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教学模式,提高思政课课堂教学实效

2020-04-26 10:02赵良生
安徽教育科研 2020年4期
关键词:教学实效新模式

赵良生

摘要:影响思想政治课教学实效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教师教学模式陈旧单一,为此必须改革教学模式。“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能充分发挥出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大大提高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实效。

关键词:升华引探式  新模式  教学实效

思想政治课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构建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综合人文素养的一门学科。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政治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思想政治课教师要给学生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但在实际教学中,这门课对学生难以产生吸引力,不少学生厌学,觉得这门课说的都是空头大道理,与现实差距太大,未必对自己的将来有用。之所以出现这种情况,很大一部分责任在教师,教师在实际教学中教法单一,模式陈旧,激发不了学生的兴奋点和思考点。为此,笔者在教学中,尝试了“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收到了比较好的效果。

一、“升华引探式”模式提出的理论依据

1.以“控制教学理论”为指导

所谓控制教学,是教师为了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在课堂教学控制系统中,运用控制手段,积极主动地调整整个教学过程,课堂教学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它是由发展变化着的多因素、多变量构成的动态系统。课堂教学的实质就是为了将此动态系统现阶段的状况发展到由教学目标所确定的、期望的新状态,从而去寻求制定一系列的最优控制策略。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指在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教学系统中的调控、主导作用,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2.遵循课堂教学的基本规律

课堂教学基本规律告诉我们:课堂教学是思维活动的教学,而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赖于教师的引导、启发,因此,启迪学生思维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符合这一原理,强调要通过教师精心启发和引导,从而促进学生在探索知识中获得知识和思维的螺旋式上升。

3.符合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基本要求

学生核心素养,主要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研究学生核心素养是依据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全体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以尊重学生主体和主动精神,开发人的智慧潜能,形成人的健全个性为根本特征的。师范教育怎样适应这一要求,培养具备核心素养的合格师资,这是师范教育改革面临的新课题,而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主渠道是课堂教学。如果每一堂课都贯彻了这一基本要求,“让发展学生核心素养走进课堂”,培养核心素养也就真正落到实处。因此需要探索一种能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体现核心素养要求的师范学校课堂教学新模式。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立足于培养学生学会探究与应用政治理论知识,立足于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立足于培养学生创造与发现的态度,鲜明地体现了核心素养要求。

二、“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的基本结构

这种模式的基本程序是“问题—读思—反馈—点拨—升华”。

1.问题

学贵有疑。鲁宾斯坦言:“思维通常总是开始于疑问或者问题,开始于惊奇或疑惑,开始于矛盾”。明确地提出问题,正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教师在教学过程一开始就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和探究的期望,增强认知内驱力,促其生疑、思疑。所以提出问题,成为这一模式的起始环节。

如何提出问题是很值得探究的。它必须是围绕教材的基本结构、重难点而提出的,能引导和激发学生认真读书,钻研教材,正确思维,实现预期教学目标的问题。这些问题,实质上就是把教材中貯存状态的信息转化为传输状态的信息,用外部控制的手段,使学生开动思维机器,积极探究,以达到学习和掌握教材知识基本结构的目的。

为此,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大纲,把教学内容通过多媒体以一个个问题的形式呈现出来,这些问题一般分三类:第一类是使学生把握教材内容基本轮廓,即一些关于基本概念、基本原理的问题。第二类是带有一定启发性、引导性的问题。比如学习材料中较为一般和较为概括的,充当新旧知识联系点的“认知桥梁”类的问题材料。第三类是学生理解教材和掌握规律关键点的问题。以《经济政治与社会》为例,在讲“价值规律”这部分教学内容里,设置了如下几个问题:(1)什么是价值规律?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是什么?价值规律的作用有哪些?(属第一类问题)(2)现实生活中,价格与价值是不是一致的?为什么?(属第二类问题)(3)为什么说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不仅不违背价值规律,反而是价值规律的表现形式,而且是唯一可能的表现形式?“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你认为这个口号有道理吗?(属第三类问题)。

一个好的问题应该是目标与内容的完美结合,但同时又必须切合学生实际能力,教师提出的问题应有层次性、策略性,使上、中、下水平的学生都能够在问题引导下“自奋其力”,达到“自致其知”。

问题的呈现方式应运用多媒体。若问题较多,要分层次、分步骤呈现,不可一股脑儿全盘托出,让学生不知所措,增加学生的压力。这样,有利于学生逐层深入,集中精力,对问题各个击破,最终使学生乐思会思。

2.读思

即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现行的师范学校思想政治课教材,较以前有了较大改进,教材信息量大,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既有主干内容,又有小字诠释、资料辅助、漫画启发。若采用传统的“传递—接受”式,教师一讲到底,这样,讲不了,讲不好,也没有这个必要。

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要求、教材内容及学生实际能力,为其科学地安排阅读内容,并给予相应的方法指导。第一,对于教材中基干性内容(包括实例),则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堂上在问题引导下进一步完成阅读任务。第二,对于辅助性、拓展性的内容,则要求学生课外完成。第三,对于前面第一类问题内容则要求学生进行泛读,即不详细阅读具体内容,只浏览教材中的标题和段落内容,以初步感知教材。第四,对于第三类问题内容,指导学生采取精读的方法,即要求学生逐字逐句,细读深思,以便正确理解和深入掌握教材内容精神实质。第五,对于第二类问题内容,则要求学生回顾相关旧知,调动已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的背景知识,联系新问题,进行辐合思维,使学生找到新旧知识的“联系点”。第六,在学生自读中,还需鼓励、指导学生学会“研读”,即学生在充分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积极将思维引向更深层次,能够发现问题,提出疑问,或是形成自己的认识和看法。同时,注意教给学生阅读的一些具体方法,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3.反馈

学生自读思考的情况需要及时反馈以便教师及时获得信息,及时调控,及时指导。

首先,在学生自读教材的过程中,教师巡回检查,掌握学生阅读进程,以及其他有关情况,并给予必要的指导,使学生自读思考活动能够积极、顺利、扎实有效进行下去,完成自读思考的任务。

其次,学生自读思考结束后,教师根据自读思考题或变式,提出几个有代表性、针对性的问题,检查学生自读思考的效果。学生通过自读思考能够初步理解教材的大部分内容,但也可能有一些问题学生不能理解或不能全面、深刻理解,或错误理解,同时学生也会提出一些在阅读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这些信息,通过师生谈话,可比较具体全面地掌握。

最后,对于第三类问题,不是教师来讲解分析、释疑解难,而是学生展开讨论,自由地发表自己的见解,阐述自己的观点。教师在其中发挥引导作用,即:(1)增强“议”的目的性,使每个学生都明白“议”要解决什么问题,达到什么要求;(2)提高“议”的关注度,使每个学生都有“议”的积极性和兴趣,感到有问题要探讨,有矛盾要解决,有见解要发表;(3)充分估计“议”的难易度,做好知识铺垫,使学生能“议”得起来;(4)给学生较充裕的“议”的时间,使学生能议得开、议得完。

这样,就使每一个学生都处于积极的认知活动状态,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又集思广益,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开阔了思路,加深了理解。在全体学生的“共议”下,依靠学生个体和群体的积极探究活动,初步解决自读教材过程中所遇到的大多数问题。

4.点拨

通过讨论,有少数问题学生很可能仍不能解决,迫切需要教师指点迷津,或补充完善、更正释明;同时,教材中重点、难点内容仍需要学生深入透彻地理解掌握。这两方面都需要教师进行点拨讲析,以全面、按质按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

点拨讲析重在引导,不能变成教师的灌输,出现“教师滔滔不绝,学生默默聆听”的现象。这种引导性活动必须是教师正确地发挥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意向,启发思维,“导而弗牵”、“开而弗达”。学生在教师的帮助下,对问题进行积极探究,最终能自思、自通、自得。引导方法可采用示范性引导、例证引导、展望性引导、逻辑性引导、反驳性引导、诱导性引导、探讨性引导等。

此外,教师的点拨讲析,必须语言精练,遣词造句,准确生动,逻辑性强,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穿透力,不能含糊其辞。这就要求教师备课时就要吃透教材,尤其是对重难点部分,更要全面、深入、细致地把握,精心做好充分准备。

5.升华

根据同化理论,认知结构中是否有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可利用,是决定新的学习与保持的最重要因素。前四个环节,经过全体学生积极的思疑、解疑,并通过教师的点拨讲析,对于教材知识的基本结构已初步理解把握,但还没有完全纳入学生的认知结构中,成为稳定的,起固定作用观点。所以,还需要教师首先对教材中那些具有较高概括性、包摄性和强有力的解释效应的基本概念、原理进行有效的“加固工程”。可运用回顾性、小结性谈话,典型实例的分析(教师讲述或运用多媒体手段呈现实例)以及联系实际的思考等方式,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维活动,巩固新知,并运用新知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逐步将教材的知识结构内化入自己的认知结构之中。在此基础上,通过升华的新旧知识的学习,学生形成一定思想观念,借此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思维活动,促其产生自己的认知和观点。一般可在一课或某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就组织学生结合所学的新旧知识进行讨论,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自由地谈感想、谈看法。

以上程序不是固定不变的,当学生对政治理论的学习具备较强的自学能力之后,可先要求学生进行“自读思考”,然后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主要利用个体和群体的力量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自己的思想认识。与此相适应的,在课堂时间分配上,学生及群体活动时间越来越占主要部分。

这样,学生通过学习,不仅能不断掌握思想政治课的基本概念、原理,养成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习惯和一定的能力,而且可以不断提高理论水平,学生思想政治理论素养也得到了不断提高。

三、“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的优点和特点

“升华引探式”是对师范学校政治课堂教学改革的一种新的尝试。它力图摆脱传统政治课堂教学的教师为中心,从本本到本本,在课本上“转圈”,教学活动停留在死的知识、原理的理解掌握的层面上,忽视学生主体作用充分发挥、学习能力的培养和思想理论素质的形成、发展,以致教师讲得口干舌燥,学生听得昏昏沉沉,甚至不知所云、所获甚微的现象。升华引探式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和优点:

第一,它符合师范教育要求,具有示范性。师范教育的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培养具体能力的课堂,更是为基础教育提供良好的示范的课堂。课堂上,学生的信息源不仅来自书本,还有教师本身思想行为及整个课堂教学活动的形式和过程。升华引探式教学所注重的不是传授某一死的知识、某一实用技能,而是注重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理论的兴趣,培养学生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政治思想观念的形成和发展。这些为师范生今后从事基础教育课堂教学提供一种思想和行为的范型。

第二,它充分发挥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两大主体”的作用,具有主体性。突出主体性,这是教学改革核心,一种好的教学模式必须是充分发挥教师教和学生学这“两大主体”的作用。以前,各学科所涌现出的各种教学模式,大多要么注重突出教的主体,要么注重突出学的主体,这显然都有很大的欠缺。升华引探式教学则将“两大主体”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给予充分发挥。师生在这一模式活动中各负其责,各尽其能。教的主体作用的充分发挥,使学的主体性活动能力日益增强,最终使学生学会学习。

第三,它充分调动每一位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让学生学有所获,具有实效性。在这一模式前三个环节,主要是全体学生共同的探究活动,每一个学生都需要进行积极的思维活动,才能解决他们面临的一个又一个疑难问题,有些难度较大的问题还需要學生发挥群体智慧才能解决。在后两个环节也并非是教师讲学生听。“点拨”重在引导,精点精析,学生在教师帮助下解决问题。即使是“升华”,也还是教师用具有概括性、典型性的问题或实例去激起学生深层次思考,促其思想认识的“升华”。当然,这种“升华”不是所有学生都齐头并进、立竿见影的,它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人的思想观念的形成、发展和提高不可能一次性完成。升华引探式教学使每一位学生在每一个程序的终端都能所深思,有所收获,从而实现全体学生政治思想理论素质的全面提高。

责任编辑:黄大灿

猜你喜欢
教学实效新模式
提高中职德育课堂教学实效的策略
试论如何利用结课技巧提高小学语文的教学实效
巧妙运用微课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实效
高中数学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中职“人才孵化基地”校企合作订单班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
研读教材,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实效
礼仪文化引领下的高校女生教育新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