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理学影响下的宋代工笔人物画

2020-04-28 11:16苏宝晴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上海201900
流行色 2020年1期
关键词:理学工笔人物画

苏宝晴(上海大学 上海美术学院,上海 201900)

无论绘画的产生与发展都与时代精神、哲学基础、经济条件、社会文化以及人文思想有着极其重要的联系,尤其是一个时代的思想与哲学基础对于绘画风格和审美的形成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本文将以此为理论依据去探索宋代在理学的影响作用下工笔人物画的发展与特色。工笔人物画经唐的发展至宋代已经相对成熟了,这个时期由于在理学所提出的“以物观物”“格物穷理”和“格物致知”等思想的影响下,工笔人物画形成了与以往不一样的鲜明的时代特征。近年来对于宋代山水花鸟画中理学观念的学术研究比较全面,而与工笔人物画之间的关联研究相对空缺。因此,本文试从理学的角度去解读宋代绘画的独特艺术特征,将理学观念对工笔人物画的影响作为选题的主导。这对于我们重新认识和继承发扬中国传统文化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

一、宋代社会背景下的理学与绘画

1.理学的产生与发展

(1)宋代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

宋朝统治者加强巩固其政权和统治,开始推行倡导儒家经典,宋代的儒学复兴便由此开始形成。宣扬伦理纲常成为新儒学的基础核心。理学也是在这样的时代需要中成为了宋学的核心体现。理学为了与佛教、道教相抗衡,它借鉴、融合了两教中道德思想的内容和辩证方法,同时将两教所提倡的修养方式向“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引导。理学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被统治政权认可,成为封建社会后期的官方哲学和统治思想,从而对宋代社会科学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积极影响。

(2)宋代理学的代表人物及观点

笔者从与绘画有关的角度出发,简要分析宋代理学的形成的部分代表人物:邵雍、二程、朱熹。发展初期的代表人物邵雍曾提出“以物观物”,他主张去除主观的一切情感好恶,从“物”本身去认识“物”所显示的“理”。将宋代绘画最大的特征——重视对“物”细致入微的观察,重视“格法”与“形似”发挥到最大。

发展期的代表人物有:程颢、程颐。程颐提出“涵养须用敬,进学则在致知”,意思是人的道德修养的形成,依赖人的“主敬”,而“主敬”的提高,最终需要通过“格物穷理”得以实现。

宋代理学成熟期的代表人物有:朱熹。朱熹对于“格物致知”有新的解释,他认为“格物”是在认知事物的过程中,研究事物之理至极至。他对物质世界的研究和探索始终带着鲜明的中国文化主观内省的精神特点。理学前所未有地激发了宋人研究现实世间万物的热情,这对于以描绘客观现实为对象的绘画艺术来说有着不可忽视的实践意义。

(3)宋代绘画概论

宋代社会环境安稳经济快速提高,实行“崇文抑武”的国策,为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政治、社会与经济上的优越保障,绘画得以多元化迅速发展。王伯敏在《中国绘画通史》中讲到:“宋代的绘画,是中国绘画史上的鼎盛时期,标志着我国中古时期绘画高峰的出现。”①唐代工笔人物画已取得璀璨的成就,在两宋时期又继续全面发展,走向成熟,形成独特的艺术风尚。

北宋绘画整体高速发展,出现了许多勇于革新的画家,突破前朝绘画的束缚,重视写实与细节刻画,内容技法的多元化,使得艺术创作空前繁荣。宋画创作构思巧妙,用线渲染技法运用成熟,人物形象生动,结构扎实严谨,能反映内心精神世界,其中已含有的较为明显的写实倾向、造型技法水平已达到相当高的水准,为后代绘画的发展指明方向。

二、宋代理学与绘画的交融

宋代工笔人物画比较之前的艺术有着明显的区别,一是倾向于写实,一个是特别地讲“理”。在此所说的“理”指的是运动的普遍规律,宋代画家试图让绘画更加合乎情理,即前文所提到的“格物致知”,“物而穷其理”。宋代工笔人物画所表现的写实之风和创新性是史无前例的,与理学思潮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促使着画家们更加专注于细致入微地观察现实世界中的各个物象,探究其包含的真理与规律,以提升自身内在素质,重视“格法”“心性”。对于这样一个事实,宋代工笔人物画忠于写实地描绘客观事物和其内在神韵,同时又包含了画家们的主观情感。

1.观念之变

宋代统治者总结前朝经验,为维护社会稳定,提出“崇文抑武”的基本国策,宗教环境宽泛。在这种特定的社会背景下,人文思想萌芽,解放了文人士大夫的文化创造力。理学作为主导思想,广泛地影响着他们艺术创作的思想与实践。部分文人士大夫的“入世”“自省”精神使他们不再局限于为皇家教化所服务,试图将自身主观情感寄托在画面上。

南宋画家李嵩常通过绘画来表达自己对生活的理解感受,在他作品的《市担婴戏图》(图1)中,描绘了一幅热闹非凡的市井生活景象。图中一位货郎吃力地挑着各种各样的货物,一手还在摇着拨浪鼓,奋力吆喝。一群孩童争先恐后围绕上来,一位在哺乳的妇人仿佛也急匆匆地赶上前来挑选物件。三种人物形象神态各有不同,体现出画家观察生活之细腻和技法之高超。浓厚的生活气息溢出画面。画者也借此来表现出他出身下层社会阶级,十分关注平民朴实的日常生活。此外还有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等将民间现实生活引入画的风俗人物画。这些都表达出画家们试图将客观形象还原生动,其中又包含了他们的主观情感,借物抒情,便是朱熹所推崇的“务实”主义在绘画精神上的具象表现。

图1 李嵩 《市担婴戏图》 宋 绢本设色 258mm×276mm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

2.画风之变

“理学”作为宋代哲学的思想轴心,一方面默化潜移地影响着文人士大夫们的内心,另一方面推动着宋画形成独特精细、写实传神的绘画特征。宋代工笔人物画相比于前朝不仅在结构与形象的严谨水平上有提升,而且在表现人物性格、内心世界刻画、表现技法等众多方面都有突破,形成了独特鲜明的写实严谨之风。

如刘松年的《罗汉图》画风精致细微,设色雅致明丽。图中绘有一位倚着枯树的罗汉和一位眉目清秀的童僧。老罗汉低着头,面容和善,目光温柔地注视着前方的小鹿,五官刻画细腻,神态自然,两手交错搭在枯树枝上,露出的肩部和胳膊的肌肉骨骼比例准确。人物服饰用线细密刚劲,运用了铁线描。配景丰富,枯树行笔爽朗,皴擦繁复不呆板,双鹿双猿和人类互动,形态鲜活。画面整体构图严谨,疏密有致,凸显出了画家的技巧水平之高,是一幅极富生活情趣的优秀之作。

在主流化的理学思想影响下,画家们秉持着严谨客观的审物精神和观物方式,因此作品中人物形象以及周围环境物象,更具有自然美、鲜活化和真实化,对后代工笔人物画审美和创作发展有着积极影响,也为后世研究宋代历史提供了重要的图像资料。

三、宋代工笔人物画中的理学

1.形式语言

宋代工笔人物画不仅在形象表现的精细程度上有显著的提高,而且由于题材内容和风格的较为不受限,在笔墨表现手法等方面也有相应的突破,宋人仅线的描法就总结出了十八种。在《冬日戏婴图》中,苏汉臣描绘了一幅在冬日里姐弟二人凝神专注嬉戏的祥和情景。画家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人物、玩具和巨石花木不同的质感。人物脸部线条圆润,运用了流畅的“高古游丝描”,为传达衣物绸缎挺拔的质感,使用了劲利的“钉头鼠尾描”,后方配景巨型石头显得十分厚重粗涩,是由于画家活用了涩笔。多样的笔墨表现手法,显现出其高超的画技功力。苏汉臣的婴戏图有别于前朝历代的婴戏图,备受称赞,其人物形象生动传神,技法精湛,这种精细化、体制化的艺术风格的形成深受“格物致知”等理学观念的影响,是宋代思想文化的产物,启发着后代乃至今日的绘画创作。

2.绘画思想

宋代理学家们开始反抗汉儒“经学” 桎梏思想,崇尚革新,注重自身的独创性。在这类观念的波及下,画家们逐渐挣脱原有的束缚,热心表达自己的独特见解,开始在画面中引入新的题材、形象和各类技法,使宋代工笔人物更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思维,在许多工笔人物画中都有明显的映现。李嵩就把他对死亡的思考和对人生的深刻感悟融入到《骷髅幻戏图》中,为美术史留下一个画谜。画中描绘的是宋代的悬丝傀儡木偶表演,但操控着小骷髅的却是一个大骷髅,而这个大骷髅正是画面的重心,其骨骼结构刻画干练精准。画面整体氛围恐怖怪诞,不同于往前工笔人物画中的含蓄、儒雅,表现出了两宋时期绘画风格的个性凸显,蕴含着画家们不同的人生感悟,展示出了旺盛的生命力。

结语

笔者在深入了解了宋代理学以及宋代工笔人物画之后,认为在宋代绘画达到了一个顶峰,这与宋代特殊的以理学为主导的时代文化思潮有着很大的关系,在以理为主导的思潮下,宋代的画家更加地关注对于现实世界的表达,理学在渗透文人士大夫与画家之后对审美原则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这更促进了宋代独特绘画艺术风格的形成。宋代的工笔人物画不同于唐及之前,最显著的特征就是遵循“理”与“法”,提倡实践、写真传神以及细致精巧。理学不仅影响了画家的思想,更是给宋代的绘画提供了思想基础。本着赵佶“因性之自然,究物之微妙”的思想,能够做到提升自我的修养,朱熹“格物致知”强调即物求理,同时更是要求自己诚心诚意。宋代工笔人物画不论是在构图、形式、色彩或者题材上都有着很大的变化,这与理学在宋代的发展有着很重要的积极意义。

注释:

① 王伯敏.中国绘画通史(上册)[M] .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0:162.

猜你喜欢
理学工笔人物画
文理学人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版)》征稿简则
罗登祥的工笔绘画
花开的声音
陆俨少人物画谱(九)
陆俨少人物画谱(二)
赵炳宇工笔人物画工笔
马海方的重彩写意人物画
郑州大学学报(理学版)
关于写意人物画的断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