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山,那村,那堂课

2020-05-06 06:22郭扬华
民族大家庭 2020年1期
关键词:井冈糍粑毛竹

文/郭扬华

初春的井冈山,春寒料峭。农发行百名学员驱车赶往一个偏远的村落——井冈山市茅坪乡神山村,参加实践教学课。

神山村的品牌

山路由黄洋界哨口向山林深处延伸。这条路是农发行贷款支持新修建的柏油公路,放眼望去,灵山青黛,云霭缥缈,延绵数十公里。越往山下走,树林越茂密。沿途树林是灌木林,油亮的叶子绿得发黑;毛竹一片片、一丛丛,苍翠葱茏,在山腰兀自随风摇摆,沙沙作响;山间、树丛、溪边,怒放的杜鹃花、油菜花和白绣球花绚烂缤纷,生机勃勃。

至神山村时,天空飘起了细雨。山脚下的村舍和山谷,被雾气笼罩,如梦如幻。群山若一把圈椅围着村庄,屋舍依山而立成扇形铺展开来。清泉浅浅,溪涧边的蔷薇盘满了木桩。水车在村口旋转,叶片起水,形成一道道水帘。

下车后,一股浓香扑鼻而来。“吃麻糍了,刚上臼的麻糍香喷喷。”村民彭冬莲招呼着大家。彭冬莲家的小院摆满了花草、小灌木。“今年家家户户基本都会打糍粑,以后我们要把打糍粑发展成一个特色,作为神山村的品牌。”彭冬莲的儿媳侯光芹笑着说,那年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神山村考察精准扶贫开发工作,看望慰问困难群众,是她婆婆挽着总书记的胳膊将总书记迎进了自己家,总书记还饶有兴致地在她家和大家一起打糍粑。“习总书记对我们说,在扶贫的路上,不能落下一个贫困家庭,丢下一个贫困群众。”

如今打糍粑成了神山村的特色旅游项目,很多游客来了都要打两下。石臼旁立着一块硕大的山石,上面写着“习总书记在此打糍粑”,旁边还挂有一张放大的照片,面带笑容的总书记在打糍粑。

侯光芹把煮熟的糯米饭倒进石臼,学员们挽起袖子,把木杵打在糯米饭上。一杵杵地打,糯米饭慢慢烂稠,饭粒不见,变成了米稀,黏合在一起,抱成了团。之后,再把糍团抱到圆席上,搓成手腕粗条状,分节揉圆,滚上芝麻粉豆末,谁看了,都会忍不住拿一双筷子夹起品尝。麻糍柔软、温热,芝麻豆末混着白糖,吃起来更香。这是神山村乡民最好的待客食物。

全靠一条路

小雨纷纷扬扬地下着,雨滴在我们的脸上、手上,清凉惬意。大家往山湾深处走,雨住微风拂面,心情格外舒畅。

井冈山处于罗霄山脉腹地,山峰高耸,叠翠堆绿。山脉如奔驰的马群,由西向东,横亘四百公里,是湘江和赣江的分水岭。井冈山则像一头骏马,昂首飞蹄,扬起的毛如江水分流,隆起的山是健硕的肌肉。座座山岭亭亭玉立,神山村里升起乳白色的烟,直追一望无际的绿色林海,目睹溪流、田畈、果园、错落有致白墙蓝瓦的民居,我们感觉就像在仙境中梦游,心在飞扬。

随着高等教育的改革,地方师范院校培养中小学教师的使命被赋予了一种全新意义的综合性人才培养基地的标识,向着更为全面的综合性院校发展。教师资格证的统考和非师范院校的不断增加,加之大学生就业的严峻性和就业渠道的多样性,许多非师范生的学生选择了教师职业,而师范院校的学生却另辟蹊经,开创自己的求职创业之路。面对这种现状,地方师范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及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手段都要不断改革,既要凸显“师范性”,又要兼顾学生职业变化的需求,要使学生具备终身发展的能力及素养。

村口的房子是老村支书彭水生家。我们围着这位因给习总书记点赞而闻名一时的网红老人,听他侃侃而谈。谈起那个冬天,他声如洪钟,饱含深情:“习近平总书记来了以后,我们神山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神山村新颜

彭水生在神山村委会干了19年书记,熟悉这里的一草一木。谈起40 多年来的巨变,满头银发、精神矍铄的他激情飞扬。以前村里有个顺口溜:“神山是个穷地方,有女莫嫁神山郎,走的是黄巴路,住的是土坯房,穿的旧衣服,吃的红薯山芋当主粮。”他记得,他曾组织村民们发展生产,利用山中盛产竹子的优势,办起了造纸厂,后来因造纸厂效益不好,又办起了筷子厂、算盘厂、雨伞厂等。但由于交通、市场等多种因素,乡亲们收入依然徘徊不前。

要想富,先修路。千禧年后,当地政府将神山村原来的羊肠小道拓宽到了3 米,3年之后,又将其全部道路硬化成水泥路。后来,在农发行贷款的支持下,对上山道路进行再次改造,一下子拓宽到5 米,并且全部改成了柏油路面。自此,神山村连接外界的大通道彻底打通,大型旅游大巴车畅通自如。

在脱贫攻坚中,各级扶贫工作队相继入驻神山村。政府下拨资金,对神山村危房进行了墙体加固、粉白、屋顶换琉璃瓦等项改造。随后,猕猴桃基地、黄桃基地、茶叶基地建起来了,家家户户入了股;竹木加工厂、酒厂、农家乐办起来了,村民个个能挣钱;红色书屋、文艺宣传队、红色培训基地建起来了,村民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丰富。

彭水生的家也被改造成了有7 间标准客房的民宿,竹木桌椅家具原生态,山野风味儿更是吸引来众多山外游客,每年收入可观。他的二儿子还办起了养蜂场,蜂蜜销往全国多地。

做活茶竹文章

我们来到神山村部所在地时,村委会正举行“井冈山神山村糍粑合作社成立大会和沃土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与神山村糍粑合作社合作签约仪式”,多名摄影者跑前跑后抓拍,一派隆重热闹的景象。

精准扶贫,产业是根。神山村山清水秀,长年云雾缭绕,非常适合茶树生长和发展茶产业。神山村抓住了这个独特优势,发展绿色产业,做活了“茶”和“竹”两篇文章。

神山村户筹集产业发展资金入股到黄桃合作社和茶叶合作社。种黄桃,植红茶,改竹林,开农家乐,村里产业基地遍地开花。如今的神山村,家家都有股权证,户户成了股东。

那年春天,“井冈红”茶叶专业合作社在神山村成立。当天,全村22 户建档立卡贫困户以土地入股的形式加入合作社。“我们采用‘品牌+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农民在各个环节都能受益,他们既能分红,又可以在茶园务工。”井冈红茶叶公司董事长唐潮介绍,“神山村茶叶马上上市,我们还要扩大范围,让茶叶带动千家万户致富。”唐潮情不自禁地畅谈起合作社的未来。在他与村民身后,一片片茶园浸润在八百里井冈的绿色画卷中,一芽一叶浓缩的情怀由此展开。

一户一人从事农家乐,一户一个竹茶果基地,一户一项量身定做的保障措施,一户一栋自居的安居房的脱贫模式,神山村民没有“等、靠、要”,而是克服困难、艰苦创业,开创了一条属于自己的致富路。

“井冈山的竹子,是革命的竹子。”《井冈翠竹》里这样写道。如今,井冈山的竹子,成了致富的竹子。

“我们用竹筒做茶叶包装,能够体现地方特色,更能带动毛竹产业发展。”村民左香云熟练地操作着激光雕刻机,在竹筒上作画。左香云是村里的知名人物,习总书记来到神山时,曾走进他的家,考察过他的毛竹工作室。

这是一间不足十平方米的房间,放置了两台雕刻机和不少毛竹工艺品。左香云指着眼前的笔筒对我们说:“托习总书记的福,现在来神山的游客络绎不绝,有的到家里购买毛竹工艺品,有的则在线上直接网购。以前由于交通不便,竹制品要靠肩挑出去卖,经常是风里来雨里去。现在,我的竹制品走起了深加工路线,从快板、笔筒到竹筒酒,花样繁多,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还自制了一款名为‘神山竹酒’的米烧,深受游客喜爱。”

全村有近5000 亩毛竹,“绿色消费带动毛竹加工,既拓展了村民的增收渠道,又契合当前绿色环保理念。”神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彭展阳如是说。

与梦想不期而遇

在有公路之前,这是一个封闭的山村。山货和日常吃食,依靠肩挑。一根扁担从山下,挑粮食、挑食盐、挑布匹,沿弯弯山道上来;茶叶、笋干、菇和木竹器,依然沿山道挑到山下去卖。年轻人觉得山上生活不便,外迁了一些。年长的人,不舍得离开这个山坳,年年岁岁,留守在此。

前几年,农发行贷款修建的柏油路从山下一直修进了村,直通家门口。迁居的人又回到了山上,翻修和兴建屋舍。门口的溪涧,日夜流淌,接一根毛竹水槽,引到自家水缸里,用竹勺舀起来,痛痛快快喝上几口,全身清爽。菜地就在家门口,拎一个竹篮,随时可以摘菜。施的农家肥,那新鲜劲儿看着就想吃。雪地的萝卜,霜打的白菜,骄阳下的辣椒,竹架上的白黄瓜,黄泥下的土豆,茅草盖起来的豆芽,都是百吃不厌的。

这几年,神山村回来的年轻人越来越多。餐饮、民宿、养蜂、酿酒、便民超市,村里的个个行当,在这些“生力军”的手上悄然兴起。

“习总书记来了之后,到村里旅游的人越来越多。当时,我就和妻子商量决定返回神山,开农家乐。”2016年7月份,罗林根带着妻子回到了老家神山,用打工积攒下的钱,开起了如今的神山农庄。他给大家泡山茶,说:“山里没啥珍贵的,吃吃茶吧。茶是山茶,手工茶,新芽。水是屋后山泉,甜滋滋的。”他拿一个竹筒,抖抖,把茶叶撮到碗里。

细雨中,神山村的“井冈桃源”桃花怒放着,它是在迎接我们这群不速之客呀。

小溪周边的山野,种满了桃树,路边红色的“井冈桃源”标牌在风中摇曳。我惊呆了,从没看过那么广袤繁盛的桃花。我在桃林里四处游走,头上、肩上,落了很多花瓣。

回到乡民的院子里,我细细地环视四周山梁。山呈漏斗形往内收缩,斜斜的山坡上翠竹萧萧,油桐喷涌着雪球一样的白花。一条条崭新宽敞的乡村马路、一幢幢干净整洁的农家小楼。小溪旁是随处可见的农家菜馆,对面的山头就是大面积的黄桃、茶叶种植基地……2017年的春天,神山村和贫困举行了一场幸福的告別,实现了山区到景区的美丽蝶变。神山村先后荣获了第五届“全国文明村镇”“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江西省4A 级乡村旅游点等荣誉称号。

大家吃麻糍,喝山茶,看山泉,逛果园,流连忘返。溪涧上架了木桥,三根松木板搭起来,扶栏用毛竹围起来,摆上山上挖来的花草盆栽,有了园林的情境。过木桥,便是果园。果园是梯级的山地,垦出一块块椭圆形或斜边形平地,栽上油桃、蜜柚、橘子、梨树、山枣。我第一次见井冈蜜柚树,绿叶肥阔,树丫完全发散开来,有一股浓烈的清香。

我一直有一个田园梦:寂静的山野和默然的月色,溪水潺潺,溪边长满各色花草,园内栽着果树苗木,四季长青,花香四溢,临溪筑一间明月楼,楼阁摆下一张桌,看书写作,“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在这里,我竟然与梦想不期而遇。

我突然醒悟,人的一生,最终需要的不是繁华,而是恬淡;需要的不是风起云涌,而是抱朴守拙;需要的不是奔袭,而是致远。如淙淙溪流,如溪流上的水车。“努力把神山村打造成一个乡风文明和家庭文明同步、村容村貌和家庭环境同步、村民收入和村集体收入同步的美丽乡村。”告别神山村的时候,神山村的“领头雁”彭展阳坚定地对我们讲。

雾霭慢慢降下来,零星的雨点给山间添了一抹余韵。我们返程了,大巴在山道上千回百转。山在变高,耸入天际,神山村已隐在身后深深的山林里。听着雨点当当当的敲窗声,我觉得自己融化在雨滴里,渗入到了山林中。我在想,山村的神奇告诉我们,幸福是奋斗出来的;岁月流变,井冈山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为民谋福祉,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更是强大无比的;乡村振兴建设,农发行责无旁贷。

圣地、神山、神圣的使命,念念不忘。

猜你喜欢
井冈糍粑毛竹
井冈的山泉水
全家一起打糍粑
节骨草和毛竹苗
寒 秋
打糍粑
敲竹杠
二十八,打糍粑
《井冈学习有感》
井冈杜鹃
腊月糍粑香