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应用

2020-05-03 13:52韦拉
广西教育·C版 2020年1期

韦拉

【摘 要】本文阐述传统工艺美术所具有的文化性、实用性、生态性特征,提出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对艺术设计教学具有非物质性文化价值、物质性创造价值,并从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充实教学内容、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拓展实践教学两方面论述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具体应用。

【关键词】艺术设计教学;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广西传统手工艺

【中图分类号】G;【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1C-0178-02

在开展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针对幼师专科学校的学生,教师要紧密结合当地特有的各种传统手工艺术资源,挖掘并开发传统工艺美术应用价值,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学习力与创新力,真正满足学生今后的教育实践需求。

一、传统工艺美术的特征

传统工艺美术指的是百年以上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且世代相传的具有民族风格与地方特色的手工艺品种与技艺。传统工艺美术具有如下方面特征:

一是文化性。文化性是指传统工艺美术的文化特征,这不但体现在传统手工艺创造与使用的过程中,还体现在造型象形与表意的创作手法之上。在艺术上,任何一种形式的产生及运用,都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内容和题材,只有完美统一,才能达到表现的最理想效果,而学生是文化艺术的学习者和创造者,这赋予了艺术设计教学者更多的责任。

二是实用性。传统工艺美术本身就是一种母体性、本源性的艺术文化,人的造物在于满足自身使用功能需求,这可以追溯到《考工技》中对手工艺含义的理解,所以实用性是学生艺术设计的重点。比如刺绣工艺中的刺绣嫁妆,不仅仅是为欣赏,还有其实用性的穿着功能。

三是生态性。以广西桂北传统手工艺品创作为例,大多数创作都与人类生态环境紧密相关,造物过程应用的主题与题材,不但来源于河流山川、日月星辰,也表现出人与动物之间的关系。这样的生态性理念应用在艺术设计教学过程中,有助于学生潜移默化地形成一种生态观和价值观,让设计艺术表现出更具有现代化价值意义的内涵。

二、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对艺术设计教学的价值

(一)非物质性文化价值。任何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创造性以及特有价值,都是不可替代的独立生成体系,这是艺术存在的多样性文化价值的体现。当前的艺术类师范学生,除了要掌握美术艺术的基础知识外,还要有开阔的眼界和独立的思想,丰富的艺术储藏量,并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将所学艺术知识融合,形成更为丰富的美术资源,在教学实践中传授给学生。鉴于此,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文化价值就是一个永不会枯竭的开发源头,比如白裤瑶服饰制作文化价值的利用,其设计制作的每一个环节,都是民间生活方式最为直接的体现。白裤瑶女性上衣中对胸部有无束缚的释放,不但表现出传统的生活态度,也有和谐共处和繁衍生息的寓意,这些服饰图形艺术都传递了传统文化内涵,蕴含非常丰富且待融合的文化价值。

(二)物质性创造价值。不难发现,在千百年的制作加工与创作变化过程中,传统工艺美术形成了一种人与自然合一的共存生态关系。人所发生的任何创造性活动,都离不开对生存因素的考虑,这转化到艺术设计教学中,就要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针对艺术类学生开展的设计教育,只有培养学生设计创造能力,才能满足社会发展趋势的要求。在生态面临危机的背景下,艺术设计教育必然与时俱进,共同探讨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问题。在当前专科艺术生的设计教学中,创造性设计成为全新的内容,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对地区性的传统工艺美术资源进行开发,学生的兴趣点很容易集中在原生态的本土文化特色当中,这就要求教师要加强引导学生对本地传统手工艺品的关注,激发学生再创作,赋予其生态化的价值理念。

三、艺术设计教学中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具体应用

在广西聚居的壮族、瑶族、苗族、侗族、回族等11个世居性的少数民族,其以特有的智慧和文化为后人创造了丰富的民族特色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如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壮族织锦技艺、侗族木构建筑营造技艺等。将这些手工艺与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教学相结合,作为基础性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学习艺术设计知识的同时了解我国的传统文化,并在掌握传统文化内涵的前提下为这些手工艺创新注入活力,持续发扬光大。具体可从如下方面进行应用:

(一)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充实教学内容—— 以图案刺绣教学为例。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上,教师常常把本土特色文化的学习作为学生了解基本主题的方法,将其贯穿在综合性的创意思维当中,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应用于专科学校艺术生教学中,其本身的重要价值就在于加强学生自发性的学习兴趣,培养创新力,提升艺术性综合素养。

以基础图案课程教学大纲为例,其课程目标设定为训练学生对装饰美的观察力与表现力,把握在自然形变化下装饰形的技能,也训练学生综合性的构图组织能力、想象能力和空间结构能力。要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要提高学生的创造力。然而,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专科艺术生不了解民族文化,更不理解其中表达的情感意蕴;实践环节描摹占比大,创造能力较为缺乏;等等。这些都影响学生的学习动力和教学效果。

针对以上专科艺术生存在的问题,笔者认为,在课堂上应适当安排学生描摹前人优秀作品,这是熟悉中国传统工艺美术品的有效方法,任何变形创造的基础都是图案写生,而真正掌握创作设计艺术就要看教师如何引导和激发。笔者为此进行教学调整,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如增设“实例介绍广西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中图案存在的形式、民族文化内涵在图案中的应用”等内容,在实践环节增设“学生以成长环境为背景,收集本土特色传统工艺美术图案并进行应用,体现文化内涵”的内容,从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发现和挖掘自己未曾留意但又熟悉的艺术内容和图案形式。

在具体实践中,教师应讓学生理解刺绣图案中独特的设计语言,了解并不是所有服饰都是同一类型的图案,借鉴过程中要思考刺绣的整体形式或是具体某一处的鲜明特点,将文化表现于局部,使其透露出本土的民族文化气息,从而具有独特的神韵。比如日本著名的设计师高田贤三就在自己的品牌Kenzo成衣设计中用了广西桂北地区的刺绣图案,受到市场的关注。教师要让学生明确,艺术设计的造型与风格,需要在原有文化基础上进行解构与重组。如很多刺绣的图案是五彩绣线进行混合,搭配成为细腻的色彩,模仿和升华自然物象的美感,让山水、花鸟更栩栩如生,精妙绝伦。有的刺绣则有明显的饱和色彩,在颜色选择上仅选用3~5种颜色,保存简单色的张力,达到视觉上的丰富性。解读过后的设计环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将刺绣所学的艺术知识融入现代服装设计,创造出融民族性与现代性于一体的艺术作品。

(二)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拓展实践教学—— 以蜡染教学为例。工作坊教学模式是当前艺术设计教学体系中的重要手段,工作坊的应用以讲授示范、实验探索创作和成果展示交流为主要流程,集参与性、实践性和互动性于一体,极大提高了学生的主动性与创造力。在工作坊教学模式中利用传统工艺美术资源拓展实践教学,具有极高的有效性。具体做法如下:

首先是教师讲授示范,学生进行交流与分享。在教学之初,教师需要紧密结合现代蜡染绘画并结合广西传统手工艺特色进行相关知识要领的讲解,并通过示范现代蜡染绘画中泼、洒、喷、点、刷、染、晕、擦、熨、烫、刮、画等表现技法,让学生在丰富变化的现代蜡染表现效果中获取直观的感性认识,产生惊喜,激发探索欲望。

其次是核心的实践学习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利用纸、布、皮、树叶等材料,木棍、笔、针线等工具,在亲身实践中体验真正的工艺,在练习中产生设计感,领悟抽象与具象的交融,主动尝试各种手法的表达,体会蜡染绘画的可控与不可控特点。其间教师要多引入传统蜡染手工作品,让学生对比产生更多的感悟,同时逐渐掌握蜡染绘画表现语言,融入如扎染、拼贴、植物拓印等手法。

最后是成果的展示与汇报环节。在解析学生的艺术作品时,教师可以从学生自我认知与成就感进行切入,通过切换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作品。学生在交流中也能发现现代蜡染与传统蜡染之间的区别,更深刻地认识传统工艺美术资源的价值。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高专艺术设计教学不但要培养学生的设计创造能力,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人格与艺术素养,在此基础上提高艺术创造力和实践应用能力。我国传统工艺美术资源具有重要的教学应用价值,将其应用在现代的艺术设计教学课堂中,有助于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专业能力。

【参考文献】

[1]段笔耕.传统工艺美术在现代设计中的创新应用[J].包装工程,2017(20)

[2]潘鲁生.保护·传承·创新·衍生——传统工艺保护与发展路径[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8(15)

[3]崔栋.文化创意产业视域下的传统工艺美术开发研究[J].文化艺术研究,2016(18)

[4]张鹏.试析传统工艺美术对现代美术设计教育的影响[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8(4)

[5]张瀚诚.美术工艺与工艺美术——兼论传统手工艺的评价体系[D].南京大学,2018

[6]姚愛美.高校工艺美术设计教学与民族工艺的融合发展探讨[J].现代职业教育,2019(8)

【作者简介】韦 拉(1983— ),女,广西柳州人,硕士,广西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教师,中级讲师,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学少数民族研究方向(艺术设计平面设计专业)。

(责编 苏 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