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预防的学校行动

2020-04-28 03:39黄德柱李宏亮
江苏教育·班主任 2020年12期
关键词:法治教育农村学校留守儿童

黄德柱 李宏亮

【摘 要】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在相互碰撞与彼此交融中,催生出很多的发展机遇,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其中留守儿童的违法犯罪现象是最值得关注的教育命题。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现象具有主体复杂、形式多样、低龄化、团伙性等特点,究其原因,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使然,特别是农村社区教育资源缺乏、学校法治教育薄弱、家庭教育缺失以及中学生的法治意识淡薄等。为此,学校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落实法治教育责任,完善育人评价体系,与家庭教育形成合力。

【关键词】法治教育;农村学校;留守儿童;中学生

【中图分类号】G415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5-6009(2020)95-0061-03

【作者简介】1.黄德柱,南京师范大学灌云附属中学(江苏灌云,222200)教师,高级教师;2.李宏亮,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南京,210002)科研员,博士,高级教师,江苏省首届领航名师,南京市德育工作带头人。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村文明与城市文明在相互碰撞与彼此交融中,催生出很多的发展机遇,也给教育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其中农村留守儿童因为交友不慎、斗气打架、金钱诱惑等引发的违法犯罪现象是最值得关注的教育命题之一。

一、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特点

违法与犯罪是两个彼此独立又紧密联系的概念,从广义上讲,行为人违反法律的行为都称违法,而犯罪是指行为人违反刑事法律的行为。在多数人的印象中,违法犯罪是远离未成年人的,但是通过课题组的梳理发现,青少年犯罪正呈现日渐低龄化的特点,在农村中学,学生的违法犯罪行为呈现以下特点。

1.违法犯罪主体复杂,犯罪形式多样化。

在农村中学生的违法犯罪案件中,犯罪主体以男性为主。近年来,在各种校园霸凌的违法犯罪行为中,女性犯罪呈上升趋势;也有犯罪主体男女混同,以性别、年龄等特殊身份、生理特征作诱引,打破被害人的心理防线。从过去的简单犯罪转向多样化发展,涉案罪种多,且有交叉性,按发案量多少排列顺序分别为:盗窃、抢夺和抢劫、聚众斗殴和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

2.违法犯罪低龄化,犯罪手段成人化。

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农村中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增强,再加上农村中学生普遍缺失父辈的监管和关爱,生理、心理早熟,犯罪低龄化势头明显。在受到刑事处罚的农村中学生当中,已满14周岁未满16周岁的人数明显增多,而未满16周岁不予刑事处罚和不满14周岁不负刑事责任的人数占比越来越大。另外,电影、录像、电子游戏和不健康报刊中的暴力内容带来的冲击,也让学生在猎奇模仿中走向犯罪,且手段越来越成人化。

3.违法犯罪具有团伙性。

从组织结构看,农村中学生年龄小、依附性强,容易形成“小团体”。尤其体现在抢劫、寻衅滋事等违法犯罪中,多数是3人以上作案,侵害对象多半是同校学生、相邻学校学生或者留守儿童。团伙作案主要原因是年龄小,作案时存在恐惧心理,依着人多势众、相互壮胆,往往采取群起而攻之、达到目的后迅速逃离现场的作案方式。

4.违法犯罪具有冲动性和盲目性。

中学生正处在生理和心理变化的复杂时期,他们精力旺盛,血气方刚,好讲义气,而且有很强的逆反心理,情绪不稳定,易冲动,自控能力差,在外界的影响和刺激下,容易冲动犯罪。

二、农村中学生出现违法犯罪行为的原因

农村中学生是一个体量巨大的特殊群体,他们的违法犯罪不仅仅是一个教育问题,更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课题组通过走访调查和文献研究,推本溯源,试图从主客观两个方面阐释这一问题背后的原因。

1.农村社区教育资源不足是农村中学生产生违法犯罪的重要原因。

农村地区社会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社会教育场所缺乏,农村中学生缺乏健康娱乐的客观条件。虽然有“送戏下乡”等活动,但是贴近中学生心理的高质量的文化产品不多,难以满足中学生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农村的社会物质文明日渐繁荣与进步,也带来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腐朽生活方式的偏激倾向。在农村,闲暇时光里,成年人的赌博、吵架,甚至是群体斗殴等社会不良现象时有发生,对社会风气造成不良影响。而农村中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缺乏社会经验和明辨是非的能力,受这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在一定条件和某种因素的作用下,极易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2.学校法治教育缺失是导致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关键要素。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农村中学片面追求升学率,轻视思想品德和法治教育。即使有法治教育,往往只是停留在口頭上,学校法治课很多时候就是走走形式。同时,在片面的应试教育评价体系中,学科教师和班主任更多关注的是学生的学科成绩和班级排名,对学习成绩差、思想品德差的“双差生”和父母离异的特殊学生、留守儿童等关爱不够,疏于教育引导;有些教师的教育行为比较简单粗暴,歧视、冷落,甚至伤害学生的行为时有发生,这都严重挫伤了这部分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造成一些学生逃学甚至辍学,闲散在社会上,沾染了恶习。

3.留守家庭的教育缺位是促发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的主要原因。

农村青壮年为了生计大都外出打拼奔波,很少有时间顾及孩子,每年和孩子相处的时间极少,对孩子的思想状况难以及时把控,难以及时采取有效教育措施,孩子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一些家长将孩子留给祖辈和亲戚朋友照顾,更有甚者将孩子交由私人托管中心长期照看,由于监护人年龄、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只能简单地解决孩子的吃喝问题并不能关注孩子的思想动态。这些孩子中有相当一部分是学校里的学习困难和行为习惯不好的学生,他们的学习成绩普遍较差、作业常常不能按时完成、有孤独失落的倾向,他们不愿与其他同学交流,同时又会表现出娇纵、任性等不好的行为习惯。这些学生一旦受到外在的诱惑,或是面对一些突发问题,就很容易失去基本的自控,从而走向违法犯罪。

4.法律意识淡薄和心理偏差是学生走向违法犯罪的直接原因。

法律意识包括法律知识、对法律的态度和守法的行为素养三个层次,它与道德意识相配合,调节人们的社会行为。根据课题组的调查,违法犯罪的农村中学生中除少数人是因为对法律一无所知而违法犯罪外,大多数人都是因为对法律持蔑视的态度以及缺乏守法的行为素养而违法犯罪的。长期以来,农村中学忽视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培养。在课题组走访的那些具有不良行为的中学生中,绝大多数都存在自私偏執、心胸狭窄、自暴自弃、我行我素等心理偏差和人格缺陷,他们缺乏战胜困难的信心与勇气,缺乏解决矛盾、应对挫折和处理危机的能力。

三、农村学校预防学生违法犯罪的行动

虽然,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其预防行动也必将是一个系统工程,但学校教育是这一行动的核心力量,也是专业力量。

1.塑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植根“和善”基因。

荀子说:“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环境对人的影响。农村中学应该以倡导文明风尚、营造良好的育人氛围、建设和谐校园为目标,以校园文化环境建设为重点,补齐农村中学文化建设的短板,植根“和善”基因,构建和谐校园。我们认为,学校应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首先,重点打造校园物型文化,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挖掘中华“和善”文化,宣传校园“和善”典型,让校园充满“和善”基因。其次,用好班级橱窗,开展“和善”学生评选活动,及时发现和褒奖班级“和善”典型,以身边的榜样为中学生预防违法犯罪积蓄正能量。最后,用好校园广播站、校报等载体,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让学生自己收集正面典型,宣传“和善”,从思想源头减少学生违法犯罪的行为。

2.开展丰富的德育活动,积聚法治正能量。

农村中学应该以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为抓手,将法治教育与学校德育有机结合,真正落实学校的法治教育,不断积聚法治正能量。首先,开设系列的法治教育课程,邀请法治辅导员开设讲座,结合农村中学生实际,通过典型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违法、什么是犯罪,引导学生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和行为,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其次,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在活动参与中发展法治素养。比如,举办模拟法庭竞赛活动,培养农村中学生崇尚法治的精神、追求公平正义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举办校园心理情景剧大赛,校园心理情景剧形式生动活泼,学生参与性、互动性强,为学生提供一种发现、思考及解决自身心理问题的思维方式,引导学生关注自我心灵的健康。

3.完善育人评价体系,引导学生积极向善。

学校要将“小善”“小恶”等纳入学生综合评价中,以积极的评价引导学生“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学校要引导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行小善,抵制小恶,做一个胸怀祖国、感恩社会、关爱他人的优秀农村中学生。学校要发挥评价的诊断和促进功能,对发展好的学生进行表彰和激励,对表现不好的学生提出改进意见。班主任可在班级板报、学校的宣传栏开设“身边的好人好事”栏目,定期宣传身边人的善言善行。

4.强化家校共同体建设,携手育人。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预防农村中学生违法犯罪,必须与家长携手。首先,学校要开发家庭教育课程,可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授课方式,通过专家讲座、典型案例分享、育儿经验交流等形式,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观,营造“和善”家庭,引导父母做“好家长”,培养“好孩子”。其次,建立科学的家访制度,有针对性地开展“送知识、送方法、送温暖”家访大行动,及时把新理念、新方法送给家长及其他监护人,把关爱送给单亲家庭、离异家庭、贫困家庭、留守家庭的学生,了解学生在家的学习习惯、生活习惯和思想动态,认真听取家长对学校的意见和建议。最后,树立优秀家教典型,发挥榜样作用,引导广大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共同助力孩子的健康快乐成长。

猜你喜欢
法治教育农村学校留守儿童
中学生法治教育策略研究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法治思维视角下的艺术管理学科发展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的班主任工作
浅谈《行政强制法》视野下的党校法治教育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小班额背景下学生作业批改方式的研究
浅谈农村学校管理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