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如何将个性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班主任首先应该承认个性差异,这样创新能力培育才有基础;其次应该尊重个性差异,这样创新能力培育才能落地扎根;最后要利用个性差异,让创新能力培养开出多彩的花朵。班主任要承认、尊重、利用个性差异,不苛求“完人”和“全才”,引导学生发展、完善自身的个性特长。
【关键词】个性教育;创新能力培育;学生发展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5-0058-03
【作者简介】王迎军,山东省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山东荣成,264317)教师,高级教师。
多年前的一幅漫画,为我们的学校教育敲响了警钟:有棱有角的孩子们走进了校园,经过几年的学习之后,变成了人人一般模样的圆球。这幅漫画引发了社会对“学校教育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的思考。我们的孩子在教育的熔炉里渐渐失去了自己的个性,失去了独立思考的能力,失去了自主创新的本领,学校里的每一个教育者都难辞其咎。由漫画推及诸多拘囿人思维的教育事件——考试卷上的“标准答案”,“知识漏斗”式的教书先生,刻板单一的课堂模式……质疑和批判声中,人们对教育的反思多了,教育者进行课程改革的决心和行动也多了。
一、承认个性差异,创新能力培育有基础
世界上没有相同的两片叶子,同样也没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班主任在教育学生时,如果承认个性差异,就会因人而异、因材施教,而不会唯分数唯名次。
有的学生心思缜密,勤奋好学,是班级中的佼佼者,那就安排他们做学习小组的“小导师”,合作学习就有了罗盘和主心骨;有的学生爆发力强,是运动场上的常胜将军,那就把班级的体育事务交给他,健体运动一准能安排妥当;有的学生观察力强,有组织能力,若利用得当,班主任就有了小帮手;有的学生天富乐感,节奏感强,是班级的“小百灵”,文艺演出就有了小指挥;也有的学生没有什么突出的本领,但却懂事明理、乖巧可爱,受到家长、教师、同学的喜爱……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应该看到学生身上的不同优点,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设置相应的任务,让他们承担起相应责任。
那年,我新接手一个班级,班上有个叫小棚的男生,默写一首诗竟然只写了三个字,其余的所有字都用“?”代替,令人哭笑不得。经过了解才发现,小棚是真的不会写字,课文也基本不会背,他的成绩在班上一直是倒数。郁闷、惆怅之余,我没有放弃,而是不断找机会鼓励他好好学习,想了许多办法帮他写出正确、规范的字……有一天,他竟然主动找我背诵《春》,且能背下几个大段落。我感到十分惊讶,问他是怎么背下来的。他说只要在脑子里想象一下文章中所描写的那个画面,就能背下来了。这样的孩子,虽然暂时不会写字,学习也还吃力,但是他丰富的想象力和超强的理解力,足以让我相信他有很大的潜力,只是需要我去发现和激发。表扬了他学习上的进步后,我就借机把班级评价手册递给了他,让他负责记录。他果然记得清清楚楚,每天的汇总和展示工作完成得很好,并能提醒各科教师记录好分数。他还根据自己的理解,想出了用不同颜色的图片代表加分减分项目、用良好表现扣除减分项目等评价办法,这让任课教师们对他刮目相看。
二、尊重个性差异,创新能力培育扎深根
说起尊重个性差异,不能不提到华为总裁任正非。在接受一次采访时,任正非讲的一个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一位俄罗斯的青年数学家,应聘到华为十几年,大家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印象里不善言谈的他好像只知道“玩”电脑。可是有一天,他却突然告诉任正非,他突破了2G到3G的算法。就是这样一个算法的突破,使得华为技术在世界科技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听到这个故事,我首先想到的不是这位青年科学家的创新能力,而是任正非对这匹“千里马”持之以恒的尊重和包容。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当下,一个公司在人才聘用上,不要说十几年不出成绩仍给予高薪,即便是一两年不拿出点成绩来,不论是“伯乐”还是“千里马”都会被质疑、被诟病。作为班主任,当面对学生的时候,我们可能没有任正非一样的远见和胸怀,但我们应该做到:尊重并宽容学生的个性,并学会耐心等待。
激发生命的潜能,方能看见成长花开。也唯有承认、包容、尊重、保护个性,创新能力的培育才能成为源泉活水,滋养个体生命的成长。
三、利用个性差异,创新能力培育添多彩
为了让更多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展现,学校开始执行“选课走班”制度,刚开始主要由教师设计,学生只是参与。但该项制度实施过程中,出现了学生不愿意参与某个社团,或想参加某个社团却因报名人数太多而被拒之门外的问题。为了帮助更多的学生找到心仪的选修课程,学校进行了“课程设计PK赛”,师生双线并行,同时开展课程设计,结果让人眼前一亮,充满惊喜。学生设计的课程有“故事手账”“网有千千结”“历史上的趣人趣事儿”“叶子的故事”“瓶之新语”等,这些课程由学生作为“导师”,不仅解决了师资的问题,也给了学生充分展现才能的舞台。
初二年级的小敏是个历史爱好者,他的“历史上的趣人趣事”社团一成立就吸引了众多人的目光。小敏结合自己的读书经历,讲述历史上的趣事趣人。一段时间后,在老师的建议下,小敏又将歷史分为几个大的时期,请社团成员都参与到趣事趣人的资料收集中来。大家“脑洞大开”,细化出古今中外政治家、文学家、科学家、军事家等不同类别的人物故事。由一个人物开始,抽丝剥茧引出同时代、同姓氏或同领域的其他人物及趣事,大家形象地把这种方法称为“趣人趣事合纵连横法”。在这个过程中,除了保留常规的社团讲坛外,学生们还进行了视频录制、美篇制作、话剧演出等工作,尝试着将人物故事进行多种形式的演绎,既锻炼了自身的语言表达等能力,也开启了他们对历史知识和事件的探索寻觅之旅。
在编织社团,大家共同编织各类小装饰品,社团里的小曼建议大家学习一下逃生绳的结法。小曼父亲是海员,归家的日子,他总是教小曼各种打绳子技巧,小曼就把这个本领带到了编织社团,她教给同学们双渔人结、普鲁士抓结、坐膝悬垂身体结等多种打结方法。绳子的多种玩法,激发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大家开始探索绳子的原料,研究如何编织绳子才能更有韧性、绳子还有哪些妙用等问题。编织社团从单纯的手工社团,发展为探索和创新社团,发现之旅由此开启。充分利用个性差异,为学生提供展示的舞台,不仅能让学生个体绽放光彩,而且能带动和引领更多成长的脚步。
现阶段,我们正经历着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时期,培养青少年的创造思维和创新能力,培养广大青少年的科学精神和科技素质,培养适应科技发展与社会进步所需要的劳动者,是时代赋予每一个教育工作者的新使命。承认、尊重并利用好个性差异,个性教育的脚步才能在创新素养培育中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