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疏水Ni-P-Al2O3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及耐腐蚀性能研究

2020-04-29 07:19李恒征刘运通王兴盛刘泽祥
电加工与模具 2020年2期
关键词:硅烷镀层粗糙度

张 银 ,康 敏 ,2,李恒征 ,刘运通 ,王兴盛 ,2,刘泽祥

(1.南京农业大学工学院,江苏南京 210031;2.南京农业大学,江苏省智能化农业装备重点试验室,江苏南京210031;3.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江苏泰州225300)

超疏水表面具有抗腐蚀、抗附着、自清洁、油水分离、液体转移、定向运输等特定功能,在基础研究和工业应用领域具有重要研究价值[1]。目前,在材料表面实现超疏水特性的方法包括激光刻蚀、等离子刻蚀、电化学溶解法、阳极氧化法、化学溶解法、化学沉积法、高温热氧化法等[2]。与其他制备超疏水表面的方法相比,电化学法具有操作简单、安全高效、反应条件温和、易控制、成本低等优点[3-4]。

研究发现,在金属及其合金表面构筑超疏水防护层,可有效减缓金属的腐蚀过程,从而延长金属器件的使用寿命[5-8]。徐文骥等[9]采用电化学腐蚀与氟硅烷修饰相结合的方法,使镁合金表面获得超疏水性,并发现该表面在多种溶液中耐腐蚀性均有所提高;OU等[10-11]在刻蚀后的铜基底上修饰硅烷/氟化硅烷双层复合膜,发现其表现出很好的抗腐蚀能力,同时通过水热法在合金表面成功构建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微结构薄膜,经修饰后具有较好的超疏水性与抗腐蚀性;SHE等[12]采用电沉积法在AZ91D表面制备超疏水涂层,发现涂层具有极好的耐蚀性能;LI等[13]采用电沉积法在AZ31表面制备静态接触角为 156°±0.6°、滚动角为 1°的超疏水涂层,极大地提高了材料的耐蚀性能。此外,白苑等[14]通过电沉积镀镍法在不锈钢表面获得接触角高达152°的疏水性表面;杨亭亭等[15]采用化学刻蚀法在铝基底上制备了超疏水表面;张德建等[16]通过阳极氧化法对金属铝基底制备氧化铝,采用铬酸溶液进行刻蚀,并使用熔融十四酸进行表面改性,得到了静态接触角达150°以上、滚动角为1°的超疏水表面。然而,目前超疏水表面还存在稳定性不足、大面积制备困难、低表面能物质在高温和光照下易分解等问题,且制备的超疏水金属表面易受破坏而失去超疏水性能,稳定性和耐磨性有待提高,距离真正实现工业量产及普遍应用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Ni-P合金镀层具有高硬度、高耐磨性及高耐蚀性,常被用于提高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在前期研究成果的基础上[17-20],采用电化学法与氟硅烷修饰相结合的方法,在45钢基体表面制备超疏水Ni-PAl2O3纳米复合镀层,并利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光学接触角测量仪和电化学工作站等分别对镀层的表面形貌、晶相结构、表面粗糙度、润湿性及防腐性能进行研究,为进一步延长45钢基体材料的使用寿命、开发耐蚀性超疏水镀层在工业上的应用提供基础。

1 实验材料与方法

1.1 普通Ni-P-Al2O3镀层的制备

基材为 45 钢,尺寸为 30 mm×8 mm×7 mm[21];阳极材料为镍板,尺寸为200 mm×50 mm×5 mm,两极间距为45~50 mm,实验所用的电净液、活化液与基础镀液的具体组成见表1。

(1)首先制备Ni-P-Al2O3镀液:① 采用平均粒径为30 nm的纳米Al2O3颗粒,放入装有适量去离子水的烧杯中进行超声波分散5 min,并静置润湿24 h;②将润湿后的纳米颗粒悬浮液再超声波分散30 min;③ 将分散后的纳米颗粒悬浮液加入配制好的基础镀液中,可得Ni-P-Al2O3镀液,静置待用。

表1 实验所用溶液的组成

(2)其次制备Ni-P-Al2O3镀层:① 工件打磨,45钢表面经320#~2000#耐水碳化钨砂纸逐级打磨;② 用1号电净液电净除油,条件为室温下,工件接负极,控制电源恒流1 A,通电25 s;③ 用2号活化液强活化去除氧化层、疲劳层,条件为室温下,工件接正极,控制电源恒流1 A,通电30 s;④ 用3号活化液弱活化去除炭黑,条件为室温下,工件接正极,控制电源恒流1 A,通电30 s;⑤ 用电沉积方法制备Ni-P-Al2O3镀层,控制镀液温度为60℃,电镀时间90 min,电流密度5 A/dm2。在每道工序后均用去离子水洗净表面残留的液体。

1.2 超疏水Ni-P-Al2O3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

采用电化学法与氟硅烷修饰相结合的方式在45钢基体表面进行超疏水Ni-P-Al2O3纳米复合镀层的制备。

(1)首先进行电化学加工:采用尺寸为30 mm×30 mm×1 mm的304不锈钢作为阴极,电沉积处理过的Ni-P-Al2O3纳米镀层试样作为阳极,两板间距为50 mm,同时置于0.1 mol/L的NaCl水溶液中,在恒定电流1 A、电压12 V条件下电化学刻蚀60~300 s,实验过程中电解液温度保持在25℃左右。电化学加工装置示意见图1。

图1 电化学加工装置示意图

(2)其次进行氟硅烷修饰:在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无水乙醇,将质量分数为1%的氟硅烷逐滴加入无水乙醇中,再将配制好的氟硅烷醇溶液在磁力搅拌器上搅拌,初始速度保持在200 r/min,搅拌1 h;然后将速度调整为800 r/min继续搅拌5 h,保证氟硅烷均匀地溶解在无水乙醇中;最后将电化学加工后的样品在氟硅烷醇溶液中进行氟化处理60~90 min,并在干燥箱内干燥2 h。

1.3 样品表征

用FEI Quanta 250型扫描电镜观测镀层的表面形貌;用X′Pert Powder型X射线衍射仪分析镀层物相结构,辐射源波长为0.154 056 nm,工作电压为 40 kV, 步长为 0.02°, 扫描角度为 10°~90°;用OLS4100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测试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取镀层表面5个不同位置,结果取平均值;用OCA20型接触角测量仪测量接触角,取镀层表面5个不同位置,测量水滴体积为3 μL,水滴速度为1 μL/s,结果取平均值;用CS350型标准三电极系统进行电化学测试,腐蚀介质为质量分数5%的NaCl溶液,试样浸泡30 min后,以0.5 mV/s的扫描速度在该溶液中测试样品的极化曲线。

2 结果与讨论

2.1 镀层表面与断面形貌

图2是镀层表面与断面微观形貌。其中,图2a是在45钢表面采用普通电沉积制备的Ni-P-Al2O3镀层表面微观形貌,图2b、图2c分别为图2a的局部放大图;由SEM图可看出,所得Ni-P-Al2O3镀层表面均匀、致密,且无明显气孔缺陷。图2d是普通Ni-P-Al2O3镀层的断面形貌,可见所得镀层厚度均匀,约为34.72 μm。图2e是将电化学法与氟硅烷修饰相结合制备的超疏水Ni-P-Al2O3镀层的微观形貌,图2f~图2h分别为图2e的局部放大图,从更高倍数的SEM图可看出,经电化学加工后,Ni-PAl2O3镀层表面形成了不规则的微凹坑结构,这为后续超疏水表面材料的制备提供了理想的骨架。

2.2 镀层XRD图谱

图3是X射线衍射仪检测的镀层XRD图谱。由图3a可知,用普通电沉积法制备的Ni-P-Al2O3镀层表面分别在 2θ角为 44.706°、52.124°、76.409°的区域存在较明显的Ni衍射峰,而纳米Al2O3颗粒的衍射峰没有出现,原因可能是镀液中颗粒的浓度较小。由图3b可知,经电化学加工后,Ni-P-Al2O3镀层表面在2θ角为40°~50°的区域出现较宽的馒头峰,表明镀层为非晶态结构,但没有出现基体Fe的衍射峰。

图2 镀层的表面及断面形貌

图3 镀层的XRD图谱

2.3 镀层表面粗糙度

图4是镀层表面三维微观形貌。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可直接测算出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如表2所示,此处为基于区域形貌的粗糙度评定参数Sa。可见,普通Ni-P-Al2O3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平均值为Sa0.389 μm,而经电化学加工与氟化处理后,镀层的表面粗糙度值明显增大,为Sa0.936 μm。表面粗糙度值主要受表面形貌的影响,由前文镀层表面形貌可知,经电化学加工后,Ni-P-Al2O3镀层表面形成了不规则的微凹坑结构,进而使得镀层表面粗糙度值明显增大。

表2 镀层表面粗糙度

图4 镀层的三维微观形貌

2.4 镀层润湿性

根据相关文献,构造超疏水表面需满足两个条件:一是粗糙的表面结构;二是低表面能[22]。图5是用接触角测量仪测得的各镀层的表面接触角。根据Wenzel理论,当材料表面亲水时,表面越粗糙,亲水性越好,接触角越小;当材料表面疏水时,表面越粗糙,疏水性越好,接触角越大。从图5a可看出,普通Ni-P-Al2O3镀层表面的接触角为 107°(大于 90°),镀层表面表现出疏水性;由图5b可知,经电化学加工与氟化处理后,Ni-P-Al2O3镀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52°(大于150°),达到了超疏水状态。结合前文镀层表面微观形貌与粗糙度分析认为,经电化学加工后,Ni-P-Al2O3镀层表面形成凹坑结构,故可判定经电化学加工与氟化处理后的Ni-P-Al2O3镀层具有超疏水性。此外,图5还给出了5天、25天及1年后测得的超疏水Ni-P-Al2O3镀层的表面接触角。尽管镀层表面的接触角有幅度变化,但其接触角最大为 153°、最小为 149°,仍接近 150°,依然保持着高疏水性,说明超疏水镀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图6是镀层表面抗粘性示意及实物图。其中,图6a为超疏水Ni-P-Al2O3镀层表面抗粘性,图6b和图6c分别为普通、超疏水Ni-P-Al2O3镀层表面实物图,而普通Ni-P-Al2O3镀层由于液体一接触就会铺展在表面,故无法拍摄其抗粘性示意图。由图6可见,水在Ni-P-Al2O3镀层表面会铺成一团,而在超疏水Ni-P-Al2O3镀层表面会缩成一个球形,这保证了水与固体表面的接触面积最小。

图6 镀层表面抗粘性及实物图

2.5 镀层耐蚀性

图7是45钢基体及镀层在质量分数5%的NaCl溶液中的动电位极化曲线,相应的腐蚀电流密度、腐蚀电位和腐蚀速率见表3。一般来说,自腐蚀电位越大,腐蚀电流密度越小,耐蚀性能就越好[23]。

表3 45钢基体及镀层极化曲线拟合数值

图7 45钢基体及Ni-P-Al2O3镀层的动电位极化曲线

结合图7和表3可看出,在NaCl溶液中浸泡0.5 h后,45钢基体的腐蚀电位为-763 mV,腐蚀电流密度为8.190 μA/cm2,腐蚀速率为 0.099 mm/a;Ni-P-Al2O3复合镀层的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到了-622 mV,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相应地变为2.045 μA/cm2和 0.025 mm/a,表明 Ni-P-Al2O3复合镀层对45钢基体起到了有效的保护作用;超疏水镀层的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到了-282 mV,腐蚀电流密度较Ni-P-Al2O3复合镀层也更小,达到0.702 μA/cm2,且腐蚀速率仅为 0.008 mm/a,说明超疏水镀层具有更优的耐腐蚀性能。分析认为,这是由于经电化学加工后的Ni-P-Al2O3镀层表面形成了不规则的凹坑结构,导致超疏水镀层中残留大量空气,能够在其表面形成一层有效的“气垫”保护层,使得腐蚀溶液中的Cl-难以接近,从而具有优异的耐腐蚀性能[24]。

为了考查超疏水Ni-P-Al2O3复合镀层在腐蚀介质中的稳定性,在室温下采用动电位扫描法对超疏水镀层浸泡在质量分数5%的NaCl溶液中不同时刻的极化曲线进行测量,结果见图8。用Tafel曲线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相应的腐蚀电位、腐蚀电流密度和腐蚀速率见表4。

表4 超疏水Ni-P-Al2O3镀层不同时刻极化曲线拟合参数

图8 超疏水Ni-P-Al2O3镀层不同时刻的极化曲线

结合图8和表4可看出,浸泡时间0.5~1 h时,腐蚀电位向正方向移动,达到-256 mV,腐蚀速率减小为0.007 mm/a;随后从1~72 h时,腐蚀电位变化逐渐向负方向移动,达到-706 mV。实验范围内,超疏水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与腐蚀速率均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浸泡时间为1 h时,腐蚀电流密度达到最小的0.625 μA/cm2。分析认为,这是由于Ni2+形成的腐蚀产物聚集在电极表面,从而阻碍了腐蚀的进行;而随着浸泡时间延长,电极表面的原始氧化层逐渐变薄,尽管腐蚀产物能阻碍腐蚀的进行,但Cl-与金属的结合性较强,腐蚀速率增大。

3 结论

基于前期研究成果,采用电沉积法制备普通Ni-P-Al2O3镀层,并用电化学法与氟硅烷修饰相结合的方式制备超疏水Ni-P-Al2O3镀层表面,得到以下结论:

(1)采用电沉积法制备的Ni-P-Al2O3镀层表面均匀、致密,且无明显气孔缺陷。经电化学加工后,镀层表面形成不规则的微凹坑结构,表面粗糙度值明显增大;用电化学法与氟硅烷修饰相结合制备的Ni-P-Al2O3镀层表面的接触角为152°、滚动角为3.5°,达到了超疏水状态。

(2)电化学测试表明,在5%的NaCl溶液中,与普通Ni-P-Al2O3镀层相比,超疏水Ni-P-Al2O3镀层的腐蚀电流密度与速率最小分别为0.702 μA/cm2、0.008 mm/a,表现出更加优异的耐腐蚀性能。

猜你喜欢
硅烷镀层粗糙度
电流密度对Zn-Ni-PTFE复合镀层组织结构和耐蚀性的影响
基于统计参数开展天然岩石节理粗糙度非均匀性和节理尺寸效应关联性研究*
粗糙度对黏性土-混凝土界面剪切特性影响
框架材料表面粗糙度控制工艺研究
纳米TiO2颗粒对Ni-W-P合金镀层性能的影响
低共熔溶剂中电沉积制备Ni/TiO2复合镀层的性能研究
钛合金TC4铣削加工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试验*
浅谈硅烷浸渍在水工建筑物混凝土中的应用
MWCNTs表面对玻璃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力学及其界面粘合性的影响
加热工艺对锌铁合金热成形钢镀层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