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水线路中建筑物方案比选分析

2020-04-30 02:27
陕西水利 2020年2期
关键词:渡槽管径管材

王 征

(山东省德州市水利局,山东 德州253000)

1 工程及地质概况

倒虹吸做为输水工程的主要建筑物之一,在线路选择、布置形式、结构以及管材等方面具有很大的可选性。某新建输水工程拟建倒虹吸前后均与两条输水隧洞衔接,隧洞输水流量为26.7 m3/s,拟建倒虹吸起始端设置分水口向县城供水,分水流量6.7 m3/s,分水口以后倒虹吸设计流量为20 m3/s。拟建倒虹吸南北向横跨盆地,中间穿越东西向的二级公路、河道及三个村庄,处于浅切割低山地形区,进、出口为薄层粉砂岩、粉砂质页岩夹中厚层状长石石英砂岩;中部盆地段岩性主要为湖积粘土、淤泥、淤泥质粘土、粘质粉砂,其中局部含少量贝壳,堆积物质组成成分复杂,岩性变化大,且无规律,中~高压缩性土居多,地基土存在低承载力、抗滑稳定性差、压缩沉陷变形大及不均匀沉陷、深基坑侧向挤压塑变等不良工程地质问题。输水建筑物轴线平面布置图见图1。

2 建筑物比选

2.1 工程量及投资比较

拟建倒虹吸底板高程拟定为535.2 m,中间约1050 m 穿越地势低平的湖相积带,地面高程在512 m 左右,出口与另一输水隧洞进口相接。从地形上考虑,交叉建筑物可以考虑渡槽、倒虹吸两种形式进行比较[1]。

采用渡槽结构型式时,槽身净断面宽×高为3 m×3.23 m,支承结构为单排架,排架高度一般为21 m~24 m。排架基础为C25 钢筋混凝土承台(7.5 m×3.6 m),每个承台下布置10 根长度为21 m,截面50 cm×50 cm 的预制混凝土端承摩擦桩。承台基础开挖深度3 m~4 m,基底主要位于湖相积表层的粉质粘土层内。渡槽前段桩身主要位于淤泥质粘土内,出口段桩身主要位于粉砂层内。

图1 输水建筑物轴线平面布置图

采用倒虹吸结构型式时,管材主要采用PCCP 管,管径3.0 m,管道起止端分别设进水池、出水池。管道最大内水压力水头26 m,一般内水压力水头22 m。两种输水建筑物横断面图见图2,将渡槽和倒虹吸两种方案主要工程量进行对比,对比结果见表1。

图2 两种输水建筑物横断面图

表1 渡槽和倒虹吸两种方案工程量对比表

从工程量上看,在土石方开挖量倒虹吸较渡槽多30193 m3,代入相同单价得到倒虹吸比渡槽开挖费用多322.41 万元,浆砌石费用高出29.61 万元左右,碎石垫层费用高出54.47 万元,渡槽钢筋砼主要用于槽身、排架和基础承台等,而倒虹吸仅用于倒虹吸支墩,渡槽混凝土用量比倒虹吸多9342 m3,渡槽比倒虹吸混凝土费用高1825.63 万元,钢筋高出2055 t,1634.86 万元,倒虹吸管材选用PCCP 管(D=3.0 m),每米8350 元,共计874.25万元,倒虹吸Q345C 钢板108 t,50 万元。由此可以看出,渡槽主要工程量投资比倒虹吸高2138 万元左右,所以从工程量及投资可以看出,采用倒虹吸方案可以为输水工程节省投资。

2.2 工程设计比较分析

根据本段地质特征,地基主要为湖相积软土层,存在承载力低、抗滑稳定性差、压缩沉陷变形大及不均沉陷等问题,同时本段水平向设计地震加速度代表值为0.35 g,为高烈度区,覆盖层深厚,最深达100 m 以上,对抗震也较为不利。采用渡槽结构时,墩架普遍高于20 m,地震荷载较大,墩架需采用较大的结构尺寸,同时为满足软基承载力及沉降限值的要求,大量采用桩基,采用长度为21 m 的预制混凝土端承摩擦桩。采用倒虹吸结构时,主要为埋管形式,地震荷载较小,地基承载力较容易满足,不需要采用桩基等深基础,结构形式较为有利。

从工程设计角度分析,输水线路设计水头较充裕,输水建筑物水头损失大小不是根本性制约因素,采用渡槽和倒虹吸方案在技术上都是可行的。在建筑物地基为大范围的深厚湖积层软基、地震烈度高、建筑物周边人口密集等情况下,倒虹吸方案从对地基适应性、工程占地、运行安全性及工程投资上均优于渡槽方案,因此综合比较后输水建筑物推荐采用倒虹吸方案。主要比较结果见表2。

表2 拟建渡槽、倒虹吸方案比较表

3 管材选择

3.1 管材比选

倒虹吸管分预制和现浇两种形式,管道横断面通常为箱形或圆形,圆形断面受力条件及水力条件均优于箱形断面,应用最为普遍[2],箱形断面因立模方便,也应用于大流量、低水头倒虹吸管中。

在管道敷设形式上,常采用明管和埋管,地形较陡的坡面以明管敷设较为方便,地形平缓地带,多为土壤肥沃的农田,人机活动频繁,为便于保护耕地及减少人机活动对管道的影响,宜采用埋管形式。与公路、河流、沟谷等交叉处,根据跨越地物的特征、跨度及墩架布置条件,采用高支墩架空管、钢筋混凝土或钢结构管桥上敷设管道等形式从上部跨越,或者采用钢筋混凝土包管、交叉涵洞内敷设管道等形式从下部穿越。

拟建倒虹吸按现浇混凝土管设计时,设计内水压力一般为0.28 MPa,初拟圆管管径在3 m 左右。如采用钢筋混凝土箱形管,初步计算管道断面2.7 m×2.7 m,管壁厚度0.85 m,而同等情况预应力管道壁厚为0.25 m 左右,相比之下现浇钢筋混凝土管壁厚较大,自重大,用钢量大,抗裂性能差,如采用圆形断面现浇,则立模较为困难。此外,中部湖相积带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地基软弱,在现场绑扎钢筋、立模浇筑至养护成型,施工工序多,工期长,施工质量难以保证,因此不推荐采用现浇混凝土管形式。倒虹吸管材可在钢管及球墨铸铁管、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管、玻璃钢夹砂管、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等预制管材之间进行比选。拟建溢洪道考虑管道选材的整体统一性,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初选管径为2.4 m,压力为0.8 MPa 的管材进行综合,见表3。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球墨铸铁管造价高;预应力混凝土管管段重量过大,运输费用高,但承压较低,适应不良地基变形的能力差;玻璃钢夹砂管糙率小,同等条件下管径小,造价较低,但其适应不良地基变形的能力差,抗外压能力较差;因此本阶段均不推荐采用以上三种管型。PCCP管近年已在多个引水工程中成功应用,具备较优良的特性。结合倒虹吸布置情况,拟建倒虹吸选用PCCP 管,布置为埋管形式。

3.2 管径比选

根据国内相关资料[3~4],倒虹吸管采用较高流速时基本为3 m/s~4 m/s,部分已超过4 m/s,由于本段水头较为充裕,考虑管道流速尽量选择上限并适当提高,以减小管径。同时,为整体上控制单个倒虹吸水损,便于小流量工况的运行、消能,对长度较长或使用管材糙率较大的倒虹吸适当增大管径。

表3 倒虹吸管材综合比较表

根据上述原则,结合流量与管径因素,拟建倒虹吸采用了PCCP 管材,管道长度较长,拟定流速为2.8 m/s~2.9 m/s,略高于规范推荐的流速范围。根据初步拟定的设计流速,考虑单管、双管布置方案进行比选,按设计流速相同的条件[5~6],比较情况见表4。

表4 拟建倒虹吸管径比选表

3.3 结构布置

拟建倒虹吸自首端起依次布置为进口箱涵连接段、分(退)水闸前池、节制检修闸、进口池(含渐变段)、管身段、出水池(含渐变段)、出口箱涵连接段,末端接入2#隧洞处设隧洞检修闸。倒虹吸总长1180.25 m,其中管道长1140 m,管径3 m。管道在进出口斜坡段采用明钢管,中部管段采用PCCP 管埋管,管段长1047 m。倒虹吸管在最低处、过河段一侧设放空阀井,每隔400 m 左右设置进人检修井,放空管及进人孔均设置于镇墩上。倒虹吸断面布置图见图3,倒虹吸跨河断面布置图见图4。

图3 倒虹吸断面布置图

图4 倒虹吸跨河断面布置图

4 结论及建议

倒虹吸在输水线路中地形地势相对较低,跨河、箐沟和公路等建筑物交叉布置时具有明显的优越性,其结构布置对地形适应性较强,工程占地较少,沿地面明管(或暗管)铺设结构受力较好,在施工中因结构较其他建筑物简单,施工方便,在水利工程中应用广泛。但当地形高差较大时,在设计时要进行水力计算和结构稳定计算,并做好镇支墩、伸缩节、加筋环和支撑环等重要设计,保证倒虹吸结构稳定和安全运行。

猜你喜欢
渡槽管径管材
某660MW电厂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管径选择分析
新型给排水管材的应用及施工注意要点分析
给水工程中供水管材的选用方式分析
市政给水管道施工中管材的选择研究
大管径水平定向钻在沿海滩涂施工难点及措施
大管径预微导纠偏防护窗顶管施工技术研究
大管径大折角热水供热管道设计方案
基于 ABAQUS 软件的预应力梁式 U 型渡槽受力分析
高架渡槽不同支撑结构型式动力特性研究
邯郸新兴特种管材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