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溪水闸南港干砌海漫局部冲刷破坏成因分析与处理

2020-04-28 10:05陈振炉
湖南水利水电 2020年1期
关键词:条石南港低潮

陈振炉

(福建省九龙江北溪水资源调配中心,福建 漳州 363107)

1 工程概况

九龙江北溪水闸工程位于福建省漳州市角美台商投资区郭洲头,1972 年动工兴建,1980 年建成通水。北溪水闸枢纽由南港拦河闸、南港船闸、北港拦河闸、北港船闸和左、中、右干渠进水闸组成。南港拦河闸总宽度200 m,共设15 孔泄水闸和一座船闸;北港拦河闸总宽度293 m,共设25 孔泄水闸;闸孔净宽均为10.0 m。

北溪水闸枢纽原按3 级建筑物设计、施工,2001 年北溪水闸枢纽进行安全鉴定与评审,确认该闸安全类别为三类水闸,需进行全面除险加固。2002 年除险加固设计确定本工程等别为I等,属大(I)型工程,主要建筑物级别为1 级,次要建筑物为3 级。北溪水闸枢纽南港闸除险加固工程于2003 年10 月开工,2004 年4 月完工。2018 年7 月,北溪水闸水下地形定期检查测量成果中发现南港闸后启孔12~15 号闸下游干砌条石海漫段出现2 处冲坑,冲坑于2019 年5 月处理完工。

2 干砌条石海漫及下游冲刷破坏情况

在发现干砌条石海漫出现冲坑后,为了进一步核实冲坑情况,复测了冲坑区域水下地形图,并组织了2次水下人工摸查,确认冲坑存在。后采用PowerRay 水下无人机进行水下拍摄,确认干砌条石海漫破坏情形。1 号冲坑中心距离消力池末端34 m,离船闸闸室左侧墙36 m, 位于下游斜坡段干砌条石海漫处,冲坑面积约245 m2,冲坑最深处高程-5.4 m、深度约1.98 m。2 号冲坑发生在南港船闸泄水孔旁边干砌条石海漫段与防冲槽交界处,冲坑面积约47 m2,冲坑最深处高程-4.48 m、深度0.48 m。从冲坑的大小及分布来看,干砌石海漫属局部破坏。

1、2 号冲坑下游防冲槽也发生局部沉降,实测最低点高程2012 年-4.32 m、2018 年-4.59 m 比设计高程-4.0 沉降了0.59 m。防冲槽下游河床近年也形成冲刷坑,3 号冲坑2017 形成时,-5.0 高程线范围约7.3 m×16.5 m(顺水流方向),最低点高程-5.48 m,2018 年-5.0 高程线范围约20.7 m×23.5 m,最低点高程-6.92 m。4 号冲坑2012 年形成时-5.0 高程线范围约33.3 m×19.2 m(顺水流方向),最低点高程-5.68 m;2018 年-5.0高程线范围约37.3 m×21.7m,冲坑最低点高程-5.99 m,冲刷范围和深度呈加大趋势。见图1。

图1 南港水闸冲坑平面示意图

3 南港闸下游冲刷成因分析

3.1 南港水闸后启孔消能工程概述

消力池段全长31.0 m,消力池底板采用C20 混凝土,闸室底板与消力池底板采用1∶4 坡度连接,斜坡段C20 混凝土底板厚1.30 m、斜坡段长度7.00 m(其中水平段1.0 m),斜坡段后消力池C20 混凝土底板厚1.30~0.90 m、池长23.0 m、消力池底板面高程-3.50 m,消力池后为C20 混凝土消力槛,消力坎高0.5 m。

海漫段全长48.0 m,海漫段前段为水平,高程-3.0 m,长度24.0 m,采用厚55 cm 浆砌条石铺砌、后半段长度24.0 m 为斜坡段,采用厚55 cm 干砌条石铺砌,斜坡段采用坡比1∶24 与下游防冲槽连接。

防冲槽段全长21.0 m,防冲槽河床面高程-4.0 m,防冲槽底高程-6.5 m,与海漫段采用1:3 斜坡连接,干砌条石厚55 cm,防冲槽采用抛填块石防冲,与下游河床采用1∶3 反坡连接。见图2。

图2 1 号冲坑处理断面图

3.2 闸下游河床下切情况

下游河床由于种种原因下切较为严重,根据南港闸下游310 m 处实测大断面成果分析,南港闸下河段2012~2018 年下切1.0 m。水下河床的变化受诸多因素影响,主要原因:早期南港疏浚以及过量采砂导致南港河床日益下切,上游流域内多座水电站等拦蓄水工程建成后,上游来砂量减少,加之近20 年流域较少发生大洪水,泥砂下泄较少,河床泥砂没有得到补充。河床下切河道过水断面加大对排洪有益,但在正常运行期间,河床下切造成闸下水位下降,水闸落差加大,对闸下游消能防冲工程不利。

3.3 闸下游低潮水位变化情况

南港闸处于感潮区,每日两次潮落,下游水位受潮水位变化影响。闸下游河道的水位特性较为复杂,它除受远洋海潮涨落、水闸泄水大小影响外,还受闸下河道变化的影响,据与南港闸下低潮位相关关系密切的下游石码潮位站1980~2018 年年最低潮位资料来看,年最低潮位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年最低潮位从1980 年的-0.60 m 降 至2006 年1 月 的-2.12 m、2018 年的-2.70 m,而同期的厦门站年最低潮位(基本能反映外海潮汐特性)却基本上没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南港闸下低潮水位的高低变化主要是河道采砂、河道下切引起的。南港闸原设计采用最低潮水位-0.24 m,2002年加固设计采用最低实测潮水位-1.59 m,2018 年7 月实测低潮位-2.10 m,低潮水位呈下降趋势,其变化趋势与石码潮位站一致。南港闸最大落差发生在闸下低潮水位时,低潮水位下降,则水闸落差加大,当潮水位低于设计采用值时,将影响工程的安全运行。

3.4 工程地质条件

海漫地基均为粗砂或蛎壳淤泥质中砂,存在渗透变形、沉降与不均匀沉降问题。防冲槽地基均为粗砂或蛎壳淤泥质中砂,存在抗冲刷稳定性差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5 消能防冲复核

后启孔消能方式为底流式消能,对冲坑所在13 号孔进行消能防冲复核计算。消能计算采用《水闸设计规范》(SL 265-2016)附录B 中规定进行。见表1 和表2。

表1 13 号闸孔过闸流量计算成果表

表2 13 号闸孔消能防冲复核成果表

复核计算结果:在上游水位4.5 m,下游-2.10 m 工况,闸门开度为1.5 m 时,消力池长度不够,远驱水跃溢出消力池,最大长度为27.13 m,超过消力池水平长度23 m,需要海漫长度为52.11 m,超过实际长度48 m。

综上述,南港闸除险加固后已运行15 年,由于多种原因下游河床持续下切,低潮水位降低,实测闸下最低潮水位-2.10 m,比加固设计的-1.59 m 降低了0.51 m。经消能防冲计算复核表明,下游低潮水位、闸孔开度较大时产生远驱式水跃,由于后启孔海漫长度不足,河床抗冲能力弱,在干砌海漫及下游河床发生冲刷破坏。分析及计算结果与干砌海漫、防冲槽及未端河床的实际冲刷情形吻合。

4 冲坑除险处理

为遏制冲坑发展,改善下游水流条件,提高水闸、船闸下游海漫段抗冲刷能力,保障水闸运行安全,对南港下游干砌条石海漫段等冲刷坑进行处理。

1)基坑底部清理:在低潮位时,采用船上长臂挖掘机对基坑底部进行清理。1 号坑清理深度为0.5~1.0 m,上游侧清理至浆砌条石海漫下缘,下游清理至抛石防冲槽上缘,右岸清理至2 号坑边缘,清理宽度33.5 m。2 号坑上游侧清理至浆砌条石海漫下缘,下游清理至抛石防冲槽上缘,右岸清理至船闸边墙混凝土护脚外缘,清理宽度15.3~16.8 m。

2)基坑清理后,水下抛填砂石垫层,潜水员配合整 平,1 号 坑 填 至-3.85 ~-4.85 m 高 程,2 号 坑 填至-3.70~-4.70 m 高程。

3)铺设两层350 g/m2的土工布,上面抛填15 cm砂石反滤料进行镇压。

4)浇筑模袋混凝土,采用C25 模袋混凝土护面,1号坑混凝土厚度为70 cm,2 号坑混凝土厚度为50 cm。膜袋采用矩形型机织膜袋,材料为丙纶,在工厂进行整片制作。1 号冲坑模袋由7 个尺寸4 m×24 m、1 个2 m×24 m 和1 个3.5 m×24 m 的隔离体组成。2 号冲坑模袋由3 个尺寸4 m×24 m 和1 个尺寸(3.3~4.8)m×24 m 的隔离体组成,每个隔离体之间互不相通,相邻模袋之间底层设置30~50 cm 的搭接。模袋铺设完成后,及时进行混凝土的灌注,混凝土采用泵送商品混凝土。

5)海漫冲坑下游抛石防冲槽段新增抛石厚1 m。3、4 号冲坑抛填块石至-4.5 m 高程。石材采用本地产花岗岩,石质坚硬,块石粒径大于0.5 m,重量大于50 kg,抛填时大小搭配。

5 存在问题及建议

1)南港船闸泄水孔位于干砌海漫与防冲槽交界处,共2 孔,尺寸均为1.5 m×1.5 m,闸室底高程-2.0 m,若船闸在下游低潮位情况下泄水,对海漫及防冲槽的流态产生不利影响或直至产生冲刷。虽然南港船闸近15 年来通航量很少,基本处于停航状态,偶尔通航也是在下游高潮水位时才能通行,正常情况下不会发生低潮位泄水的情况,但要预防和禁止低潮位船闸泄水。

2)闸下低潮水位的变化主要是河道采砂、闸下河道变深引起的,应持续通过有效途径加强河道的保护,严禁在库区及闸下游河道采砂,以利于控制低潮位逐年下降的趋势。此外,由于较低的潮水位一般处在非汛期,上游来水量小,潮位变化快,则在遇到最低潮水位时,应通过水闸调度运行措施,避免闸下游消能防冲工程冲刷破坏事件发生。

猜你喜欢
条石南港低潮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点位布设
天津南港LNG接收站沉降监测与影响因素分析
标志大革命在湖南走向低潮的是什么事件?
渤化南港码头公司首船起航
芦果漫游数题国之四层金字塔
江苏淮安清江浦城墙遗址
走读三坊七巷
巴蒂尔Ⅱ代篮球鞋
走出“低潮”的希望
三条石工人歌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