造型美观,其精粹代表当属丁氏故宅。丁氏故宅是目前中国保存较好的“四合院”式古建筑群,已被列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时光荏苒,“丁百万”家族的辉煌已成历史,但他们的经商经验和古宅遗韵却留存至今,依然印证着那商业巨贾的不朽传奇。

“丁百万”的故事

龙口的老人们每每说到“丁百万”,总是乐此不疲:丁百万如何富有,房子如何豪华,后代读书做官之人如何多......那些经过祖辈们添油加醋的关于“丁百万”充满传奇色彩的传说和故事,总是让人向往不已、敬畏有加。

其实,这“丁百万”是清朝乾隆年间开始流传的称号,并非特指的一个人,而是一个庞大的丁氏家族。据考证:丁氏先祖祖籍为山东省诸城市藏马山,现为胶南市大村镇。明代初年,鲁中发生严重灾荒,丁氏先祖丁伯达携妻黎氏及二子离家北上,中途丁公饥病而死,黎氏婆婆携子沿途讨饭为生,一子被迫留于莱州,携次子迁居黄县。来到黄县后,丁氏家族最初以卖小米粥为生,后因勤俭持家,理财有方,家业日趋兴隆,经营起当铺、钱庄、土地等实业。

乾隆年间,黄县丁氏以11世丁元沂致富为“丁百万”创始人,他们以学入仕,以仕保商,以商养学,将官、商、儒有机结合,“以商贾兴,以官宦显”,整个家族自清代乾隆年间兴盛至辛亥革命时衰败,一直左右着当时胶东的政治、经济、文化形势,家族的光辉业绩长盛不衰。先后27人考中举人、进士,五品官衔以上者148人;当铺、钱庄遍及中国东部11个省市、山东108个县,被誉为诚信经商的当铺世家。

据说丁家的当铺不仅数量多,达几百座,而且覆盖面广,遍布11个省市。各地的当铺统一归八大栈房管理,号称丁家的八大钱囊,每个栈房都有自己的字号,也是各大支系的称谓,如“文来”“泰来”“信来”“正益”“金城”“东悦来”“西悦来”等。鼎盛时丁家共有资产折合白银5400万两,相传与清政府两年的财政收入相当。

据不完全统计,丁家栈房字号下的各家堂号就达40余个。当时的丁家人进北京无需住旅店,一路上住自家买卖分号就可抵达北京。丁家当铺还挂有“龙票”,即皇家的买卖,享有皇家的保护,无人敢欺,无人敢抢。民国时期《黄县志》中记载,丁氏“大致先世以勤俭起家,继以经营商业,遂致富饶,其兴也尽由商业而至”,“以商起家者众,以富力居社会之中坚,而故家数百年贻传之”,这足以说明,当铺是丁家的经济支柱、致富的命脉。加上家庭管理上的勤俭,丁家又开设了大量的钱庄,如黄县城内就有名气较大的“泰昌錢庄”,故而成为山东首富。据传各地当铺兴盛时,每天以五马车将银两往回运,真可谓当铺世家日进斗金,而且经营长达数百年之久。

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

随着丁氏家族商业的发达,富丽堂皇的宅第在黄县城里平地而起。丁氏故宅始建于清雍正年间,扩建于嘉庆年间,建成于道光年间。据统计,丁氏家族鼎盛时期,宅第达3000余间,遍及大半个黄县城区,气势恢宏,冠绝一时。

位于黄县城区十字街的“泰来”“文来”“信来”等支系的故宅现已荡然无存。“西悦来”支系的一部分由于被用作部队营房和学校而存留下来。这就是人们今天看到的丁氏故宅,现存房屋55栋243间,占地约1.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800平方米,不足原有整体规模的十分之一。但经过修缮的丁氏故宅,依稀可辨当年宅第林立的景象,雄浑而霸气。

坐西朝东的丁氏故宅,为典型的北方传统硬山式砖木结构,建筑风格具有浓厚的京城府第和胶东民居的神韵;每路中轴对称布局,五进四合院落,给人以庄重、稳定的感觉。大门两旁的石鼓,称为门当;门框上方的四个门簪,称为户对。房顶对称的龙头,称为正吻,有镇宅避邪之威,龙头之间的脊饰,俗称“福囤子”,表示家中粮食满仓,已逾屋顶。门道上方挂的灯笼,称堂号灯,上面写有宅院主人的堂号。正中照壁上的漆金“鸿喜”牌,表示大喜,只有在府内重大喜庆活动时才挂上。其照壁也相当考究,上有龟背文,下有精美的砖雕图案——喜鹊登梅。屋面覆以仰合鱼鳞青瓦,主体建筑做工精细,用料考究,饰五脊六兽;隔扇门窗,雕梁画栋,涂色漆金,设前后廊,是“黄县房”的典型代表,堪称民居建筑艺术的精华。

丁氏家族富裕后,特别是到了清末,“泰来”的丁树桢、“文来”的丁葆筠、“西悦来”的丁鲁臣和“光裕堂”的丁佛言等有识之士,官居京城时与王懿荣、鲍子年、盛昱等人交往甚密,借助当铺遍布大半个中国的得天独厚的优势,收藏了大量青铜器、陶瓷器、石刻、古币、古籍善本、碑拓和字画。1985年8月,丁氏故宅被龙口市政府定为博物馆并对外开放,现在故宅藏有文物1.4万件,三级以上文物160余件。故宅内另有复原陈列、丁佛言纪念馆、山之南纪念馆、王天池书画展览馆等,设客厅、花厅、卧室、书房、私塾、当铺、车轿房、账房和民俗等20多个展室。

精致的三雕技艺

“黄县房的三雕技艺”——石雕、砖雕、木雕,以其精湛的高超技术创造出无数建筑艺术精品和工艺品,曾经龙口市的八名木雕艺人选送北京参加人民大会堂的雕刻。如今,“黄县民居三雕技艺”已申报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走进丁氏故宅这座深宅古院,中国古建筑的三雕技艺随处可见。丁氏故宅三雕技艺堪称“黄县房”三雕艺术精粹。

砖雕被广泛运用于丁氏故宅建筑中,有捏活和刻活之分。捏活是将各种图形先用模具制造好,再送进窑里烧为成品。刻活是在砖上直接刻制各种浮雕,雕刻的主题有人物、异兽、花草及几何图案,用作装饰。常见的捏活有屋脊上安装的6个脊兽及阴阳滴水瓦。砖雕龟背纹影壁镌刻有“龟背”纹饰,俗话说“千年鹤,万年龟”,寓意丁氏族业昌盛万年。影壁“凤戏牡丹”寓意荣华富贵。砖雕的“喜鹊登梅”图案,寓意喜气洋洋,属刻活中的精品。丁家建筑上的砖雕工艺精湛,雕刻题材十分丰富,常见的有二十四孝图、岁寒三友松竹梅、梅兰竹菊四君子、喜鹊登梅、二龙戏珠、三羊开泰、四季平安、五福庆寿等文字图案。大多含有祈福、增寿、报喜、瑞吉和道德教化的寓意,反映了丁氏家族的心态和情趣。

建筑中的额、枋、柱、门裙板等部分的木雕,雕工细腻精湛,在与雀替相连的额枋部位,用镂空法雕出吉祥图案,配有浮雕佛手、寿桃、石榴、葡萄、珊瑚、灵芝、荔枝、如意、“八宝”图等,旨在表现宇宙万物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运动规律,给人以美的享受。丁氏故宅的垂花门楼作为木雕艺术的经典,把黄县建筑木雕技艺中的浮雕、圆雕、透雕相结合,层次分明。这些雕刻艺术文化内涵丰富,寓意深刻,具有潜移默化、修身养性之功用。

(本文图片由龙口市博物馆提供)

编辑/魏伟

猜你喜欢
砖雕当铺家族
流落民间皇家匠户砖雕情缘
山西古代建筑的砖雕艺术
流落民间的皇家砖雕匠户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皿字家族
“上当”原来是上当铺
走进植物家族
家族中的十大至尊宝
传统砖雕的装饰艺术及其传承发展研究
为什么把受欺骗叫“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