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实效分析

2020-05-03 13:52黄鸿业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新闻学学院技能

【摘 要】本文以百色学院为例,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实效,内容包括新闻学专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对个人发展目标定位的认知、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建议、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建议、融媒体新闻生产技能的习得情况、对实训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等。

【关键词】新文科;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11-04

在国家建设新文科的背景下,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势必需要面向哲学社会科学与新一轮传媒技术融合的新变化,人工智能、大数据、算法等广泛应用于新闻生产和传播领域的技术推动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内涵必须不断拓展。在与传媒产业适配方面,2018年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提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这标志着顶层推动媒体融合发展下沉至县一级,中宣部则提出了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中心全国全覆盖的目标。在县级融媒体中心迎来用人高潮的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培养融媒体新闻人才迎来巨大机遇,这势必牵涉培养目标、课程建设、教学创新、实训基地建设等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全方位改革。

一、调研背景和方法

(一)调研背景。在此背景下,笔者及课题组成员依托所在单位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探索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力图摸索出在新文科建设和新闻行业融媒体发展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怎样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成为适应媒介技术发展和媒体新业态的融媒体新闻人才。经过2018年春季学期、2018年秋季学期、2019年春季学期、2019年秋季学期的人才培养探索,作为培养目标实现与否的重要依据,学生的融媒体能力是否得到有效提升,学生对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的认知和满意度如何,当地媒体尤其是县级融媒体中心对学生能力的评价如何,都理应得到验证和分析,以利于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优化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因此,本文将以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为例,分析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的实效。

(二)调研方法。以本校新闻传播学类专业学生(共168人)为调研对象,采用问卷的方式调查他们在系列教学改革中对培养模式各环节的认知和满意度,以及在融媒体新闻职业能力提升方面的收获,包括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对个人发展目标定位的认知、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建议、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对教师教学的评价和建议、融媒体新闻生产技能的习得、对实训教学的满意度和建议等。问卷为当场发放和回收,同时对学生不理解的题干或选项作即时说明,确保学生填写问卷的有效性。

另外,以焦点小组访谈的方式,从质性上分析和总结新闻学专业学生对系列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意见和建议。问卷调查和焦点访谈均以融媒体新闻人才应当具备的融媒体知识和能力体系为观测点,创建融媒体新闻人才能力评价指标体系,侧重对适配当前媒介技术和新媒体岗位的能力的测评,以真实、有效地反映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的成效,以利于对改革后的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进行实效评价。

二、调研结果分析

(一)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同。国家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把政治方向摆在第一位,牢牢坚持党性原则,牢牢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这在教育部、中宣部发布的《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2.0的意见》中也有明确要求。对此,学院增设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网络舆情概论两门核心课程,并优化了新闻职业伦理与道德、新闻学概论等支持课程的教学,在课程教学中融入大量鲜活的案例,并设置了案例讨论、情境扮演等有助于学生内化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环节。为观测新闻学专业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认知,进行表1、表2、表3的问题调研。

可以看出,绝大部分学生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是高度认同的,也有部分学生觉得可以增设1至2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相关课程。部分学生在访谈中表示,新媒体传播中出现的“标题党”、反转新闻、“娱乐为王”等现象,更需要新闻工作者践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传播更多的社会正能量,担起“船头瞭望者”的职责。部分学生觉得有必要减少相关的读书活动,一部分原因是学习和实践任务繁重,没有太多精力投入对书籍的精读,另一部分原因是书的理论性太强,无法在缺乏教师实时指导的情况下顺畅阅读。这提示应当精心甄选书籍,适当减少读书会次数,致力于读书会开展的质量,力争为学生提供优良的读书体验,帮助他们从多方位领会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内涵。

(二)对个人发展目标定位的认知。课题组将本校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对接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地方新闻单位的岗位需求,在專业介绍、课程教学、专题讲座、带队实习见习中向学生多次强调县级融媒体中心和市级新闻单位对融媒体新闻人才的渴求,为学生分析百色学院作为应用技术型大学,与综合类大学在人才培养定位上的区别,鼓励他们明晰自身的发展目标定位,走差异化、个性化的职业发展道路。同时,帮助他们提升融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技能,主动在实习实践中对接市、县两级媒体的岗位能力需求。为观测新闻学专业学生对个人发展目标定位的认知,进行表4、表5、表6的问题调研。

可以看出,超过八成的学生愿意从事新闻传播相关的工作,展示了他们对所学专业的自信度和对新闻传播事业的热爱;接近一半的学生非常愿意和考虑去基层新闻单位工作,但也有超过三成的学生不优先考虑和完全不考虑去基层新闻单位。57.7%的学生对于精心打磨自身的融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能力有阶段性目标;但也有合计35.7%的学生没有明确的规划、无意发展融媒体技能或持无所谓的态度,其中部分同学认为融媒体技能对自身的要求过高,没有信心去努力,还有部分同学认为自己只是喜欢文字处理,对摄影、摄像、视频创作、平台运营等技能不感兴趣,属于“技术盲”,无意往此方向发展。这提示教师对该部分学生要循循善诱,帮助他们潜移默化地进行融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实践,逐步与先进媒介技术接轨。

(三)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建议。课题组于2018年就已经对新闻学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大幅度修订,重点在于删减内容陈旧、不再那么适配当前传媒业态的课程,增加与融媒体新闻生产和先进媒介技术相关的课程,同时精简理论性课程,优化和增加融媒体生产实践类课程,注重以“课程群”的形式形成每个学期的“理论+实践”模块化课程体系,注重前、后学期课程间技能目标的衔接,目标在于培养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融媒体新闻生产技能。为观测新闻学专业学生对课程设置的满意度和建议,进行表7、表8、表9的问题调研。

可以看出,逾八成的学生认为课程的内容体现了融媒体技能的培养,超过七成的学生认为在实践课中提升了自身的融媒体技能,课程设置的效果基本达到目标。大多数学生通过参与每个学期的“课程群”实践教学,形成了系列化、模块化的融媒体新闻生产能力,有學生参加2019年广西高校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大赛获得三等奖的好成绩。在关于课程设置的建议方面,许多学生提出增加新闻采访与写作课程的实践课时,该门课程的任课教师黎林红获得学生高度好评;还有学生提出实践课每周可以集中安排4课时,这样他们的实践体验更佳。这些都是很真切的来自学生的直观感受,课题组拟在下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中充分吸收学生的合理建议。

(四)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课题组于2018年对教学方式进行大幅度改革,在新闻学专业学生还在低年级的时候就将他们引入各类实训活动和融媒体平台的运营,让学生自主运营“月亮湾畔”和“文传影像”两个公众号,教师发挥的作用是宏观指导和信息审核,同时有意识地帮助学生在实践中内化课堂教学中讲授的理论和技能知识。在教学中组织学生以团队的方式开展新闻采编活动,弱化单打独斗的环节,让学生充分体会精诚合作的收获感,同时保证了学生能找准自身的定位和集中发展技能专长,优秀的团队领袖也能够在一系列的专题报道实践活动中脱颖而出,成为教师的得力干将。对于理论教学的创新,则是将理论课程与同一学期的实践课程勾连起来,以“课程群”的方式创建实践机会,帮助学生将理论转化为技能应用。为观测新闻学专业学生对教学方式的满意度和建议,进行表10、表11、表12、表13的问题调研。

可以看出,经过教学改革,有超过八成的学生认为自身提升了对新闻传播事业的兴趣,这得益于改革后的教学方式让学生获得了更多参与实践的机会,并且实践的平台更丰富,帮助他们在接触和亲身经历一系列的新闻实务后,对新闻业和媒介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尤其对于公众号运营和微视频新闻创作,学生从一开始的谨小慎微到后来的轻松自如、得心应手,兴趣让他们有更多的精力投入钻研,提升更快。超过六成的学生认为教学安排的融媒体新闻生产为自己增长技能创设了较好的机会,在访谈中,许多同学表示非常喜欢以“自媒体”主人翁的角色定位进行新闻学专业公众号的运营,同时也非常喜欢由教师带领开展的一系列新闻专题策划,既能进行新闻生产实践,还能扩大社交圈。但有部分同学认为实践机会很少,只是局限于校园中,赴新闻媒体实践的机会还非常少,这与学生尚处于低年级,未到集中顶岗实习阶段有关。

对于校内实践平台,69%的学生表示认可,而16.7%的学生认为未达到自己的预期,这提示教师还要加大力度开发和拓展校内的融媒体新闻生产实践平台,满足更多学生参与的愿望。目前,学院已在与百色学院博物馆商谈融媒体平台宣传合作事宜,涉及抖音号和微信公众号的运营,届时新闻学专业的学生将获得更多实践的机会。对于实践教学的建设,许多同学提到“开展更多的新闻专题策划实践”,由于学生对开展过的诸如世界读书日、文化遗产日、百色起义90周年等专题策划满意度异常的高,他们希望有更多类似的实践活动。另外,部分学生希望学院提供最新的新闻采编系统和设备,这提示教师建设校级融媒体中心的紧迫性,将其作为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

(五)对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要将新闻学专业学生培养成为适应当前媒介技术发展的融媒体新闻人才,教师本身必须水平过硬,这体现在理论水平、融媒体技能水平、教学水平等方面。近年来,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团队通过集体备课、外出学习、参加技能培训等环节,进一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和自身专业素养。另外,在2018年和2019年,学院引进具有新闻传播学类专业背景或传媒业界行业经历的博士共3人,引进硕士1人,新闻学专业教师团队有2人获学校认定为“双师型”,“双师型”教师目前已有3人,笔者则作为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校媒互聘交流“千人计划”的人选,赴广西日报传媒集团挂职。从总体上看,学院新闻学专业教师团队的力量正快速增强。为观测新闻学专业学生对教师的满意度和建议,进行表14、表15、表16的问题调研。

可以看出,78.6%的学生满意教师的教学水平,部分学生对于某位2019年新引进教师的教学方式意见较多,这与该位教师无高校教学经验有一定关系;在访谈中,课题组中的黎林红老师、滕韧老师和笔者均获得学生较多的好评。86.3%的学生认为教师的融媒体技能对于自身的技能水平提升有帮助,特别是公众号运营、新闻活动专题策划、微视频制作等能力有了较大幅度提升。学生对于教师的建议比较分散,多集中在教学实践环节,部分学生提出多开展以团队为主的实践教学,这提示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坚持当前的项目团队合作机制。

(六)对融媒体新闻生产技能的习得情况和建议。百色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定位之一是百色当地新闻单位和全区县级融媒体中心急需的融媒体新闻人才,因此,培养学生的融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技能就成为培养体系重构的重要指向,在课程建设和教学改革中也会集中体现。为清晰定位目前百色当地新闻单位和全区各县级融媒体中心对新闻专业毕业生在融媒体新闻生产能力方面的需求,经过调研,将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运营能力、微视频拍摄和剪辑能力、新闻现场融媒体报道能力、H5作品制作能力作为评价依据。为评测新闻学专业学生对融媒体新闻生产技能的习得情况和建议,进行表17、表18、表19、表20、表21的问题调研。

7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公众号和微博运营能力有所提升,这得益于教师团队近两年一直在引导学生运营新闻学专业的公众号“月亮湾畔”和“文传影像”,绝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过公众号推文的制作,许多新闻专题策划也依托公众号开展。56.6%的学生认为自身的微视频拍摄和剪辑能力有所提升,但也有22.6%的学生认为没有提升,这或多或少受限于学院提供的摄像器材数量和剪辑电脑设备的性能。值得警醒的是,33.3%的学生认为自身的新闻现场融媒体报道能力提升较小或没有提升,经过反思,课题组认为现场报道实践以小组团队开展新闻专题策划的形式进行,因为是自由组队,部分小組的学习风气有待提升,缺乏团队领袖,导致实践效果不佳,能力自然得不到提升。这提示教师今后在组织学生开展新闻专题策划时,要想方设法调动团队积极和凝聚力,力争大部分学生都能够在新闻现场报道中提升融媒体新闻生产能力。79.8%的学生认为自身的H5作品制作能力有所提升,这得益于课程教学内容中的硬性要求。关于希望获得的融媒体新闻生产与传播实践机会,大多数学生希望能够去新闻单位或县级融媒体中心实习,还有学生希望参加各类校园活动的现场采访,目前这些联络和沟通工作都已经在开展。

来自用人单位的评价是最能够直观体现新闻学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课题组对百色当地新闻单位和自治区内部分县级融媒体中心进行调研,受访者大多反映实习或顶岗的本校学生上手新闻业务比较快,具备一定操作先进媒体设备的经验,融新闻创作能力较强,部分学生还策划了较有影响力的报道,评价在总体上优良,充分体现了培养效果。

(七)对实践设备的满意度和建议。新文科建设的目标之一就是推进课程与先进技术的融合,先进新闻生产实践设备对于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更是至关重要。近年来,学院在专业建设经费紧缺的情况下,将资金投入摄影摄像硬件设备,更新了一批包括无人机在内的摄影摄像器材,基本上满足了学生课程实践的需要,同时设备在课外新闻电视直播和节目制作中获得广泛应用,教师团队也充分鼓励学生多用设备,勤于实践,提升了实践设备的开出率。但囿于专业建设经费的问题,学院一直没能建成与传媒行业一线适配的融媒体中心,融媒体内容管理与分发、云文稿采编、短视频专业生产与分发等功能均没有办法实现,这成为制约学院新闻学专业建设的严重瓶颈,也是下一步需重点解决的问题。为评测新闻学专业学生对实践设备的满意度和建议,进行表22、表23的问题调研。

34.5%的学生对目前的实践设备持不满意态度,在访谈中,不少学生认为实践设备太少,向学院申请借设备的手续比较复杂,还需要排队,导致实践机会少。部分学生认为缺少室内电视新闻制作的专业场所和设备,他们的新闻专题策划有时会涉及人物专访,目前的解决方案是只能安排在教室,以简陋背景板加课桌的方式进行专访节目的制作,这离高质量的新闻节目制作要求相距甚远。因此,许多学生在建议中都提到了希望学院能提供较好的电视新闻制作设备;部分学生的笔记本电脑性能不佳,他们希望学院能提供性能强、能顺畅剪辑高清晰度视频的电脑;还有部分学生希望学院能够采购制作VR新闻产品的设备。这提示教师尽快解决专业实践设备的问题,归根结底是解决资金来源问题,让融媒体新闻人才的培养更具实效。

三、总结

综合以上对百色学院新闻学专业学生的调研,经过集中式、针对性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后,新闻学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更清晰,课程体系、教学方式方法、考核体系、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均得到不同程度的优化,为学生提升自身的融媒体新闻生产和传播能力奠定了良好的根基。在培养模式更新改革期间,新闻学专业学生通过各类实践平台完成了一系列融媒体新闻产品,不少学生在百色当地新闻单位和广西各地县级融媒体中心顶岗期间,完成了一系列具有一定影响力、传播力的新闻作品,得到用人单位的肯定。学生对改革后的课程内容、教学方式、实践平台总体满意度较好,培养了与百色当地传媒产业和县级融媒体中心岗位需求接轨的行业技能,充分体现了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成效。

【基金项目】2019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项目“新文科背景下地方本科院校融媒体新闻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2019JGA301);201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青年群体的新媒体政治参与和核心价值观认同研究”(18YJC860024)

【作者简介】黄鸿业(1981— ),男,百色学院副教授。

(责编 丁 梦)

猜你喜欢
新闻学学院技能
高级技能
初等教育学院
论博士格·德力克对新闻学和教学的贡献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新闻学理论在网络媒体时代的变革与创新
当代新闻学的网络化发展
学院掠影
画唇技能轻松
社会进程中的新闻学探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