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肥胖大学生心肺功能、身体成分的影响研究

2020-04-29 06:38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20年6期
关键词:潮气量氧量间歇

(中国海洋大学 山东 青岛266100)

目前我国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尤其是大学生下降得更为突出。大学生中超重和肥胖的比例迅速增长,占总体20%以上,男生更达到28%,这个问题非常突出。超重和肥胖症会引发一系列健康、社会和心理问题。它不仅影响身体的曲线美,而且还是心血管、高血压、糖尿病、某些癌症和其他一些慢性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严重影响到大学生体质健康;同时,有一些肥胖症患者,因在学习、生活中受到歧视和对自身体型不满意而产生自卑。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代谢性疾病,早在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已将它列入疾病分类名单。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少年强,则中国强”,只有大学生身体强壮,整个民族身体才能强壮。如果大学生体质健康状况不能达到一个理想状况,不仅对学生本人今后的生活、工作带来极大的压力和负担,也势必影响整个中华民族整体健康水平,影响到国家未来的建设与发展。

我国政府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近年来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但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仍是学生素质的明显短板,居高不下的超重、肥胖成为制约学生体质健康的一大重要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运动被公认是肥胖干预的最佳手段。而高强度间歇运动作为一种新兴的运动方式,应用于各种训练之中,应用之广泛,逐渐被人们所接受。高强度间歇训练有其强度高、运动时间短、耗氧量高等特点。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从大学本科公体课中选择男性肥胖青年,平均年龄(20±1)岁,首先对选择的男性肥胖青年进行问卷调查,了解他们的生活作息、饮食习惯、吸烟史、病情史以及健康情况,筛查出无疾病史、心血管功能在正常范围内的肥胖青年,从中抽取10名男性肥胖青年参加本次实验项目。根据自愿原则参加本次实验,并在实验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同时确保在试验期间受试者除训练项目外不进行其他形式的训练。

1.2、测试方案

实验组进行高强度间歇训练,训练方式为变速跑步。每个实验对象佩戴心率带监测心率控制其运动强度。依据高强度间歇训练的强度要求,将心率控制在自身最大心率的80%-90%之间。单次运动方案包括热身运动、主体运动、拉伸运动和协调性运动,整个运动方案时间约60分钟。准备运动为两圈慢跑热身运动以及原地的热身拉伸运动,主体运动为高强度的四圈变速跑运动,弯道放松慢跑,直道加速冲刺跑,冲刺跑阶段使其心率达到最大心率的80%以上。拉伸运动为拉伸放松练习主要以压腿拉伸以及,最后整理协调性运动为绳梯内的脚步训练,包括开合跳、交叉步等灵活脚步训练。每周安排进行4次运动,整个实验过程进行8周。在此训练期间确保在试验期间实验组除训练项目外不进行其他形式的训练。

1.3、测试方法

(1)体脂率、体成分以及BMI指数测定。

在训练前使用韩国Inbody身体成分测试仪进行体脂率测试以及BMI指数的测定。

(2)心肺功能及最大摄氧量的测定。

采用德国COSME功率自行车进行最大摄氧量、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的测定。心率测定通过电极片进行传输检测最大心率。

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摄氧量测试:根据功率自行车的测试设定,以25W为起始负荷,蹬骑一分钟,之后每级递增5W,每级持续蹬骑30S。要求受试者在蹬骑过程中保持在60-65rpm转速,直至力竭。通过运动心肺代谢系统(CorxⅡ,德国)同步记录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和最大摄氧量。

1.4、数据统计

数据统计由SPSS10.0软件完成,数据结果以平均数±标准差的形式表示。数据分析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P<0.05为有显著差异,P<0.01为有非常显著差异。

2、研究结果

2.1、实验组与对照组身体成分的比较

实验组身体成分与对照组的成分比较表明,实验组经过8周的训练后的体重、BMI指数、体脂率前后比较具有较高的差异性(P<0.01)。对照组的体重、BMI指数、体脂率前后比较没有统计性差异(P>0.05)。

表1 研究对象运动前后基本情况一览表

2.2、实验组与对照组心肺能力的比较

实验组心肺功能运动前后比较结果表明,实验组经过8周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后,其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摄氧量3项指标较实验前相比有明显提高。经过为期两个月的高强度间歇训练,实验组在运动后的3项指标明显优于实验前实验组的指标。

表2 实验前后心肺能力变化情况一览表

3、讨论分析

3.1、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心肺能力的影响

心肺功能,是指个体的肺脏和心脏器官,从空气中携带氧气并将氧气输送到血液加以利用的能力。由于个人运动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和氧气,因此心肺功能的强弱可以部分的反应一个人运动能力的强弱。因此,心肺功能可以说是一个反应人体运动健康的重要指标。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摄氧量是反映人体心肺功能的重要生理指标,可以反映出肺脏和心脏携带氧以及输送氧的能力。通过图表中的数据可知,实验组进行训练前后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摄氧量三项指标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说明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可增强人体肺部肌肉的收缩力量,提高个体的肺部通气量,增加机体运输氧的能力,从而提高运动能力。

3.2、高强度间歇运动对身体成分的影响

肥胖是引起许多慢性疾病的因素之一,很多研究表明,肥胖与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等多种疾病有明显的关系。现代大学生由于在校时间相对自由,没有人限制,容易造成生活不规律、熬夜、不愿意运动的生活习惯,这些都是引起大学生肥胖的因素。

许多研究表明,运动被公认是肥胖干预的最佳手段。运动不仅可以改善肥胖大学生的身体形态及体成分,还可以减轻炎症反应,增加抗氧化防御能力以及自身的心肺功能水平。

高强度间歇运动作为一项相对激烈的运动,通过高强度肌肉运动和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相结合,可以对多余的脂肪进行消耗。同时可以提高肌肉力量,以免在今后的运动中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同时提高肥胖大学生的灵活性。在本次试验中,实验对象运动前后的体重、BMI指数、体脂率都具有高度显著差异(P<0.01=。说明高强度间歇运动对的肥胖大学生的减肥有比较明显的作用。

4、结论与建议

4.1、结论

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使肥胖大学生的心肺功能得到改善。心肺功能指标中的潮气量、每分钟通气量、最大摄氧量三项指标都有明显的变化。这说明通过高强度间歇运动,可以使肥胖大学生心肺功能水平提高,增加肺部的气体传输能力。

通过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改善肥胖大学生的身体成分,包括体重、BMI指数、体脂率的下降。

高强度间歇训练可以提高肥胖大学生的身体爆发力、速度以及灵敏性,表现为运动体测成绩提高。

4.2、建议

随着经济水平飞速的提高和西方快餐食物的大量引入,很多学生不愿意去食堂吃饭,而选择喝瓶装碳酸类饮料,爱吃快餐、油炸类食品。这些高油、高脂食物使学生摄入了过量的热量,造成偏食,成为肥胖的推手。最主要的是缺乏体育锻炼和体育活动。很多学生不愿意走向操场、走向大自然、走到阳光下。面对生活节奏改变和科技发展,他们选择静坐、电视与网络游戏。日常性的体育活动、体育锻炼的急剧减少导致大学生肥胖的增多。这种现象的普遍性,要求更多的大学生需要进行有计划地体育锻炼。

肥胖大学生由于自身的身体条件的限制,常规的体育运动并不适合,因此应该对其特点进行针对性的运动训练指导。通过高强度间歇类型的运动或者多元素运动方式进行训练。

肥胖大学生的减肥减脂过程是一个长期且缓慢的过程,应当进行运动、饮食生活习惯的综合手段让其在高校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将其运用到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猜你喜欢
潮气量氧量间歇
中年女性间歇习练太极拳的强度、能量消耗与间歇恢复探究分析
间歇供暖在散热器供暖房间的应用
一种催化器储氧量的测试及计算方法
残氧量模型的修正方法在比例控制型烧嘴上的应用
基于感兴趣区的呼吸机潮气量准确性评价方法研究
间歇俯卧位通气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中的应用效果
学龄期儿童潮气量与营养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不同潮气量对妇科腹腔镜手术肥胖患者呼吸的影响
不同体位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机械通气下潮气量变化的影响
提高跑步成绩看最大摄氧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