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提升路径探索

2020-04-27 08:45王钰王燕刘香艳张斌朱倩
科技视界 2020年5期
关键词:共情养老老年人

王钰 王燕 刘香艳 张斌 朱倩

摘 要

老年人的照护需要较高的共情能力。目前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尚可,但师生对共情的认识非常欠缺,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共情提升的渠道狭窄。共情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渠道、多方位采取措施,采取立体化的培养策略。高校还需进一步探索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共情培养路径,以提升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学生的共情水平,促进学生职业情感的稳定,更高质量地服务于我国的养老事业。

关键词

共情;老年服务与管理;提升

中图分类号: G712;C913.6-4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20.05.077

当前,我国的老年人口数量迅速攀升,截至2018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人口已达24949万人,占我国总人口数的17.9%[1],同时,老年人口的健康状况也令人担忧,70%以上的老年人至少有一种慢性病[2],而且老年人心理障碍和心理问题较普遍[3],这给养老人员的照护和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挑战。老年人的照护管理,需要照护者能够设身处地的准确理解老年人的情绪情感,从而探查老年人的需求,以满足老年的身心需要,而这种能力就是共情。共情源自心理学,是个体体验他人的情感, 如同体验自身情感一样的能力[4]。在当前我国严峻的养老形势下,目前对养老人才共情的研究还不多,特别是对于作为养老储备大军的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校学生的研究,还未见报道。

1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现状

为了解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现状,本研究对山东省三所高职院校(潍坊护理职业学院、淄博职业学院和山东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389名在读学生进行了调查研究。学生的ICR(人际反应指针量表,测量共情)得分55.18±8.38,条目均分高于量表条目平均分,说明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能力尚可,略高于中等水平。这与以往对在校大学生的研究结果一致,因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招生录取时与其他专业相比,并没有特殊的招考标准。但是在调查中发现,师生对共情的认识非常欠缺,课程设置也不尽合理,师资力量薄弱,共情提升的渠道狭窄。因此,有必要对当前在读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提升策略进行探索。本研究通过大量复习文献,对高职老年服务与专业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多次对高职院校管理者、一线教师、养老机构管理者工作者及该专业学生进行访谈,着眼于立足高校,就如何提高高职老年服务与专业学生的共情策略进行了初步探索,现汇报如下。

2 提升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共情能力的路径

(1)教育管理者、教育者的重视支持。这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相关院校的管理者、教育者要不断学习,更新教育观念,要立足于培养新世纪复合型人才的战略高度,将包括共情在内的职业素养、人文素养纳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方案等,并加大其比例;制定相关的政策、制度,给予资金、师资的支持,例如老年仿真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师外出培训学习等,重视学生共情能力的培养。

(2)氛围创设,环境熏陶。共情是一种复杂的心理特质,也是一种实践技能,它不是孤立存在的。通过创设校园文化营造人文大环境,建设仿真实训基地营造职场环境、深入养老机构真实环境体验老年人需求等,使学生时时处处都能感受到人文素养的浸润、渗透,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进而也提高了学生共情的能力。

(3)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提升教师素质。共情能力的提高,关键在于教师的引导。调查中发现,一线教师包括专业课教师的人文素养、职业素养教育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到。教师对共情的认识很有限,教学中进行共情理念传达的也比较少见。调查中,在向老师们介绍了共情的相关内容后,绝大多数教师对共情服务还是认可的,也希望在教学中对学生们的共情提高做出尝试,只是苦于没有专业的知识和方法。鉴于此,高校应进一步重视师资建设,筛选、引进具有较高人文素养专业人才;建立教师培训长效机制,为教师提供外出交流学习的机会;搭建教师交流提高的平台,例如举办说课比赛,教学观摩、教学沙龍等活动。教师自身也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加强教育学、心理学、人际沟通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不断提升自己。由此,多管齐下,从各方面提升教师人文素养,打造具有较高职业素养教育能力的师资团队,解决共情教学中师资力量薄弱的问题。

(4)改革课程体系。立足于培养具备较强的现代养老机构管理能力、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和对老年人实施整体照护的能力,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德技并修的养老服务管理人才的目标,整合筛选教学内容,加大文化素养课程比例,对相关新课程进行开发、设置、调整、完善,将人文课程充分融入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课程体系中。目前,笔者所在学院,也在初步尝试提高学生共情的课程设置。如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开设的相关课程中,必修课程有《大学生心理健康》、《人际沟通与交往》、《临终关怀》、《老年服务伦理与礼仪》、《老年心理维护与服务》,选修课程有《职业人文基础》。除去第一课堂外,学院相关老师还在学生课余时间开设了“共情课堂”、“情商与共情”等相关的第二课堂。学院还会组织学生参与情景剧比赛、诗歌朗诵会、共情演讲比赛等类似的隐性课程学习。这样,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相结合、课内与课外相结合以期对学生共情提高有帮助。

综上,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的共情培养在高校教育中还属于弱势环节,学生共情能力的提升需要多渠道、多方位采取措施,采取立体化的培养策略。高校还需要进一步调研、尝试,以期尽快建立一套规范化、科学化的共情培养路径,提升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学生的共情水平,促进学生职业情感的稳定,更高质量地服务我国的养老事业。

参考文献

[1]中国产业信息.中国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加剧,养老需求规模扩大, 养老小镇市场前景广阔[EB/OL].(2019-02-28) [2019-05-05].http://www.chyxx.com/industry/201902/717202.html.

[2]翟振武,陈佳鞠,李龙.2015-2100年中国人口与老龄化变动趋势[J].人口研究, 2017;41(4):60-71.

[3]张晓华.建立老年心理咨询服务长效机制的探索[C].中国心理学会.第十八届全国心理学学术会议摘要集——心理学与社会发展.中国心理学会:中国心理学会,2015:1094-1095.

[4]卡尔·R·罗杰斯.当事人中心治疗[M].李孟潮, 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19-89.

猜你喜欢
共情养老老年人
认识老年人跌倒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共识 共进 共情 共学:让“沟通之花”绽放
县域教师培训管理中如何实现共情
养生不是养老
越来越多老年人爱上网购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