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企深度融合的高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20-05-03 13:52朱梅芳雷国华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朱梅芳 雷国华

【摘 要】本文针对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培养体系存在的缺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足、缺乏有创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等方面问题,论述从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校企合作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大赛、建立校企“双主体”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服务指导站等方面构建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提出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关键词】校企深度融合  创新创业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004-03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各高校都积极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研究与改革。经过几年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因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晚,时间短,截至目前,尚未形成较为有效的、完整的教育体系,特别是创业实践教育体系,因学校资源有限,实训场所不足,许多高校的创新创业实践环节难以真正落实。要提高学生创新创业实践能力,必须进行校企合作,使校企深度融合,进而充分利用企业资源、发挥企业优势,才能更好地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校企深度融合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强调实践教学,是以应用能力培养为目标,强调理论与实践互动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模式。

一、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存在的主要问题

据多方调查了解,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一)缺乏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

许多高职院校都开设有就业与创业指导课、创新创业讲座等,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创业精神方面起到了积极引导作用,但是没有针对不同的专业开设与专业紧密结合的创新创业课程,许多专业更是没有专业方面的创业教材,导致学生学到的创新创业知识比较零散,与专业结合度差,缺乏专业创业知识的系统性整合。

(二)学生参与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不足

据笔者对本校2014级毕业生的调查了解,有超过50%的学生认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中,最需要改进的地方是创新创业实践类活动不足。根据对一些高职院校的进一步了解,情况也大致相同。目前高职院校虽然开设有创新创业相关课程与活动,但这些课程只是注重创业精神的培养,没有专业针对性,缺乏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许多高职院校校内虽有创客园、创业一条街等创业项目孵化基地,但因场地少、学生多,真正能参与基地实践的学生人数非常有限。

(三)缺乏有創业实践经验的师资队伍

高职院校许多教师都是从学校到学校,虽然专业理论基础较为扎实,但缺乏创业实战经验,他们可能也曾经参加过创业相关培训或到过企业实践锻炼,但创业活动是一个实践性非常强的活动,不是一蹴而就的,要有长期的实战经验的积累,才能真正具备解决创业实际问题的能力,对学生的创业指导才能真正发挥作用,否则教师对学生创业的指导,只能停留在政策形势的分析、创业意识的引导方面,无法言传身教,无法对学生产生更积极的创业影响。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校企深度融合,共建校企“双平台”“双主体”育人机制,是解决目前高职院校创新创业存在问题的重要途径。根据教育部要求,从2016年起所有高校都要设置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对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教育必修课和选修课,纳入学分管理。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能只是针对少数人,要在全体高校学生中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也不能只是理论教育,必须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往往比较匮乏,特别是创新创业实践方面,实践基地严重不足,有创业经验的教师不足,因此共建校企“双平台”共同育人是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的一种重要方式。

二、校企深度融合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对企业来说,高校教师有扎实的理论基础,但往往缺乏市场的洞察力,缺乏对市场的了解,没有经营管理的实战经验,而企业直接面对市场,在企业运营管理、技术创新、资金、实践教育平台等方面比高校更具优势。因此,如何整合学校和企业双方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实施学校企业“双平台”“双主体”育人,是许多高校都在探索的事情。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各个环节,甚至整个人才培养体系,都可以引入企业参与,实施深度校企融合,充分发挥企业的优势,打造完善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一)校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学生创新创业意识的培养应从大一开始。在新生入学后,可以邀请企业创业方面的成功人士到学校开展创业基本知识讲座,分享创业成功经验,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开发学生创新思维,也可以邀请企业导师指导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以自身成功的经验去感染学生,激发学生创业积极性。

(二)校企合作举办学生创新创业模拟大赛

许多高校每年都举办创新创业大赛,目的是“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以赛促创”。创新创业大赛已成为开拓大学生创业思维、成熟学生创业思路的实践课堂。大赛中通过引入企业参与去发现优秀创业项目,评估其市场前景和市场价值,再通过校内创客园进行项目孵化,协同学校孵化出优秀的高质量创业人才,逐渐引导学生走向创新创业之路。

(三)建立校企“双主体”的校内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

1.共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基地。高职院校校内创业实践基地可以引入企业一起合作,设立创业基金,聘请企业导师实行校内外“双导师”制。企业导师可以从项目的策划、营销策略、进货渠道、经营管理、技术等方面对创业实践进行一条龙的指导,从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有些创业项目单靠学生一己之力,难以开展。比如宠物医疗类创业项目,因涉及诊疗许可证的办理,需要考取国家执业兽医师资格证,单靠校内学生的力量难以实施,如果能引入企业参与,许多问题可以迎刃而解。

2.共建校外创业实践基地。学校学生多,校内创业基地数量少,不可能容纳大量的学生进行创业实践。开发校外创业实践基地是加强学生创业实践、提高学生创业能力的重要方式。

(四)校企共建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

1.校企合作共同开发与专业紧密结合的专业创业课程。以笔者所从教的宠物类专业为例,我国宠物行业属于新兴产业,许多高职院校还没有成熟的宠物行业创业教育经验,也没有开设宠物类创新创业课程,更没有宠物类创业课程的教学标准。近年来学院与企业深度融合,邀请企业专家一起讨论,共同开发宠物类专业方面的创业课程—— 创业项目分析与申办,制定该课程的授课内容,然后根据课程的内容制定课程标准,再开发配套教材《宠物行业创业项目分析与申办》与网络课程,并应用于教学实践。专业创业课程的开发,将学生的创业基本知识、创业意识、创业思维等与所学的专业串联起来,使碎片化的知识整合化,紧密地与所学专业相结合,学以致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创业成功率。

2.校企合作共建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必修课或选修课融入整个人才培养方案中,实施学分管理,贯穿整个人才培养过程。课程的开设除了遵循国家方针政策,主要以“一条主线,三种能力”去开展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即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按三种能力—— 创业的基本能力、创业的职业技术能力、创业的综合能力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其中培养创业基本能力的课程主要包括思政课、应用写作能力、计算机应用基础、形势与政策、就业指导与创业教育等职业能力基础课,主要是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观念、创业素养、创业理念、创新创业意识和创业基本能力等。创业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方面,课程设置要根据专业的不同,进行广泛的行业调研,校企合作共同讨论岗位能力需要开设的课程。以宠物临床诊疗专业为例,职业技术能力培养主要按宠物行业岗位需求开设宠物医师、宠物护理、实验室检测、用品销售等岗位课程,分为校内学习课程和企业实践课程。创业综合能力主要是创业过程中需要应用到的各种知识的整合能力,对应可开设客户沟通技巧、创业计划书撰写、项目申办条件与程序、店址选择、装修设计、投资预算、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打造、经营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实用礼仪、演讲与口才、公共关系等相关课程。总之,通过校企合作,共同研讨,按专业的岗位需求和创业各环节的能力需求去设置课程,安排企业实践锻炼,学生课程的学习始终围绕以创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去组织。

3.采取校企“交互式”的教学组织方式加强学生创业过程的实践锻炼。根据笔者对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生的调查,大部分学生认为对自主创业幫助最大的活动是企业实践或课外兼职活动,说明企业创业实践的重要性。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和创业精神的培养、创业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创业过程的实践等内容。其中创业的职业技术能力培养方面,每个高职院校都有安排专业跟岗实习和顶岗实习,内容体系与组织方法已经比较成熟,但创业过程的实践内容、方式与方法,许多学校还在探索当中。学生创业过程的实践方面,可以采取“五段式”实践方式进行强化训练,即校内模拟创业实践、校内创业基地创业实践、课程内容的校外创业实践、跟岗实习、顶岗实习五个环节。在教学的实施上,采取校企“交互式”教学组织方式,每个岗位的课程内容学习完成后紧接着安排企业实践,对创业的过程与专业能力进行针对性的强化训练并进行考核。比如宠物类专业常见的创业项目有宠物诊所的开办、宠物店的开办等,每个项目创业的过程包括创业计划书撰写、店址选择、投资预算、店铺装修设计、仪器设备配置、人员配置、运营流程与管理、项目申办条件与程序等过程,学校先制定创业每个环节的实践内容与考核办法,然后安排校内外双导师进行实践指导。企业可以自身作为案例,从店址的选择、投资预算到店铺经营证照的办理等全过程进行创业跟岗实习,使学生对创业全过程有一个完整的了解。

(五)校企共建创新创业服务指导站

打造由校内高素质教师和校外创业经验丰富专家组成的学生创新创业服务指导站,对学生优秀的创业项目进行挖掘,引荐企业赞助项目启动资金,并对项目创业过程进行全程指导。服务指导站的成立,能为学生创新创业得到全程有效的指导提供必要保障,从而提高学生创业成功率。

三、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共同育人可持续发展的措施

中国的高等教育不同于德国的双元制教育,德国双元制培养模式的运作是以企业为主、学校为辅,参与职业教育是法律赋予企业的职责。我国校企合作办学,完全出于双方的自愿,由于企业多以追求利益为目的,很少有企业主动要求与学校长期合作,因此要长期推进校企深度融合合作办学,学校必须有一些积极的举措,只有在双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才能使合作可持续发展。

首先,选择社会责任感强、热心支持学校办学的企业进行长期合作,成立由学校和企业专家组成的专业指导委员会,与企业形成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增强企业的社会成就获得感,扩大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其次,校企合作应建立在双方合作共赢的基础上,“一边热、一边冷”的校企合作不可能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校企融合办学,在企业为学校提供优质教学资源,帮助学校提升办学水平的同时,学校也应在技术上给予企业更多的支持,帮助企业做强做大。

最后,学校帮助合作企业培训人才,输送具有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扩大企业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帮助企业解决高素质人才难招的问题。

创新创业教育不是只针对少数人的教育,创新创业实践也不是只针对少数人的实践,在学校学生基数如此大的情况下,开展校企深度融合,充分利用企业资源,是解决当下创新创业实践难以全面开展的重要途径。

【参考文献】

[1]沈云慈.校企深度融合的高校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14(2)

[2]张丁华,王艳丰,朱金凤.“互联网+”视域下高职宠物医学创新创业教育模式探索[J].河南农业,2018(11)

[3]周敏,姚子雪婷.论德国双元制职业教育模式在中国实施的制约因素[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9(18)

【基金项目】广西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重点项目“基于创业能力培养的宠物专业学生《创业项目分析与申办》课程的开发与实践”(GXGZJG2017A047)

【作者简介】朱梅芳(1973— ),女,广西南宁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通讯作者:雷国华(1983— ),广西南宁人,广西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助理讲师。

(责编 苏 洋)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边疆民族地区农村经济管理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研究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大学生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的创建与实践
构建高校创新创业人才评价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