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共享单车领域中“公地悲剧”的成因

2020-05-02 05:37陈璟珂
市场周刊 2020年4期
关键词:梯队摩拜押金

陈璟珂

一、 背景介绍

共享单车,学名互联网租赁自行车,是指企业在公交站旁、地铁旁、校园里、商场旁停放的,提供给用户的一种公共自行车,其本质上是单车的分时租赁服务。

国内关于共享单车的起源最早可追溯到2008 年。 为了迎接奥运会,北京市首次引入了公共自行车系统。 由此启蒙,2014 年北京大学学生戴维创立了国内第一辆ofo 共享单车,由此打开了共享单车市场的大门。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6 年以后,共享单车进入快速发展阶段,累计200 万辆共享单车进入市场,行业融资超30 亿元,被称为百花齐放的单车元年,其中ofo 和摩拜更是遥遥领先,融资超10 亿元,占据市场份额的80%。 由此带来了人们出行方式的变革,据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18 年中国共享单车用户规模达到2.35 亿人,庞大的客户群让单车市场风起云涌,一时间小蓝、小鸣、obike 等单车品牌纷纷涌入。 但好景不长,由于公共空间的有限性与单车市场的盲目性相矛盾,这股热潮持续不到2 年时间便深陷困境:盲目扩张、价格大战、乱停乱放等压垮了一大批企业。 身为行业领头羊的ofo 和摩拜也难逃厄运,摩拜急于寻求投资,最后以27 亿元被美团收购,而ofo 深陷破产传闻。 单车企业如此大起大落,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在学理上称为“公地悲剧”。

“公地悲剧”最早是由哈定提出的,哈定(Garrit Hadin)1968 年在Science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文章,题为“The Tragedy of the Commons”,即公共资源悲剧。 公地作为一项资源或财产有许多拥有者,他们中的每一个都有使用权,但没有权利阻止其他人使用,从而造成资源过度使用和枯竭。 之所以叫悲剧,是因为每个当事人都知道资源将由于过度使用而枯竭,但对现状都感到无能为力,反而过度抢占加剧事态的恶化。

二、 共享单车如何走向“公地悲剧”

共享单车市场巅峰时期共计有77 家企业,目前已倒闭20 多家。 究其原因,既有公共空间作为公地的内在属性,也有当事人企业、衔接人政府、关联者民众的外在原因。

(一)企业的无序竞争

随着城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越来越多的人渴望交通方式的改善。 而符合低碳、便捷的共享单车恰好响应了民众的需求,因而一大批企业瞄准了公共空间这一免费的资源,这些空间资源定位到公地悲剧理论中就是哈定所阐述的公地资源。 对于企业来说,这些空间资源同公地一样,是非竞争的、非排他的,任何一家企业都有权使用。

基于免费公地的前提,继而引爆了市场上单车企业迅速增长的态势。 如图1 所示:2016 年我国共享单车企业数量为25 家左右,2017 年即增长到70 家,增速高达180%。

图1 2015~2018 年全国共享单车企业数量

这样高速增长的原因在于每家企业都可以使用公共空间,但不能阻挡其他企业使用乃至投放,因而呈现企业扎堆、市场火爆的状态。 但公共空间资源毕竟是有限的,一家企业在原有投放量基础上多放几辆车不会引起太大波动,但倘若每家企业都这样做,会造成单车泛滥、供求失衡。 长此以往,企业所要承担的成本费用必然大于其所获收益,而每家企业都会为了当初的争夺而付出代价,从而造成“公地悲剧”。 而这种悲剧在日后很快得到凸显,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自2017 年共享单车引爆市场后,国内共享单车企业可划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为摩拜和ofo,占据市场投放量的78.3%;第二梯队为哈罗、永安行、小鸣单车等;第三梯队为町町单车、obike 单车等,投放量,第一梯队远超第二、三梯队。 以至于到2017 年下半年,部分二三梯队单车品牌便迅速迎来破产、倒闭、跑路等悲剧。

(二)资本的竞相注入

对于幸存下来的企业来说,坚持前行的动力在于高额的押金。 这与悲剧的原因相当契合,虽然每家企业都感受到市场枯竭给彼此带来的伤害,但大家都不愿意妥协。

一般来说,企业对注册用户普遍收取99 ~299 元不等的注册押金,对于多次使用者来说,为避免频繁支付押金,他们普遍采纳将押金留置企业,单车企业逐渐拥有大量的可支配资金。 这也吸引了大量投资者的目光,推动共享市场进入资本哄抢的福利时代。 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共享单车行业发展报告(2018)》数据显示:2016 年披露融资的车企达11 家,入局资本超30 家,2016 年下半年总融资超30 亿元。例如ofo 单车截至2016 年末已经完成从B 轮到E 轮的7 亿美元融资;摩拜也不甘落后,于2016 年8 月获得B 轮和B+轮的千万融资后又于2017 年获得腾讯、高瓴等追加投资。 但资本热捧并非是一件好事,共享单车企业因为资本的注入而失去自我独立性,反而大规模扩张来迎合资本所需的市场规模和用户数据,而忽略了共享单车的使用体验和质量改善,由此加剧了单车市场秩序的混乱。 更重要的是,一旦缺乏资本注入,企业可能难以为继,濒临破产,例如,曾经的小鸣单车一上市就以非常快的速度完成了融资,但不到2 年时间就因负债高达5000 多万,难退用户押金而破产。 曾经的行业老大ofo 截至2019 年也存在15 亿元的难退押金。

(三)政府的监管滞后

公地之所以变成悲剧,一部分原因在于产权没有明确界定。 定位到单车市场,政府监管滞后是造成“公地悲剧”的第二大成因。

如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政府与市场关系的总原则是:市场机制能够解决的,就让市场解决,政府只管市场做不好和做不了的事,政府引导市场,市场调节企业,但这并不意味着政府对市场的放纵。 基于节能减排口号发展的共享单车在创立之初深得政府部门喜爱,因此,为了鼓励其发展,政府对其采取包容的态度,这对于激发市场活力无疑是有利的。 但市场不是万能的,当大量共享单车涌入城市,破坏交通秩序平衡时,政府就应该及时介入。

首先,在共享单车成立之初,交通部门缺乏相应的单车布局规划,对未来单车数量预测不及时导致后期共享单车泛滥,供给远远大于需求;其次,在共享单车发展过程中,当有部分城市因单车过量破坏生态环境、部分地区因共享单车导致交通瘫痪、部分单车企业因恶性竞争濒临倒闭时,如果对其监管并及时给予纠正,会避免后期的经济损失;最后,对单车企业准入规则、押金管理方面界定的模糊、对消费者使用法规建立的迟缓加速了“公地悲剧”的发生。

(四)民众的素质薄弱

消费者作为共享经济的直接受益者,任何搭便车行为都会影响“公地悲剧”的发生。 因为共享单车的使用成本极低,所以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根本不用考虑是否要把共享单车停放到固定地点、是否依秩序停放、是否可以骑进家门,而是依自己所获得效用来使用它,这也是共享单车乱停乱放的原因。

当然,这也与公众的道德意识息息相关,共享经济的运营依赖于三方的协作努力。 在共享单车运营中,相当多共享单车被上锁、被偷、被破坏、被推进自家家门私人利用,这给单车市场维护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如果部分公众的道德意识跟不上,未来共享市场的发展如何迎难而上?

三、 对未来单车市场的启示

面对共享市场的悲剧,必须要以正确的方式来处理,运用政府、市场、社会多方力量进行治理。 对于企业来说,转变竞争战略,从“以量取胜”转为“以质取胜”,实施精细化运营是未来需要思考的问题。 对于政府来说,需要强化公众的道德意识,加强市场监管,做好监督者与管理者的双重角色,使共享单车市场真正走向健康、绿色之路。

猜你喜欢
梯队摩拜押金
装配式建筑区域发展政策评析
花式退押金
海上阅兵亮点众多,精彩纷呈
摩拜的宿命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谈与ofo合并:不觉得有可能
探索青年员工从“雏鹰”到“雄鹰”的成才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