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背景下社会工作本土化的价值观思考

2020-05-03 13:48郑璐
青年与社会 2020年6期
关键词:中西方传统文化

郑璐

摘 要: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受到了空前的重视被推上社会的舞台,然而无论是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技巧,都和西方专业社会工作存在很大的距离。诞生于西方的社会工作专业,在被我国逐渐吸收、发展的本土化过程中需要面临很多难题,而价值观本土化是社会工作本土化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文章基于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差异,进行了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价值观思考。

关键词:社会工作本土化;专业价值观;中西方;传统文化

社会工作价值观,是社会工作者进行专业实践的行为准则和哲学信念,是构成专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条件之一,是社会工作的灵魂脊柱。它不是抽象的文字,而是指导社会工作实践的标杆,更是处理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关系的准则。文化背景不同,价值体系不同,国情制度不同,中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既有相同点,也有差异之处。

一、我国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

(一)发展背景

作为世界上历史最为悠久的国家之一,中国有着独特的传统文化和价值伦理。我国五千年的传统文化为这个世界贡献出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社会工作理论和价值观,但一些观念和思想,比如儒家的仁爱精神和人本思想还是为社会工作价值观提供发展的基石。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组成部分基本就是佛教思想、儒家思想以及道家思想。尽管他们的思想理念存在一定的分歧,但他们彼此影响,相互吸收,在以往岁月里共同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文化与生活。儒家思想对中国社会带来的巨大影响是最直接最根本的。作为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的主流文化,处理社会工作本土化问题的关键其实也就是处理好与儒家文化的关系。儒家文化博大精深,人本主义思想、“大同”、济贫救济思想是我国福利思想的奠基石。儒家文化是一个以人为本的文化。所谓以人为本,就是将人作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点。“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孤寡独废疾者皆有所养。”大同思想中提出的社会目标,也就是现在社会工作者竭尽全力想要达成的社会现实。

(二)我国社会工作价值体系

西方传入的社会工作经过和我国国情不断融合吸收,和传统价值观不断碰撞,逐渐形成我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价值体系。相较于西方社会追求对个人尊严和自由的推崇,我国更强调社会和谐,更注重稳定和和谐的家庭,更重视服务的“人情味”和道德建设。除此以外,社会工作价值观还应该随着经济与社会发展、社会意识形态的发展变化适当调整,体现社会发展的要求,满足不断出现的新的社会需求和问题。

二、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价值观冲突

社会工作本土化这个概念最开始是在1971年联合国第五次国际社会工作培训调查时针对社会工作职业化和专业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的,它的概念是指“将社会工作功能和教育与某个国家的文化、经济和社会现实结合起来的过程”,在这个命题中,强调价值观的本土化是最根本最核心问题。在我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就是说将其他国家的社会工作模式和理论引进中国,使其互相影响彼此融合从而适应中国社会的需要,符合中国国情并发挥正面功能的过程。

(一)宗教方面

西方社会工作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宗教。即使在当今的西方,宗教观念在社会工作领域内仍然具有深远的影响力。但在我国,宗教并不是社会主流的意识形态,并且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宗教形态比较复杂,因此,有宗教渗入的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在中国发展过程中,会产生冲突和矛盾。在社会工作的具体实践中,中西方不同的宗教形态也时刻影响着社会工作者的工作理念和意识。

(二)文化传统方面

不同的文化传统孕育出不同的价值体系。近几年来,随着社会工作专业在中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在实现社会工作目标和价值的理论以及实践过程中,由于中西方文化传统的不同而产生的矛盾和差异越来越明显。

(1)在“人的问题”上

西方重视个人的价值,追求个人的尊严和自由,在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中,“人”的问题是第一要素,也就是把人的自由、尊严、价值放在最根本的位置。但在我国社会,集体的利益高于个人利益,社会先于个人。个人是作为成员之一的身份存在,当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发生冲突时,个人需要服从甚至是无条件服从集体。中国社会中强调整体,轻视个人的价值,个人是为了集体而存在,个人的价值也在构建理想社会的过程中得以实现。因此,中国对个人的价值、需求、理想、心理、追求始终没有充分的认可和重视,缺乏对人的关怀。

(2)在助人理念方面

中西方文化中的“仁”与“爱”有着不同的解释和涵义,导致在助人的最根本理念上也有所差异。在西方文化中所谓的“爱”是和基督教文化密切相关的,人们把助人当作一种美德,所以在生活工作中可以很容易地转化为广泛的助人活动。但在中国,孔子主张的“仁爱”只是一部分人的责任,“亲亲”的思想让“仁爱”有了远近疏离,所谓的仁爱很大程度上是受到血缘、地域、群体等方面的限制。在这种“内外有别”的影响下,中国便成为了一个圈子社会,人们的爱和关怀也往往被这个看不见的圈子割断,局限于这个圈子之內了。

(3)人际交往方面

中国是个人情社会,“人情”二字成为了中国传统的人际关系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人好面子,却又不尊重个人隐私。尤其在亲人之间,隐私二字往往被忽略至透明化。这和西方社会工作价值观截然不同。在我国,给予他人充分的隐私权其实是件不易做到的事,相比于刻意挖掘他人隐私的恶意,中国人更愿意把“家长里短”看做与人相处建立友好关系的敲门砖。另外,西方社会是个讲究互惠互利的现代社会,其工作关系相对较为单纯,也就显得更为专业。但在讲究“礼尚往来”的中国社会,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之间的关系往往会牵扯到更多的非专业关系,从而可能对当事人造成一定程度的伤害或剥削情况十分常见。“熟人”,“特殊关照”的存在,虽然拉近了人们之间的情感距离,却也让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不再专业。

(三)政治、经济方面

猜你喜欢
中西方传统文化
中西传统节日的文化差异与社会认同探究
谈谈中西方文化差异与初中英语教学
就陕西平面外宣出版物创意设计谈几点看法
浅析日本“世袭政治”产生的原因及其影响
大学生国学教育中相关概念辨析
父亲角色在中西方家庭教育中的差异性分析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价值观差异
中外近现代历史上的思想解放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