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朗读能力的几点思考

2020-04-30 06:44李春丽
神州·中旬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对策

李春丽

摘要:朗读者在朗读进程中,将书面语言转化成发音规范的有声语言,是对文本意义的创造,是朗读者在表达书面言语时的一种生命意识的精神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活动1。通过朗读,可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智力,获得思想的熏陶,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由于对朗读重视程度不足,朗读量少、朗读方式单一,没有充分挖掘朗读对学生学习、思维、情感的积极作用,本文就从当前朗读现状入手,就朗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解决对策。

关键词:朗读;小学语文;对策

一、朗读的重要性分析

(一)提升学生语感感知力

王尚文先生在《语感论》中提到:“我们对文字的感知是先由言语对象转变成表象,然后结合言语对象的揭示变化,把表象组织成表象活动,也就是再创造想象,从而引发主体的情感体验。”2在语文教材中,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特定的写作背景和写作目的。当学生接触作品时,通过朗读,可以加深学生感情的熏陶,促进共鸣,还可以促进学生理解文本,并借助于思维和审视能力,对语言进行鉴赏。

(二)提升学生情感表达力

朗读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一项常规学习方式,可以通过对文章的朗读,积累经验、定位思维、获得感受,提升思维逻辑。在小学的语文朗读中,学生可以通过朗读书本,表达出文章要表述出的情感,从而获得情感体验,而在朗读过程中,学生也会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从而学会如何使用不同的语言、运用不同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想法,表达自己的情感。

(三)提升学生的理解力

“读书百遍,其意自见”,小学生有时对文章的理解能力不深,需要一个循环反复和渐进的过程,通过对文章的朗读,可以逐渐领会作者的表达情感,感受文字运维。而且在学习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调动自己的语言环境和经验,运用自身丰富的想象,在读中思考,在思考中朗读,提高对课文的理解。

(四)提高学生记忆力

在小学阶段,孩子的理解能力一般,但记忆能力较强,通过不断的朗读,能够确保学生在理解内容的同时,加深对课文的记忆能力,熟读最后烂熟于心,最终能够了解其中含义。也能够在背诵过程中,提高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力。

二、存在的问题

(一)对小学朗读的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整体的教学安排上重视不足。将其作为教学的一种辅助手段。但是对于如何系统的采用朗读方法、开发学生语感、提升记忆力等方面重视不够,安排的时间很少。二是缺少对朗读的必要指导,基本上满足于学生能够读下来。三是没有对学生相关朗读的标准和考试。在课堂教学中,与背诵相比,朗读没有明确的标准,只能判定朗读是否流畅,对于是否能够符合文章内容语境、内容,没有明确的要求。

(二)教学的方法单一枯燥。一是缺乏激励手段。很多课堂的朗读教学,都是对原文的不停的阅读,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得学生多数都是被动的去完成朗读的任务,多数朗读的目的是为了背诵课文。二是缺乏现代化手段。对多媒体教学、互动式朗读等新形式的朗读手段挖掘不够,致使传统的朗读教学手段难以取得既定的成效。三是缺少竞争机制。小学生各类考试较多,但是对于朗读只是作为教学手段之一,很少举办相关的朗读比赛,在日常考试中不会单独列出,致使不能引起学生的重视。

(三)学生兴趣挖掘不够。教师对学生兴趣爱好挖掘不够,没有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能够从朗读中感受到快乐,而是被动的去完成教学大纲的有关内容要求,读的好,有的时候就会夸奖学生读的流畅,至于流畅在哪里,好在哪里,就没有更深的解读;而读的不好,就会要求学生课后努力学习。无形之中,让学生感觉读好读坏差距没有那么大,加上也不考试,对于朗读的重视程度就会减弱,而朗读对学生相关情感、记忆等方面的开发,就难以发挥出原有的功效。

三、对策和建议

(一)培养学生的朗读兴趣。善于观察学生,了解学生的兴趣和爱好,以此为出发点,站在学生的角度,首先为学生培养一个良好的朗读环境,制定朗读的计划。并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从读句子、段落、到全文,循序渐进,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体会成功的快乐;再次,教师做好示范引领。用精彩的阅读,激发学生热爱朗读、喜欢朗读,并且要積极鼓励学生,让学生在朗读时有成就感;再次,要积极通过引导学生读名著、读古训,让学生领会知识的快乐,并组织一系列朗读比赛、丰富多彩的朗读活动,在比赛中,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提高学生朗读的主动性,让学生愿意读、主动读,在朗读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表达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和交往能力。

(二)转变教学理念。当前,人们对小学的教学已经不再满足于分数,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实施,学生的思维方式、家长的价值取向也发生了潜移默化的变化。既要取得良好的成绩,也要使得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的发展。教育工作者应该重视和加强对教学观念的调整,进行变革和创新。而朗读教学的持续深入开展,可以有效的达成既定的教育目标。

(三)丰富教学手段。一是创设情境,注重课堂气氛的渲染提倡开放性朗读。应该培养学生通过朗读从旁观者转变为一个当局者,去设身处地的感受语言的魅力,读取文中含义。二是分角色表演朗读,通过分组安排,每个学生扮演不同的角色,借助人物动作、对话感悟理解课文。让学生将人和事连在一起,身临其境,更能激发学生的参与度。三是挖掘重点字词,读出真情实感。体会课文中语言文字的美正是促使学生读好课文的内在动力。四是多种朗读形式的运用。比如运用个别读、自由读、齐读等方式,特别是疫情当下,运用网络直播,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势必激发学生的参与度。

四、结语

总之,小学的朗读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教学手段,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活用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兴趣,就一定能够最大限度的挖掘学生潜力,用朗读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赵介平.朗读的魅力[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2012:24.

[2]王尚文.语感论(修订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47.

[3]叶圣陶.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80.

[4]张华敏,胡兰.我们的朗读课堂[M].长春:长春出版社,2012.

[5]毛世桢.朗读与朗读指导[M].拉萨:西藏人民出版社,2012.

猜你喜欢
朗读小学语文对策
诊错因 知对策
对策
面对新高考的选择、困惑及对策
防治“老慢支”有对策
构建校园英语文化,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
以“读”为桥 走进文言文的天地
小学语文教学的新步伐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