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关中地区降水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2020-04-30 02:26斌,王
陕西水利 2020年2期
关键词:关中地区集中度降水量

李 斌,王 莉

(1.陕西省水利信息宣传教育中心,陕西 西安 710004;2.陕西省江河水库工作中心,陕西 西安 710018)

0 引言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中部,被称为八百里秦川,这里土壤肥沃,农业发达,是陕西主要农业基地,历史上先后有十多个朝代在这里建都。同时,关中地区存在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水资源紧缺、资源性缺水和工程性缺水并存的现象。有些年份降水范围广、强度大;而有些年份降水少,甚至造成水库的库水位接近死水位。

气候变化存在时空分布差异,研究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找出其规律、成因等对于水文水资源研究有十分重要意义。国内外对区域降水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许多有益成果[1~6]。中国北方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研究夏季的降水特征,对于认识区域降水变化趋势、时空分布规律等必不可少。文献[7~9]采用不同方法对区域夏季降水量、降水日等特征等进行了分析。集中度指数[10~13]能较好地表征降水径流等水文要素的年内集中程度,被广泛应用于相关水文研究中。针对陕西地区降水已有不少研究,主要集中在降水总量及降水日数的变化分析上[14~16],并且对于关中地区降水集中度的研究也相对较少。本文选取关中区域内12 个雨量站,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降水变化特征,采用两种降水集中度方法分析年降水的时间及空间分布特征,以期为该区域水资源管理,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参考。

1 数据及分析方法

1.1 研究区概况

关中地区位于陕西省中部,总面积约5.56 万km2。该地区南依秦岭,北靠“北山”,西起宝鸡峡,东至潼关,东西长约360 km,东宽西窄,地势西高东低,高程320 m~850 m,东部黄河河床高程约为320 m。关中地势平坦、土壤肥沃、气候温暖,区域内有宝鸡峡、泾惠渠、交口抽渭等多个大型灌区,号称“八百里秦川”。

1.2 资料选取

采用1960 年~2013 年共54 年陕西关中地区12 个典型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分析,站点位置见图1。数据来源于中国气象科学数据共享服务网[17~18]。对于少部分缺测数据,采用邻近站点进行插补。四季时段按气象部门的标准划分,即春季3 月~5 月,夏季6 月~8 月,秋季9 月~11 月,冬季12 月~次年2 月。

图1 研究区域及站点分布

1.3 分析方法

采用滑动平均法、累计距平法、线性趋势分析法分析各雨量站的降水趋势;采用降水集中度(PCD)和降水集中期 (PCP)、降水集中度Q 指数分析降水量时间分配特征。

(1)降水集中度和降水集中期

降水集中度(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Degree,PCD)和集中期(Precipitation Concentration Period,PCP)是利用向量分析的原理定义区域降水量时间分配特征的参数,其中PCD 能够反映研究时段内降水的集中程度,PCP 则可以反映一年中的最大降水量出现的时段,具体公式如下:

式中:PCDi表示为第i 年的降水集中度;PCPi表示为第i 年集中期;Rxi=∑rij·sinθj,Ryi=∑rij·cosθj;Ri为某测站第i 年的总降水量;θj为第j 月对应的方位角;i 为年份(i=1960,1961,…,2013),j 为月序(j=1,2,…,12)。

由式(1)和式(2)可知,PCD 能够反映年降水在研究时段内各月的集中程度。在研究时段内,如果年降水集中在某一个月,则它们合成向量的模与总降水量之比为1,即PCD 为极大值;如果每个月的降水量都相等,则它们各个分量累加后为0,即PCD 为极小值。PCP 是合成向量的方位角,当PCP 为低值时,表示一年中出现最大月降水的时间较早;当PCP 为高值时,表示一年中出现最大月降水的时间较晚。表1 给出了降水集中期与月份的具体对应关系。

(2)降水集中度Q 指数

参考Li 等[19~20]定义的表征单站降水量时间分配特征的降水集中度Q 指数分析降水集中程度。

表1 方位角及降水矢量方向范围对应关系 单位:°

式中:N 为总日数,根据研究内容选取,研究时段为夏季降水时,N 取92,研究时段为全年降水时,N 取365;P(xi)为第i 日降水对整年降水的贡献率;Qi指数表示研究时段内逐日降水量对降水总量的集中程度。当Qi=0 时,反映全年的降水均匀地分布在每一天;当Qi=1 时,反映全年的降水集中在某一天内。

2 研究结果与分析

2.1 关中降水基本特征

2.1.1 降水的年际变化特征

取各站年降水量平均值作为关中地区年均降水量,1960 年~2013 年,陕西关中地区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为632.7 mm,最大值是1983 年,为918.1 mm,最小值是1997 年,为368.0 mm。该区域降水量呈缓慢减小趋势,减小速率为11.6/10 a,各站降水量的变化呈现一致性。

表2 关中地区降水量变化 单位:mm

关中地区年均降水量变化见表2。由表2 可知:60 年代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值;70 年代降水量和多年平均值接近;80 年代降水较多,降水量大于多年平均值;90 年代降水明显减少,降水量小于多年平均值;2000 年以来,降水量有所增加,接近多年平均值。该地区年均降水量最大值是1983 年918.1 mm,最小值是1997 年368 mm;平均623.7 mm;最大值为最小值的2.5 倍;最大值为平均值的1.5 倍。该区域降水量较大的站有武功、华山、太白,年均降水量分别为917.1 mm、810.1 mm、742.1 mm。所有站降水量255.1 mm~1382.3 mm 之间,年最小降水为1977 年秦都站,为255.1 mm;年最大降水为1983 年武功站,为1382.3 mm;各站降水的变化和关中地区年均降水变化呈现一致性。

2.1.2 降水的年内分布

各月降水量占年降水量的百分比,是表示降水量年内分配特征的常用方法,对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关中地区降水年内分布见图2。

图2 关中地区降水年内分布

由图2 可知,关中地区降水各月分配不均,年内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7%以上;秋季降水量占全年29%,春季降水量占全年21%,冬季降水量占全年3%左右。月平均降水量以7 月最多,为120.2 mm, 贡献率占到全年的18.9%;8 月平均降水量为105.3 mm,贡献率占到全年的16.2%。区域内最大月降水量为1981 年8 月太白站,月降水量509.6 m;次大月降水量为2007 年7 月武功站,月降水量446.8 mm;1981年8 月武功站,月降水量432.6 mm。

2.2 降水集中度PCD 和集中期PCP 的时空分布特征

2.2.1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年际变化

通过对关中12 个站点54 年降水量资料计算,可知关中地区降年内分布不均。该地区属于半湿润半干旱地区,1960 年~2013 年年均降水量在368 mm~918 mm 之间;54 年中仅有5 年降水量小于500 mm;有9 年降水量大于700 mm。1960 年~2013 年关中地区降水集中度PCD 变化见图3。

图3 1960 年~2013 年关中地区降水集中度PCD 变化

由图3 可知,50 年该地区PCD 的值在0.33~0.67 间变化,平均值为0.51,说明关中地区降水较为集中。其中PCD 最大值出现在1981 年,其值为0.67,表明1981 年最为集中;最小值出现在1997 年,值为0.33,表明1997 年降水在54 年中最为均匀。从线性拟合曲线看,1960 年~2013 年关中地区降水集中度呈现上升趋势,说明该区域降水将趋于集中。从5 a 滑动平均曲线看,关中PCD 变化大致可以分为3 个阶段:20 世纪60 年代~80 年代中期PCD 呈现波动增大趋势;90 年代中期PCD 呈现波动减小趋势;90 年代末期到2013 年PCD 呈现一定的增大趋势。

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各站的PCD 值在0.15~0.8 间变化。PCD 最大值是1979 年陇县站,为0.8;该站1979 全年降水量为537.5 mm,7 月份降水达291.9 mm,占全年降水的54%;PCD 最小值是1997 年华县站,为0.15,全年降水仅为279.8 mm,月降水量最大值为7 月份46.1 mm。降水在年代际变化中经历了多个变化:60 年代、70 年代,PCD 值小于多年平均值,降水较为均匀;80 年代PCD 值偏大,降水相对集中;90 年代初到20 世纪初,PCD 值变小;21 世纪以来PCD 值变大,大于多年平均值。

图4 1960 年~2013 年关中地区降水集中期PCP 变化

图4 为关中地区降水集中期PCP 变化。关中地区PCP 的值在148.6~236 间变化,且大部分年份的PCP 值都在190 左右波动。计算各站每年的PCP 平均值作为关中的PCP,个别年份偏早或偏晚一些。例如1991 年PCP 值最小,为166.1,说明1991 年降水集中期偏早,出现在7 月初;1968 年PCP 值最大,为219.92,说明最大降水推迟到8 月末。1981 年降水量虽然不是54 年最大值,但PCD 为0.67,降水最为集中;PCP 为205.6,最大降水时间偏后。该地区PCP 均值的年代际变化不明显,60年代为194.9;70 年代 为191.2;80 年代为191.4;90 年 代为184.4;21 世纪以来大于平均值191.8,为196.0。

2.2.2 PCD 和PCP 多年均值空间分析

图5 关中地区PCD 和PCP 多年平均值空间分布图

取各站历年PCD 和PCP 的算术平均作为该站的均值,结果见图5。区域12 站PCD 多年均值介于0.45~0.57 之间;从空间分布来看,总体表现为从西向东PCD 逐渐减小,西部的陇县,太白,武功站为高值区域,PCD 都在0.56 以上;东部华山、华县、中部的秦都的PCD 都在0.45 左右,为低值区域。其他站点的PCD 多年平均值在0.52 左右。

区域12 站PCP 年平均值介于166~220 之间;其中太白、华山站PCP 小于190,其余各站PCP 在193 左右之间,即最大降水发生于7 月下旬。PCP 最大值为1994 年蒲城站,为236,对应时间较为滞后,为9 月中旬;PCP 最小值为1991 年耀县站,为148.6,对应时间较为提前,为6 月中旬。

2.2.3 降水集中度和集中期的趋势变化

关中地区降水集中度PCD 总体上呈微弱的增大趋势,但不显著;12 站的PCD 均呈增大趋势。降水集中期PCP 总体上呈微弱的减小趋势;12 站中凤翔、武功、耀县、华县四站呈增大趋势,其余站点呈现减小趋势。总体来看,区域PCD 表现为以增大为主,即降水呈现更加集中的趋势;区域PCP 表现为以不显著下降为主,即降水集中期呈现出提前后的趋势,但不够显著。

2.2.4 降水集中期PCP 分析

表3 为关中降水集中期出现频次。经过计算,所有站点的降水集中期主分布在6 月上旬和8 月下旬之间;主要分布在7月上旬和8 月上旬,约占总体的78%;集中分布在7 月下旬和8 月上旬,约占总体的52%。1960 年~2013 年,除凤翔、武功、耀县、华县4 站PCP 有微弱增大趋势外,其余站点PCP 有微弱减小趋势,降水集中期有微弱提前的趋势。

表3 1960 年~2013 年关中降水集中期出现频次

2.3 关中年降水集中度Q 指数分析

关中地区年降水集中度Q 值变化见图6。关中地区1960 年~2013 年降水集中度Q 值在0.25~0.50 之间,年平均值为0.36。Q 指数有轻微增大趋势。研究区12 个雨量站的Q 值均呈增大趋势的趋势。在所有站的计算数据中,最大值是1995 年韩城站Q 值为0.50,对应年降水量458 mm;最小值是1964 年武功站,Q 值为0.25,对应年降水量1273.3 mm。

图6 关中地区年降水集中度Q 值变化

总体上看,关中地区夏季降水和Q 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即年降水量越大,Q 值越小,降水更分散。所有站中两者呈现出了低度负相关关系;或者不相关关系。

2.4 关中夏季降水量特征

2.4.1 降水量变化

关中地区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7%左右,接近一半,分析夏季降水对于研究整个地区的降水特征有重要意义。取各站夏季降水量的平均值作为该地区夏季降水量,关中地区夏季年均降水量变化如图7 所示。1960 年~2013 年夏季平均降水量为292.4 mm;年际降水波动大,夏季降水最大值为1981 年的489.5 mm,夏季降水最小值为1997 年的111.8 mm;最大值为平均值1.7 倍,最大值为最小值4.4 倍;反映了夏季降水变化幅度大。夏季降水的总体趋势为波动中微弱上升。关中夏季降水年际变化:60 年代夏季降水量小于多年平均值;70 年代有所增大,依然小于平均值;80 年代降水大于多年平均值;90 年代降水减少,小于多年平均值;2000 年以来,降水量有所增加,大于多年平均值。20 世纪60 年代、70 年代、90 年代夏季降水偏低时期;20 世纪80 年代、21 世纪以来降水偏丰。各站夏季降水的变化呈现一致性。

图7 关中地区夏季降水变化趋势

该区域夏季平均降水量较大的站点有武功、太白、秦都站,年均降水量分别为461.9 mm、365.4 mm、355 mm。所有站点降水量在55.5 mm~891.6 mm 之间,年最小降水为1997 年韩城站,为55.5 mm;年最大降水为2007 年武功站891.6 mm。上世纪80 年代是降水量最大的时代,同时也是夏季降水量最大的时代;新世纪以来,降水略大于多年平均值,但夏季降水大于多年平均值,表明夏季降水所占比例更大。1960 年~2013 年,关中地区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夏季降水呈现增多的趋势,进一步说明夏季降水降水更加集中。

2.4.2 夏季降水集中度Q 指数年际变化

1960 年~2013 年研究区除了东部的蒲城,华山、华县站夏季降水有轻微的减小外,其他大部夏季降水量是增大的,其中中部的耀县、秦都和西部凤翔降水增加较为明显。夏季降水总量在111.8 mm~489.5 mm 之间,50 年平值为292.4 mm。近50 年来关中夏季降水总量是呈现增大趋势的。

图8 1960年~2013 年关中地区年夏季降水集中度Q 指数年际变化

图8 为关中地区1960 年~2013 年夏季降水量Q 指数。从Q 指数的分布来看,关中地区Q 值在0.45~0.86 之间,年平均值为0.64。Li 等[20]的研究指出全国夏季降水集中度Q 值在0.1~0.8 之间。相比之下关中大部分地区降水较集中,即降水集中分布在某个时间段。由图8 可知,关中地区年夏季降水集中度Q 指数有减小趋势。研究区12 个雨量站的夏季降水量普遍也呈增多趋势,相应站点的Q 值均呈减小的趋势;表明夏季降水有分散的趋势,但是这种变化不明显。近年的统计数据也表明,关中地区短历时,高强度的降水频发,水利、农业,应急管理等部门应加强进一步防范。

2.4.3 夏季降水量和降水集中度Q 指数相关性分析

表4 关中夏季降水和降水集中度Q 指数相关性分析

关中地区夏季降水量变化和降水集中度Q 指数相关性分析结果如表4 所示.总体上看,关中地区夏季降水和Q 指数呈负相关关系;即夏季降水量越大,Q 值越小,降水更分散。12 个站中,蒲城、韩城、凤翔、永寿、秦都华县6 个站两者呈现出了高度负相关关系;6 个站两者呈现出了中度负相关关系。

3 结论

(1)1960 年~2013 年,陕西关中地区年降水量多年平均值为632.7 mm,降水量呈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11.6 mm/10 a;各站降水量的变化呈现一致性;年内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其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7%以上。

(2)该地区PCD 的值在0.33~0.67 间变化,平均值为0.51;PCP 的值在148.6~236 间变化, 且大部分年份的PCP 值都在190 左右波动,最大降水基本出现在7 月下旬左右。区域PCD表现为增大趋势,即降水呈现更加集中的趋势;PCP 有微弱减小趋势,降水集中期有微弱提前的趋势。

(3)关中地区年降水集中度Q 指数有轻微增大趋势;研究区12 个雨量站的Q 值均呈增大趋势,表明降水呈现更加集中趋势,和PCD 计算结果一致。关中地区夏季降水集中度Q 指数有减小趋势,但是这种变化不明显。关中地区年降水量呈现减少趋势,但夏季降水呈现增多的趋势。

猜你喜欢
关中地区集中度降水量
1958—2019年新兴县汛期降水量的气候特征
成都市年降水量时空分布特征
羽翼与转化:朱子学在关中地区的接受和传播
新广告商:广告业周期性在弱化,而集中度在提升 精读
1956—2014年铁岭县降水变化趋势分析
1970—2016年吕梁市离石区降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关中流动重力测网的中小地震映震能力分析
我国物流产业集中度与市场绩效关系分析
清徐醋产业发展研究
基于SCP范式对我们商业银行中间业务市场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