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2020-05-03 13:56邵虹刘阳崔文成
高教学刊 2020年6期
关键词: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邵虹 刘阳 崔文成

摘  要: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来华学习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非洲留学生数量呈现上升趋势。通过分析非洲留学生的状况特点,提出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以培养实践应用型人才为目标,采用分层次教学的形式因材施教,强化案例教学提升授课质量,设置专业导师制引导中非学生互利互助。实践证明该模式可提升国际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洲本土人才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非洲留学生;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中图分类号:C96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00X(2020)06-0017-03

Abstract: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the number of African students studying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China is on the rise.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African students, a suitable talent training model is proposed. The goal is to cultivate practical and applied talents. The form of hierarchical teaching is adopted according to their aptitude. Case teaching is strengthened to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The system of professional tutors is set up to guide Chinese and African students to help each other. Practice has proved that this model can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raining African native talents of international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ty.

Keywords: African student;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alent training

历经四十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作为有担当、负责任的大国,在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中,将发挥重要的作用,在此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一个必然的趋势。留学生的数量及培养质量是评价高校国际化水平的重要指标。得益于源远流长的中非友谊,非洲裔学生是我国高校国际生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一带一路”战略纵贯亚欧非大陆,受此影响,来华留学的非洲裔学生数量呈快速增长趋势[1]。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计算机技术持续高速发展,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互联网+以及大数据等前沿方向引人瞩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成为来华非洲留学生选择的热门专业,为留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是一个现实需求。本文探索一种符合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生培养要求,适应非洲留学生状况特点的培养模式。

一、非洲留学生特点分析

国内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洲留学生的培养通常采用单独组班全英文授课的模式,学生主要来自乌干达、加纳、南苏丹、尼日利亚、坦桑尼亚、冈比亚、赞比亚、卢旺达等国家。这种小班培养方式,使得授课教师有机会与学生密切接触,对非洲留学生的状况特点有比较深入的了解,这些学生在专业学习过程中通常表现出以下共性特征:

(一)语言障碍影响专业学习效率

绝大多数非洲留学生入学之前汉语基础较差,系统性的汉语学习是与专业课程的学习同步进行的,所以专业课教学只能采用全英文授课方式,但语言障碍降低了学习效率。授课教师凭借多年教学实践形成的对理论性知识点的精深阐述和对经典案例生动准确的讲解通常是以汉语为基础的,专业教学及英语口语均达到高水准的复合型教师相对较少,这种状况直接影响了课堂授课及课外交流讨论环节中信息输出和接收的效率;专业学习过程中,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是对课堂教学的必要补充,由于语言障碍的影响,这种交流通常局限于非洲学生之间,中非学生之间的沟通会遇到比较大的困难;学校的图书馆藏书资料,各学科的实验室及科研平台,是辅助学生专业学习的重要资源,非洲留学生的汉语基础必然影响他们对这些资源的充分利用。

(二)数学基础影响计算思维能力培养

非洲留学生数学基础较差,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学生的数学能力有较高的要求,非洲学生来华前接受的数学基础教育不能完全满足该专业的需求。受影响最大的是“离散数学”、“算法设计与分析”、“数值分析”等培养计算思维能力的课程,这些课程教学的深度、难度及进度需要根据学生实际状况进行调整。

(三)生活习惯差异提升课堂教学难度

非洲留学生时间观念不强,上课迟到现象严重,这可能与非洲人独特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有关,他们认为时间主要由神灵来主宰[2]。解决这一矛盾,一方面需要在充分尊重非洲国家民族差异性的前提下,采用灵活的、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另一方面需要采用适应非洲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和授课流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珍惜有限的课堂时间。

(四)个性外向适应互动讨论式教学模式

非洲学生和中国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差异明显,中国学生通常不愿意主动与授课教师沟通,遇到疑难问题时多数首选课后和同学一起讨论;非洲学生大部分个性外向,表现欲望强烈,遇到疑难通常会打断教师的授课,積极提问直至完全理解。在互动讨论环节,针对可以理解的问题,中国学生通常不愿意主动参与讨论,非洲学生则很乐于展示自己,成功时会表现出兴奋和自豪。互动讨论式教学模式非常适合非洲学生。

二、适合非洲留学生特点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覆盖面宽,开设课程门数较多,随着学科前沿技术的持续快速发展,课程内容不断更新[3]。在一门课程的讲授中,通常需要兼顾学科基础理论、工程实践及相关研究方向前沿发展动态,授课难度较大,面向非洲留学生的全英文授课则需要克服更多的困难,设计与之相适应的有针对性的培养模式是非常必要的。

(一)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否准确,将直接影响人才培养质量。综合非洲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及来华非洲留学生的共性特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洲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应定位于工程应用型。

1.由于历史、地理、政治、民族等原因,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落后,大部分国家工业化程度较低。在二十一世纪的今天,在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同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是非洲国家把握历史机遇发展经济的必由之路。在此背景下,适应非洲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信息技术人才应具有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能够胜任基础工业信息化升级过程中的系统集成、软件开发、技术支持、营销、售后服务、管理等工作。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非洲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工程应用型是适应非洲国家经济发展现状的现实选择。

2.非洲学生的数学、物理基础较差,在学习学科基础理论时面临较多的困难,但他们普遍个性开朗,自我表现欲望强烈,积极参与问题讨论,喜欢实践训练且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针对非洲学生的这一特点,在保证必要的学科基础理论讲授的基础上,将更多的教学资源投放到工程实践训练方面,可以高效率地提升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同时也有助于对理论性知识点的深化理解。这样的培养方式是适应非洲留学生实际特点的。

(二)分层次教学

非洲留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差异很大,有的学生更多地表现出积极主动、动手能力强、乐于助人等优点,有的则比较散漫,时间观念差,迟到现象严重。本专业在非洲留学生培养过程中,探索一种有别于中国学生培养的分层次教学模式。

1. 因材施教

在非洲留学生培养过程中,在保证基本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一定要循序渐进,切不可操之过急。但这样的方式,使得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感觉“吃不饱”,针对这些学生,应区别对待,以“吃小灶”的形式加大培养力度,可采用的措施包括课后辅导、提供大信息量的课外阅读材料、增加课后作业难度、设置较高强度的实践训练题目等。

2. 发挥优秀学生的表率作用

學习过程中表现优秀的学生可以充当“助教”的角色,帮助授课教师辅导后进的学生。例如在实践训练环节,优秀学生在完成任务后,可以帮助成绩相对差的学生,他们之间无语言障碍,沟通更顺畅,这种辅导可以延伸到课外,继续为后进同学提供理解授课内容、解答作业疑难问题等帮助。承担这样的角色也会使得优秀学生更有成就感,进一步激发学习热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课程内容,同时也可以增强学生之间的团队协作能力。

(三)强化案例教学提升授课质量

本专业非洲留学生人才培养目标为工程应用型,教学中选用经典的工程实践案例是与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相一致的。针对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软件工程[4]、离散数学[5]、嵌入式系统[6]等不同的课程,选择适用的案例可以帮助教师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同时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复杂抽象的课程变得容易入门。例如在讲授专业主干课程操作系统中的存储管理部分时,可以选用Microsoft公司的Windows XP系统的段页式存储管理器模块的设计案例,以该案例为主线,组织授课流程,可以将分段、分页、二级分页、段页式等存储管理模型以深入浅出的形式,条理清晰地展现给学生,显著地提高了授课效果。

强化案例教学是与非洲留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强于数理分析能力的特点相适应的,可将复杂抽象的问题具体化,避免枯燥的理论讲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合理有针对性的案例还能有效地减轻学生对抽象知识点的认知负荷,通过分析案例,尽量囊括更多的知识点,这样可以培养学生对问题的求解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四)专业导师制引导中非学生互利互助

设置专业导师制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外,为学生提供实践训练平台,同时有助于中非学生互助互利。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可通过双向选择为每位中国学生分配一位专业指导教师,为非洲留学生授课的教师在指导中国学生的同时也指导非洲学生。教师的科研平台向所指导的学生开放,学生作为专业导师科研团队的成员,参与力所能及的工作,培养对科研工作的兴趣,训练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能力,学习掌握基本的专业实践技能,原则上专业导师即为学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在专业导师的科研团队中,中国学生和非洲学生通过交朋友、结对子等形式取长补短。在非洲留学生中实施专业导师制,主要成效体

猜你喜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发展探讨
速录专业 “三个一” 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舞蹈教育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层次化关节点课程体系研究与实践
对高中计算机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